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DCS规格书
2025-09-28 20:55:37 责编:小OO
文档
DCS控制系统

招 标 文 件

1、DCS配置规模要求

1.1概述

本DCS规格书是为 “+++++++++项目”工程而编写的。

本DCS规格书经最终用户确认后就作为DCS系统技术询价书,且将是DCS系统订货合同的基础文件之一。

编写本规格书的目的是对本工程DCS系统在配置规模、系统功能、技术性能等方面提出要求,也对系统的组态、软件生成方式等提出要求,对规格书中未提及的但又是必须的系统配置和有关附件,供货厂商有责任向买方提出建议,并提供完善的DCS系统配置。

1.2 DCS系统配置情况及规模等总体要求

1.2.1整个装置DCS系统共设1台工程师站(专门用作DCS系统组态、优化、系统管理用),3台操作员站, 2台打印机(操作站和工程师站各一台)。

DCS系统的电源系统、通讯系统、控制回路I/O卡等按冗余配置。各LED操作站可互为备用。

1.2.2 DCS  I/O点数见下表

控制回路及检测点输入输出点统计表

信号类型用途数量1:1冗余(Y/N)

备注
AI(4-20mA)控制60   72Y冗余配置
AI(4-20mA)非控制255  296N含气体检测信号电机电流信号
TC(热电偶)

非控制170   200N
RTD(热电阻)

非控制16    24N
AO(4-20mA)控制60   72Y冗余配置
DO(开关量输出)

启动输出,

停止输出

150

150   352

N

N

DI(无源触点)

检测165  192N机泵状态等
通讯接口通讯2NMODBUS,

485总线

上表I/O点数为现有点数, DCS系统配置应该在此基础上加15%的备用量。

1.3 投标要求

1.3.1本询价书对DCS系统的配置规模、技术规格指标提出基本要求,报价方应根据这些基本要求配置其成熟的、新型的主流设备和软件版本,提供优质的项目服务,做出最佳性能/价格比的报价。

报价方在报价书中所提供硬件和软件的技术规格若有不满足询价书要求的指标或有差别的地方,必须在报价书中明确说明,并提出相应的替代方案以便询价方确认。报价方有义务根据对询价书的理解及其系统的特点,提出更好的方案建议,作为选择方案报价。

DCS系统供货方对所提供的硬件、软件、技术服务、工程服务、软件组态、系统集成、包装运输、开箱检验、安装指导、现场测试、系统验收直至装置开工中DCS系统投运等各个环节负有完全责任。

1.4投标须知

1.4.1系统取证及业绩说明

报价方提供的DCS系统必须取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DCS系统所有的硬件及软件至少应具备有两年以上的工业化成熟的使用经验,报价方须提供至少3个以上在同类装置上使用同样DCS系统的已成功运行的用户清单,该用户清单应包括用户名称、工程名称、配置情况及投用时间、联系人的姓名及电话等有关情况以便确认。

1.4.2鉴于本装置DCS系统的复杂程度和重要性,故要求报价方所提供的DCS系统必须为原产地制造及组装,不接受在原产地之外的国家及地区制造的产品。若报价产品涉及侵犯第三方的专利或商业及技术秘密,报价方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1.4.3报价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

系统配置总貌图

系统配置及功能说明

操作台及机柜配置和内部硬件布置图

硬件设备(含配套设备安全栅)清单;(清单中必须至少详细注明以下内容:名称、型号、技术规格、功能、产品系列号、样本编号、数量及产地等)

推荐的和可选择的硬件清单;

软件清单;(清单中必须至少详细注明以下内容:名称、代号、功能、产品系列号、样本编号、数量等)

推荐和可选择的软件清单;

备品备件及消耗品清单;

专用工具和维护维修工具清单;

系统功能及功能的完整性保证;

系统软硬件的完整性保证;

技术服务内容及保证;

工程项目实施细则及实施计划;

