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6年安徽语文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2025-09-29 03:05:39 责编:小OO
文档
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④      ,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⑤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⑥     ,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 

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⑧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不ān(  )世事  劲(  )松  呜咽(  )

(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答: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五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以上文段出自《     》,描写的人物是     (人名)。 

(2)《海底两万里》是一部出色的悬念小说。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开始,到     (潜艇名)被大西洋漩涡吞噬结束,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读者始终想解开一个谜:船长   (人名)究竟是什么人? 

4.九年级某班以“我是合格小公民”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普法活动我宣传

  活动中,班级进行《环保法》普法宣传,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答: 

(2)道德风尚我倡议

陈洁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了一份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按要求帮她修改。

为了强化同学们的公识,营造“争做合格小公民”的浓郁氛围,特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一、爱国守法,自觉培育爱国情操,遵守各项法令制度;

二、诚实守信,严于律己,[A]坚决杜绝考试没有舞弊行为;

三、团结友善,与同学和睦相处,尊敬师长,关心他人;

四、乐于奉献,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B]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执行一个合格小公民应尽的责任。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     ”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一词改为“       ”。 

(3)助人为乐我践行

  张爷爷患高血压病,近日收到女儿从外地寄来的降压药,但不知怎么服用。下面是降压药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请你从中选取必要的信息,用自己的话转告张爷爷,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

【规格】5mg/片。

【用法用量】成人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早晨服用较好,饭前饭后均可。可以长期连续用药。

答: 

 

二、阅 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3分)

那个春天,很暖

章月珍

女儿一岁时,婆婆得了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自己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服,只是一到傍晚,就会出现幻觉,常常会无缘无故地把家里的东西扔掉。记得有一次女儿感冒,她竟把感冒药全部扔到了池塘里,还振振有词地说那些都是毒药。说着说着,婆婆害怕地哭了。女儿一边咳嗽一边也哭个不停。我看着两个泪人,也忍不住哭了。

  那个冬天,很冷……

女儿五岁那年,有一天她(  )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要让惜愉的奶奶做我的奶奶!”我说为什么呀,她说:“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但是惜愉的奶奶对惜愉可好了!每天来幼儿园接惜愉回家,回到家还给他做好多好吃的,冬天她灌好热水袋给惜愉焐手,夏天她拿着扇子不停地给惜愉赶蚊子。”我把女儿搂在怀里:“这世上每一个做奶奶的都会疼爱自己的孙女。奶奶没有好好疼爱你照顾你,那是因为她病了。从你出生的那天起,她注定是你一辈子的奶奶,这个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女儿(  )低下了头。

女儿七岁时,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回家狠狠地把书包扔在桌上,(  )说:“我有这么个奶奶真是倒霉死了!害得我天天被同学们嘲笑,抬不起头来!”我问怎么了,她说:“奶奶每天去菜市场买菜,每天都经过我们学校。你说她可笑不可笑,冬天扇扇子,夏天戴个绒线帽,同学们都说她是疯婆子!”我气得把女儿的书包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别人可以看不起你奶奶,可以嘲笑她,歧视她,但是你不可以!因为你是她最亲的人,你的身上流着她的血!你要想同学们尊重你奶奶,首先要做到自己尊重你奶奶!不管奶奶变成什么样子,她永远是你要去敬重的人!”女儿第一次看到我情绪如此激动,不停地说:“妈妈,我错了。”

女儿九岁那年,有一天我送她去学校。远远地看见学校门口有三个男孩正将香蕉皮扔向婆婆,我刚想制止,却见女儿用力挣脱我的手,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大声喊着:“不许你们欺负我奶奶!”三个男孩愣住了,呆立在那里。我走过去,轻声对他们说:“我不跟你们讲大道理。每个人都会有老的一天,每个人也都会有生病的时候,想想看是不是?”三个男孩愣了一会儿,默默地走到我女儿面前说:“我们再也不欺负你奶奶了。”

女儿十一岁那年,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祖孙俩手持一根木棍,木棍的一头系着一根漂亮的红丝线,红丝线在风中轻盈地飘着。女儿说她在和奶奶钓蝴蝶。我问,没有钩怎么能钓得着蝴蝶呢?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看着祖孙俩灿烂的笑容,我笑了。

那个春天,很暖……

(选自《2015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5.“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五岁时
七岁时觉得奶奶可笑,看不起奶奶

