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孔乙己》细节描写技法探微[论文]
2025-09-29 03:05:06 责编:小OO
文档
《孔乙己》的细节描写技法探微

鲁迅用简朴清晰的笔触勾勒塑造了孔乙己这一艺术典型,细节描写对孔乙己的形象塑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孔乙己》中细节描写技法的娴熟运用,感染并折服了无数的拜读者。

令人心酸的“偷”

“偷”深刻表现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致命的性格弱点。小说中揭示孔乙己“偷”的品性累计达九次之多,依叙说对象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酒店顾客、掌柜对孔乙己的冷嘲热讽,肆无忌惮地直宣其“偷”。“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穷极无聊的顾客直言不讳地戳穿孔乙己的伤疤,揭举孔乙己因偷挨打,把孔乙己的酸心隐痛当作酒后茶余的闲谈笑料,寥寥几语,活画出他们的粗俗放肆,寡廉鲜耻。掌柜对孔乙己同样是百般奚落,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对孔乙己的“偷”寻根剖底,连珠炮似地责问,其冷酷狠毒、幸灾乐祸的内心世界昭然若揭;二是孔乙己迂腐麻木,以“窃”蒙“偷”, 讳莫如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酒店看客无所顾忌地宣说孔乙己的“偷盗”丑闻,迫于生计而被逼无奈的孔乙己故作深奥地以卖弄文字应对,企图以半懂不懂的文言词句“窃书”来搪塞、抵赖,显示自己有“学问”。这改“偷”换“窃”的表演伎俩正暴露了他迂腐清高,麻木可笑的悲剧性格,可见他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三是作者平静、冷峻地叙说孔乙己的“偷窃”品性,“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尔做些偷盗的事,”直话曲说,语言委婉其实暗含同情,表明孔乙己致命的品性弱点并非是天性糟劣,实是“逼良为盗”才偶尔做出这“偷盗”之事来的。叙说没有像短衣帮、掌柜之流那般刻薄露骨指控“偷窃”,而是冷静客观,满蓄哀愤怜悯之情,体现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偷”展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精巧构建了小说结构。“偷”是旁人取笑的焦点,小说中众人、酒客、掌柜的无情嘲笑和无聊哄笑,都与“偷”字有关,是由“偷”引出了笑。孔乙己“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而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所有喝酒的人便看着他笑;因向喝酒的人争辩窃书不能算偷而引得众人哄笑;因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被打折了双腿,用双手替代双腿爬来爬去,更给人们增添了酒后茶余的闲谈笑料。言为心声,“偷”字声声,情态种种,正是这些风情迥异的“笑”与“偷”的联袂演绎,把当时社会的人情世态活生生地再现出来。

“偷”升华了主题,揭示出孔乙己挨打的深层次原因。从文面上看,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偷窃丁举人而被打折双腿所致,但实际上呢?“原来也读过书,但没有进学”的读书人孔乙己是因生活困苦潦倒,最后被迫以偷窃为生,被丁举人打折双腿,其根源是他读书未中举,而沿着科举制度的阶梯侥幸爬了上去的丁举人,则对科举失败的孔乙己大打出手残忍,毫无人情人道地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小说中的丁举人虽然着墨不多,是借他人之口来表述的,但实为精妙之笔,表现了鲁迅先生高超绝伦的艺术造诣。孔乙己与丁举人所构成的鲜明对照,尖锐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本质和罪恶,使作品主题愈见精辟。

色彩传神的“脸”

小说五次描写了孔乙己的脸色变化。出场时的“脸色”:“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这“青白”的脸色连同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细致、准确地刻画了孔乙己的典型外貌特征,表现了他只是在半饥半饱中苟延卑微性命;当有人揭发偷了何家的书孔乙己争辩的“脸色”:“孔乙已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涨红”显示了他不敢正视现实、害怕别人揭短亮丑的心理动机,暴露了他自命不凡、死要面子的心理缺陷;喝酒后的“脸色”:“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脸色复原”表明孔乙己半碗酒进肚,胆壮心定,便在人们的哄笑中喝酒寻乐,不屑置辩的高傲神气;科举失败的“脸色”:众人嘲笑他“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已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灰色”表现出孔乙己内心的酸楚隐痛被人深深击中而无法掩饰的痛苦,也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思想、科举制度的毒害所形成的头脑僵化、思维愚钝、迂腐不堪的品性;断腿行乞的“脸色”:“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黑”和“瘦”表现了他已受到精神与肉体的巨大摧残,完全没有了活力,成了苟延残喘的行尸走肉,预示孔乙己的生命危在旦夕,加重了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复“青白”,又到“灰”而“黑”,这是人物内心情感嬗变历程的直观外现,传神地表现出世态人情的炎凉冷酷。