其他报价方认为的必要说明

报价书中应分别列出每项内容的单价(包括:培训费、应用软件的组态费、现场服务费、文件资料费、专用工具费、其他费用等),供选择的项目单列报价,报价书应以中文为主,其中涉及到的英文部分必须有对应的中文译本,当中英文之间有矛盾时,以中文为准。双方至少持一份原件,不接受传真件,复印件必须签章确认方可生效。报价方必须提供报价书中所涉及到的硬软件的资料及样本,否则报价被视为无效报价。

1.4.4报价书中必须提供下列资料及说明:

*报价书中使用和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报价书中使用的专用技术术语和缩写注解

*报价书中应提供整个系统的总用电量、远程I/O用电量、控制室用电量电源要求、各设备的用电量和发热量;

*报价书中应对整个系统的接地系统作出详细说明,并以系统图示例;

*报价书中应提供系统安装条件如重量、环境条件、防干扰措施等;

*报价书中应提供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和平均维修时间;

*报价书中应提供系统的控制器、通讯及控制系统、硬盘等容量计算方法及计算数据;

*报价书中应对每种I/O卡件的A/D或D/A转换结构及方式加以说明,其中应包括转换器的位数及精度,每个通道均须单独配置A/D及D/A转换器;

*每种I/O卡件的每个通道均需隔离。

1.4.5报价方在收到询价书起  天后或 月 日送达至询价方。

当工程进一步发展或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应允许询价内容作相应的调整修改,报价内容应据此做相应修改,这种变化一般通过技术协调的方式提出和解决。报价方的投标书经三方讨论确认后,对其进行修改补充,修改后的标书将作为合同技术附件。

2、硬件配置的基本要求

2.1技术水平

DCS应采用近几年发展和改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应具有开放系统的基本结构,扩展方便,系统应具有先进可靠的硬件。

2.2系统冗余要求

系统应具有完备的冗余技术,包括设备冗余和工作性能冗余,要求控制站或控制器必须1:1冗余;各级网络通讯设备和部件必须1:1冗余;主机电源及通道电源设备必须1:1冗余;控制回路的I/O卡件1:1冗余。

2.3系统的扩展要求

系统配置时,所有I/O通道应有15%的备用,I/O卡件插槽要求预留20%的余量。按上述规模扩展时,系统的控制器、电源、软件、通讯、等应能满足扩展要求。

2.4系统的开放性要求

系统可以和另一个符合ISO/OSI通讯标准的系统联网通讯,系统可以与以太网联网,联网时只需要增加较简单或标准的接口就可以实现。

2.5操作站的配置

主机应为高可靠落地式工作站,按当前最新要求配置或商定。

本工程中至少有一台操作站可兼做工程师站,应能通过密码或钥匙方式从操作员环境转入工程师环境。

主机的基本配置为:

Intel酷睿双核处理器, 频率2.66GHz

• 250GB 硬盘, 内存2GB

• 22”彩色液晶显示器16:9

• 128M 显卡

• 标准键盘

• 工业防水防尘薄膜键盘

• 鼠标或球标

• 冗余100M光纤以太网口(MT-RJ)

• Windows XP专业版

显示器LED按当前工业用最新要求配置。

配备USB接口和光驱。

流程画面的切换时间小于1秒。

操作站所有的外设及接口应是通用的,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显示器、通用键盘、鼠标或球标、打印机等应当是商业化可互换的。

除上述要求外,操作站在硬件配置、内存、软件方面满足系统管理和组态及维护的需要。

投标技术文件中可以使用供货商成熟的系统配置,但必须在投标技术文件中提供操作站的各种设备的详细技术资料和说明,以便商务合同谈判。

2.6工程师站的配置

工程师站要配备相应的操作台(包括LCD、光驱、键盘、鼠标等外设)。工程师站硬盘应按1:1冗余配置,并构成镜像硬盘。工程师站配备一个爱国者军用型320G的移动硬盘和一台可读写光盘驱动器(CD-RW)。

基本配置:Intel酷睿双核处理器, 频率2.66GHz

• 250GB 镜像硬盘, 内存2GB

• 22”彩色液晶显示器16:9

• 256M 显卡

• 标准键盘

• 工业防水防尘薄膜键盘

• 鼠标

• DVD-RW

• 冗余100M光纤以太网口(MT-RJ)