九岁时
十一岁时与奶奶一起做游戏,关爱奶奶

6.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怯怯地   愤愤地   失望地

B.失望地    愤愤地    怯怯地

C.愤愤地    怯怯地    失望地

D.怯怯地    失望地    愤愤地

7.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①那个冬天,很冷……

答: 

 

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

答: 

 

8.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9.“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4分)

答: 

 

[二](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答: 

 

11.本文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 

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分)

答: 

 

  

[三](15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阡陌交通    交通:     

(3)悉如外人    悉:     

(4)泉香而酒洌    洌:     

(5)杂然而前陈者    陈: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译文: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文: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2分)

答: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4分)

《桃花源记》: 

《醉翁亭记》: 

三、写 作(55分)

18.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1)①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海日生残夜 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夜来南风起 ⑤夜吟应觉月光寒 ⑥政通人和 ⑦千里共婵娟 ⑧夕阳西下

(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解析 本题全部是直接型默写,且(1)题中可以任选6小题,降低了题目的难度。易错字有“侯”“生”“吟”“婵”“娟”“歧”等。

2.答案 (1)谙 jìng yè(共3分。每空1分)

(2)振撼 震撼(共2分。每空1分)

(3)C(共2分)

(4)(示例)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共2分)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汉字音形、词语理解以及句式变换。(1)特别注意“劲”字的读音。“劲”是一个多音字,在“苍劲”“刚劲”“强劲”“雄劲”等词语中读jì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3)在选择“厉”的义项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山风凌厉”是说山风比较大,比较猛,因此选C。(4)该题是句式变换题,要注意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

3.答案 (1)水浒传(水浒) 林冲

(2)诺第留斯号(鹦鹉螺号) 尼摩(共4分。每空1分)

解析 (1)题要求根据相关情节填写名著名称和人物名字,(2)题给出了书名,要求根据提示写出潜艇名字和人物姓名。这提醒我们在平时阅读时要多留心那些关键的人物、事件和情节。

4.答案 (1)(示例1)《环保法》,美好家园的守护神。

(示例2)增强环保法律意识,守卫人类美好家园。

(共4分。内容和手法各占2分)

(2)①没有 ②执行 履行(其他正确改动也可)(共4分。每小题2分)

(3)(示例)张爷爷,您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就可以了。

(共4分。“每天早晨”“吃一次”“每次吃两片”各1分,表达简明得体1分)

解析 (1)拟写宣传语时要注意紧扣“《环保法》普法宣传”的主题,语言简洁明快,有号召力,还要注意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

(2)本题要求修改文中的病句,题中指明了病因,降低了题目的难度。[A]处“杜绝”“没有”双重否定误用,删去“没有”。[B]处“执行”与“责任”搭配不当,把“执行”改为“履行”。

(3)本题考查考生提炼关键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张爷爷主要是不知道怎么服药,所以帮助他时要着重说明这一点。说明书上面其他的信息,如性状、适应症、规格,不需要说。还要注意称呼语和字数要求。

评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考生多种语言能力,如拟写标语、修改病句、提取信息、口语交际等,综合性较强,难度中等。

5.答案 (4分)五岁时:认为奶奶不疼爱自己,想要换掉奶奶

九岁时:在奶奶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护着奶奶

(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的梳理。表格的呈现方式降低了题目难度。从文章中筛选出女儿在不同年龄对奶奶的不同态度。女儿五岁那年,女儿说:“……我可不可以换掉我奶奶呀?”“我的奶奶一点都不好!从来没有疼爱过我!”女儿九岁那年,在三个男孩欺负奶奶时,她“飞一般地跑过去,用小小的身体护着奶奶”。对以上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6.D 这三个词语表现的是“女儿”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状态下的心理感受。女儿五岁时向妈妈提出想要换奶奶的要求,此时她的心理状态是“怯怯的”,当她的要求被妈妈反驳后,她的心情一定是“失望的”;当她因为奶奶而在学校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时,她的感觉是“愤愤的”。因此选D。

7.答案 (6分)①这句话表面上写天气,其实是写家庭的困境让“我”无助、压抑,内心像冬天一样寒冷。

②女儿陪奶奶玩钓蝴蝶游戏的目的不在于钓到蝴蝶,而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①该句属于环境描写,它不仅仅是写当时的天气状况,更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后者。

②女儿的话是有言外之意的,玩游戏的目的在于和奶奶一起享受快乐,而不在于能否钓到蝴蝶。

8.答案 (6分)作为儿媳,“我”心地善良,孝敬老人,包容体谅患病的婆婆;

