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化 ...
2025-09-28 20:54:18 责编:小OO
文档
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

A.Na    B.NaCl    C.    D.NaOH

2、下列物质中,通常用热分解法治炼是(   )

A.Mg    B.Al    C.Hg    D.Cu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食醋    B.肥皂水    C.苏打水    D.白糖水

4、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

A.乙烷    B.乙烯    C.    D.

5、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Na    B.Mg    C.Si    D.Cl

6、下面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有相同的中子数

B.与互为同素异形体

C.与互为同位素

D.与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同

7、下列反应或变化会生成白雾的是(   )

A.打开存放浓盐酸的试剂瓶    B.钠在氯气中燃烧

C.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D.铁在纯净氧气中燃烧

8、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B.NO、为大气污染气体

C.NO、均为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

D.NO、均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9、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COOH属于酸        B.属于碱

C.属于氧化物        D.液氨属于混合物

1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其它不同的是(   )

A.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氢气与氯气光照爆炸

C.酸碱中和反应        D.与固体混合

12、下列关于氨气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B.极易溶于水

C.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的大    D.能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

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反应:,当反应已达到化催化剂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按物质的量之比1:3完全转化为

B.、在容器存

C.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

D.,的浓度不再改变

14、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酸的结构简式为

B.乙酸是无色气味的液体

C.一个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

D.乙酸和乙醇可酯化成乙酸乙酯

15、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B.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碳

C.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    D.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16、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17、某中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11    B.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属于金属离子    D.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n个电子

18、下列行为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做实验剩余的金属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

B.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C.配制稀硫酸时将水慢慢倒人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实验室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的质量是44g

B.标准状况下,1mol的体积是224L

C.16g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

D.100mL01mol/L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20、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

B.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沉淀:

D.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气体:

2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
A向氨水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为碱类物质
B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向紫色石蕊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A.A    B.B    C.C    D.D

22、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上,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23、下列有关配制100mL1.0mol/LNaCl溶液的操作图示中,表示“溶解”的是(   )

A.    B.    C.    D.

2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25、下列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

A.CO    B.    C.酒精    D.

2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氨气液化    C.碘的升华    D.水凝结成冰

27、标准状况下,g的体积约为(   )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28、下列属于原电池装置并能产生电流的是(   )

A.A    B.B    C.C    D.D

29、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

A.花生油    B.鸡蛋    C.花菜    D.香蕉

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糖类都有甜味

B.油脂是重要的体内能源

C.误食重金属离子后可喝大量牛奶缓解毒性

D.人体中不含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

31、如图所示的球棍模型能表示的物质为(   )

A.    B.    C.    D.

32、下列物质与其有效成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ABCD
物质食醋漂白粉白酒明矾
有效成分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33、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铜与稀的反应。

(1)铜与稀的反应中,体现了酸性和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2)铜与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集气瓶收集NO, 该气体颜色为_______。

(4)收集的NO遇空气迅速变成红棕色,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4、如图是常见的原电池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负极材料是(填“Zn”或“Cu”),铜电极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

(2)相应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化学反应可通过原电池装置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填序号)。

3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①~⑦元素,填写下列空白:

(1)④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_______。

(2)②和⑥两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②_______⑥(填“<”或“>”)。

(3)①②③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⑦表示的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化学式)。

(5)写出元素⑤的氧化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答案:A

解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Na.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A符合题意;NaCl是盐,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H2O属于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NaOH是碱,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Mg的性质很活泼,采用电解其熔融盐的方法治炼,A不符合题意;铝性质活泼,应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治炼,B不符合题意;Hg属于不活泼的金属,采用热分解法治炼,C符合题意;Cu采用热还原法治炼,D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解析:食醋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肥皂水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苏打水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错误;白糖水是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4、答案:A

解析:乙烷性质较稳定,和溴不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A正确;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C错误;能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5、答案:A

解析:Na、Mg、Si、Cl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减小,故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a。

6、答案:B

解析:与有相同的中子数,都为8,故A正确;为原子,为单质,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故B错误;与为质子数都是7,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则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与的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相同,都为8,故D正确。

7、答案:A

解析:打开存放浓盐酸的试剂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出现白雾;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白烟,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棕黄色的烟,铁在纯净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8、答案:B

解析: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故A错误;NO、均是污染性气体,故B正确;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为红棕色,故C错误;一氧化氮难溶于水,也不能与水反应,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离子键,非金属之间形成共价键,以此来解答。K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只含离子键,A不符合;由碳原子和氧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只含有共价键,B符合;由镁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只含离子键,C不符合;由钠离子和氧离子构成,只含离子键,D不符合。

10、答案:D

解析:HCOOH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为氢离子,属于酸,故A正确;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为,属于碱,故B正确;由C和O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11、答案:D

