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2011年普通高考测试(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12页,1—8页为试题部分, 9—12页为答题卡;全卷六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选择题时,请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时,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填入9至12页的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否则无效。
3. 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悬念/琴弦 醇厚/谆谆告诫 哽咽/狼吞虎咽
B.箴言/斟酌 拜谒/殚精竭虑 折本/大打折扣
C.覆辙/掣肘 寒暄/喧宾夺主 传记/传奇小说
D.刚愎/ 媲美 谙熟/万马齐喑 忖度/度德量力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发轫于草根网络的名校公开课视频译介,现在已经公开登堂入室。相对于国内陈旧扭曲的教育观念、良莠不齐的教育水平和高不可攀的教育费用,囊括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名师的公开课视频,让所有没有机会进入这些名校学习的人,都能通过互联网免费系统学习,并亲聆顶尖名师的谆谆教诲,汲取人类知识的精粹。此举可谓空前绝后――这一切在互联网诞生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A.登堂入室 B. 良莠不齐 C. 谆谆教诲 D. 空前绝后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朝鲜半岛韩朝争端问题上,我们一贯信奉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的主张,并经过各个渠道坚持不懈地做了朝鲜半岛双方和有关各方的工作。
B. 近三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的总量居高不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这给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C.在过去的59年中,亚运圣火一路相传,见证着亚洲人民为了地区发展、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作出的不懈努力,见证着亚洲前进的足迹。
D.近年来,俄罗斯积极出台新的学前教育,大幅度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公共经费投入,甚至把许多原属于管理的大楼拿出来办幼儿园。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外来文化的到来,给自己的文化注入了新的血液,有助于作家 ,
, 。同样,外来文学的进入也毫无例外地影响着本民族作家的创作,因为外来文化的优质东西,将有助于作家 , 。因此,作家必须高度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① 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
② 提高自己作品的创新份量
③ 为本国文学带来新的审美思想和风格
④ 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创新中融入一种新的文化力量
⑤ 形成更完善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更广阔的文化视野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⑤④②③ C. ②⑤③①④ D. ②⑤④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 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雅相钦重 雅:向来
B.帝命勒之于馆 勒:收藏
C.淡然无营 营:谋求
D.当时荣之 荣:认为……是荣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 故不列于后焉
B. 王以荔有高尚之志 但以文史见知
C. 荔乃制碑 乃敕宝应求寄
D. 而居止俭素 文帝哀而谓曰
7.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 (3分)
① 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 ② 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
③ 荔乃制碑,奏上 ④ 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 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 ⑥ 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
B. 虞荔长大后,博览典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入仕后深得梁武帝和文帝的器重。
C.虞荔为人至孝,母亲死后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
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下诏向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荔团聚。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②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10.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①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日射②
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①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②日射, 太阳光的照射。
(1)《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景物环境各有什么特点?(3分)
