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山东高考大纲
2025-09-29 04:15:31 责编:小OO
文档
语文:

考查六种能力作文一个错别字扣1分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E要求符合题意,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发展等级E 要求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特别指出的是,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为必考内容,共132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作文共60分。

   选做题为选考内容,共18分。本题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包括: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8分。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8分。

                                   数学

(文史类) 注重数学素养考查鼓励多角度思考

   命题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的能力要求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推理论证能力指能够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创新意识指能够思考,灵活和综合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1的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 :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系列4的内容,在2009年暂不被列入数学科目的命题范围。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12题,6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填空题共4题,16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2楼

数学(理工农医类) 考试能力注重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命题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考试范围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必修课程内容和选修系列2的内容以及选修系列4-5的部分内容,内容如下: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修4-5: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12题,6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填空题共4题,16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英语

语言知识达到课程标准八级词汇量为3300左右

   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课程标准八级要求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300左右。语言运用在听力方面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写作方面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如叙述事情、表达观点和态度等;口语(对2009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如询问或传递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等。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办法另定),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卷结构: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

   第Ⅰ卷包括听力、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等三大部分。听力部分共两节,第一节: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第二节:15小题,每小题1.5分,共22.5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第一节:语法和词汇知识,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在一句或两句话中留出空白,要求考生从每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第二节:完形填空,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阅读理解部分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部分,本部分共两节。第一节:阅读表达,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的一篇短文,并根据文章后的题目要求进行简答。简答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大意、标题,或指出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

3楼

   2。补全文章中空缺的句子;

   3。根据语境翻译句子;

   4。同义语句替换;

   5。回答问题;

   6。陈述个人观点。

   必要时可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设置其他题目。

   第二节:写作,满分30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提示(包括情景、图画、图表、提纲等)和要求,用英语写一篇120—150个单词的短文。

理科综合

注重考查学生基本科学素养

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09年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理科综合科目考试范围如下:

   A。必考内容

   物理: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

   化学: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

   生物:生物1、生物2、生物3

   B。选考内容

   物理: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

   化学: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

   生物:生物选修1、生物选修3

4楼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240分。

   第Ⅰ卷为必做题,全部为选择题。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生物8个题,化学、物理各7个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 88分。其中生物、化学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全部为非选择题。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的必考内容,共120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8个试题,每题8分。考生从中选2个物理、1个化学、1个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2分。

   物理:目前,高考物理科目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这五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物理学科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分为Ⅰ和Ⅱ两个层次: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准确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化学:在考试能力要求中,应有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有分析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有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其含义分别为:

   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 :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生物:在考试能力方面,要求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与技术,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与技术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基本能力测试

贴近日常生活反映时代变化

   试题设计注重考查考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试题均采用题组的形式,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不机械划分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命题导向应与学科课程目标相一致,试题设计应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正确引导高中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试题设计应注重对考生多元思维与创新能力的考查,答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试题内容应贴近考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反映时代变化,体现时代精神。

   基本能力测试应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借助一定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基本能力测试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九项内容:观察社会生活,分析、解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现象,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观察自然现象,解释、说明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动手设计实验,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规律的基本能力;收集、加工处理、存储、检索、传递与利用信息,以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与现代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技术研究、技术设计与应用的基本能力;艺术感受、想象、体验、比较、欣赏、表达与评价的基本能力;增强体质、健全心理、规划健康人生的基本能力;在专题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调查探究、解决问题、撰写研究报告、以适当方式展示研究结果的基本能力;尊重生命、认识自我、孝敬父母、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保护环境、热爱祖国、尊重民族传统的意识与情感;主动求知、敢于质疑、合作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求真与创新精神。

   基本能力的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及相关内容。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用时为120分钟。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

   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由若干题组构成,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分值共30分。第Ⅱ卷由若干题组构成,根据考查需要,在每个题组内部设计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填空、问答、识图、绘图、判断、列表、设计、归类、连线(匹配)等,分值共70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