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教案
2025-09-29 04:17:38 责编:小OO
文档
第一次月考试卷讲评教案  总第26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试卷,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平时学习中的不足。

          2.通过学生自己订正试卷中的错误,明确各自的得失。

3.通过教师的讲评,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盲点、易错点进行补漏。

4. 通过教师的讲评,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教学方法:讲评法、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选择题第3、4、9题,填空题第11、15、17题,解答题第21、22题。

教学难点:1.易错题的突破,审题思维的培养。

2.解答题第20、21题。

教学过程:

一.分析本次考试试卷情况

1.试卷特点

(1)试卷共23道题,对七年级数学第五、六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2)立足面向全体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突出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所学所讲过的题型展现。让学生联系数学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到生活的理念。

(3)本试卷强化了实际应用,重点突出在第16、17、23题上。数学探究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从书本延伸到了书外,从对原理的理解过度到学生自主探究,注重了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

2.试题数量和结构(表1)                                 

题型选择填空综  合

应  用

总体
题量108523
分值302446100
比例33℅24℅46℅100℅
3.题型分析

(1)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探究题主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 价值观

(3)计算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

4.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1)选择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如第1题、4题、第8题

(2)填空题也考察基础知识。有些学生不能将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如第16题、第17题。

 (3)探究题主要考察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如第21题,第23题。

(4)综合计算题。第22题,也是问题最严重的一道题,具体表现有如下情况:

(A).少数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能理解题目文字的含义,不能从题目文字中提炼出已知条件并运用于解题过程,导致此题一字未写。

(B).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目意思和考察意图。

(C).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D).解题步骤不规范,环节不齐全。表现在:无解题依据的公式、数字后无单位、结束无答案等。

(E).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表现在有些学生答题缺乏自信心、不认真、不动脑筋、答非所问、由心填写、字迹潦草等。

二.学生自由订正,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订正试卷,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接着老师巡回指导,突出先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试卷中的不足)

三.公布选择题、填空题、正确答案,让学生自己对照,进行改正。(学生对照自己的情况,了解自己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能在今后的学习当中能很好的改进,争取在下次考试中有所提高。)

四.重点试题讲解

五.考生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低分群较大。这部分学生不仅仅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而是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解题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认真。从他们的答卷可以看出这一点。

2、部分学生基本的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到位,容易混淆,对试题分析不透彻。往往表现在无法准确识别、判断那些似是而非的问题。

3、学生的探究能力水平低。试卷中的探究类题目考查比较全面,涉及到对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分析处理、综合运用的过程和方法,但得分率都不高。

六、教学反思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不注重基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2、重视实践、探究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正确理解实践与知识的联系,真正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程,自然而然地得到知识。同时,在学习中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讲解后,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和回味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整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成绩,必须要把听讲与探究落到实处。改变过去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日常教学,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次测试题“不难”,但“较活”。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解题过程的经历,解题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过去的那种只重视知识、结论,不重视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一味地套公式的做法,只会把知识教“死”,把学生教“呆”,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当然,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