(2)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 各自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此虽免于行,犹有所待也。若夫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 。(屈原《离骚》)
(3)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刘禹锡《陋室铭》)
(5)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而诗歌,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 “楚辞”再到 “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们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关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中国没有“掷铁饼者”,没有《圣经》,没有《哈姆雷特》,没有凡尔赛宫……但中国有《诗经》,有《离骚》,有《红楼梦》,有紫禁城,有苏州园林……我们只要将它们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谁更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更在乎天人合一,谁更懂得和谐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不懂科学哲学,但却必须用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这不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吗?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按正确选项给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诗性文化”是指古代中国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C.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D.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
E.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中国人总是讲究以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
13.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 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这反映了国人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中没有“掷铁饼者”,中国艺术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D.中国有紫禁城,中国建筑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
14.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4分)
15.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请结合全文加分析概括。(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
刘志成
陕北的窟野河下游地区,地瘠人穷,煤炭尤缺。当地有民谣曰:“一冬半春为炭忙,年三十拉炭在半路上。”他们做饭取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这河的发洪季节。
那一年,正在舅家做客的我,有幸目睹了这一悲壮的场面。从此,我生命中再也无河,即便有,也抓不住我的激情,进不了我的骨髓和血液……
天空炸响了几声闷雷后,雨点儿如鼓点,劈啪,劈啪地落下。此时,你绝对想象不来,那平日里几乎要干涸的,昏昏沉沉,懒得发声吐气的陕北窟野河,顿时有了真正的生命。它刹那间急剧地暴涨,汇集成一支巨大的洪流,如奔驰的千军万马,骄横无度地挥杀着,翻卷着,放肆地撕毁了河岸无数的灌木,大树,和裸露地面的炭块,轰隆,轰隆地席卷着奔啸而下,让你紧张、颤栗得透不过气来。
河边聚集了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他们正急切而紧张地站在滂沱大雨中,渴盼着那渗透着幸运与悲酸的冷峻时刻到来。
浑压压的浪头像山峰铺天盖地地终于压过来了。有一片浪头伴着浑沉的吼声匆匆涌来了,像头马领着一大队不见尾的马群,浩浩奔腾。这时的水面已有大量的炭块混着泥沙打着旋儿向前赶。人们一窝蜂似的涌入了滔滔洪水中,水性好的男人奋不顾身,直捣中流,扑大块,老弱妇童在河边用筐子等工具捞小块。
抢在最前头的是舅舅,他已在中流稳稳地接住块大炭,顺水势向岸边扶过来,迅速地推上岸,又忙奔下水去了。如此两三次,妗子和我才捞满一筐。
这时,势如狂飙旋卷的洪涛中流,有一座十多间房子大的炭山漂下来了。舅舅便和四五个冒气腾腾的后生,急抢过去堵接。舅舅水性好,划在前头,就在他接住炭山的刹那,却给那股激流冲得仰了几仰,要不是身后一个青皮后生眼疾手快,拉住了他,几乎给冲倒了呢。刚才的一幕,令河边的我,心悬在了嗓眼上, 唬得浑身软作一团,只是心里一股劲念着“菩萨”不已,直至舅舅和后生仔们稳稳接住了炭山,踩着大浪,向岸边浮着过来了,我还“咚咚咚”的心跳着呢。
我的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本以为这下能乘空同舅舅他们回去吃饭了。谁知没有一个人离开河岸,人们只是眼睁睁地瞅着一座座炭山在眼皮下滚走,脸上布满了焦急无奈。
我正苦涩地嘀咕,几声惊恐、急促的声音几乎是同时挤进了我的耳鼓——
“二牛,快上来!”“二牛,不要——命了!”
原来舅舅家隔壁邻居二牛终于抵不住诱惑,跳下了河。隐伏在洪涛中的二牛,侧着身子,艰难地划着。一块大炭滚下来,扎过了他的头顶。随着一声惨叫,二牛从河面上消失了。
目睹了二牛的惨遇,二牛娘嘘唏着,嘘唏着,突然就昏倒在地。二牛爹也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眼眶里蓄满了两池昏浊的泪雨,但始终没溢出来。他跳下了河,又一次默默地加入了那种激情张扬的疯狂。
“二牛爹怎还下水呀?”我不禁悲哀地问妗子。“老命,敢要生活了哇。”妗子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一百多里的沿河畔,哪一家不为那点烧的没死过人?死的是死了哇,活的敢没留下喝西北风哇。不凑紧捞点烧的,以后烧甚呀?”
我满脸的无奈和悲凉,我浑身的疲倦和寒冷,只在心灵的深处叠叠积淀。望着二牛爹木然捞炭的神态,我禁不住鼻子一酸,有眼泪从心底哗哗流出……
对于这幕触目心惊的惨痛,我不知道我所准确把握住的苦难的实质是什么。是捞炭人生命激情的悲壮张扬?还是现代文明萎缩的悲哀?
