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浅谈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2025-09-29 03:06:14 责编:小OO
文档
浅谈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摘要:管理会计理论起源于西方,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吸收相关科学得到充实与发展,成为一门的学科。我国在八十年代引入这一学科,虽然在社会制度及其他很多方面与西方社会有很大差别,但就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而言都是一致的,在全球化的今天,汲取国外优秀的理论经验并应用于我国的实情,将更有利于我国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管理会计;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科学,是会计的一大分支。相关的管理理论和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拓宽了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也为其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管理会计是应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所创造的企业科学管理而产生的,当时管理会计并不是一门的科学,而只是成本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他通过“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和“预算控制”等会计技术方法配合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推行,为企业管理者当局进行内部控制服务。可以说,管理会计的萌芽是由企业管理的发展决定的。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 行为科学的原理是要求做好人的工作,通过上级对下级的信任,赋予下级在一定范围内的权利,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上级也必须定期考核下属对其权利和责任的履行情况,对他们进行奖惩,以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根据这种新的理论依据,企业管理者为提高各级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必须借助某种手段对下属进行负责和考核。这种手段必须能提供较明确的、尤其是量化的信息,使企业管理当局能够有效地履行其协调、激励等职能,这种需要导致了责任会计的发展。

    从上述的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来看,管理会计从无到有,从分散到形成体系并非是无根据的,而是由现代企业管理职能的扩展所决定。无疑,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也是由上述相关科学的“加盟”而奠定的。那么,具体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1、科学管理理论为管理会计基本分析方法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对于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在十九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管理仍然以经营管理为主,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这时,以泰勒为代表的一批电气工程师开始对劳动者的作业时间和动作进行科学研究,并倡导以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经验判断,采用严格的计算方法来研究成本的发生和变化,确定标准和加强控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于是,企业管理中开始有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有了计件工资制等等,正是由于企业管理开始重视对于内部生产过程的计划和监控,重视对内部生产效率的衡量和激励,才产生了对于超出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管理和会计职能的需求。而科学管理在使企业管理产生对于管理会计职能需要的同时,其理论也为沿用至今的管理会计基本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组织行为学为管理会计系统控制方法和体系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组织行为学应用了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门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探索如何根据人类行为的规律来构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和激励人们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组织行为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决定的,而动机由需要所引起,对人的激励要首先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从人是社会人的角度看,人的需要就不仅有生理需要、物质需要,而且还有心理需要和精神需要,进而,从企业组织角度来考虑这些行为规律,就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重视对组织行为的研究,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激励与机制的建立来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而在这一过程中,管理会计从组织行为科学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是管理会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3、权变理论和信息经济学是管理会计系统个性特征的形成基础

3.1权变理论对于管理会计的影响

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由于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相应地出现了很多针对特定问题的管理理论学派,如“决策理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等等,以至于这些理论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但由于每一种管理理论或模式都有共同优点和局限性,没有哪一种能够成为“包医百病”的最佳方法,因此,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形成的权变理论强调管理理论和方法要根据特定日期、特定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权宜应变,灵活掌握。权变理论促进了对于特定企业内外环境及其变化的关注,减少了管理模式和方法选择中的模糊性,为管理会计系统应具有的个性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管理会计模式的选择和具体管理方法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2信息经济学对于管理会计的影响

  信息经济学从信息成本和信息效益角度促进了管理会计对其信息质量的研究,为管理会计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的发展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产生的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是现代社会

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同其他资源一样,具有效益和成本。因此信息价值只有信息效益大于信息成本的信息系统才是经济可行的。信息经济学对于信息效益和信息成本的研究,使我们对信息系统的先进与否有了理性的认识。由于信息成本的,优秀的信息系统不是理论上最完善的,也不是技术上最先进的模式,而是信息效益与信息成本之差最大的模式。不同的信息技术条件下也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效益和成本。这种认识缩短了管理会计研究和实践的距离,促进了管理会计的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在我国确立后,竞争更趋激烈,从实践中人们知道:“管理的重心在经营,经营的重心在决策”。决策的重要性使得管理者更加重视相关信息的提供,而要增加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就要将成本按习性分类和使用变动成本法,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在这里也便有了特殊的意义。

    总之,通过分析使我们认识到: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国情,我们只有广泛的引进,深入的探讨,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使我国的管理会计应用有更好的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