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拟行路难习题
2025-09-28 21:10:15 责编:小OO
文档
 拟行路难(其四) 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酌酒(zhuó) 歧路(qǐ) 冰塞川(sài)

B.鲍照(Bào) 踯躅(zhí zhú) 应届(yìnɡ)

C.珍馐(xiǔ) 迂讷(nè) 膝盖(xī)

D.投箸(zhù) 尽管(jǐn) 比拟(nǐ)

解析:A.歧qí,塞sè;B.应yīnɡ;

C.馐xiū。

答案: D

2.下列字形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倾泻 劲健 寄寓B.斟酌 悲愤 徘徊

C.自宽 精练 华丽 D.慷概 歌谣 风骨

解析: D.概—慨。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中三年,同学们一起比翼双飞,举案齐眉(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品尝着高考的酸甜苦辣。

B.陈冠希制造的“艳照门”事件,暴露出演艺界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娱乐圈中的一些不道德行为,更是可圈可点。

C.有些领导在台上大讲特讲廉洁勤政,言之凿凿(凿凿:确实。形容说得非常确实),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就是表里不一的感觉);台下却利欲熏心(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D.早晨,他站在大海边,望着沧海横流的壮观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心潮澎湃。

解析: A.用于夫妻之间;B.指有可以赞赏、欣赏的地方,形容一切出色、精彩、值得称道的事物;D.望文生义,“沧海横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看见你回来很高兴,我还以为你一去再也不回来了,这回我就放心啦。

B.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拿定过主意,但是,昨天的事我算拿定主意了。

C.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这件事怎么不叫人不寒心!

D.弗拉季米尔瞅着他的一举一动,随后过去捡起靴子,朝靴内窥视,急急地把靴子扔在地上。

解析: A.有歧义,“很高兴”主语不明;B.“这一辈子”和“昨天”前后矛盾;C.误用否定词,去掉一个“不”字。

答案: D

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全诗,完成5~8题。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拟行路难(其四)》是鲍照的寄寓悲愤之作。

B.诗人用泻水流淌这一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

C.通过“酌酒”“吞声”“踯躅”“不敢”等词,足见作者所忧的是些情感琐事。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这是本诗的名句,写出了底层人士及千千万万不得志者的内心痛苦。

答案: C

6.对《拟行路难(其四)》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鲍照,字明远,东海人,有作品集《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B.《拟行路难(其四)》是古乐府诗,鲍照对七言诗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C.“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是个有名的比喻,水的流向各不相同,带有偶然性,但四面流散却是必然的。

D.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属五言体乐府诗。

答案: D

7.作者前面说“人生亦有命”,似乎他已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事实是否如此?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岂是平的?泻水于地,难道不是依照各自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吗?一个人的遭际如何,犹如泻水置地,不是也由出身的贵贱、家庭社会地位的高低决定的吗?乍读之下,似乎诗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人生亦有命”的现实,其实,他是用反嘲的笔法来抨击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从第二个反问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可以看出作者的真正意思:哪里是什么人生有命,人的出身贵贱、地位高低,完全是由不合理的社会现实造成的。

8.“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结合前几句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是什么样的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下去写借酒消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蕴藏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出感愤的深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

拟行路难(其三)

□ 鲍 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爵。

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

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9.试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一个被豪门贵族剥夺了青春和爱情自由的女子寂寞苦闷的生活和幽怨的心境。

10.本诗最大的特点是反衬手法的巧妙运用,试结合全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极言女子衣着的华美和居处的富丽堂皇:璇闺、玉墀、椒阁、文窗、绣户、绮幕。无以复加,就越反衬出她凄清孤苦之深,越显出“云间之别鹤”之不足恋,“野中之双凫”之令人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