——选自2006年8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16.文章第三段描写窟野河时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有何作用(4分)
17.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二牛一家的惨遇?(5分)
18.文章第二段说,“从此,我生命中再也无河”,请结合文章主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路甬祥,最年轻的科学院院长
王耀成
1979年,路甬祥被选送到德国留学。当时预定的进修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这心情从他的一封信中能看出来:“我不能再等,我国科技发展被‘’拖延了10年,我要学点真本领回来发挥作用。”于是他一方面主动向导师提出早点确定科研课题,另一方面尽可能多学一些,在巴克教授交给他的研究项目外,又主动选择了一个“既是学科前沿,又能付诸工业应用的课题”——液比例控制技术,开展研究。路甬祥每天工作15小时、每周工作6天半。路甬祥不知在实验室度过多少个不眠之夜。甚至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患上大腿静脉曲张,被摘除一根血管后没几天,他又投入了紧张的实验。
天道酬勤,1981年5月1日,路甬祥终于以《含流量反馈先导比例插装流量阀研究》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被授予工程科学博士学位,而这通常需要4至5年才能拿到。
同时,他的研究成果陆续在德、美、欧专利局登记了多项专利,经专家多次论证复核,这些新技术终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发明人载入了专利局的技术史册,再一次引起了德国液压界的轰动。
两年的研究生活临近结束时,导师巴克教授热情地挽留他,德国几家大公司竞相高薪聘请他,但路甬祥决计回国。在德方为他举行的挽留会上,他动情地说:“我的祖国正处在中兴时期,需要我回去参加四化建设,德国民族的爱国思想也深深激励我要快些回国去……”
回国后,路甬祥在浙江大学创建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流体传动控制研究所,暨我国第一批博士后流动站之一、国家教委首批开放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1988年,路甬祥担任了浙大校长,时年46岁,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重点大学校长。经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院士推荐,1997年路甬祥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是年55岁,他是共和国历史上第5任科学院院长,也是最年轻的院长。
作为一位工科出身的学者型的院长,路甬祥敢于开拓创新,大胆改革机构,同时又恭谨扎实地工作,开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新局面。美国《科学》杂志5445期上,主编鲁宾斯坦作了这样的评述:
他是中国科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他所进行的改革产生了一批40岁出头的研究所所长。他的工作就是要把科学院这支科技国家队改造成为同时能服务于经济增长的研究队伍。尽管他本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为流体力学,但他却以广博的学识赢得了中国科学院全体科学家的赞誉。
可是,路甬祥的院长当得其实并不轻松,因为他同时是一个蹲守在科学的前沿阵地上的战斗员,一名普通的士兵。
不过,要在这样一篇文章里详述作为科学家的路甬祥是困难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粗线条的勾勒——
路甬祥拥有的中国专利就达20项,迄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著作6部。两获得国家发明奖, 2000年被授予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2004年获得了“意大利总统科学与文化金质奖章”,先后被德、澳、韩、匈、英国等科学院和学会选为外籍名誉院士。
路甬祥还很注重人才培养。浙大机械电子控制工程研究所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他一手建成的,而且一直担任博士生导师。他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40位博士,25位硕士5位博士后。
取得如此丰硕成果,路甬祥又怎样看自己呢?在央视国际的一次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说:“据我所知,您是中科院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院长,是吧? ”路甬祥说:“这是因为我出生得比较晚。”又说,“但是我相信以后的院长也许会比我更年轻。”
——选自2006年第5期《人物》,有删改
19.作为“最年轻的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作出了哪些贡献?(4分)
20.文中引用路甬祥的话和鲁宾斯坦的评述有何作用?试简析。(5分)
21.结合文本,谈谈路甬祥取得丰硕成果的主客观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按“示例(一)”的方式概括广东流行音乐的第二、第三、第四个特点并简单解说。每点的特点概括和解说合起来不能超过20字。(6分)
