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esearch on Internati ona lRM B
刘考场1 余运英2
LIU K ao c h ang YU Yun y i ng
(1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 2 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 101601)
[摘 要]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经济的崛起客观上要求人民币向国际化迈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在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应该先双边再周边再区域化再全球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借助和市场两种力量积极稳妥地推进。
[关键词]国际货币 人民币 国际化 路径
[中图分类号]F820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49(2010)10-0043-46
30年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贸易国,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经济崛起和贸易发展客观上要求人民币向国际化迈进。但我国仍为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与发达的金融大国相比,我国金融仍较为脆弱。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国际化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将让我们付出相应成本,因此,我国需认真分析与评估这些利弊,探讨和设计国际化最优路径,做到未雨绸缪,趋利避害。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一)国际货币的含义
讨论货币国际化应首先对货币的基本职能进行讨论。马克思在 资本论 中精辟阐述了货币具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国际化货币组织(I M F)按照与其他货币兑换的自由度,又将货币划分为不可兑换货币;可兑换货币;自由兑换货币;国际货币(i n ternational currency);世界货币(wo ld currency)五个层次(许少强,2009),该协定第30条(第f款)将国际货币定义为 国际往来支付中被广泛使用的 并 在主要外汇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 货币。因此,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基本条件是该货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要货币并能与其他国家货币自由兑换。按此标准,世界上几十种货币中能被称为国际货币的只有少数几种,甚至认为1999年后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国际货币(大卫 R 海默,2004)。
(二)人民币目前所处层次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放宽对外汇的管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符合了国际货币组织(I M F)协定第 避免经常性支付 ; 避免施行歧视性货币措施 ;保证 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 规定,于1997年1月1日过渡为 第款国 ,人民币被承认为可兑换货币。目前,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在有计划分步骤地放松对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管制,在一定范围内实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根据国际货币组织规定,一国货币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可兑换,就可成为自由兑换货币。因此,笔者认为人民币已进入第三层次 自由兑换货币的初期,离第四层次 国际货币仅一步之遥,应该加强对国际化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准备。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讨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首先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进行讨论。目前对货币国际化的含义,学界
收稿日期:2010-7-28
作者简介:刘考场,男,河北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余运英,女,河北人,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
各执一词,尚无统一的说法(刘力臻、徐奇渊,2006)。罗伯特 蒙代尔对货币的国际化下了一个简洁定义,是指当货币流通范围超出法定的流通区域或该货币的分数或倍数被其他地区模仿(孙兆东,2010)。而胡江云(2010)所说的人民币由国别货币成长为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没有指出人民币目前所处的层次。从人民币所处层次演进角度,本文将人民币国际化定义为人民币由目前所处的自由兑换货币初期向国际货币迈进的过程。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与条件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投资、出口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近几年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40%以上。人民币国际化将会降低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余永定、高海红,2010)和节省汇兑成本(萧云,2009),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出口量增加会反过来影响到投资增长,进而刺激经济整体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有利于劳动者收入提高,进而拉动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将促使我国进口相对增加,这有助于贸易平衡,同时也将进一步拉动国内对消费产业的投资。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不但可以对投资、出口和消费这三驾马车产生良性影响,而且可使三者彼此产生良性互动,促使三者结构更加趋于平衡。