历史数据站配备相应的操作台(包括LCD、光驱、键盘、鼠标等外设),硬软件配置水平应不低于操作站的配置水平。

投标技术文件中应提供工程师站的各种设备的详细技术资料和说明。

2.7控制站的配置

控制站必须冗余配置(包括通讯系统和电源等),且主频和内存为当前主流配置。

2.8    I/O卡件

I/O卡件必须是单通道隔离型的,报价时必须明确说明其隔离方式。

投标技术文件中应说明I/O卡的隔离方式。

对某些仪表(如:电磁阀、变频器等)的输出信号问题,将在技术谈判(协调会)中逐一落实。I/O卡的配置应保证这些信号的输出负载能力。

控制站的所有卡件(包括I/O卡)应(必须)具有防环境腐蚀的能力,应(必须)达到ANSI/ISA S71.04 标准G3等级。

AO卡的通道数(包括AI通道)不应多于每卡8通道。

用于控制的温度信号(TC、RTD)输入卡的通道数不应多于每卡8通道。

DI、DO卡的通道数不应多于每卡16通道。

远程I/O卡的通道数不应多于每卡16通道。

其它I/O卡的通道数不应多于每卡32通道。

两线制AI输入卡和三线制AI输入卡应为同一种AI输入卡,输入端子板应为三端子式(即:P+、+、COM三端子)。模拟量输入卡件同时具有接受有源或无源信号的能力,通过连接同一端子块上的不同接入端子实现,信号分辨率16位以上。

智能I/O卡为HART通信协议的叠加信号。

冗余的I/O卡的各通道应有的A/D、D/A转换器。

投标技术文件中必须提供I/O卡的接线详细技术资料和说明。

投标技术文件中必须提供控制站、检测站、I/O卡的抗干扰能力(硬件和软件)的说明,并提供相关技术规格和资料。

投标技术文件中必须提供控制站、检测站、I/O卡的详细技术资料和说明。

2.9网络及网络设备

通讯网络及网络设备均要求具有容错(或冗余)功能,各级网络通讯规程应符合ISO/OSI的规定,DCS供货商应对通讯标准、通讯方式作出详细说明,并提供各级网络的通讯速率、通讯距离等技术资料。

连接控制站和操作站的网络设备必须是性能可靠的高端产品,可选Enterasys、思科、魏德米勒。通信光纤冗余配置,一对冗余的光纤不得用同一条光纤实现,光纤芯数4以上。

投标技术文件中可以使用供货商成熟的系统配置,但必须在投标技术文件中提供通讯网络及网络设备的详细技术资料和说明,以便商务合同谈判。

本DCS系统要求通讯总线(包括节点总线和现场总线)的实际有效通讯距离不小于1000米,通讯速率不小于10Mb/s。

2.10机柜

按控制和检测点数配置相应的机柜,机柜外形:800*800*2100(W*D*H),各类机柜应留有20%的备用安装空间,报价书应提供机柜、工作台等设备最终的外形尺寸、基础尺寸、材质、重量和色标等技术规格。

2.11辅助机柜(安全栅柜,过渡端子柜)

本装置中的控制系统采用本质安全防爆系统,现场本质安全仪表信号(模拟信号)经电缆直接接入安全栅柜,非本质安全仪表信号(开关信号)电缆接入过渡端子柜,然后接到DCS的I/O机柜。

隔离式安全栅采用外供电方式。供电电源选用24VDC,1:1冗余配置,安装在安全栅柜中,电源负荷不大于50%,但最小容量不得小于20A。安全栅的电源线、接地线应连接完好。柜内应有不小于20%的扩展空间。