广东流行音乐很多时候是走在时代前面的。比如,最早的电子合成器的音乐是在广东这边开始使用的,广东是最早涌现出填词队伍的一个省份。国内那时原创歌曲并不多,只能是用外面的歌曲进来填补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需求。广东流行音乐重视艺术的“宣泄功能”,它对平民百姓尤其青少年群体具有很好的情感宣泄作用。它善于用歌曲表现对普通人的人文关怀。其中最典型的是打工歌曲和出门人文化歌曲。还有人说广东流行音乐有“喜听乐唱”的卡拉OK娱乐功能,有一定的道理。例如1993年的时候广东两首歌在全国大受欢迎,一首《涛声依旧》,一首《小芳》,几乎人人爱唱会唱。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交响音乐的互相渗透和交融。这在广东也是做得比较好的,从早期的歌曲录音中使用大量的民族乐器,到后来的新民歌以及我们最近搞的“广东流行歌曲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等。现在广东是西北风的歌曲、少数民族歌曲等与岭南的地域歌曲、方言歌曲并存的格局。
(一)开拓性。如电子合成器音乐最早在广东开始使用。
(二)
(三)
(四)
23.在“世界读书日”里,某中学学生会为了提倡阅读国学经典,举办了国学经典《论语》读书报告会,请你为报告会确定一个主题,然后为主持人写一则报告会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表达得体,有文采;不必写称呼语、问候语。报告会主题10个字以内,报告会开场白40--60字。)(6分)
(1)主题:
(2)开场白: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诗人对诗歌说,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骑手对骏马说,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森林对阳光说,我的生命中不能没有你……
请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
湛江市2011年普通高考测试(一)
语文 参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参】A(xuán/xián,chún/zhūn,yè/yàn; B.zhēn, yè/jié,shé/zhé;
C.zhé/chè,xuān, zhuàn/chuán; D.bì/ pì, ān/yīn, duó)
2.(3分)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使用对象是人。谆谆教诲: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形容独一无二的成就或不平常的盛况。)
3. (3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参】D(A搭配不当,“信奉”应改为“坚持”;介词“经过”也应改为“通过”。B 主语残缺(偷换主语),在“影响范围广”前面补上“一些突发环境事件”。C语序不当,“地区发展、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应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地区发展”;“见让着……足迹”也属搭配不当。
4. (3分)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层级为E。
【参】B(答题思路是,先“文化”后“文学”)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5. (3分)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B。
【参】B(勒:雕刻)
6. (3分)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B。
【参】C.乃:于是,副词( A.代词,之/句末语气词; B.因为,介词/凭着,介词;
D. 但是,连词,表转折/表示修饰关系,连词)
7. (3分)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能力层级C。
【参】A
8. (3分)本题考查对相关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层级C。
【参】 A(“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不符合文意)
9. (10分)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
【参】(1)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4分,该断不断、不该断断了均算错,每错3处扣1分。)
(2)①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倕感到十分惊奇(诧异)。(3分,“异”1分,句意2分)②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3分,“切”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祖父虞权,在梁朝任廷尉卿、永嘉太守。父亲虞检,任平北始兴王咨议参军。
虞荔幼年时聪明敏睿,有志向操守。九岁那年,随从堂伯父虞阐去探望太常陆倕,陆倕问虞荔《五经》中的十件事,虞荔随问随答,没有遗漏缺失的地方,陆倕十分惊奇(诧异)。又曾经拜访不就朝廷征聘的士人何胤,当时太守衡阳王也来访,何胤把虞荔的情况告诉衡阳王,衡阳王要见虞荔,虞荔推辞说:“没有担任官职,不可拜见。”衡阳王因为虞荔有高尚的志行,极为敬重,回到郡中,立即征召虞荔为主簿,虞荔又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到成年时,有漂亮的风度仪表,博览古代典籍,善于作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署理法曹外兵参军,兼任丹阳诏狱正。梁武帝在京城西边设置士林馆,虞荔便写作碑文,呈上朝廷,梁武帝命令将碑文刻石,陈列于馆中,便任用虞荔做士林学士。接着任用为司文郎,升任通直散骑侍郎,兼任中书舍人。当时梁武帝左右任职的,多参与权力中枢,朝廷内外的军政大事,互相间交错兼管,惟有虞荔和顾协宁静淡泊恭谨地退避,居住在宫中西边的官署里,只以通晓文史为人所知,当时号称清白。接着领大著作的职务。
