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5-09-29 04:16:18 责编:小OO
文档

课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
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的。第5课《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最后一篇《清平乐·村居》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教学这组古诗词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古诗了,对古诗词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古汉语文本有畏难情绪。他们往往能把一篇古诗背下来,但却不能很好的体会和分析文章美在哪里,但他们对朗读文本还是很感兴趣的。鉴于此,课堂上我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平台,引导学生品析《清平乐·村居》,并能向同学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 

难点:凭借诗词想象田园生活的景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

 

 

1.我们已经学过古诗了,今天我们要接触一类与古诗相似的体裁:词。“词”也是一种文学体裁。说白了,“词”就是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配乐而唱的诗,因先有乐,后有词,所以也称“曲子词”。(板书“清平乐·村居”)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2.那么,认识了词,再让我们响亮地读一读这首词的全称吧!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1. 了解词这种文学体裁。

2. 读:“清平乐 村居”

 

 

 

学生以前没接触过词,让他们对词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

知词韵

1.接下来,我们将轻松地走入课文,去用心品读这首词吧!请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每个字音读准确、读响亮。

2. 正音,读词跟读诗一样要慢点,如果能注意适当的停顿,那就更好了。这首宋词有上下两片,两片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

1.生放声读文。

2.生正音再读

3.诗句字数相同

感悟词意,并注意词与诗的不同读法
3.外形上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诗对仗工整,而词句字数或长或短,这是为了吟唱时和所配的曲调押韵。因此,词还有一个名称叫长短句。

三、结合画面,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边默读课文边观察画面边思考每句话都写了什么。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

1.学生朗读。

2.(1)简朴的乡间生活.(2)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4)大儿、中儿和小儿的活动。(5)他们一家很和谐温馨。

细细品味词意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

1.学生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诵

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外拓展,延伸"美"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课后改写词提升品读文章能力、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词  辛弃疾

茅檐    溪     青青草

翁媪      相媚好   

大儿      锄豆

中儿      织鸡笼

小儿      卧剥莲蓬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习主动性

2.朗读水平

3.交流讨论情况

4.学习成果如何

5.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课,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但有些学生不是很主动,下次教学需要老师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能力达成方面,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并能流利朗读课文、翻译课文,但要他们描绘一幅完整的村居图还有点困难。以后的课堂,需要老师多多引导,使其能发挥想象力,并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