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5-09-29 03:06:14 责编:小OO
文档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卷

及答案解析

1.大气中使酸雨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

A.氟化物

B.汞或Pb的氧化物

C.硫化物、氮氧化物

D.总悬浮颗粒物

E.多环芳煌类

【答案】:C

【解析】:

C项,酸雨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前体物质是S02和NOx。

其中S02对全球酸沉降的贡献率为60%〜70%。SO2和NOx气体可被

热形成的氧化剂或光化学产生的自由基氧化转变为硫酸和。吸附

在液态气溶胶中的SO2和NOx也可被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强氧化剂

所氧化。我国酸雨中硫酸根和根之比约为10:1,表明酸雨主要由

SO2污染造成。

2.以下关于乙型肝炎人群易感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群对HBV普遍易感

B.HBV感染后抗-HBs阳转者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免疫力

C.HBV各亚型间无交叉免疫

D.HBV感染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E.接种乙肝疫苗是降低人群HBV易感性的有效措施

【答案】:C

【解析】:

HBV再次感染时,继发性抗体反应使抗-HBs迅速升高而防止发病,

HBV各亚型间有交叉免疫,但与其他肝炎病毒间无交叉免疫。

3.生长轨迹现象主要受哪一因素的影响?()

A.遗传因素

B.内分泌系统

C.营养

D.地理与气候

E.疾病

【答案】:A

【解析】: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外界环境无特殊变化,人体生长发育通常

比较稳定,呈鲜明的轨迹,其生长发育状况在所处人群中保持有限的

上下波动幅度,这是一个特殊的动态和非常复杂的系统,遗传因

素起到关键作用。

4.以下为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A.缀氨酸

B.苏氨酸

C.脯氨酸

D.异亮氨酸

E.赖氨酸

【答案】:C

【解析】:

非必需氨基酸包括:丙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

谷氨酰胺、甘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必需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

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缴氨酸和组

氨酸。

5.(共用备选答案)

A.入院率偏倚

B.奈曼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无应答偏移

E.回忆偏倚

⑴选择现患病例为病例对照研究的对象,易发生()。

【答案】:B

【解析】:

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如果调查对象选自现患病例,

即存活病例,所得到的信息中,很多信息可能只与存活有关,而未必

与该病的发病有关,从而高估了某些暴露因素的病因作用。另一种情

况是,某病的幸存者改变了生活习惯,从而降低了某个危险因素的水

平,或当他们被调查时夸大或缩小了病前生活习惯上的某些特征,导

致某一因素与疾病的关联误差。调查时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

例,可减少偏倚程度。

⑵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选择偏倚是()o

【答案】:A

【解析】:

入院率偏倚也称Berkson偏倚。当利用医院病人作为病例和对照时,

由于对照是医院的某一部分病人,而不是全体目标人群的一个随机样

本;又由于病例只是该医院或某些医院的特定病例,因为病人对医院

及医院对病人双方都有选择性,所以作为病例组的病例也不是全体病

人的随机样本,因而难免产生偏倚,特别是因为各种疾病的入院率不

同导致病例组与对照组某些特征上的系统差异。设计阶段宜尽量随机

选择研究对象或在多个医院选择对象可减少入院率偏倚。

⑶电话或信函调查,易发生()。

【答案】:D

【解析】:

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调查从而降低了应

答率,此种现象称为无应答偏倚。对于电话或信函调查,调查对象很

容易产生无应答,从而造成偏倚。

⑷病例对照研究中,如某因素的存在可提高其相应疾病的检出率,则

可发生()。

【答案】:c

【解析】:

检出症候偏倚也称暴露偏倚。病人常因某些与致病无关的症状就医,

从而提高了早期病例的检出率,致使过高地估计了暴露程度而产生的

系统误差。如果在收集的病例中同时包括早、中、晚期病人,则检出

病例中此类暴露的比例会趋于正常,偏倚因此可得到纠正。

⑸进行一次膳食与高血压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信息偏倚是

()o

【答案】:E

【解析】:

信息偏倚,又称观察偏倚或测量偏倚,是在收集整理信息过程中由于

测量暴露与结局的方法有缺陷造成的系统误差,包括回忆偏倚、混杂

偏倚与调查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主要是调查研究对象既往的暴露情

况,由于被调查者记忆失真或不完整造成的系统误差称为回忆偏倚。

回忆偏倚的产生与调查时间和事件发生时间的间隔长短、事件的重要

性、被调查者的构成以及询问技术有关。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回忆误差

可能不一样,病例组的记忆可能较为准确,但也可能容易提供一些自

认为与疾病有关的暴露但实际不真实的情况。充分利用客观的记录资

料,以及选择不易为人们所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并重视问卷的提

问方式和调查技巧,有助于减少回忆偏倚。

6.哪一个不是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

A.促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B.甲状腺素合成减少

C.促使甲状腺增生肥大

D.促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E.甲状腺胶质过量分泌

【答案】:D

【解析】: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ABC三项,当环境缺碘,机体摄入

碘不足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下降,可反馈性地促使腺垂体分泌促甲状

腺素增加,使甲状腺组织发生代偿性增生,腺体肿大。E项,酪氨酸

碘化不足或碘化错位,便产生异常的甲状腺球蛋白,失去正常甲状腺

激素作用,并且不易水解分泌而堆积在腺体滤泡中,致使滤泡肿大,

胶质充盈,呈胶质性甲状腺肿。D项,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增加。

7.学校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低于()。

A.lOOIx

B.150lx

C.200lx

D.250lx

E.300lx

【答案】:E

【解析】:

教室课桌面上的维持平均照度值不应低于300lx,其照度均匀度不应

低于0.7o

8.对平均预期寿命影响最大的原始数据是()o

A. 0~5岁死亡资料

8.婴儿死亡资料

C.新生儿死亡资料

D.老年人口死亡资料

E.所有年龄的死亡资料

【答案】:B

【解析】:

BC两项,婴儿死亡率指某年活产儿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

在婴儿期间死亡会损失大量的寿命,因此其会对平均寿命造成巨大的

影响。新生儿死亡率是指某地某年活产儿中未满28天的新生儿死亡

频率,新生儿期死亡也会损失大量寿命,但人数较新生儿期死亡人数

少。AD两项。〜5岁人口、老年人口的死亡损失的寿命少于新生儿

人口。

9.(共用备选答案)

A.尿酚

B.尿 5 -ALA

C.肝功能

D.现场空气中毒物浓度

E.有害作业工龄

(1)反映机体对毒物接触的指标是()o

【答案】:A

【解析】:

A项,反映毒物接触的指标主要是测定生物材料(如血、尿、头发等)

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是否超出正常值范围,如尿铅、血铅、尿酚、尿

甲基马尿酸等。

⑵反映毒物作用的指标是()o

【答案】:B

【解析】:

B项,反映毒作用的指标如铅对吓琳代谢的影响导致5 -氨基-丫-酮戊

酸(3.ALA)等指标的改变、有机磷农药中毒者检测血液胆碱酯酶活

性等。

⑶反映毒物所致病损的指标是()o

【答案】:C

【解析】:

C项,反映毒物所致病损的指标,包括血、尿常规检测和肝、肾功能

实验等,例如镉致肾小管损伤可测定尿低分子蛋白(B 2-微球蛋白)

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10.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是()o

A.脉搏

B.体温

C.汗液分泌

D.皮肤温度

E.不适指数

【答案】:B

【解析】:

B项,当机体产热和散热量相等时,人体蓄热状况(S) =0,体温正

常;产热多于散热时,S>0,造成热蓄积,体温上升;当散热多于产

热时,S<0,导致体温下降。因此,体温是判断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

的最直接的指标。

11.社会营养中常用的社会经济指标一一收入弹性指数是指()。

A.(用于食品开支/家庭总收入)X100%

B.人均收入增长率

C.食品购买力增长(%) /收入增长(%)

D.食品深加工增长率

E.人均收入

【答案】:c

【解析】:

收入弹性=食物购买力增长(%) /收入增长(%)。收入弹性指标在

贫困地区相当于0.7〜0.9,即如果收入增长10%,用于购买食品的增

长率增加7%〜9%。在富裕的地区收入弹性值减小。

1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传播

B.血液传播

C.母婴传播

D.共用污染注射器传播

E.接触传播

【答案】:E

【解析】:

日常的生活接触,如拥抱、握手等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13.研究表明,高吸烟率与高肺癌死亡率有35〜40年的时间差,则说