第二,有利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调整。伴随近年来外贸快速发展,我国经常项目连年出现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截止今年6月份外汇储备高达2 4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虽然增强了我国实力,但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迫使央行不得不拿出更多的人民币来购买这些外汇,通过发行人民币和央行票据等手段来对冲这些压力,这将增大央行对通胀预期调整的难度,陷落 美元陷阱 (余永定,2009;张明,2009)。而人民币国际化可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因使用人民币计价与结算,将相应地减少美元等外汇收入;进口产品因可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减少了我国美元等外汇支出。这样,我国美元和欧元等外汇储备的支付职能将会有所减弱,而储备和投资职能将增强,将使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第三,有利于我国实施企业 走出去 战略。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既要将国外企业请进来,同时国内企业也应 走出去 。目前,我国实施有条件的企业 走出去 的战略,这有助于国内更多企业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我国从出口产品到 出口 资金的跨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是我国银行走向国际,广泛地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的过程,一方面这些中资银行分支机构能够为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服务和资金,为这些走出去的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便于筹集资金和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这些走出去的企业又是中资银行的客户,支持了这些银行在海外的发展与壮大,实现银行与企业捆绑互赢。我们应大力鼓励和支持我国银行优先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世纪70、80年代成功实施的这一战略使日元快速国际化。
第四,有利于我国增加境外铸币税收入。铸币税(seign i o r ge)原指中世纪欧洲各国统治者对铸造金、银铸币的贵金属所征收的税,现泛指货币发行摆脱了金银等贵金属的束缚发展到信用货币,发行货币超出制造和管理等成本之后的收益,当一国货币国际化后,铸币税收入将来自国内和境外两部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等货币的发行与黄金等贵金属脱钩,使国际货币发行获得境外铸币税成为可能。人民币国际化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为我国带来境外铸币税收入;同时国际化将使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相应地减持美元等外汇,减少向美国等国支付铸币税。
第五,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水平。我国加入WTO后,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向国外银行开放,外国银行已相继开展人民币业务,这将对我国国有银行形成竞争,逼迫我国国有银行提高竞争水平和开辟更多的为企业服务的渠道以适应不利的竞争环境。人民币国际化将促使我国银行走出国门,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提升我国金融业国际竞争水平。2010年上半年,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又迈出新步伐 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提升全球人民币清算服务能力,此举为我国国有银行提升国际竞争水平提供了新的平台。
第六,有利于我国向技术导向转型。西方各国经济受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沉重打击后,各国纷纷采取刺激出口减少进口措施来拯救本国经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对我国出口产品更为严厉。因此,出口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战略转型成为时代要求,技术导向型战略需要大量相配套的资金,人民币国际化将会使我国企业获得国际资金更加便利,推动我国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的出口,使我国出口产品中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不断加大,结构达到进一步优化,推动从出口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战略的转变。同时,人民币的国际化将便于我国对外输出资本,在投资中可直接使用人民币,将大大减化国外投资的环节,便于对海外资产的并购、参股和直接投资,实现由产品出口到资本出口的跨越。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成为国际货币的模式告诉我们,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应满足成为国际货币所需的基本条件,即货币发行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经济规模、财政实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历史原因等条件(Franke,l1999;M i cha l opou los,2006);国际公信力、合理的利率和汇率以及获得这种货币的可获性和完全可兑换性条件(余永定、高海红,2010)。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所需的基本条件。
首先,我国经济和贸易规模是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条件。我国虽然人均GDP低,属发展中国家,但经济总量较大,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几年,我国外贸增速不断提高,对外贸易量不断扩大,2010年1-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已达13548 8亿美元,成为第二贸易体,出口对我国GDP 的贡献率逐步加强,经济对对外贸易的过分依赖,2009年高达40%。这些既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同时又使人民币产生了国际化内在的需求。
其次,当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国际货币已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有所减弱。而我国经过30年的积累,目前外汇储备已高达2 45万亿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比重不断增大,这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过于庞大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央行也产生了较大压力,需要创建更多的使用窗口来优化外汇储备结构。因此,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求。
再次,发挥人民币汇率对贸易、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作用,对今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人民币币值长期稳定,促进了我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5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2%,人民币汇改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有利于提高人民币在其他国家的接受度,客观上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最后,随着我国有条件的企业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投资,我国海外投资规模会不断增大。如果直接使用人民币会为投资带来较多便利条件,这客观上要求人民币走出国门成为使用、计价、结算的货币,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市场需求。