辅助机柜内应配备专用的屏蔽线接线端子(或卡子)、供电端子、安装配件、汇线槽、风扇等辅助设施。

辅助机柜的尺寸、颜色、风扇等和DCS机柜的相同,由供货商成套供货。

2.12电缆及连接配件

系统各设备之间的专用连接电缆和专用接插件由DCS供货商供货,并应留有足够的长度。

通讯电缆及连接配件随DCS配套,由DCS供货商供货。

DCS系统机柜和DCS的端子柜和安全栅柜及过渡端子柜之间的专用电缆由DCS供货商供货,留足够的余量。

DCS内部电源系统电缆,由DCS供货商供货。

柜间、操作台与机柜间的电缆和接线由DCS系统厂商完成;电缆线径不小于1.0mm2,电源线不小于2.5 mm2。

2.13供电与接地

通过UPS为DCS提供220VAC、50HZ的电源,DCS供货商提出对UPS的技术指标要求和建议容量,并根据电源负荷不大于60%的容量为机柜、操作站、安全栅柜配置UPS电源,UPS电源数量根据容量要求配置,性能要求断电延时30分钟。

*UPS电源由DCS供货商供货;

现场变送器、流量计、可燃气体报警器、电磁阀等仪表所需24VDC电源由DCS供给。本质安全仪表必须经过安全栅供电,I/O卡件不能满足供电要求的,DCS供货商必须配备仪表用稳压电源,采用外供电的方式,机柜的配置应包括电源和诸如配电器或端子排等配电设备。

DCS供货商提供详细的接地要求及有关资料。接地工程应符合IEC1024-1、IEC354-5-548-1996、ISA-RP12.6-1995、IEC60079-14-1996等有关标准规范,即采用等电位连接方式的共用接地系统。接地工程和资料必须是CE认证的。在本装置中的远程I/O室设置接地极,考虑接地电阻,<4Ω(可根据中标的DCS系统的技术要求来调整)。

为便于用户的施工准备,投标技术文件中必须提供详细的接地工程规范、资料和说明。

室内接地材料和安装由DCS系统厂家提供和完成。

2.1.4继电器

    所有离散量I/O信号都要求采用外接继电器方式隔离,并满足相应的容量。

3、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3.1概述

本DCS系统应当是一个综合的、集成的、灵活配置的、标准化的过程控制系统,符合ISO/OSI通讯标准,一般通讯率不低于10Mbps,站与站之间可实现对等数据交换。应采用近几年发展和改进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系统,但必须是在中国有运行经验的、成熟的系统。

3.2过程控制和检测

3.2.1常规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的实现是按照要求把所需的控制功能模块组合在一起,常规控制功能模块至少应包括下列各类:

*PID(P=0-2000%,I=0-400分,D=0-800分);

*PID带串级、PID带偏差、PID带死区、PID带平方误差;

系统应具备PID参数自整定功能;

*开方运算、加/减运算、乘/除运算、函数发生器;

*超前/滞后、延时、阻尼;

*高、低、高高、低低和偏差超值报警;

*高/低选择、高/低设定点限位、高/低值输出限位;

*采样控制;

*手操输出;

*质量流量计算、积算;

*前馈、超驰、变量增益控制。

3.2.2顺序控制

用标准功能块、梯形图或简单的顺序表实现顺序控制和逻辑控制。

3.2.3数据采集、输出功能

过程数据的输入输出通过I/O卡件完成,各类I/O卡件均采用智能卡件,

I/O卡件类型至少包含下列各类:

*模拟量输入(AI )

-4-20mADC二线制(需给变送器供24V电源或不供电);

-热电偶 (J、K、E、R、S、T、B)

-热电阻 (Cu50  Pt100)

-DC 电压信号( 0~5V、1~5V、0~10V、mV……)

-脉冲/频率信号(0-5000HZ,幅值≦24V)

*数字量输入 (DI )

-标准数字量

-脉冲信号

-开关接点信号 ( 无源 )

-开关接点信号 ( 有源 )

*模拟量输出 (AO)

-4~20mA  DC  电流信号

-1~5V    DC  电压信号

* 数字量输出 (DO)

-开关接点信号 (容量 250V  AC  5A 无源) 

-开关接点信号 (容量 27V  DC   lA 有源)

注:I/O 类型如下:

a .模拟量输入:

4~20mA 信号 ( 接地或不接地),现场所有信号均需经隔离安全栅后再接入DCS系统,对 1~5V DC 输入,输入阻抗必须是 500KΩ或更大。

b .模拟量输出:

4~20mA 信号,具有驱动回路阻抗大于 600Ω 的负载能力,.

c .数字量输入:

负端应接至隔离的地上,系统应提供对现场输入接点的“查询”电压。

“查询”电压为 24VDC。对于所有进入DCS 的开关量信号均需采用继电器隔离,投标方应提供中间继电器、继电器柜及可靠的工作电源。以防止强电信号进入系统损坏开关量输入模件。

d .数字量输出:

数字量输出模件采用继电器模件,直接驱动中间继电器,卖方应提供中间继电器,继电器柜及可靠的工作电源。中间继电器输出无源触点,至少有二常开二关闭,触点容量应达到 250VAC  5A( 部分可达到 250V  AC  10A) 和 125V  DC  3A。

e .热电阻 (RTD) 输入:

卖方应提供相应的隔离安全栅,将现场的信号经过隔离安全栅再送至DCS系统。

f .热电偶 (T/C) 输入:

卖方应提供相应的隔离安全栅,能将分度信号为 B、S、K、E、J、T 和 R 型热电偶的现场信号经过隔离安全栅再送至DCS系统。

安全栅由卖方提供,卖方应保证所选配安全栅为国内或国际知名品牌,在报价时应标明安全栅厂家及型号,且单项报价。

各类卡件提供0.1%精度的产品,提供隔离型I/O卡,隔离型I/O卡每个通道输入、输出、电源、通道间的相互隔离(点点隔离)。

3.3显示操作功能

操作站的LED、操作员键盘、工程师键盘、鼠标或球标为操作人员提供监视、控制生产过程、维护设备的“人-机”界面。

3.3.1工艺操作画面

在操作站上工艺操作人员至少可以看到以下画面,供其操作和监视工艺过程:

*菜单画面:列出可显示的全部画面的一个目录,可以在此画面上直接调用所需画面;

*组画面:每幅画面显示一个组,每组8个回路。应以与常规仪表相似的方式显示每个回路的设定值、测量值、偏差值、上下限位值、输出值、手/自动状态、报警等信息。

由此画面可直接进入单点显示画面。

*单点画面:每幅画面显示组画面的一个回路。此回路可以从组画面调用,也可以用仪表位号调用。在此画面上显示出此回路的全部信息。

*报警总貌画面:显示系统所有报警点及其发生的时间(精确到秒级)最新的报警排在最前面,一旦报警变量恢复正常后便从本画面中消失。

*报警提示窗口画面:在任意画面下,应留有报警提示窗口,显示报警位置。

*趋势组画面:用不同颜色显示出一个过程变量组的趋势曲线。由此画面可直接进入单点趋势画面。趋势曲线两轴单位连续可调,趋势记录采样周期应能从0.5秒开始分档可调。

*工艺流程画面:以动态流程图的方式显示工艺过程及有关动态参量。此画面由用户设计,每幅画面最少允许有50个实时过程变量数据显示。此画面为工艺过程的主要操作监视画面,应具备各类窗口功能(至少具备报警窗、指示窗、数据输入窗、用户自己开设的趋势窗、仪表窗),每一台操作站至少能提供50幅用户流程画面,而且能够调用其他操作站的指定画面。画面切换时间小于1秒。

*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画面:专门设计一幅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画面,当设备处于运行状态运行时,为绿色;停止状态时,为红色;允许启动时为黄色;报警时为桔红色。

*每台DCS控制的机电设备必须设置软手操,能在流程图画面对其进行启动和停止的操作。

3.3.2工程技术人员组态、维护画面

工程技术人员应能在此画面上方便地进行系统的组态生成、用户流程图及各类图形的生成,以及用通用高级语言或专用高级语言生成各类记录、报表。工程技术人员画面至少包括下列几类:

*系统组态画面:工程技术人员在此画面上进行系统结构的生成、网络的生成和各回路、各种显示图形的生成,顺序控制和逻辑控制回路的生成画面也包括在此。

*用户图形生成画面:以CAD方式生成用户流程图画面和其他用户所需画面,要求提供符号库。

*高级语言编程画面:工程技术人员应能使用DCS供应商提供的高级语言方便地编制各类报表文件及局部优化软件,用于过程控制的高级语言应具有实时性,DCS供应商应报明所能提供的高级语言的种类、用户可使用的内存容量、对实时控制的条件等。

*联机记录和报表生成画面:在此画面上至少可以生成下述联机记录:系统报警联机记录,操作联机记录。

系统维护人员能够在维护画面上方便地进行整个系统的维修,在这些画面上能方便的观察到故障发生的位置,指导维修人员对全系统进行维护。系统维护画面至少包括下列几类:

*系统诊断画面:系统设备、通讯网络及网络接口诊断后的结果及发生故障设备的位置等信息显示在此画面上。

*系统维护画面:根据自诊断的结果,系统给出维护提示,指导维护人员工作。

*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画面:显示出整个系统中资源的使用情况及内存分布画面,以便于系统的管理。

3.4报警功能

操作站应具备完善的报警功能,对过程变量报警和系统故障报警应有明显区别,应能对过程变量报警任意分级、分区、分组,应能自动记录和打印报警信息,区别第一事故报警,记录报警顺序,时间精确到秒。

3.4.1过程变量的报警

过程变量的报警至少包括下列种类:

*绝对值及偏差报警

*设定点超限报警

*开关量报警

*识别变送器运行在4-20mA以外的报警

*热偶开路报警

*输出超限报警

*变化率超限报警

过程变量的报警值由操作人员设定或由工程技术人员在组态时设定,并由组态指定报警发生后过程变量的颜色,在没被确认前,报警的过程变量以闪动的方式显示,同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声音(音量和频率不同)、不同的颜色来区分报警点的重要性。

3.4.2系统诊断报警

对系统进行诊断和系统内部自诊断的结果显示在系统诊断画面上,如果诊断出故障则以声光报警的形式通知有关人员。

3.5打印功能

系统应具有根据用户定义的报表格式、内容、打印周期进行定时打印或根据需要随时打印的功能,应具有实时打印所有报警点的位号、时间及报警工况的功能,应具有打印组态画面和LED实时画面打印功能。

3.6系统网络通讯

3.6.1本规格书所要求的DCS的通讯网络应符合ISO/OSI的规定,具有开放系统的特点,通讯率不低于10Mb/s,最小通讯间距大于一公里,网络设备应是对等通讯方式,可以在线加入或摘除网络设备而不影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

3.6.2通讯网络必须与工厂管理网实现无缝连接,一般工厂管理网采用以太网(Ethernet),常用的通信协议为TCP/IP。在工厂管理网的终端上可以读取DCS系统操作站上的实时数据及再现DCS系统操作站上的流程图画面,DCS系统供应商应在报价书中说明所供的DCS系统与厂级管理网的连接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技术资料。

3.6.3在DCS系统的节点总线上配置与第三方设备的通讯接口设备,本装置的DCS系统配置3个通讯接口,采用符合Modbus通讯协议的串行RS485接口。DCS厂商需要有与其它厂商通讯成功的经验,在报价书中提出与其它厂商的通讯方案及通讯协议,并提出指导通讯实际操作的软硬件的详细技术资料和说明,以便供用户选择:同时也须提出对通讯另一方的软硬件等要求。

3.7系统维护与故障诊断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平均维护时间(MTBR)的指标应该是先进的。DCS供货商应提供各种设备的MTBF数据。

系统的各种插卡应能在线插拔、更换。

冗余设备必须能在线自诊断、排错报警、无差错切换。

系统必须具有完善的硬件、软件故障诊断和自诊断功能,自动记录故障报警并能提示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4、软件配置的基本要求