解析: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氢气与氯气光照爆炸和酸碱中和反应均为放热反应,而与固体混合是吸热反应。

12、答案:C

解析: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正确;在室温下,1体积水能够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因此氨气极易溶于水,B正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比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小,因此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C错误;氨气能与水反应产生,电离产生,使溶液显碱性,因此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是碱性物质,D正确。

13、答案:A

解析: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A错误;在容器存,B正确;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零时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C正确;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

14、答案:D

解析:乙酸的结构简式为,故A错误;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B错误;1个乙酸分子中含有1个羧基,能够电离出1个氢离子,属于一元酸,故C错误;乙酸与乙醇能够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故D正确。

15、答案:A

解析: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为加成反应,故A选;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碳的过程中甲烷的H被Cl原子替代,为取代反应,故B不选;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醛,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为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故D不选。

16、答案:D

解析:氮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得形成三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A错误;HCl为共价化合物,HCl的电子式为,B错误;NaCl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其电子式为,C错误;为共价化合物,C原子与O原子间形成双键,其电子式为,D正确。

17、答案:C

解析:根据某中性原子可知n=1,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1,故A正确;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故B正确;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说明为该粒子为钠原子,为金属原子,故C错误;该原子含有3个电子层,其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故D正确。

18、答案:B

解析:剩余的金属不能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A错误;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以防中毒,B正确;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C错误;实验室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D错误。

19、答案:A

解析:1mol的质量是1mol×44g/mol=44g,A正确;标准状况下,是固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B错误;16g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C错误;100mL0.1mol/L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D错误。

20、答案:D

解析: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离子方程式:,A正确;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B正确;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混合产生沉淀,离子方程式:,C正确;铜片不与稀硫酸反应,D错误。

21、答案:D

解析: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所以向氨水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氨水一定呈碱性,不属于碱,A错误;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溶液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或等离子,B错误;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含有,C错误;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说明氯水中存在和HClO,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D正确。

22、答案:B

解析:液化石油气属于可燃性气体,运输液化石油气的罐车上,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易燃气体的标志。

23、答案:A

解析:该步骤为溶解,A正确;该步骤为将烧杯中液体转移液体至容量瓶中,B错误;该步骤为胶头滴管加水定容至刻度线,C错误;该步骤为摇匀,D错误。

24、答案:C

解析:和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和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互相之间均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和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25、答案:C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CO为碳的氧化物,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A不选;为碳酸盐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B不选;酒精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C选;为碳酸盐含碳,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属于无机物,D不选。

26、答案:A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所以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正确;氨气通过降温加压,变为液态,此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碘的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水凝结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错误。

27、答案:B

解析:g的物质的量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mol×22.4L/mol=22.4L。

28、答案:C

解析:没有形成闭合电路,不能产生电流,A错误;虽然形成闭合电路,但是两个电极相同,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有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有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的回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C正确;酒精不是电解质不能导电,D错误。

29、答案:B

解析:花生油主要成分是油脂,故A不符;奶、蛋、鱼、瘦肉等含蛋白质丰富,故B符合;花菜中含维生素C较多,故C不符;香蕉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多,故D不符。

30、答案:A

解析: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不是都有甜味,如淀粉等,故A错误;油脂氧化时放出大量能量,油脂是重要的体内能源,故B正确;重金属离子能使蛋白质变性,误食重金属离子后可喝大量牛奶缓解毒性,故C正确;人体中不含有能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故D正确。

31、答案:C

解析:由题干图示有机物的球棍模型可知,白球代表H,灰球代表C,黑球代表O,故该球棍模型代表的物质是乙酸,即。

32、答案:D

解析:食醋中的有效成分为,A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钙,B正确;白酒的有效成分为,C正确;明矾为,D错误。

33、答案:(1)氧化性

(2)

(3)无色

(4)

解析:(1)铜与稀反应生成铜、NO和水,N元素的化合价部分降低,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

(2)铜和稀反应的方程式为;

(3)该无色气体为NO;

(4)NO遇生成红棕色的。

34、答案:(1)Zn;产生气泡

(2)

(3)②③

解析:(1)根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活泼金属作负极,所以该原电池中Zn作负极,Cu作正极;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可知,所以Cu电极有气泡产生。

(2)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可知相应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之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①不能;②属于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②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③属于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所以③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35、答案:(1)第三周期第ⅠA族

(2)<

(3)HF

(4)

(5)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的位置,可推断出表中元素分别是①C、②N、③F、④Na、⑤Al、⑥P、⑦Cl,据此可分析解答。

(1)④表示的元素是Na,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ⅠA族;

(2)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②⑥元素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②N<⑥P;

(3)C、N、F三种元素对应的简单氢化物为、HF,F的非金属性最强,氢化物最稳定,即最稳定的氢化物为HF;

(4)⑦C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

(5)⑤Al的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偏铝酸盐,离子反应方程式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