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控制系统
2025-09-28 20:51:34 责编:小OO
文档
智能张拉设备系统简介

ZZJN-50F型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各种公路、桥梁等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梁张拉而设计的,系统由2 台千斤顶,2台电动液压站、4 个高精度压力传感器、2 个高精度位移传感器、PLC控制器、主机、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等组成,可同时控制2 台千斤顶同步工作,构成平衡的张拉。由计算机预设张力工艺,一键操作实现张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伸长值显示,张拉数据实现曲线采集及校核报警,张拉结果记录存储、无线数据传输以及网络传输等信息化管理。

系统结构图如下:

其中液压站采用超高压电液控压油路开关专利技术,高压、超高压液压油路的通、断控制实现了稳定可靠的电动控制。在每台电动液压站连接千斤顶的打压端种回油端分别安装压力传感器,减小了油压冲击对压力的干扰。同时在每台千斤顶上安装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实现监测张拉伸长值的变化。

本系统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张拉控制精度可达到0.5%要求,千斤顶端只有测量伸长值的位移传感器需要引线,可靠性好,工人操作千斤顶与原手动操作相同,且减小了伸长值测量和记录等工作。集成了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无线传输技术、数据监控分析技术于一身。

系统把梁场预应力梁的张拉、数据传输、监控、管理等一系列功能紧密的结合起来,从张拉现场到管理中心均可实现张拉数据的管理,达到信息的快速流通,实现预应力梁张拉的现代化管理。

智能张拉控制系统控制软件使用说明

1、输入工程信息

启动智能张拉控制程序,首先进入张拉工程信息管理界面,在该界面上可输入相关的工程信息:

(张拉工程信息管理界面)

工程信息在第一次使用张拉控制程序时或变更使用环境后需进行输入,一般情况下不需

要更改,只需要输入张拉梁号、混凝土试块强度以及选择张拉方式:

如输入梁号为已有张拉进度的梁号,则不必输入混凝土试块强度以及张拉方式,否则需要输入上述信息。新梁号输入后如点击后屏幕下方运行张拉按钮将显示如下提示:

点击确定后(已有进度的梁号输入后无此提示)进入张拉界面,如下图:

(张拉界面)

2、启动张拉

启动张拉界面后,观察梁号和钢束及应力是否正确后,如果主控制侧和分控制已启动并工作正常,则可在界面上看到主控侧和分控侧各自的位移以及应力。

 启动张拉前,应将位移归零,分别点击位移一和位移二边上的归零按钮  可将各自位移归零。

如分控侧按下“准备张拉”按钮,上图中就绪指示变绿即可进行张拉,否则,就绪指示为红色状态,不可点击,如下图:

点击下图【启动张拉】即可启动自动张拉,【启动张拉】图标变为【暂停张拉】图标,颜色为绿色;此时主、从侧千斤顶将同步运行,并在界面上实时显示各自位移以及应力,界面上图形区域也会同时绘制各自的“应力-----伸长量”曲线以及“伸长量/位移------时间曲线”。

(张拉前按钮图)

(张拉进行中按钮图)

如张拉正常,系统自动完成选定梁型所有钢束张拉,并记录所有张拉伸长值及应力。

3、数据管理

点击【数据管理】菜单,进入数据界面,如下图所示:

4、急停及手动操作

在自动张拉过程中,若出现张拉异常状况,点击下图张拉系统程序中【停止张拉】按钮,图标为【启动张拉】,颜色变为灰色,后按下控制柜面板上“油泵停止”按钮,停止泵站上油。待查明原因后,按下控制箱面板“油泵供电”,点击下图【启动张拉】即可启动张拉,【启动张拉】图标变为【停止张拉】图标,颜色为绿色;恢复张拉过程。

(点击上键恢复张拉)

如需要手动调节千斤顶的伸长:

1,可点击【出顶】或【退顶】按钮控制油缸活塞位置。

2,可按控制箱侧面红色或绿色按钮(红色为退顶,绿色为出顶),控制油缸活塞位置。

详细资料查看网站:http://www.zhinengzhangla.com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