4.1过程控制和检测软件

投标方所提供的DCS必须配备全套的过程控制软件、过程检测软件和操作软件,软件的容量应按设备的最大配置配备。

每一个操作站所配备的软件的操作点数容量应与对应的控制器的I/O卡相匹配,本项目的操作站要求可以监控项目所有装置。

投标方应列出可选的控制站、操作站运行的高级控制、批量控制、数据处理及统计核算和其他可用的应用软件清单。

本项目工程师站必须配备用于保存过程数据记录的软件,其能力应满足全部I/O点 2倍以上的数据量(每分钟记录一次)各存贮20,000条记录的需要。投标技术文件应对历史数据记录软件的规格和功能进行详细说明。

本项目DCS应配备PID参数自整定功能。

4.2操作系统及工具软件

系统必须具备全套的操作系统软件及工具软件,工程师站应配备统用的高级语言、数据库管理系统、电子表格、网络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及工具软件,报价方要列出应配备的软件清单(包括已随硬件带的软件)和可供选择的软件清单,并说明软件的版本。

4.3工程组态软件

系统除必备的组态软件外,如果需要,投标方应列出可选择的其他组态工具软件。组态软件必须具备在线修改和下装组态数据的功能。带有通用CAD软件和图形转换软件的系统将受欢迎。

4.4软件的版本更新

在合同保证期及以后一年内,DCS供货商应免费提供最新版本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升级服务。对于由于软件版本等引起的系统故障,DCS供货商应及时处理,并应在合同保证期及以后三年内免费提供最新版本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及升级服务。

5、备品备件及辅助工具

5.1备品备件

DCS供货商应推荐一份保证系统运行两年所需的备品备件清单。每种可更换部件备用量为10%,各种卡件至少备一件。对消耗品的备用率不低于20%;保证能提供系统15年内正常运行所需的备品备件且价格不的随意更改。

5.2专用仪器和辅助工具

请DCS供应商提供系统安装、调试、维护用的特殊工具和专用仪器、工具及清单,并单独报价。报价中应包括足够的用于系统组态、安装、调试、维护用的外存储介质(如:可读写光盘、活动硬盘等)。

6、技术服务

6.1概述

技术服务应包括项目服务和现场服务。项目服务有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提供、工厂测试与出厂验收、培训服务、组态工作管理等。现场服务包括到货开箱检查、系统通电、联调试运和装置投运等。

6.2项目管理

整个项目执行期间应提供优良的项目管理服务。DCS供货商应在签约后立即指定一位固定的 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并通知用户,要有一个固定联系地址和通讯渠道,以便及时联系和处理用户与厂商之间的有关事宜,项目经理应自始至终地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及文件、信件(电报、传真)、资料的传递。

签约后应在适当的时候举行条件会议,双方确认的文件即成为技术附件,具有与合同附件的同等效力。

系统硬件详细设计与工程设计之间必要的协调,由DCS供货商组织设计联络协调处理,双方确认的文件及修改版也成为合同技术附件。

合同签约时DCS供货商需提供本项目硬件设计、制造、调试、测试、验收等各阶段的执行进度,并得到用户确认。

6.3文件资料

DCS供货商应提供完整的中文资料五套(其中一套供设计院使用),所提供的系统配套资料清单由用户确认,资料至少包括:

*系统说明书;

*配置图;

*询价书中要求的有关数据或表格;

*各种设备的技术说明;

*设备安装图;

*系统配电及接地工程;

*各种过程I/O端子接线图;

*操作说明书(手册);(该手册设计院不需要)

*组态说明书(手册);

*维修手册;(该手册设计院不需要)

*诊断程序使用说明;

*配套设备的样本说明书。

中间文件资料交付期限及文件份数在签约后的条件会上确定。

四份组态培训资料应在条件会时交付(目的是让将来参加培训的人员有所准备)。组态培训期间DCS供货商应保证每人提供一份组态培训资料和一套培训设备。

6.4现场技术服务

6.4.1安装指导:系统供应商应派有经验的工程师作现场安装指导。

6.4.2系统通电:DCS设备在现场安装、接线完毕后,系统通电由DCS厂商的技术人员负责,通电前由DCS厂商的技术人员检查系统的安装、接线、电源及接地等情况,然后通电启动。