明()o

A.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没有什么关系

B.从吸烟到患肺癌有35〜40年的潜伏期,有密切关系

C.吸烟与患肺癌的关系尚在争议之中

D.好多患肺癌者不一定吸烟

E.吸烟不一定患肺癌

【答案】:B

【解析】:

高吸烟率与高肺癌死亡率有35〜40年的时间差并不能说明两者之间

没有关系,反而说明两者关系密切。因为不良生活方式形成以后,一

般要经过相当长的潜伏期才能对健康产生影响,出现明显的致病作

用。这一特点使得人们不易发现并理解不良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

加之行为的习惯性,改变起来难度较大。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也给

了我们充分的时间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其对健康的危害。

14.不存在于微粒体的氧化酶系是()。

A.细胞色素P450

B. FAD氧化酶

C.辅酶II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

D.黄喋吟氧化酶

E.细胞色素b5

【答案】:D

【解析】:

I相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系(微粒体混合功能氧

化酶),此酶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辅酶H-细胞色素

P450还原酶和磷脂组成,FAD氧化酶也存在于微粒体。D项,黄喋吟

氧化酶,不存在于微粒体中,而是存在于细胞液中。

15.谷类食品中,含量最高的是()o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维生素

E.无机盐

【答案】:c

【解析】:

碳水化合物是谷类食品的主要成分,主要为淀粉,含量在70%〜80%,

此外为糊精、戊聚糖、葡萄糖和果糖等。谷类淀粉是人类最广泛、最

经济的能量来源。

16.出生后,哪个系统只发生一次生长突增高峰?()

A.心血管系统

B.神经系统

C.生殖系统

D.消化系统

E.骨骼系统

【答案】:B

【解析】:

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各系统中居领先地位。生后前3年,尤其第

1年特别迅速。3岁时大脑皮质6层结构基本完成,8岁已接近成人。

神经系统只发生一次生长突增高峰。

17.一天中光化学烟雾污染最严重的时间一般为()。

A.凌晨

B.上午

C.中午

D.傍晚

E.夜晚

【答案】:C

【解析】:

C项,气温高、风速低、湿度低、天气晴朗、紫外线强烈的天气能促

进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夏秋季的中午或午后是光化学烟雾的高发时

段。

18.(共用题干)

在一项关于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

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为24.0/10万。

⑴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相对危险度为()o

A.48.0/10 万

B.0.5

C.24.0/10 万

D.2.0

E.无法计算

【答案】:D

【解析】:

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疾病频率与非暴露组疾病频率之比,代入数据得

48.0/10 万+ 24.0/10 万= 2.0。

⑵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归因危险度为()o

A.48.0/10 万

B.0.5

C.24.0/10 万

D.2.0

E.无法计算

【答案】:C

【解析】:

归因危险度为暴露组疾病频率与非暴露组疾病频率之差,代入数据得

48.0/10 万一 24.0/10 万= 24.0/10 万。

⑶吸烟与膀胱癌关系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o

A.48.0/10 万

B.0.5

C.24.0/10 万

D.2.0

E.无法计算

【答案】:E

【解析】: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一般人群疾病率一非暴露组疾病频率)

♦ 一般人群疾病频率]X100%,题干中未提供一般人群膀胱癌的发病

率,故无法计算。

19.下列关于学校卫生监督基本依据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唯一的法律依据

B.包括《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标准,不涉及其他法律法规

C.包括《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标准、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和规章制度

D.只涉及学校卫生标准、其他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E.包括《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卫生标准、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不涉及一些规章制度

【答案】:c

【解析】:

学校卫生监督的性、法律规范性、科学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必须

严格纳入法制轨道,才能有效实施;又由于其综合性强的特点,故涉

及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较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

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中华人民共

和国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都明确规定教育、体育、

卫生行政部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在完善卫生保健措施,创造保

护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是学校卫生监督的

主要法律依据。

20.在烹调蔬菜时,下列哪种做法易使水溶性维生素遭破坏?()

A.尽量保持植株完整

B.先洗后切

C.急火快炒

D.适量加些醋

E.下锅前用冷水浸泡,开水烫,挤去汁液

【答案】:E

【解析】:

烹调蔬菜时,尽量保持植株完整;要先洗后切,随切随炒;水溶性维

生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可适量加一些醋;不要放在水中浸泡,以

免水溶性维生素溶解在水中。

21.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o

A.具有多样性和连续性

B.常受年龄、性别、诱导物等因素影响

C.有解毒和活化的两重性

D.一般使外源化合物极性增加,利于排泄

E.一般使外源化合物极性降低,利于排泄

【答案】:E

【解析】:

生物转化改变了化学毒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它们所致

毒效应的强度和性质以及在体内的分布过程和排泄速度。生物转化具

有多样性、连续性和两重性(代谢活化和代谢解毒)的特点,并常受

到年龄、性别、诱导物等因素的影响。生物转化使多数化学毒物的水

溶性增强(极性增加),排泄加速。

22.队列研究中,样本含量的确定与下列哪项无关?()

A.研究因素的人群暴露率

B.研究疾病的发病率

C.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

D.I型错误大小

E.II型错误大小

【答案】:A

【解析】:

A项,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群的暴露率与样本量有关。B项,在

暴露组发病率P1>PO,且Pl与P0之差一定的条件下,所研究疾病

在一般人群的发病率P0越接近0.5,则所需样本量就越大。C项,可

通过研究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R)计算暴露组与对照组人群发病率之

差(d值),d值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小。D项,I型错误(假阳性错误)

常用a表示其概率,a值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E项,第H类错误

概率为B, (1—B )为检验假设时能够避免假阴性的能力,即功效。

功效(1-3 )越大,即B值越小,则所需样本量越大。

23.生产场所中气流的变化主要与什么有关?()

A.外界风力

B.相对湿度

C.厂房中热源

D.厂房的高度

E.车间布局

【答案】:C

【解析】:

气流指生产环境中空气的流动,除受自然界风力的影响外,主要与厂

房中的热源有关,其速度以m/s表示。

24.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环境受到()。

A.工业废弃物的污染

B.汽车尾气的污染

C.生物病原体的污染

D.化学污染物和生物病原体的联合作用

E.地质结构组成异常的影响

【答案】:E

【解析】: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

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

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是由

天然的地质结构组成异常造成,与环境次生污染无关。

25.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复杂性()o

A.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

集和转化,被污染的母体形式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

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可由相

加、协同、拮抗和作用等多种联合方式表现出来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

D.受污染影响的人群反应的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

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E. A+B + C+D

【答案】:E

【解析】:

ABCD四项,环境污染的复杂性可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阐述:①污染

物可有多种存在形式并且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②不同污染物或危

险因素之间存在联合作用;③缺乏敏感和特异的指标去反映机体暴露

情况;④不同人群对不同污染物的易感性不同。以上四点决定了分析

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过程的复杂性。

26.某市甲乙丙三个区的流感发病率分别是40%、30%、20%,三个区

的人口数分别是100万,150万,200万。全市该年流感发病率为()o

A. 0.27

B. 0.30

C. 0.40

D. 0.20

E. 0.10

【答案】:A

【解析】:

全市该年流感发病率=甲乙丙三市发病人数之和/甲乙丙三市总人口

=(40%X 100 + 30%X 150 + 20%X200) / (100 + 150 + 200) =0.27。

27.拟对某保健食品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其高剂量组的剂量至少应

等于人拟用最高剂量的()o

A.10 倍

B.30 倍

C.50 倍

D.100 倍

E.300 倍

【答案】:D

【解析】:

一般来说,保健食品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性。当预期受试物没有明显

毒性时,对不同物质亚慢性毒性试验高剂量组剂量所提出的要求是不

同的。如中药至少等于人拟用最高剂量的50倍,西药为30倍,化学

品和保健食品为100倍,以确保应用于人的安全性。

28.氯乙烯可诱发哪一种肿瘤?()

A.内皮细胞瘤

B.肝血管肉瘤

C.肺癌

D.肝癌

E.膀胱癌

【答案】:B

【解析】:

B项,长期接触氯乙烯,可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清釜工

患肢端溶骨症,可致肝血管肉瘤,为人类致癌物。

29.(共用题干)

某女工,年龄38岁,铅笔厂工人,工龄21年。因月经功能障碍、经

血量过多、齿龈出血、皮肤发组前来就诊。

⑴采集病史时应注意询问何种毒物接触史?()

A. 一氧化碳

B.铅

c.苯系化合物

D.二硫化碳

E.甲醇

【答案】:C

【解析】:

该患者有出血倾向,造血功能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并且该

患者长期从事铅笔厂工作,可能长期接触苯,故应注意询问苯接触史。

⑵体检时应侧重检查()o

A.血液系统

B.神经系统

C.泌尿系统

D.消化系统

E.生殖系统

【答案】:A

【解析】:

造血功能异常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

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粒细胞胞质出现中毒颗粒、空泡。同时或

稍晚血小板也减少,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晚期全血细胞均减少,发生

再生障碍性贫血。故体检时应侧重检查血液系统。

30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下列哪种疾病的预防是相对有效的措施?

