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硫的转化及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设计(新)
2025-09-28 20:52:34 责编:小OO
文档

授课内容硫的转化及含硫物质的性质
授课教师吴迎春   贾艳君

授课时间2013年12月10日

授课地点演播厅授课班级高一(9)班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且无论是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还是酸雨环境问题,以及实验室中对含硫物质的探讨,都以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为核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在学习者个别学习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学习者集体的讨论、交流活动,用集体的感知来丰富个体的感知,用集体的讨论来活跃、改进个人的内省,用集体的概括来修正、丰富、强化个人的概括,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叉反馈来强化、矫正、补充个体的学习结果。

教材分析及学习者分析
1. 硫的转化及含硫物质的性质在教材中的地位

   对于硫及其化合物,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定位不同。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关于含硫物质的学习是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着眼于对含硫物质性质的研究。例如二氧化硫是以大气污染物为背景学习其性质,硫酸是以基础化工产品为背景学习其性质。在鲁科版的教材中,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到实验室实现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再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体现和应用,多角度多层面介绍硫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2.学生的认识发展分析

   在前面关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依据物质分类、核心元素化合价两个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建立从另一种角度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即从转化的角度学习物质的性质,并在学习中体会物质之间转化和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另外本节课在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实验设计中,希望学生进一步理解元素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并体会这种关系在研究物质氧化还原性中的重要作用。

3. 学生认识障碍点分析

(1)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实际是探究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学生在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选择中存在困难。

(2)对于在转化关系中给出目标物,觉得思维受限,找寻反应试剂困难。

(3)通过转化关系梳理物质的性质,学生存在困难,需要方法上的引导

(4)对于陌生度大的物质,从物质类别角度分析通性有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硫单质、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重要的化学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 能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3. 能够推测亚硫酸、亚硫酸钠的化学性质。

4. 认识硫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不同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物质在转化中反映出的化学性质。

2. 以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方法。

3. 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实验在研究物质性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转化的实例,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的方法。

3. 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认识重要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流程示意(第一课时)

"

体会硫元素的存在及含硫物质的转化,并在教师引导下,聚焦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教师                     教学环节                      学生

展示自然界火山喷发中不同含硫物质的转化图片提出问题

从自然到化学:自然界中的现象到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

通过设计实验体会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实际是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间的相互转化

从元素到物质: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到含这些价态硫元素物质间的转化

提出问题,如何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如何设计实验,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找到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实验的含硫物质,并实现这些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从对自然界火山喷发现象的认识了解硫元素和含硫物 质

【提问】

自然界中存在硫元素吗?

你对自然界中的含硫物质有哪些认识?

【讲述】

PPT图片展示,火山喷发产生大量含硫物质。 

【提问】

你现在对自然界中的硫元素有哪些新的认识?

【总结梳理】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含硫物质有很多种类

 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相互转化

  (类别的转化、价态的转化)     

思考,回答

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图片展示,感受自然界中硫元素及含硫物质的广泛存在

思考,回答

体会自然和化学的关系。研究化学也是在研究自然

理论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设计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 化

【提问】

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

【讲述并板书】

硫元素常见的3中价态,0,+4,+6价

【提问】

如果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需加入什么性质的物质?

【讲述】

硫元素由低价态变为高价态,需要加入氧化剂实现,硫元素由高价态变为低价态,需要加入还原剂实现。

【提问】

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依靠大自然的作用进行相互转化,现在我们自己如何设计实验,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总结梳理板书】

设计思路:

预测转化   选择含硫物质   选择试剂   预测结果

0--+4          S             O2            S→SO2

【提问】

请大家按照上面的设计思路,设计具体实验,看看还能实现哪些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

教师在黑板整理学生的设计。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思考,讨论

学生不断展示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本环节希望学生体会对具有某一价态元素性质的研究,其实是对含有该价态一类物质性质的研究,进而理解元素和物质的关系

师生完成实验在实验室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 化

【讲述】

同学们对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都设计了相应的实验,现在我们希望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完成这些转化,让我们一起看看我们刚刚的设计。由0价转化为+4价,同学们设计了硫单质和氧气的反应,这个反应在初中我们都做过(PPT图片),生成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

刚刚同学们设计了实验浓硫酸与还原剂反应,+6价硫转化为+4价,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碳和浓硫酸的反应。

【教师实验】

对于+4价硫元素的转化,我们在实验室无法给大家提供二氧化硫,请大家选择合适的含有+4价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实现转化。

教师演示实验,亚硫酸和氢硫酸的反应

【小结并板书】

不同价态六元素的转化,同时伴随着含硫物质类别的转化,硫的转化不但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在工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用广泛,比如酸雨的形成和防治,主要工业原料硫酸的制备。下节课,我们会继续在硫的转化认识更多含硫物质。

【学生实验】

学生完成实验亚硫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亚硫酸钠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本环节在学生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完成实验在实验室实现这些转化。学生前面对+4价含硫物质的选择大多数是二氧化硫,在此希望学生能体会出同一价态元素可以对应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板书设计
硫的转化及含硫物质的性质

一、硫的转化

教学流程示意(第二课时)
环节一

梳理含硫物质的性质

通过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学习SO2的性质。

梳理上节课中出现的重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强化研究物质性质的二个角度:物质的分类和核心元素化合价。

环节二

研究SO2的性质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环节三

了解酸雨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

梳理含硫物质的

性质

[引言]转化——性质 

[板书] 二、含硫物质的性质

[任务一] 梳理含硫物质的性质

[问题1] 通过转化关系,你发现了硫单质的哪些化学性质?

[问题2] 你知道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吗?

[问题3] 通过实验和转化关系,你发现了亚硫酸和亚硫酸钠的哪些化学性质?依据是什么?

"

[思考、回答]

[讨论、交流] 

[记录]

梳理上节课中出现的重要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强化研究物质性质的二个角度:物质的分类和核心元素化合价。

研究SO2的性质

[任务二]预测SO2的化学性质

[巡视、指导]

[展示]视频资料。

 

[思考、讨论、交流]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通过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学习SO2的性质。

了解酸雨的成因

及防治

[任务三] 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讨论、交流]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归纳小结 [小结]基于性质实现转化

      依据转化反映性质

[思考、倾听]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硫的转化及含硫物质的性质

二、含硫物质的性质

  1. 硫单质

  2. 浓硫酸

  3. 亚硫酸/亚硫酸钠

  4. 二氧化硫

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