当初,虞荔的母亲随虞荔进入台城,死于台城中,接着台城失陷,哀情丧礼无法表示,虞荔因此终身吃素食穿布衣,不听音乐,虽所担任职务待遇贵盛,而生活节俭朴素,宁静淡泊无所追求。文帝十分器重他,时常带领在自己身边,早晚顾问。虞荔性格深沉谨慎,少说话,凡是诤言进谏献上可行的意见除去不可行的做法,这方面没有谁能比得上他,所以虞荔的位置不会列在别人之后。
那时虞荔的第二个弟弟虞寄居住在闽中,依附陈宝应,虞荔每次谈到他就流泪。文帝哀怜而对他说:“我也有弟弟在远方,这种思念的心情十分迫切,他人哪里知道。”于是下发诏令给陈宝应索要虞寄,陈宝应最终不肯遣送。虞荔因此而伤感生病,文帝几次亲往看望。命令虞荔将家中人口搬进官署居住,虞荔以宫中不是私家居住的处所,请求留居城外,文帝不许可,便命令他家住在兰台,文帝乘舆再三亲临慰问,亲自写诏书派往探视的宫中使者,在道路上彼此都能看到。又因为虞荔吃素食太久,不能承受疲病的折磨,文帝于是下诏令说:“能淳朴地穿布衣吃素食,便是高尚的节操,你年纪已经老了,生气活力稍有减退,现在给你鱼肉,不准坚持所遵守的布衣素食的做法。”虞荔最终不听从。天嘉二年去世,时年五十九岁。
文帝十分哀伤惋惜,赠给他侍中的官衔,谥号叫做德子。到他的丧柩送还故乡时,文帝亲自出来送行,当时的人认为很荣耀。
10. (7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和内容的鉴赏,能力层级D。
【参】(1)高诗写出了夏日蔷薇院中环境清幽、淡雅、明丽的特点,李诗写出了春日蔷薇院空寂、冷落、凄清的环境氛围。(3分;答对特点各得1分,若能写到季节可加1分)
(2)高诗中的“蔷薇”花开满架,一院飘香,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表达作者闲适情怀;李诗中女主人公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红艳的蔷薇,生趣盎然的景物与冷寂、凄清的氛围构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凸显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心情。(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4分)
11. (6分)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层级A。
【参】(1)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人教版)
(3)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粤教版)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 (5分)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C。
【参】BD(B.“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并非只是“古代”。D.“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属 臆测,文中无据。)
13. (3分)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C。
【参】B.(“不重科学”之说与原文不符。)
14. (4分)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及综合概括,能力层级为C。
【参】
(1)中国文化以诗歌代表,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
(2)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西方文化偏向理性。
(3)中国文化具有和谐美的审美情趣,西方文化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15. (4分)本题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能力层级C。
【参】
(1)诗歌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2)诗歌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诗歌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3)诗词有利于中国文化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
(4)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实现了诗歌的审美理想。(答对一点得1分,对四点得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16. (4分)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运用的能力。
主要手法有:①比喻,如“如奔驰的千军万马”②比拟(拟人),如“骄横无度地挥杀着,翻卷着,放肆地撕毁了”③对比,将窟野河发洪时的情形和平时的情形对比。(三种可任答一种)
这样写,突出了窟野河发洪时的凶猛(或“强大的生命力”),为下文写村民们在河中打捞煤炭的艰苦作铺垫。
(4分,手法2分,其中指出手法1分,举例1分;作用2分,其中对内容和结构的作用各1分)
17. (5分)本题考查把握文意、分析写作意图的能力。
作者详细描写了二牛一家的惨遇,以点带面,反映了窟野河下游村民的生活艰难,而且反映了这一现象的普遍性;(2分)同时写二牛一家的惨遇,也表现了窟野河下游村民面对不幸的无奈和坚强,(2分)表达了作者的对他们的不幸的深切同情。(1分)
