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班家园共育
2025-09-28 21:00:04 责编:小OO
文档
小班家园共育:家园沟通,幼儿进步

时间真的过的很快,这个学期也已经悄悄过半了。开学初,带着班上所有家长和我们3位老师共同的愿望,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与这些小班孩子们在一起的工作和生活。是缘分让我们和当初陌生的孩子、家长们紧紧走在一起。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和家长达成一定的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新发展。

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养方式,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别。而家长们也是形形色色的,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初有些家长都有着自己执意的观点,为了孩子能有新的发展,如何让我们老师真正与家长成为朋友,而让我们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能真正地磨合呢!我们从多方面做了很多和家长互动、沟通的工作,同时,沟通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更是对我们提出了很大挑战!

同时,我们也采取了很多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比如随时更换家园一线牵的信息,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电话交流,网上交流等等,而这本每个孩子都有的、每两周发放一次的家园互动手册,就成了我们和家长沟通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次发放互动手册,在有同一要求,比如通知呀,温馨提示啊,统一填写一到两条老师的话后,我们老师再对每个孩子进行仔细斟酌,有针对性地加几条孩子近段时间在幼儿园的突出表现、或进步或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就是接上两周家长在留言栏里填写的话,比如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了困惑向我们咨询时,我们便会一一解答,对家长们一定会尽力配合老师工作的意愿我们会表示真诚的感谢等等,而在评价每个孩子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时,我们也是认真细读每条内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起初的需努力或是较好,到现在某些方面孩子们都能达到好的评价,我班大部分家长都很细心,关注到了孩子们在园的较快进步,从而表达了他们看到自己孩子某些进步而高兴万分,很多家长还一再地把这些功劳归功于我们老师的时候,我们顿时有了一种莫名的小小的成就感,为孩子们有了新的发展而和家长同乐,为家长真诚的谢意而深深感动。

我们非常欣喜——家园互动手册带来的有效作用,带着让每个孩子进步的愿望,这本小小的互动手册架起了家园沟通的桥梁。莹莹今年4岁,在我班个头算是高的了,但各方面的发展,并不是特别快。有一次放学,莹莹在幼儿园门口大发脾气,又蹦又跳,不肯上奶奶的三轮车回家,奶奶对她也没撤。后来金老师打我电话,我下去看了,什么事也没有,她就是不中意奶奶带来的牛奶。莹莹的爸爸也在互动手册上向我们反应:“孩子在家时不时闹情绪,爱挑衣服呀,不称心时就发脾气。”莹莹的个性很急躁,和孩子们相处起来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和谐。莹莹在园的起初一段时间,就暴露了她的这些习惯,她特别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是动动这个小朋友,踢踢那个小朋友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她会把不愉快归结于其他孩子的错。他的爸爸也在留言栏里说:“莹莹说有一个大胖子打她了,请老师关注孩子嘴里的大胖子”。看到莹莹对小朋友的描述,我们班没有所谓的大胖子,我想可能是歆歆吗?就好像歆歆脸大一点而已。根据我们对歆歆的了解和关注,她并没有主动去招惹莹莹。倒是在排队时,莹莹踩了歆歆一脚。又有一次,莹莹的奶奶对我们说:“放学走在楼梯上时,莹莹说我们快走,怡怡会打我的。”连续两次从莹莹嘴里说出同伴会打她,其实我们老师很清楚问题就在她自己身上,通过观察莹莹和其他孩子相处的情况,多半时候是莹莹的言语不多,但性子比较急,经常是动作多于言语,久而久之其他孩子也不肯让步了。在经过一段时间与莹莹奶奶的交流,其实我们也发现了家长的一些做法:每天回家,奶奶会不厌其烦地问“今天在幼儿园,小朋友有没有欺侮你呀?”或是莹莹有一点小咳嗽,她就不来幼儿园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和莹莹的爸爸进行了开门见山的交流:“孩子们经常在我们老师的眼皮底下,莹莹所谓的“打”,是否有点夸大其词呢?我们是否不要纠结于是哪个小朋友和孩子不愉快了,如果要避免我们是有方法的,比如我们多多保护莹莹,或者直接告诉其他孩子减少和莹莹玩的机会?”接着,我们让莹莹爸爸思索这样的方法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过多的保护和刻意的避开是否会影响孩子交往的能力,这样做对孩子究竟有利吗?莹莹的爸爸当然能够分清事情的状态,表示要和我们合力,坚持送孩子来园,帮助孩子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

一本本家园互动手册,都记载了每个孩子在园或在家的成长点滴。浩浩的妈妈一直感觉自己的孩子在园一定很老实,直到有一天我向他妈妈反馈道:“有时,孩子说我不想画画呀,我不想做某样事情了。”浩浩的妈妈得知就说一定好好教育他的,第二天我就领略了这位妈妈的威力。那天我们是要画苹果,浩浩刚拿到本子和油画棒就着急的哭了:“老师,我不会画呀。”“没关系,老师帮你。”我及时地给予他帮助。“老师,能不能就这样好了呀。”其实我知道浩浩的妈妈没有给孩子应对困难的信心而是给了他无形的压力,我们在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穿脱衣裤时,浩浩在家要求妈妈买那种有拉链的毛衣,这样的毛衣有助于孩子的穿脱,而浩浩的妈妈也在为哪里买这样的毛衣而犯愁,幸好是互动册让我们得知了浩浩和他妈妈目前遇到的困难,我们及时反馈“让家长教教孩子穿脱衣裤的能力,孩子只有自己学会了,才能拥有更多的自信。”是呀,这样的能力对成人来说再简单不过,可对孩子来说,无疑就是培养自信开始的那一刻。风风的吃饭慢,栋栋的语言表达障碍,还有更多孩子的问题,都是这一本本互动手册见证了孩子成长的进步,也给了我们和家长交流切磋的一个平台,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发挥好互动手册的作用,和家长们交流孩子更多的成长情况,探讨孩子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孩子新的发展。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