()

A.痢疾

B.心脑血管疾病

C.流行性感冒

D.乙型脑炎

E.麻疹

【答案】:B

【解析】: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

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以上五种疾病中只有心脑血管疾

病属于慢性病,因此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是相对

有效的措施。

31.(共用备选答案)

A.厂矿新工人就业前体检

B.给工人宣讲粉尘的危害与防护

C.新建厂矿职业卫生设施的评价与验收

D.制定某化学物的卫生限值

E.某化学物质的毒理学试验

⑴属于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的是()。

【答案】:C

【解析】:

C项,职业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新建、改建和扩

建职业场所的选址、设计和竣工验收实施的预防性卫生监督活动。包

括:职业场所设计审查和建设竣工的卫生验收。

⑵属于健康监护工作的是()o

【答案】:A

【解析】:

A项,职业健康监护是对职业人群进行各种健康检查,了解并掌握其

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工人健康损害征象的一种健康监控方法和过程。

具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医学监护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

间(定期)、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②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管理。

③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

⑶属于健康促进教育工作的是()o

【答案】:B

【解析】:

B项,作业场所健康促进系指从企业管理的各项策略、支持性环境、

职工群体参与、健康教育以及卫生服务等方面,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

以期改善作业条件、改变职工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健康危险因素、

降低病伤及缺勤率,从而达到促进职工健康、提高职业生命质量和推

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

段,同时结合组织建设、开发、环境营造、社区动员、促进参与、

能力建设等综合措施。给工人宣讲粉尘的危害与防护就是一种健康教

育手段,通过及时开展这种健康教育能提高工人对粉尘的危害以及防

护措施的认识。

32.猪口腔黏膜、牙龈、舌面、鼻翼等部位出现水疱,口角线状流涎,

体温升高。此时处理应为()o

A.高温化制或深坑掩埋

B.只需将病畜急宰

C.去除骨肉和内脏,其他部分可食

D.肉尸可经后熟过程食用

E.肉、内脏、副产品应高温处理

【答案】:E

【解析】:

根据题干的内容,可以推断此为口蹄疫病畜。凡确诊或疑似口蹄疫的

牲畜应立即隔离,对饲养场所进行消毒,必要时应对同群牲畜进行扑

杀;体温正常的病畜,可去除骨肉和内脏,经后熟过程,即在0〜5℃

放置48小时或6℃以上放置30小时,或10〜12℃放置24小时无害

化处理后方可食用。体温升高的病畜肉、内脏和副产品应高温处理。

33.下列哪类工种可能发生硅沉着病?()

A.煤厂的装卸工

B.水泥厂的包装工

C.煤矿井下的掘进工

D.石灰厂的出窑工

E.车工

【答案】:D

【解析】:

D项,硅沉着病(矽肺)是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

尘而引起的尘肺。接触矽尘的作业主要有:①矿山采掘作业的凿岩、

爆破和运输;②修建铁路、水利等工程的开挖隧道;③采石作业;④

石灰厂、玻璃厂、耐火材料厂等生产过程的原料破碎、研磨、筛分、

配料;⑤机械铸造车间的原料粉碎、配料、铸型、打箱、磨砂、喷砂

等。

34.某市夏季某天突发多起食物中毒案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

腹痛和腹泻,多数患者表现为剧烈而频繁地呕吐,严重者甚至出现虚

脱和严重失水等现象。经调查,患者几小时前均在同一饭店进食。最

可能是()。

A.沙门菌食物中毒

B.变形杆菌属食物中毒

C.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D.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E.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

【答案】:C

【解析】:

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潜伏期短,一般为2〜5小

时,极少超过6小时。起病急骤,有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和腹泻,

以剧烈而频繁地呕吐最为显著,呕吐物可呈胆汁性或含血及黏液。剧

烈吐泻可导致虚脱、肌痉挛及严重失水等现象。体温大多正常或略高。

病程短,一般在数小时至1〜2天内迅速恢复,与其他食物中毒相比,

剧烈而频繁地呕吐是其最有特点的表现。

35.以下不属非参数法的是()。

A.t检验

B.H检验

C.Friedman 检验

D.x2检验

E.Wilcoxon 配对法

【答案】:A

【解析】:

A项,t检验属于参数检验的内容。B项,Kruskal-Wallis H检验,即H

检验,是多组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C项,Friedman检验,又称

M检验,是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秩和检验。D项,x 2检验用于比较

两组或多组率,或比较总体分布是否存在统计差异,未对总体参数均

数进行统计推断,因此属于非参数法。E项,Wilcoxon配对法即符号

秩和检验,是指用于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和检验。

36.分析体重与肺活量是否有相关关系要先绘制()。

A.因变量直方图

B.两个变量的直方图

C.散点图

D.百分条图

E.直条图

【答案】:C

【解析】:

C项,进行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分析前需要先画散点图,只有当二者

有直线趋势,没有明显的异常点时,才可以进行直线相关关系和回归

关系分析。ABDE四项,直方图用于描述连续型定量变量的频率分布,

百分条图用于描述某事物内部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直条图用于描述

离散型定量变量或定性变量的频率分布,也可用于表示相互指标

的数值,这三者均与相关分析无关,是用于资料的统计描述。

37 .一般对致癌物制定的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肿瘤超额发生

率不超过()。

A.10-2

B.10-3

C.10-4

D.10-5

E.10-6

【答案】:E

【解析】:

化学致癌物的实际安全剂量(VSD),是指此剂量能以99%可信限的水

平使超额癌症发生率低于10-6,即100万人中的癌症超额发生低于

1人。

38.下列关于叶酸营养作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参与蛋白质与核酸代谢

B.参与机体能量代谢

C.参与脂肪代谢

D.维持血管壁完整性

E.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答案】:A

【解析】:

天然存在的叶酸大多是还原形式的叶酸,即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但

只有四氢叶酸才具有生理功能。A项,一碳单位从氨基酸释出后,以

四氢叶酸作为载体,可参与喋吟和胸腺嚏咤的合成,进一步合成DNA、

RNA;也可参与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还可参与血红蛋白及肾上腺

素、胆碱、肌酸等的合成。

39.儿童多吃精制糖引起的最常见的健康问题是()o

A.糖尿病

B.齿再齿

C.癌症

D.动脉硬化

E.脂肪肝

【答案】:B

【解析】:

吃精制糖过多容易引起牖齿。经常吃甜食的人,会给口腔的细菌提供

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能促进口内残留的精制糖发酵,产生大量酸性

物质,让牙齿容易脱釉,减少骨骼和牙齿的钙含量,从而发生龈齿病。

40.一生中体重增长速度最快的阶段是()o

A.胎儿4〜6月

B.胎儿7〜9月

C.婴儿期

D.幼儿期

E.青春期

【答案】:B

【解析】:

胎儿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其中身高增长最快的阶段在4〜6个

月,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在7〜9个月,平均每周体重增长超过200

克。

41.X线胸片中硅沉着病最常见的表现是()o

A.肺纹理增多、增粗、扭曲、变形

B.肺气肿

C.胸膜增厚和粘连

D.小阴影

E.肺门阴影增大

【答案】:D

【解析】:

D项,圆形小阴影是矽肺(硅沉着病)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一种X线表

现形态,大阴影为晚期矽肺的重要X线表现,胸膜粘连增厚,可见肋

膈角变钝或消失;晚期膈面粗糙,由于肺纤维组织收缩和膈胸膜粘连,

呈“天幕状”阴影。

42.对化妆品原料的要求中,规定禁用物质359种,其中包括()。

A.农药、放射性物质

B.防腐剂、激素

C.抗生素、紫外线吸收剂

D.精神药物、防腐剂

E.、紫外线吸收剂

【答案】:A

【解析】:

A项,《化妆品卫生标准》是对化妆品的卫生质量、检验方法和安全

评价的技术规定。其中规定了化妆品组分中禁用的物质(如农药、放

射性物质等)、化妆品组分中限用的物质(如甲醛、氢氧化钠等)等。

43.对于烫烧伤的儿童以下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迅速将小儿抢离火场或脱离烫伤源