18. (6分)本题考查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1)窟野河的强大生命力震撼了作者,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不可磨灭的烙印。(2)窟野河下游村民们生活的艰难,令作者感到无奈和痛苦,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不幸的深切同情;(3) 在窟野河中捞炭的村民们面对苦难和不幸时迸发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坚强)不屈的生存意志,令作者感动(震撼),毕生难忘。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19. (4分)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把握文意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1)敢于开拓创新,大胆改革机构,重用年轻干部,把科学院这支科技国家队改造成为同时能服务于经济增长的研究队伍。(2)在科学的前沿阵地上深入研究,取得了多项专利,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3)提携后辈,培养了大量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2分,答对三点4分)
20. (5分)本题考查把握文本特征和分析表现手法运用的能力。
(1)言为心声,引用路甬祥的话,能更好的展示路甬祥的内心世界和崇高思想品格。如在德方为他举行的挽留会上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回国服务的急切心情。如在央视国际的一次访谈节目中的话,充分表现了他为人低调、谦逊的优秀品格。(2分,举一例即可)
(2)引用鲁宾斯坦的评述,能从他人的角度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路甬祥任科学院院长所作的贡献,人物形象更丰满。(2分)
(3)引用人物的语言和他人的评述,都能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更富感染力。(1分)
21. (6分)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把握文意,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1)主观因素主要有:①刻苦钻研的毅力②开拓创新的精神③低调谦逊的作风④强烈的爱国感情。(3分,每点1分)
(2)客观因素主要有:①名师巴克教授的指导②前辈周光召院士的推荐提携③祖国正处在中兴时期,需要科技人才④他领导的全体科学家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3分,每点1分)
(主客观因素能各指出两点并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即可)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6分)本题考查学生简明、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
(二)平民性。如打工歌曲和出门人文化歌曲。
(三)娱乐性。如一首《小芳》几乎人人爱唱会唱。
(四)兼容性。流行乐和民乐、交响乐互相渗透交融。(或:如歌曲录音中使用大量的民族乐器。)
(评分要求:每概括出一个特点得1分,解说1分;不按示例答题酌情扣分,每点答案若超5个字要扣1分)
23.(6分)本题考查考生简明、得体运用语言的能力。
答案示例:
(1)主题:品味经典,完善自我(或“品读《论语》,修身育德”)
(2分;扣住经典或《论语》1分,提示合理目的1分;每超过3个字扣1分。)
(2)开场白:诵读经典,“学而时习之”,让我们生命不再单薄,让我们的内心充满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在和《论语》对话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传承中国文化。
(4分;扣住经典或《论语》1分,阐述积极目的1分;得体和有文采各1分;每超过5个字扣1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 (60分)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层级E。
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能力;④调动语言和文化积累的能力。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基础等级50分 | 内容25分 | 一等(25—21) | 二等(20—16) | 三等(15—11) | 四等(10—0) |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 ||
表达25分 | 一等(25—21) | 二等(20—16) | 三等(15—11) | 四等(10—0) |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体较工整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书写潦草 |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难辨 | ||
发展等级10分 | 一等(10—8) | 二等(7—6) | 三等(5—3) | 四等(2—0) | |
立意深刻 材料丰富 语言有文采 见解、构思新颖 | 立意较深刻 材料较丰富 语言较有文采 见解、构思较新颖 | 立意略显深刻 材料略显丰富 文句略有表现力 见解、构思略有新意 |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