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班美术活动《一起做假发》课例反思
2025-09-28 21:04:26 责编:小OO
文档
      中班美术活动《一起做假发》课例反思

嘉兴市第二幼儿园          陈微

一、设计理念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爱漂亮的小朋友有时会佩戴好看的假发,这往往会引起小伙伴们的高度关注,甚至围观。而漂亮的假发也曾一度成为孩子们谈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听到了小朋友们之间的谈话,他们在幻想自己设计漂亮的假发,但却不知道怎么样来制作,用什么材料制作。孩子们的这一想法触动了我,怎样把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呢? 

根据《纲要》中“学习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的理念,我设计了这一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运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材料来设计、制作假发,实现自己的愿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假发,并学会有耐心地与同伴一起合作。

2、对做玩活动有兴趣,体验手工制作带来的成功感。

三、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根据美术活动既是人文学科又是工具学科的特点,又基于“生活化美术”的课程思想,我确定本活动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合作的方式,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制作假发,但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如何有美感地设计假发,正确运用生活材料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为了打破教师讲、幼儿听的旧模式,我采用了演出导入、合作、交流、赏析、展示的教学模式,并贯有激励,启发等手段,使整个活动的教学方法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符合幼儿的实际,同时我注重在学法上的指导,如:通过合作设计竞赛等形式指导幼儿敢于求异,激发幼儿创造思维;通过多媒体自然过渡进行成品和合作展示,这种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使教师立足以导,幼儿是课堂的主人,师生融合为一个求知的整体,共同合作探究,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五、教学流程(详见教案)

六、教学反思

(一)充分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组织活动。

在选择本次活动教材时,我就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及其生活经验,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浴帽、丝带、刨花、旧磁带、亮纸、芦花、布条等生活材料是孩子们随处可见又感兴趣又易于操作的东西。在幼儿的兴趣点上,鼓励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内心创作激情。

(二)较好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在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学习的动机是从兴趣出发,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的动力,就会兴致勃勃,专心致志地把自己感受到的、想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否则,没有兴趣的就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这次活动中,我除了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外,又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都注重贯彻兴趣性的原则。即开始部分的导言——观看时装表演——重点示范——幼儿参与示范——指导——现代化技术评价——表演等,都让幼儿在有兴趣的气氛中进行美术活动,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愿望,较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三)积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长期以来,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其实孩子也是很好的老师,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合作中幼儿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许多经验都是在合作中成长。大建和文文是本次活动中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对,在合作中,大建学到文文的细致、装饰的对称与材料的立体运用,文文学到大建敢于展示,敢于积极运用老师提供的半成品裁剪。孩子间的互相合作不光是社会性的发展,更多的是让孩子在最大范围内学到更多。

(四)能够把握好教师示范的尺度。

发挥幼儿美术活动的自主性,教师必须坚持“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在这次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运用范例,少出完整范例,少做完整示范,但要突出重点,简介方法。给孩子更多的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创作,多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通过这样的方法既没框死幼儿的思维,又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是较可取的。从孩子设计的作品成果看也没有雷同的现象。

(五)过渡环节自然流畅。

过渡环节是最细但也是整个活动是否流畅的重要因素,我能正确处理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例如,从操作环节过渡到总结是个难点,孩子会因为沉浸在制作的愉悦中而忘却集中,我利用“看电视里有没有把你拍下来”的悬念较好地处理了此环节的过渡。每个环节过渡不忽视,有考虑,象线穿珍珠一般贯穿始终。

(六)活动中的不足

在活动设计中我考虑到孩子能力层次的不同,在提供操作材料中有成品和半成品供孩子自主选择,但还是发现能力最强的一组以极快的速度装饰完后无所事事,针对能力强的孩子在浴帽上还可增添几条双面胶,让他们把假发做得更浓密、更漂亮,这点在课堂的及时处理上有所欠缺。

                                                 2007年12月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