因此,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规模、充分的外汇储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人民币稳定的汇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我国技术导向转型、企业 走出去 战略和海外投资需求对实施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时代要求。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成本
正如任何事物有正的一面的同时也有负的一面一样,人民币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需付出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是:人民币国际化后,人民币实现完全可兑换相当于资本项目自由化,国际资本更容易对我国金融体系进行冲击;我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影响到货币的性等等。因此,我国虽已初步具备了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条件,但需借鉴并总结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国际化过程中的经验与走过的弯路,对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收益和将付出的成本进行进一步的权衡,谋划出一条收益高、成本低、且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市场行为,需按市场规律逐步累进;同时,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用战略思维进行精心设计路线图(余永定、高海红,2010),有较大推动作用。我们不应将市场力量与推动进行人为分离,更不能肯定一方就否定另一方,而应运用市场与两种力量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一)从市场层面看,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标致是贸易货物以人民币计价并结算,我们应健全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使人民币汇率更加趋于稳定,让市场越来越被接受以人民币计价进出口货物并进行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的另一个标志是人民币被他国的接受度,人民币在境外越受到欢迎越有利于其国际化,人民币在周边国家被广泛使用并被他国人民接受,主要是因为人民币币值稳定并相对美元等其他货币呈升值之势,从2005年7月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已升值22%。因此,我们将营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市场环境,让世界感知、熟知、认可、接受、喜欢人民币。
(二)从角度看,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不可忽视。我国可采取双边 周边 区域 国际的战略路径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即人民币国际化应首先双边国际化,再到周边国际化,再到区域国际化,再到全球国际化。
第一步推进人民币双边国际化,即人民币在另外一个国家的国际化过程。2009年中国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并与韩国、日本和东盟各国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近日,我国与新加坡签署货币互换协议达1500亿元人民币。双边货币互换推动了人民币双边国际化进程,实现人民币在 点 上的国际化。
第二步推进人民币周边国际化,即人民币在我邻国的国际化过程。目前,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各国签定双边货币互换,展开各项金融合作,扩大对邻国的直接投资及人民币的影响,以实现人民币在 线 上的国际化。
第三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国际化,即人民币在与一定区域内的国际化过程,也就是人民币在 面 上的国际化。笔者认为,目前人民币区域国际化重点要实现在东盟区域化,重点研究人民币成为东盟各国的外汇储备货币的基本条件,探讨我国与东盟各国进行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以及人民币被东盟各国的接受度,应以中国与东盟自贸区为平台,充分发掘利用东盟货币稳定基金的作用,促进我国与东盟十国的经济贸易合作,推进人民币成为东盟区域贸易计价货币,支持他国将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货币。人民币成为区域贸易计价货币难点在于汇率的确定与调整,应探讨与东盟各国贸易的计价货币及汇率协调机制。
第四步推进人民币全球国际化。应充分利用我国2 4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进一步稳定人民币汇率;积极开展日韩合作,形成货币合作机制;在国际货币组织框架下,推动与美元、欧元、英镑的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最终形成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足鼎立局面。
综上,人民币国际化既需要市场条件,更需要我国的积极推动。应鼓励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中货物以人民币计价,鼓励我国贸易伙伴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货币;鼓励中国国有银行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并形成服务网络,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签署双边和多边货币互换协议时,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增加人民币在东盟自贸区使用;支持其他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
当然,在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上不可贪一日之功,我们应扎扎实实地做上述四步所需的工作,一些基础工作可以交叉进行并相互促进。努力解决阻碍国际化的使用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等问题,使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许少强 货币一体化概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大卫 R 海默 中国的机遇:21世纪外汇交易发展趋势[J] 中国货币市场,2004,(2).
[3]刘力臻,徐奇渊 人民币国际化探索[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孙兆东 世界的人民币[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余永定,高海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W ork i ng p aperN o 2010(8).
[6]萧云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9,(19).
(责任编辑:韩元)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