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工程的长效运行与管理模式研究
2025-09-28 20:50:09 责编:小OO
文档
・106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工程的长效运行与管理模式研究

高月香张毅敏吴晓敏王伟民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

摘要前置库技术是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实用技术,为了维持前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治理效果发挥长效作用,本文对前置库工程的长效运行、维护和管理进行了探讨和实践。保证前置库系统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和水质净化效果的同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工程长效运行的管理模式。为该技术未来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前置库面源污染控制长效运行管理模式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河网区面源污染控制成套技术”(2002AA601012)中,进行了“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强化净化前置库技术与示范工程”专题研究,开发了前置库系统结构与关键技术,并在宜兴市大浦镇浦南村的浦南、厚和与河渎等3个自然村完成了强化净化前置库示范工程建设,工程实旌后水质和景观得到明显改善,污染负荷得到削减。

平原河网地区前置库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良好的处理效果,充分说明其是解决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问题的可行技术。但由于相应的后续配套资金紧缺,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整个项目结束后,示范工程就将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从而将造成生物处理的二次污染严重,工程设施遭到破坏和偷盗,工程效果不能长期有效发挥的现象。为了确保前置库系统的治理效果发挥长效作用,维持并进一步推广示范工程,有必要对前置库工程进行持续的维护和管理,研究其长效运行的管理模式,为该技术未来更广泛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工程的长效运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863"前置库工程的概况口J

“863”项目前置库系统结构包括5个子系统,即地表径流收集与调节子系统(生态河道)、沉降与拦截子系统、生态透水坝强化流与回用子系统。降雨径流包括农田、村镇地表径流,以及散落的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等汇人河道,经由生态河道子系统及拦截与沉降子系统,进行污染物质的初步拦截、沉降,同时调蓄水量,再经透水坝及砾石床,以渗流方式过水,保持坝前坝后的水位差,进行污染物的初步去除,然后进入生态库塘,对水体进行强化净化,处理后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回用于农田与鱼塘。而导流系统可保证库区的水位保持设计水平,避免暴雨的影响。

前置库工程建成后基本解决了示范区内河道淤积、污水横流、水体发黑发臭等现象,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村环境。改善了入湖水流的水质,减少了入湖的污染物量。运行前该水域降雨期的水质rIP为Ⅲ一劣V,TN为劣V。建成运行后,rI’P为Ⅲ一Ⅳ水质,TN为Ⅳ一V水质。无降雨和小降雨输入期间,"IN、TP、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1%、45.3%、62.9%;强降雨初期TN、11P、SS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70.5%、84.6%、90.9%,而强降雨后期,TN、11P、SS的去除率达到91.7%、96.2%、96.8%。

二、前置库工程长效运行与维护管理

在前置库长效运行过程中,通过定期对河道、库区、坝区、湿地区植物的补种、抚育、病虫防治;秋季植物的收获、割刈、清理;生态库塘内生物浮床[3-7]系统的重新布置;按照前置库系统的运行控制要求有效控制闸站等一系列维护管理措施,使得前置库系统运行稳定,工程范围的第七章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与探讨・1063・

河道畅通,河面无漂浮物,河岸和库区整洁美观,植被长势喜人,生物浮床系统运行正常,水质清澈,达到了预期的景观和水质净化效果。

前置库工程长效运行的一年周期内,前置库进出口处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及去除率见表1。

表l前置库进出口处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及去除率

TN硝态氮11PP0二

范围O.52~4.03O.03—1.990.03_0.56O.01—0.47进口1

平均值1.840.830.230.14

范围0.53—4.220.0l—1.9l0.04~0.37O_0.35

浓度/(mg/L)进口2

平均值2.260.960.20O.11

范围0.46—1.970.02_1.55O.02—0.27O.01-O.15出口

平均值1.340.760.15O.06

范围8.1~66.76.7—58.1lO.7—76.714.7—80.1去除率/%

平均值26.220.242.550.2

从表l可以看出,前置库系统进口处的水质TN为0.52~4.22mg/L(平均值2.05mg/L),为劣V类,I’P为0.03—0.56mg/L(平均值0.22mg/L),为Ⅳ类。前置库运行效果良好,经工程处理后的出水水质TN为0.46~1.97mg/L(平均值1.34mg/L),为Ⅳ类,I’P为0.02—0.27mg/L(平均值0.15mg/L),为Ⅲ类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系统保持着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TN、硝态氮、,I’P和P02的平均去除率为26.2%、20.2%、42.5%和50.2%。特别在植物生长的旺盛期(7_8月),TN、硝态氮、TP、PO:的去除率为56.1%、58.1%、76.7%和80.0%,从而改变了地表径流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接入湖的现象,降低了直接入湖水流的污染物浓度,改善了入湖水流的水质,减轻了入湖污染负荷。

三、前置库运行管理模式

在前置库工程长效运行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所采用的以生态经济为基础,委托管理、群众参与,并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的管理模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基本达到了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一)委托管理,责权利明确

为了实现前置库的长效管理,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前置库实行委托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和责任,利益兑现。根据库区管理的要求较高,管理工作量大的特点,聘用当地工程技术能力较强、种植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威望的当地居民作为专职河道管理员,由其组织长效管理专业队伍。并与其签订管理合同,明确管理范围、职责和劳动报酬,使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根据管理合同的要求,委托方的责任是提出需要河道管理员完成的工作内容及相关要求,对其工作进行指导与监督。主要包括:提出植物的栽种、恢复和更新计划,植物清除和收获的要求;提出水质采样方案以及采样规范;每个月对库区和河道的环境、水质、植物生长情况、设施的正常使用、系统运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记录;在库区重要河段进行重点监控,同时根据实验方案和设计标准,针对前置库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适时提出整治措施。