作为母亲,“我”关爱孩子,教子有方,用心引导呵护女儿成长。

(共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文中的“我”作为儿媳,心地善良,不嫌弃患精神疾病的婆婆,体现出中华民族“尊老”的优良传统;作为母亲,当女儿因为年龄小不懂事或是在外面受了气而对奶奶表示不满时,“我”耐心引导教育,教子有方,体现出中华民族“爱幼”的优良传统。

9.答案 (4分)(示例)

①成长需要时间。②成长过程是曲折的。

③成长过程中要勇于改正错误。④成长过程中既有烦恼,也有快乐。

⑤成长过程中需要关爱他人。⑥成长需要引导呵护。

(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一个人的成长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文中的女儿在妈妈的耐心教育和呵护下,对患精神疾病的奶奶的情感态度有非常明显的变化,由最初的想换奶奶,看不起奶奶,到后来挺身而出保护奶奶,与奶奶做游戏,关爱奶奶。这个故事能够引起我们多方面的思考,比如“成长”的曲折性方面、时间性方面、师长的引导方面等。

评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多元思维的能力,答案不唯一。可围绕文章的主旨和内容,从多个方面去思考人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难度较大。

10.答案 (2分)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中词语所指代内容的理解。一般来说,答案在所考查词语前面的句子中。具体到本题,“这样”是一个指示代词,“这样说”指的是“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这是作者针对目前人们的阅读现状而产生的担忧。

11.答案 (5分)“我”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深受感动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共5分。前一空3分,后一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论据对论点的论证。本文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为了证明这一论点,作者在文章的②③段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自己少年时偷读《约翰·克里斯朵夫》和自己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两个事例。

12.答案 (4分)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对阅读重量的“重”的论证,自然引出下文对阅读“无用之用”的论述。

(共4分。作用2分,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关键语句作用的理解。关键句一般包括各段中心句、全文论点句、过渡句等。第⑤段在文章的中间位置,首先考虑画线句是否为过渡句。过渡句的一般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分析时要联系上文具体说明是如何承上的,联系下文具体说明是如何启下的。

13.答案 (6分)(示例)

①采用细嚼慢咽的阅读方式。②选择有精神内涵的阅读内容。

③追求无功利心的阅读境界。

(共6分。每点3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重”与“轻”的含义。“重”指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不断激励读者;“轻”指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而对如何实现“有重量”的阅读,作者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和目前社会上的阅读现状,从阅读方式、阅读内容、阅读境界等方面指出了几种途径。按照题目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评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提炼能力。答案要点分散在文章的多个段落中,不太集中和明显,难度较大。

14.答案 (5分)(1)开阔敞亮的样子 (2)交错相通 (3)完全,都 (4)清澈 (5)摆开,摆放,陈列

(共5分。每小题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内文言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掌握情况。特别要注意,“交通”是古今异义词,这里要把古释出来;“洌”是“清澈”的意思,要把它和音同形似的“冽”区分开来,“冽”是“寒冷”的意思。

15.答案 (4分)(1)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2)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抓住句子里面的关键词,如(1)题中的“平旷”“俨然”两个词;(2)题中的“渔”和“鱼”要分清,“渔”是动词,钓鱼,“鱼”是名词,鱼儿。

16.答案 (2分)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共2分。每点1分)

解析 这两层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从表达方式看,前一层是记叙,后一层是描写;从内容上看,前一层是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后一层是写渔人进入桃花源以后看到的优美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17.答案 (4分)《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花源、小住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但是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理想社会,现实生活中是不会有的。《醉翁亭记》写于欧阳修因政治原因被贬任滁州太守期间。这段时间欧阳修在滁州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加之当地风景秀丽,也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但当时的北宋王朝却是政治昏暗、奸邪当道,国家积弊深重,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忧虑和痛苦。这两方面的情感都融合在了这篇文章中。

评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除了要考虑文章的内容外,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意图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难度中等。

18.[写作指导] 这道半命题作文题贴近考生生活,给出了4个备选词语,体现了半命题作文题的性与灵活性。审题基本没有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容易拿高分。因为是叙述“我”的思考和感悟,所以要求考生说真话,抒真情。在抒写真情的同时,要立意高远,不落俗套。这种故事性较强的作文要力求新颖,没有创意很难打动阅卷老师。此外,考生还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在遣词造句方面多下功夫。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