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025-09-29 04:16:38 责编:小OO
文档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㈠课题提出的背景:

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是不够的。语文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注学生的终身教育,发挥语文学科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的优势。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正是实施素质教育行之有效的途径,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然状态下进入阅读境界,品读、领悟、欣赏、探索、创造,自主地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2.《语文课程标准》确认“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表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些提法,要求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自已的精神世界。

3.《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解决学生的阅读量少的问题,适时的给予他们指导,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领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阅读教学方法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问题,摸索出更适合于现代课堂的教学方法。

2.在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解决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阅读。

 

二.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是学生形成诸多能力中的基础能力,它具有综合性强,牵扯面广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的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现代阅读观念不同于我国的传统观念,它着眼于读者的认知,而不是作为写作模拟的榜样。这种阅读虽然有时也会和写作结合起来,但是这种结合也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的“读写结合”,不是阅读为写作提供范例,提供写法上的借鉴,而是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思想材料。同时,写作又成为了促使阅读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途径。总之,现代阅读观念着眼于信息的获取和整理,并且注重教学效率。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联系:(1)都重视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体性。

(2)都承认文本阅读的多元性、个别差异性。

(3)都以阅读教学的实施方法为研究重点,以达到更有效的阅读效果。

区别:从国内目前研究的现状看,大多数研究仍然只是从个别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研究,尚未形成序列,构建系统。而本课题的研究则是通过对现代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现代阅读教学与传统阅读教学的不同,找出更适合现代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可发挥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形成阅读个性;

(2)有助于促进教师的阅读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丰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理论,为形成理论体系积累经验。

(2)有助于丰富个性教育理论,本课题的研究将促使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中成为有个性的学生,使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学中成为有个性的教师。

 

四.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1.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但不同于一般意义的阅读活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欣赏的兴趣,唤起学生的阅读欣赏的欲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学会“阅读”的方法,以课外阅读为突破口,以期找到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方法并形成教学特色,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文化积淀,形成自觉的言语表现意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侧重如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学生终身学习为宗旨的实践研究,并让学生通过活动、阅读、探究、交流、欣赏,获取文字的美,生活的美,创造的美。

2.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它不仅要求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收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被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作品的意义、形象和价值应该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品的意义应该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阅历、经验为基础,自我感悟而生成;通过阅读、感悟,促成学生语言积累,对知识加以整合、重组,形成属于自己的新知识。所以教师要探究指导的方法,让自己的指导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理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语文课程理论中关于阅读的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国内外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探索、研究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㈠ 课题研究的目标:通过研究、实践找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方法并形成教学特色,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文化积淀,形成自觉的言语表现意识,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 课题研究的内容:初中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是记叙文阅读教学法的研究)、课内文言文教学法的研究。

 

㈢ 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9年11月—2010年4月)

(1)调查现代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2)申报课题立项。

(3)制定研究方案。

⒉中期实施阶段(2010年4月14日—2010年12月)

(1)读书并撰写读书笔记,积累理论知识。

(2)开展课堂实践研究:制定实践措施—上课实践检验—修订措施—在上课检验—……(反复多次)—总结得出结论。

(3)撰写案例、教育故事、随笔、论文等

3.后期总结阶段(2011年1月—2011年3月)

总结研究工作,申请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㈣ 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文献法:通过搜集、学习阅读教学改革新理论,特别是有关阅读、赏析、活动三者有机结合的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和别人的成功的经验,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调查法:调查当今初中学生阅读欣赏的现状及特征(可采用谈话及问卷等方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个案法:对个别学生、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如文学爱好者)等典型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使课题研究具有普遍性,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4.实践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找出适合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方法。

5.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经验,课题结束,研究过程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一篇。

2.读书笔记四篇。

3.案例、反思、教育故事或随笔共四篇

4.论文二篇。

5.结题报告一篇。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