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医养生学要点
2025-09-28 20:59:52 责编:小OO
文档
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人类健康的理论,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并且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学科。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具有受纳、传化、排泄功能,生理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劳逸损伤: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会成为致病因素而使人发病。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因时施养,因人施养,因地施养。

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动静互涵的运动观,协调平衡的调养观,正气为本的预防观。

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特点:多元化的文化特征,整体动态的养生理念,和谐适度的养生法则,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实用广泛的应用范围。

周易的养生观:1.确定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2.建立了人体阴阳稳态观3.明确了整体有机论人体观4.提出了居安思危的治未病思想5.奠定的正确的养生理念。

金元四大家对养生学的影响:刘完素养生重养气,张子和养生重祛邪以扶正,李东垣养生重调理脾胃,朱丹溪养生重养阴。 

天年是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它与先天禀赋的强弱,后天的给养条件,居住条件,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环境,气候,体力劳动,个人卫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健康的生理特征:(一)生理健康特征:1.眼睛有神2呼吸微徐3二便正常4脉象缓匀5形体壮实6面色红润7牙齿坚固8双耳聪敏9腰腿灵便10声音洪亮11须发润泽12食欲正常(二)心理健康特征1精神愉快2.记忆良好

衰老:人在壮年之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渐进性的退化。

与生命过程一样,理想的衰老过程是漫长的、渐进的、累积的,可称为正常衰老或健康老化,也即生理衰老,通常正常衰老状态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严重的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衰老的过程中,某些老化的改变可能演变成为疾病,反过来,某些疾病又会加速衰老的过程,使衰老提前到来,并使衰老的程度明显加重,这就是病理性衰老。

正气,指人体机能活动和抗病及康复的能力

邪气,指损害人体正气的一切致病因素。

养生实践的指导思想:综合调养,持之以恒,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重在生活化。

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活动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WHO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三良,即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

心神: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包括神魂魄意志。

心神养生法:指通过心性修养、净化心灵、升华道德境界,自动清除贪欲,调节情绪,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情志致病的机理:七情直接伤及五脏,七情影响人体气机运行,损伤心神。,

不良情绪调摄法:1.节制法。遇事戒怒,宠辱不惊,静神调息2.疏泄法。直接发泄,宣泄法。3.转移法。升华超脱,移情易性,运动移情。

情志制约法:又称以情胜情法。是根据情志及五脏间存在的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用相互制约、相互克制的情志,来转移和干扰原来对机体有害的情志,籍以达到协调情志的目的。

抑郁症:又称忧郁症,情感障碍,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心境显著持久的低落超两周,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表现为疲劳,焦虑不安,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其临床表现可概括为五D症。即懒呆变忧虑。

焦虑:个人预料到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将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焦虑的特点是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和恐惧,还可伴有出汗、颤抖心跳加快等反应。

饮食养生的作用:1.扶正补虚2.泻实祛邪3.防病益寿

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分类:补气类,补血类,滋阴类,补阳类。

饮食养生的原则:全面膳食,合理搭配,审因施膳,饮食有节,饮食卫生,饮食禁忌。

《黄帝内经》提出的全面膳食的指导思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它补充了膳食的主要内容,既以谷类食物滋养人体,以动物食品补益脏腑,用蔬菜水果作个为副食辅助补充。

饮食禁忌:寒证慎食生冷之品,热证慎食辛辣之物,脾胃虚弱者慎食粘滞油腻之品。

进食保健:进食宜缓,食宜专致,进食宜乐。

食后保健:食后漱口,食后散步,食后摩腹。

茶的保健作用:1.提神醒脑,2.消食解腻,3.利尿瘦身,4.

清热解暑5.杀菌消炎,6.降压延寿。

药膳:指对人体既有保健功能和营养价值以增强体质,又具有一定医疗效果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用食品。

药饵养生:指通过口服具有调和阴阳,补精益气,通补血脉的药物以达到延年益寿,涵养精神,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效果的养生方法。

药饵养生原则:平衡阴阳,调补脾肾,预防在先,审因施补,宜缓勿急。

房事养生的原则:欲不可早,清心寡欲,行房有度,行房卫生,欲不可纵,提倡独宿。

起居有常:起居是指生活作息,也包括平常对各种生活细节的安排,古代文献中起居包含有行动、饮食寖兴,居址和大便等含义。有常指有一定的规律,因此起居有常指生活作息合理有规律。

过劳:包括体劳,神劳和房劳。

睡眠的作用: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稳定情绪,增强免疫,康复机体;促进发育,提高智力;延缓衰老,利于美容。