B.迅速将烫烧伤部位衣服撕掉

C.用清洁被单包裹

D.较小灼伤可清洁创面

E.采用大量清水冲洗

【答案】:B

【解析】:

对热液烫伤应立即脱去被热液渗透的衣服,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

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的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让其留在皮肤上,

待后处理。

44.若A = 0〜14岁人口数,B = 15〜岁人口数,C = 65岁及以上人

口数,则总负担系数是()。

A.C/ (A + B + C)

B.A/ (A+B + C)

C.A/B

D.C/B

E.(A+C) /B

【答案】:E

【解析】:

总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力人口之比,非劳动力人口通常

指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力人口则是指15〜岁人

□ o因此,总负担系数=(A + C) /Bo

45.哪一种统计图纵坐标必须从0开始?()

A.直条图

B.线图

C.半对数线图

D.百分条图

E.散点图

【答案】:A

【解析】:

A项,对于直条图和直方图为了正确显示各组的差距大小,其纵坐标

要求从“0”开始。BCDE四项,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并没有要

求纵坐标必须从“0”开始,百分条图没有纵坐标。

46.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人群是()。

A.妇女、儿童

B.老年人

C.残疾人

D.慢性病病人

E.以上均是

【答案】:E

【解析】:

社区卫生服务是在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

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

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

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

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

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47.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无法研究原因不明疾病

【答案】:D

【解析】:

AD两项,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BCE三项,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

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

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也发挥着独特的

作用。

48.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进行分层分析的目的是()o

A.提高统计效率

B.提高资料的利用率

C.控制混杂偏倚

D.控制选择偏倚

E.控制信息偏倚

【答案】:c

【解析】:

分层分析是把研究人群根据某特征或因素分为不同层,然后分别分析

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用以分层的因素是可能的混杂因素,通过

分层分析,可以判断该因素是否起混杂作用,如果起混杂作用,通过

分层分析可以加以控制,故分层分析的目的是控制混杂偏倚。

49.下列对维生素C理化性质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水溶性,极易氧化

B.光照易使其破坏

C.碱性环境不易破坏

D.有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容易氧化

E.结晶维生素C稳定

【答案】:c

【解析】:

维生素C易溶于水,不溶于脂溶性溶剂。在水溶液中易氧化,遇氧气、

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有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

可促进其氧化破坏。但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50.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致使生物体内该

化学物质的浓度成千上万倍增大,这种现象称为()。

A.生物学吸收

B.生物学放大

C.生物学富集

D.生物学累积

E.生物学代谢

【答案】:B

【解析】:

B项,环境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

度,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

很多倍,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可使某些食物中

的污染物浓度比环境介质高出千倍、万倍甚至几十万倍,从而对人类

的健康有更大的危害性。

51.统计推断包括的两个重要方面是()o

A.统计量与参数

B.统计量与假设检验

C.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D.参数估计与统计预测

E.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答案】:C

【解析】:

统计推断包括:①参数估计,是指利用样本对总体的参数大小进行估

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②假设检验,是指利用小概率反证法对

总体参数进行推断,包括t检验、z检验等。

52.生存分析中的结果变量是()o

A.生存时间

B.随访结局

C.生存率

D.生存时间与随访结局

E.生存时间与生存率

【答案】:D

【解析】:

生存分析是将终点事件的出现与否和到达终点所经历的时间结合起

来分析的一类统计分析方法。如某医院泌尿外科医师选择1996〜

2000年间经手术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对可能影响膀胱肿瘤术后生

存的因素进行了调查,调查者不仅要看是否出现了感兴趣的终点事件

或结局(死亡),还关心出现该结局所经历的时间长短。D项,生存

分析的结果变量不仅关注结局是什么,还要确定从规定的观察起点到

某一特定终点事件出现经历的时间长度,即生存时间。

5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几个阶段开始?()

A.1

B.2

C.3

D.4

E. 5

【答案】:A

【解析】: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一阶段开始,即在疾病尚未出

现时就采取措施,通过评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教育人们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防止危险因素出现。

54.早产儿生后3个月内应每日补充维生素D制剂的量为()。

A.10 U g

B.15 Hg

C.20 U g

D.25 U g

E.30ug

【答案】:C

【解析】:

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中缺乏维生素D

和日光照射不足。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措施包括:①户外活动:婴幼

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每日1〜2小时,尽量暴露身体

部位;②维生素D补充:婴儿(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生后数天开始

补充维生素D, 400IU/d (10ug/d)o高危人群补充:早产儿、双胎儿

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IU/d (20ug/d), 3个月后改为400IU/d (10

Ug/d)o有条件可监测血生化指标,根据结果适当调整剂量。

55制作松花蛋时,遇碱最易破坏的营养成分是()。

A.维生素A

B. B族维生素

C.维生素D

D.蛋白质

E.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鲜蛋经加工制成的松花蛋、咸蛋、糟蛋等,其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变

化不大。松花蛋由于碱的作用使松花蛋内的B族维生素全部被破坏;

碱和盐的作用使松花蛋中的矿物质明显增加。

56.氯化消毒时,需氯量等于()。

A.加氯量一余氯

B.加氯量一有效氯

C.加氯量+有效氯

D.加氯量十余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A

【解析】:

A项,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用水时,氯不仅与水中细菌作用,还

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要的氯的总量为“需氯

量”。为保证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

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即加氯量=需氯量+余氯。

57.截至2014年7月23日,全球共有21个国家累计报告中东呼吸综

合征(MERS)实验室确诊病例837例,死亡291例,利用该信息计

算得34.8%是()o

A.患病率

B.死亡率

C.病死率

D.相对比

E.发病率

【答案】:C

【解析】:

A项,患病率=(该人群中现患疾病的人数/某时点接受检查的人口

数)X100%o B项,死亡率=(同年内死亡总数/某年平均人口数)

X1000%oo C项,病死率=(该时期因某病而死亡人数/观察期间某

病病人总数)X100%,根据本题目中的现有数据,可以计算确诊的

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死亡的比例,病死率=(该时期因MERS而死亡

人数/观察期间 MERS 病人总数)X 100% = 293/837X 100% = 34.8%o D

项,相对比是指两个有关指标之比,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

的几倍或几分之几。E项,发病率=(某时期内新发生的某病病例数

/某时期可能发生某病的平均人口数)XKo

58.(共用备选答案)

A.软骨发育不全

B.一方或双方患有重度、极重度智力低下神经衰弱

C.细菌性阴道病

D.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E.梅毒活动期

⑴应提出“建议不宜结婚”的情况是()。

【答案】:B

【解析】:

“建议不宜结婚”的情况为:双方为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

系,以及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疾病,如发现一方或双方患有重度、

极重度智力低下,不具有婚姻意识能力;重型精神病,在病情发作期

有攻击危害行为。

⑵应提出“建议不宜生育”的情况是()。

【答案】:A

【解析】:

“建议不宜生育”的情况为: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或其他重要脏器疾

病。软骨发育不全属于重要脏器疾病。

⑶应提出“建议暂缓结婚”的情况是()0

【答案】:E

【解析】:

“建议暂缓结婚”的情况为:患有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以及有关

精神病在发病期内。梅毒活动期为传染病传染期。

59.假设某一中学每班的学生数为50名,则教室面积应为()。

A.40m2以下

B.40~50m2

C.50〜60m2

D.60〜70m2

E.70m2以上

【答案】:D

【解析】:

教室的大小主要根据同时在教室内的学生人数决定;每名中、小学生

教室内应占地面积分别为1.22m2和1.15m2,则50名学生的教室面

积为:50X1.22m2 = 61m2o

60.一女青年,25岁,经婚前医学检查,发现患有乙型肝炎。医生提

出的医学建议是()。

A.建议不宜结婚

B.建议不宜生育

C.建议暂缓结婚

D.建议可以结婚,必须同时接受治疗

E.建议采取医学措施,尊重受检者意愿

【答案】:C

【解析】:

乙型肝炎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以经性交传染对方,也可经母婴传

播造成儿童感染。婚育医学指导为急性传染期间应暂缓婚育,待肝功

能正常3〜6个月后结婚为宜,婚后暂缓生育1年;慢性肝炎活动期,

应暂缓结婚和生育;若一方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结婚、生育。对

方为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注射乙肝疫苗,待3~6个月后体内产生

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再结婚;肝功能正常,但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阳性的女性,尤其e抗原(HBeAg)同时阳性者,要在医生指导下选

择受孕时机并采取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即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肝免

疫球蛋白,同时接种乙肝疫苗。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