根据管理合同的要求,河道管理员的任务:管理前置库区范围内所有河道及两岸的植物,使其正常生长和繁衍;负责定期清除库区河道内的杂草和废弃物,在秋、冬季负责对枯萎水生植物的收获和清理;负责保护与库区河道管理以及实验有关的材料和物品,保证其完好、不丢失;协助开展相关的现场采样和实验工作;适时记录气候变化、闸门关启情况,水位变化、水质变化、・106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

周围鱼塘向库区排放水的时间和水量等情况,以及非正常气候条件对植物的影响;遇突发情况及时通知委托方。河道管理员的责任:无植物死亡;无土地被淹;无设备损坏。被委托人的收益:根据工作量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前置库系统工程的经济收益,全部归被委托人;允许被委托人在从事其他工作的同时,兼管前置库生态工程;允许被委托人在不影响工程水净化功能的前提下,适当扩大水面开发面积。

根据合同的约定。如河道管理员出现失职现象,根据责任轻重和对前置库工程正常运行的影响程度,对河道管理员提出警告,并进行一定比例的处罚(包括扣除当月工资、赔偿损失、解除聘用合同等)。

(二)贯彻生态经济思想

在平原河网区前置库强化净化系统的设计阶段,把生态经济思想贯穿方案设计的全过程。不仅将该工程作为水质强化净化系统,而且作为水生态经济的适度开发系统。在生态设计的过程中,刻意设计了河道与库区草食性鱼类食用的水草水面养殖;河岸梨、枇杷等果树栽植;湿地水生植物茭白、莲的种植;浮床水生经济作物水蕹菜的种植。

在前置库长效运行管理中,不仅要将现有生态经济系统维持下去,而且要适度扩大经济作物的种养殖品种和面积,并维护管理好,使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解决了人工管理的费用;另一方面又解决了生物二次污染的问题,从而做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实现以水养库,以堤养河

根据河道和库区管理权限,对水面养殖权和捕捞权进行公开发包,将水面养殖权与运行维护责任同时落实,并与承包人签订管护合同。年终由发包方进行测评考核,达到要求的,在承包费中支付合同规定的管护费;达不到要求的,发包方按合同约定,责令限期整改,直至终止承包合同,重新发包。

按照市、县河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在整治好的河堤、圩堤和青坎上全部栽植树木,通过公开竞拍林权,将林权竞价收益用于河道的管护,林权的所有者也可同时选作河道的管护人。

(四)群众参与管理

为了更有效地监督专职河道管理员的工作,除了根据合同的约定,对照检查河道管理员的工作外,还经常听取当地群众的反映。根据问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及时向河道管理员指出。

对居民点家前屋后以及自留地周边的河塘实行门前“三包”,按照“包河道无污染、包路边无乱堆放、包门前无垃圾”的标准,通过与村委会联合进行评比“五好”家庭、文明户等激励手段,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推动各家各户自行负责日常保洁,达到环境优美、清洁家园的目的。

(五)发挥村(居)委会作用

与当地村(居)委会联合,通过村级民主议事会,把前置库的保洁管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加强宣传、教育、动员,随时将污染治理与生产相结合的方法传授给群众,使面源污染控制深入人心,从而增强村民自我管护意识,规范管护行为,提高整体素质,履行管护义务。

四、总结

通过一年的维护管理,保证了前置库工程的正常运行,使工程处理效果得到了长期有效地发挥。植物长势喜人、河道畅通,河岸整洁、河面无漂浮物、库区美观,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村环境;对水体中的各类营养物质保持了较高的去除效率,改变了地表径流和农村生活污水直接入湖的现象,降低了直接入湖水流的污染物浓度。

在对前置库工程长效运行和维护管理的实践中,以生态经济为基础,通过选择专职河道管理第七章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建设与探讨・1065・

员,与之签订管理合同,明确责权利,运用奖罚并举的市场经济手段,对前置库实行委托管理,并充分发挥群众和居委会的作用,使长效管理落到实处,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于面源污染控制生态工程长效管理办法,为该技术未来更广泛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毅敏,张永春,左玉辉.前置库技术在太湖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25(6):342—344.

[2]张永春,张毅敏,胡孟春,等.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技术研究[J].中国水利,2006,17t14一18.

[3]周小平,王建国,薛利红,等.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净化特征的初步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199—2203.

[4]黄婧,林惠凤,朱联东,等.浮床水培蕹菜的生物学特征及水质净化效果[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2)t92—94.

[5]顾国平,周丽燕,王森.空心菜对景观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研究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111—112.

[6]郭沛涌,朱荫湄,宋祥甫,等.浮床黑麦草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总氮的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107,24(2)t33—35,40.

[7]郭沛涌,朱荫湄,宋祥甫,等.陆生植物黑麦草(Loliummultifl∞rum)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围隔实验研究一总磷的净化效应及其动态过程[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4(5):560—564.

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工程的长效运行与管理模式研究作者:高月香, 张毅敏, 吴晓敏, 王伟民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4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439709.aspx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