环境:是指空气、水源、阳光、土地、植被、住宅,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类生活、工作、学习的外部条件。

传统健身术的健身原则和要求:1.强调动静结合,2.提倡持之以恒,3.坚持运动适度,4.提倡循序渐进,5.运动锻炼,因时制宜,6.运动项目,因人制宜。

休闲养生: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做自己愉悦的事情,它是一种以休闲来调节身心健康、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方法。

沐浴养生:指利用水、阳光、空气、泥沙等有形的或无形的天然物理因素,使其作用于体表,以清洁身体,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健身方法。

针灸养生保健法:是运用针刺艾灸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经气,调整人体气血,通利经络,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刺养生的作用:1.通调经络,2.调补虚实3.调和阴阳。

针刺养生的腧穴配伍应以颐养正气,舒经活络为原则。

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三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为全身强壮功能腧穴的首选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此穴对增强腹腔诸脏器,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灸法养生:以经络脏腑等理论为指导,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身体某些特定部位上施灸,借其温热效能,通过经络的作用,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以达到温通气血,颐养脏腑,扶正祛邪,益寿延年的一种外治养生方法。

灸法养生的作用:1.温通经脉,行气活血,2.健脾和胃,培补后天3.升举阳气,密固腠表4.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推拿按摩养生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操作者用手和肢体的某些部分,也可借助一定的器具,在体表的特定部位或腧穴上施行手法刺激,使人体各组织产生相应的扶正祛邪能力,以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方法。

推拿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而按摩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按摩的作用:1.疏通经络,行气活血2.调和营卫,平衡阴阳3.舒筋活络,缓急止痛4.调节脏腑,预防疾病。

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柔和,有力,均匀,深透。

推拿的基本手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擦法,击法,搓法,掐法,捻法。

火罐保健法: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火的热力排除罐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健身防病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火罐的养生保健作用机理:1.负压作用,2.温热作用3.调节作用。

刮痧保健法: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刮痧器具施术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形成痧痕,从而强身健体,防治疾病的一种常用养生保健方法。

气功养生:指运用传统气功方法,进行自身运气锻炼,通过调心、调息、调身,以达到增强体质、强身健体、防病益寿的养生方法。

气功是着眼于精气神进行锻炼的一种健身术,它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方法来调整精气神的和谐统一。

气功养生的原则:1气功练气要松静自然,身心合一2.气功练习要心情舒畅3.气功练习要循序渐进4.选择要因人而宜。5.练功时间和环境的选择要适宜。

因时养生:指在天人相应整体生态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而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生活实践活动,以颐养身心,强身健体,预防时令性疾病发生和防止慢性疾病随四时变化加重或复发,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因时养生的基本原则: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春捂秋冻3.慎避虚邪

体质养生:是在中医体质理论的指导下,掌握辨识标准、评估和分析不同的体质状态,确定养生法则,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纠正体质的偏颇,恢复并维持脏腑阴阳平衡和功能协调,增强体质,强身防病,提高健康水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体质:人体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及心理机能的综合而相对稳定的特质。

中医体质学: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辨体规律,以及与发病的关系,从而指导强身健体、防病保健、治疗康复的一门学科。

特禀质:主要包括过敏体质、遗传病体质、胎传体质等。

平和体质:指人体阴阳气血调和,五脏协调,经络通畅,以体形匀称健壮,平素患病较少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特禀体质的调养:1.情志调摄,情志调摄要因人制宜,避免情绪过激2.起居调养,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审因施护,避开过敏原3.饮食调养饮食清淡,审因施膳,应该避免或尽量少吃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应该避免或尽量少吃光敏性食物4,运动健身。辨体施练,增强体质,做好运动锻炼保护,多做增强内力的锻炼,5.药饵保健

胎孕保健:指从受孕至分娩这段时间为促进胎儿智力和体质的良好发育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孕妇和胎儿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

养胎:供养、营养胎儿生长发育,保护胎儿健康成长不受侵害。

养胎方法:1心态平和2.饮食调摄3劳逸适度4起居适宜5审慎用药6房事有节

胎教的方法:乐观豁达,怡情养性,远僻,胎儿辅导。

婴幼儿调护:1.饮食调养,固护脾胃2.谨避寒暑,顾护肺卫3.护养肾气,促进发育4.调节免疫,预防疾病5.做好安全防护。

儿童养生保健:全面膳食,体格锻炼,早期教育,

经期保健:1清洁卫生,预防感染2.注意保暖,免收寒凉3.调摄七情,心怡情畅4.饮食合理,劳逸适度。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