6.4.3联调试运:装置开车前,由DCS厂商派有经验的应用工程师到现场指导,协助用户对系统与工艺过程进行联调试运,负责DCS系统各部分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然后,可同时进行现场验收。

6.4.4系统投运:装置开工期间,DCS厂商派有经验应用工程师到现场指导,使系统投入运行并保证开工期间系统工作正常。

6.4.5服务费用:报价应对以上现场技术服务分别列出工时及费用。由于DCS厂商或系统故障等原因造成现场服务时间的增加,其费用由DCS厂商自行负责。

6.5售后服务及维修

6.5.1售后服务响应

DCS供货商应对系统开工后的售后技术服务、使用与维修技术咨询提供良好的保证,DCS供货商应保证其指定技术服务与维修的支持部门在接到用户电话(传真)后24小时内对用户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电话或传真),直到解决问题。需要时应派专人到用户所在地解决。

6.5.2服务能力

投标技术文件中应列出中国国内的和距本项目现场最近的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组织、部门、地址、联系方法及电话等资料,并说明:

1) 经过正式培训的工程师数量;

2) 赶赴现场所需的最长时间;

3) 在现场培训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能力;

4) 更换各种部件或设备的生产、运输及服务所需的时间;

5) 技术咨询和维修服务的资质证明。

投标技术文件中还应说明保修期以外的维修服务费用

7、验收

7.1工厂测试与出厂验收

在系统制造、组装完成后,验收测试之前,DCS供货商应提交一套标准验收程序及测试文件,经双方确认。

系统出厂验收由双方技术人员共同执行,系统的全部组件及配套设备应有完整的功能测试报告,并经用户检查确认,工厂验收文件由双方代表共同签署。

7.2现场验收

设备到现场后,DCS供货商派人与用户共同开箱验收,确认装箱单和设备完好情况。

系统安装、接线完毕开车投产之前要进行最终的系统现场验收测试,测试范围为100%。现场验收可参照出厂验收程序及内容,由双方讨论确定。系统最终验收文件由双方代表共同签署。

8、项目实施

8.1设计协调会

商务合同签订后,在1个月内DCS供货商与用户将举行设计条件会(1-3天),确定本项目的所有供货清单,确定本项目的工作进度日程表。

8.2系统技术培训

系统技术培训一般为对所选系统的技术规格、配置的软硬件功能进行详细介绍,进行组态技术预培训。可在DCS厂商具有国际培训资格的培训中心完成,也可在国内具有国际培训资格的组态培训中心进行。

参加人数共约-----人,时间为-----周。

报价书应提供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

培训期间,DCS厂商应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通、通讯及食宿便利。

8.3软件组态培训

报价方应对软件组态工作的方式、培训计划、组态工作实施细则提出建议。

软件组态培训应在DCS厂商培训中心进行。DCS厂商必须保证培训质量。组态培训应结合实际组态工作进行。组态培训的内容应能达到使参加培训的技术人员在DCS系统厂商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组态工作的目的。组态培训必须保证参加培训的技术人员的上机时间和设备(组态培训期间DCS供货商应保证每人提供1份组态培训资料和一套培训设备)。

组态培训和用户组态工作连续进行。应在DCS制造厂内用户自己的设备上进行组态和下装,组态人员用户共约--------人,组态培训时间-----周。DCS厂商负责最终组态软件的完整性。

在组态培训前,用户要对讲课和辅导人员进行资格审查。

组态培训期间,DCS厂商应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通、通讯及食宿便利。

9、保证期

9.1保证期

按国际惯例,DCS供货商必须保证系统所有设备、仪表、部件完好工作。

在保证期内,DCS供货商应保证免费更换发生故障的或有缺陷的部件和设备。用来更换的部件和设备应当是新的。

保证期为工艺装置开工后一年或交货到现场后二年,二者以先到期者为限。

9.2备件供应期

本项目DCS供货清单中的所有设备、部件应保证15年(或停止生产后9年)以上的备件供应期。

本项目的备品备件应分品种单列报价。

《完》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