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亲民・为民
――一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011年02月09日 来源:浙江日报
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这是总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的谆谆告诫。在全省上下昂扬向上,着手奋战“十二五”之际,我们需要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尤其是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这对于浙江在“十二五”时期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意义。
能否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做好群众工作,是一个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大命题。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应该说,长期以来,我们能够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但在实际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工作和干伍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如群众观念淡薄,决策脱离实际,作风不扎实,违法违规问题严重等,这些都是十分有害和危险的。
党与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是种子和土地的关系。“一名党员,心中没有了群众,就是数典忘祖,就不配再做党员。”党员干部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视群众为“家人”,视群众反映的问题为“家事”,视群众来信为“家书”,视群众期待为“家计”,视群众工作为“家业”,时刻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头、抓在手中。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关键要在树立四个“观”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保持心系群众安危冷暖的深厚感情,始终保持为民排忧解难的满腔热情,始终保持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奔放激情。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引导党员干部心中装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先生,树立爱民亲民为民的良好形象。牢固树立权为民赋、权为民用的权力观,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把权力看作是考验自己的“薄冰”。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党员干部真正干出促进科学发展的实绩,坚决反对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的短期行为,特别是要防止简单地把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等作为评价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
进一步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使全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必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得全省上下协力同心,抓牢重大战略机遇期,胜利完成“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更加美好的富民强省目标!
顺・解民忧・惠民生
――二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011年02月11日 来源:浙江日报
“十二五”时期,是浙江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好顺、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
维护群众利益,民生为大。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十二五”时期我省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我们一方面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为更好地服务民生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像住房、教育、菜价等问题,看上去琐碎,但对每位群众、每个家庭都是大事。可以说,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最大的群众工作。
维护群众利益,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必须严肃查处和坚决纠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与民争利、以权谋私的行为;认真解决群众就医、征地拆迁、住房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维护群众利益,要强化制度保障。这些年来,在决策过程中违背群众意愿、损害群众利益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和矛盾的产生,既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能力方面的原因,也有保障群众利益决策机制不完善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重大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在决策前要通过民主程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此外,要从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公共资源方面深化改革,防止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要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着力健全党和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
好作风・好本领・好方法
――三论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2011年02月12日 来源:浙江日报
新形势下,群众的利益更加多元化。今天的群众诉求,已不再局限于物质利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权利意识都在增强。这些都意味着,对干部的要求更高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加强干伍建设,让人民群众靠得住、信得过。
基层干部处于工作的第一线,直接和人民群众打交道,其作风如何,对做好群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我省基层干伍的作风状况总体是好的,人民群众是普遍认可的,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作风不端正、行为不廉洁,引起群众不满。要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对基层干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以治理庸懒散问题为突破口,以服务群众、完善载体、化解矛盾为重点,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
一些群众反映:当前基层干部学历高了,专业知识丰富了,但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却弱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警示我们,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本领亟待加强。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锻炼,提高正确执行决策和依法办事能力,提高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善于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善于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
做好群众工作,创新不可少。中国网民超过4亿人,做好群众工作,要重视对这一虚拟社会的关注。广大党员干部要熟悉和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还要创新、改进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机关要工作下移、重心下沉,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下基层接地气,同群众打成一片,增进群众信任。
做好群众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转化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人民群众最朴素,评价一个干部是否执政为民,群众要看你的作风,看你的行动,看你的实绩。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拿出实际行动,深入基层,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结民亲。只有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各级领导干部要怀着真挚深厚的感情,与群众攀亲结友,与群众融为一体。只要如此,我们做群众工作,就有了厚实的沟通和情感基础,就能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