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名词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正确快速地判断出活用词,明确名词的活用类型并能解释其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文言文中的名词充当的句子成分,懂得判断名词的活用。
【教学方法】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探究讨论法、课堂练习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以一组存在词类活用的成语导入课堂教学
“居安思危”、“狼吞虎咽”、“一见钟情”、“富国强兵”、“不耻下问”、“义不容辞”
二、 介绍词类活用的含义和分类
1、指古汉语(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同时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了新的变化,具有新的临时意义。而词类活用一般较常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相互活用、名词作状语,不常见的有数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副词活用为动词等。
2、词类活用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的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
1、总的说来,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自由地用作主语、宾语,而动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和宾语,如果动词、形容词出现在主语、宾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是活用为名词;动词一般也不用作定语,而名词、形容词却经常用作定语,如果动词出现在定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名词或形容词。
2、动词一般用作叙述句的谓语,而且可以带宾语,而名词、形容词一般不用作叙述句的谓语,不带宾语,如果名词、形容词出现在称述句谓语的位置上,那么就活用为动词。
3、同是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果带宾语就活用为使动词
4、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
5、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6、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作用的。状语一般由副词充当,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2、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
3、形容词用作动词
4、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
5、名词、动词的为动用法
6、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名词
(名词用作动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
三、 名词的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本来是名词,刀口、刀锋,借指刀,这里因带宾语相如,活用为动词,用刀杀。
如何辨别用于动词的名词?
(1)名词前有副词修饰
二月草已芽(《采草药》) 已,为时间副词,已经; 芽,发芽
(2)名词后带有宾语或介宾短语
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 褐,粗布衣,做衣的宾语。 衣,穿
晋师军于庐柳。 军,驻扎
(3)名词后面跟代词
驴不胜怒,蹄之 蹄,用蹄子踢
(4)名词前有能愿动词
左右欲刃相如 刃,杀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游水
(5)名词连用,非并列、修饰关系,必有一个用如动词
大楚兴,陈胜王 王,称王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本意为“眼睛”,在这里与“指”构成连动式。
可译为“指指点点地看着”。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加以解释
①沛公欲王关中 王:统治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击鼓
③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弄清,说明。④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⑤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合乎法度;符合先王的制度。
⑥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
⑦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建房舍。
2、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而言,名词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一个名词,如果置于动词前,与动词的关系不是主谓关系,而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认定这个名词用作状语。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像……一样)
(有的动作行为不易给人鲜明的印象,于是就借助所表示的事物动作特征,而比喻另外一个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例: 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 响:像回音一样)
扩展:狼奔豕突 计折蛇行 土崩瓦解 雷厉风行
风起云涌 灰飞烟灭 狼吞虎咽 风驰电掣 风起云散
例:豕人立而啼 其一犬坐于前 狐鸣呼曰 老人儿啼
②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像对待……一样)
(常在“待”“畜”“事”等动词前,表示采取对待此名词状语的表示的人或物,那种态度)
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齐物田忌善而客待之(像对待客人一样)
③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用……)
例: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用箕畚)
④ 表示动作行为依据的情势或道理:(按照)
例: 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 (按照法律)
⑤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例: 卒廷见相如
(2)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展趋向)
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在北面;朝向西面
南来北往(从南来,向北往) 内立法度(在国内) 外连横而斗诸侯(对国外)
(3)时间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在……)
例:冬,晋灭虢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为……) (此用法多是用在“日”“月”“岁”等词中)
例:君学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日夜望将军至
③表示情况逐渐发展(一……地,一……又)
例:蒸蒸日上 江河日下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解释其意义。
1、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一天天地
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向西面;向东面3.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亲手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在地面上;在地下5.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向上6.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像犬马一样的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 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让(使)……称王
③汗牛充栋 汗:使……出汗
④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为将)任命……为将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百姓 鱼肉: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 客:把……当作门客
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子:以……为亲,以……为子
⑤友风而子雨 友、子:以……为友、以……为子
5、名词的为动用法
名词带宾语,为宾语怎么样
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寡人之于国也》)
丧死:为死人办理丧事
小练习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排序;使……朝拜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为伴;以……为友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动词
(1)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但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用作一般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分析:“善”本意为“友好、亲善”,因“善”后面带了宾语,而“善”是形容词,所以在这里就活用为动词,译为“与……友好”。
(2)形容词后面不带,有时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分析: “弱”本来是形容词,后面没有带宾语,但是在这里也是活用为动词,译为“变小变弱”。
②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分析: “穷”,走到尽头。
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并解释。
1、卒不忍独善其身 完善,维护
2、商人重利轻别离 重视
3、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尊重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离
5、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罪? 引起
6、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照明
7、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弄错
2、形容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形容词用作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做定语。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加以解释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固:坚固的地势
②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绿叶、红花。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近”:平坦、距离近的地方
④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圣:圣明的人;愚:愚昧的人
⑤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高处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幽暗昏惑:幽暗昏惑的地方
⑦居安思危 安:乐安的环境 危:危难
⑧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智勇:有智谋、有勇力的人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宾语时,它表示附加某种特征于宾语所表示的事物上,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者状态。这种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就是“使……变绿”的意思。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削弱
②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高:使……高,抬高
③昂其直,居为奇货 昂:使……高昂
④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弱:使……削弱
⑤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笨
⑥富国强兵
⑦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
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具有使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昧。
2.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使……弱。
3、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如:“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小”,就是认为……小的意思。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小:认为……小
②予怪而问之 怪:认为……怪
③渔人甚异之 异:认为……奇怪
④患志之不立 患:以……为忧患
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具有意动用法的形容词并解释。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为老;以……为幼。
2.亦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以……为乐。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为耻。
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这是教材的注解,另一说是把“乐”直接解释为“喜爱、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