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尽管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有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 )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决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奉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去深刻理解教师道德标准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标准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标准和要求,那么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达。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标准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根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开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道德修养应注重内省和慎独
内省 、 慎独 ,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要注意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 内省 和 慎独 。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
慎独 ,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要 慎独 。古人云: 为人师者可无慎耶? 教育劳动是教师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有机结合。每个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既具有重大的职责与义务,又拥有而自由地选择教育行为方式的权利。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职业活动是单个进行的,他的许多教育行为具有 隐蔽 的特点。教师能否 慎独 ,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处处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行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开展。因此,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自觉进行 慎独 。离开了 慎独 ,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道德修养。首先要教师注意把师德标准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标准行事。其次,要在 隐 和 微 处着手,狠下功夫。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我们锻炼自己师德品格的重要场所,是自我道德修养的 根据地 。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进行修养,才能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俗话说: 积小善而成大德。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优秀的师德品行,常常是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起来的。
细微之处见精神 。教师要注意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廉洁的师德,设起人民教师的 人格防线 。最后,要重视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标准,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无需外来的制裁和强制的压力来推动师德行为。而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极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劳动特点富有极强的自主性和性,没有 慎独 的修养,那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