麻木冷酷的“笑”

《孔乙己》以“笑”贯穿全文,文中的十四次“笑”渲染了小说的悲剧色彩,突出了文章主题。被笑的人是孔乙己,其余人全是笑他的。孔乙己之所以成为众人取笑的对象,是因为他的迂腐偷窃、好喝懒做、自欺欺人等确实可笑,孔乙己的坏品性,他身上的令人可笑处,集中反映了封建教育、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之深。小说通过小伙计解脱解嘲的笑、短衣帮麻木不仁的笑、掌柜自私卑劣的笑、小孩儿天真无邪的笑,细腻传神地塑造了孔乙己的悲剧人物形象,准确地再现了当时世态的悲凉。孔乙己是在“笑”声中不伦不类出场,“笑”声中强自表演,“笑”声中惨然谢幕,也是在“笑”声中度过艰难的一生,最后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咸亨酒店无处无时不在的“笑”,跟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形成强烈的对照,它既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同时也批判了群众的麻木卑劣和不觉醒。

泯灭人性的“钱”

《孔乙己》中“钱”的细节描写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呈现的:首先,描绘了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通过咸亨酒店映射出当时“金钱万能”的黑暗社会。小说开篇写:“……每每花四文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碗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这“四文”、“十文”、“一文”、“十几文”及其蕴含的对比,不但说明了当时物价飞涨,市面萧条,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咸亨酒店两类酒客悬殊、欺贫媚富的黑暗现实,为下文不伦不类的孔乙己这个“站着喝酒而且穿长衫的唯一的人”的出场作好了铺垫;其次,孔乙己买酒喝的动作描写显示了他的穷途末路。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对掌柜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能买两碗酒,还外带一碟茴香豆,并且是现钱,不赊酒挂账,“排”字精准地表现了此时的孔乙己也算得“阔绰”的地位。但现实是不允许他这样“阔绰”下去的,果然,他再去买酒时的境况就大不如前了:“又说道,‘温一碗酒’,……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用“摸”字作了动态上的展示,与“排”字形成鲜明对照,“排”带有自赏高傲,不屑一顾,“摸”则显得沮丧悲苦,穷愁潦倒。且在数量上由“九文”跌落至“四文”,还乞求酒店给温一碗酒。这“排”与“摸”的动作都围绕钱来描绘,不仅写出了孔乙己每况愈下的悲惨境遇,而且突现了孔乙己穷酸愚腐、好逸恶劳、麻木不悟的个性特征,饱含了孔乙己由精神毁灭到肢体摧残而及身心俱毁的悲剧全过程;最后,酒店掌柜的话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孔乙己》后半部分,着力描写了酒店掌柜在清账时念叨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的细节:第一次是在中秋前掌柜清账的时候,见到粉板上孔乙己欠着钱,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此时的孔乙己是通过顾客的口述,叙说了他因偷窃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了腿的惨酷现状。第二次是掌柜对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说的,“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掌柜对孔乙己的遭遇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怜悯,而是极尽挖苦嘲讽之能事,其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嘴脸诠释得淋漓尽致;第三次是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此时正当关门歇业催逼讨债的时刻,能记得起“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是头等大事,但身残气微的孔乙己能捱延年关吗?掌柜冷酷无情,唯钱是亲的市侩形象力透纸背,说明孔乙己的生命价值还不抵十九个钱,揭示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第四次是在第二年的端午节,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因为又到清账的时候了,然而还不见孔乙己露面清账,说明他确乎死掉了。小说反反复复地写掌柜念叨“孔乙己欠十九个钱呢!”至直到孔乙己大约已的确死了才停止,是值得深思玩味的,但更启发人们深思。

总之,《孔乙己》中的细节描写很多,还有如语言、动作、服饰、手等,作者巧妙地组织和运用这些细节描写技法,精辟地揭示了酿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本质,成功塑造了孔乙己的艺术形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