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2025-09-29 04:17:47 责编:小OO
文档
业务经营情况分析报告   

*年以来,我县农村信用社在省联社、xx市办、银监局、县委、县及县监管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和监管指导下,坚持以深化改革为中心,以组织资金、清收盘活为主线,以支持我县经济发展为己任,全力推进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提高信贷服务和经营管理水平,全县农村信用社业务运行平稳、改革工作不断深化、支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收入不断增加,费用支出控制合理,经营效益逐步好转,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业务经营情况

截止2006年6月末,我县业务经营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各项存款持续增长;二是贷款规模扩大,支农力度增强;三是不良贷款占比、余额继续下降;四是股金结构不断优化。五是资本充率和资本净额保持稳定。

(一)存款变化情况分析

截止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62351万元,比年初上升3335万元,同比下降843万元,增幅5.65%,占全县市场份为29.62%。省联社下达全年存款计划为7000万元,完成计划的47.%。从存款结构上分析,低利率存款款余额为19328万元,比年初下降928万元,占各项存款比例为7. 65%,降幅48%,同比下降2212万元,下降原因主要是营业部和后河信用社两家信社对公存款下降较多:一是营业部国库支付中心对公存款较年初下863万元;二是xx高速补偿款较初下降408万元;三是xx县第二人民医院集资款支取下降427万元;四是xx信用高速公路占地补偿款下降323万元。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43023万元,比年初上升4263万元,占各项存款比例为69%,同比上升1483万元,增幅11%,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信用社改革宣传力度加大,农户对信用社的信任度得到提高,使农户储蓄存款大幅上升;二是结合工资考核制度,目标层层分解,任务人人量化,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各个头上有指标,提高了员工揽储的积极性,使存款上升。从存款变化情况来看,6月末各项存款的特点:一是各项存款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二是低利率存款占比较小,定期存款占比大,存款成本较高。

(二)贷款变化情况分析

截止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为52924万元,比年初上升3301万元,增幅6.65%,同比上升6142万元,占全县市场份额为45.43%。存贷比例为84.88%,剔除支农再贷款后存贷比例为74.45 %。正常贷款余额为25820万元,占各项贷款比例为48.79 %,比年初上升4376万元,增幅20.4%;不良贷款余额为27104万元,占各项贷款比例为51.21%,比年初下降1075万元,降幅为3.81%。

从贷款投向上看,截止6月末,农业贷款余额为41254万元,比年初上升2921万元,占各项贷款的77.95%,增幅为7.08%,新增农业贷款占比88.4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39314万元,比年初上升2972万元,占各项贷款的74.28%;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余额为1940万元,比年初下降51万元,占各项贷款的3.67%,降幅为2.56%;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为8141万元,比年初上升17万元,占比15.38%,增幅为0.93%;其它贷款余额为3529万元,比年初上升363万元,占比6.67%,增幅为11.46%。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我县信用社贷款增加主要以农业贷款投放为主,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分析贷款增加的原因主要是:2006年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农村信用社支农水平,充分发挥出农村信用社作为支农主力军和联系农民最好的金融纽带作用,增大了农业贷款投放量,上半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9375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不良贷款下降绝对额

1、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27104万元,较年初下降1075万元,同比少下降41万元,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同比实际多下降126万元(去年6月份专项票据置换出不良贷款xxxx万元)。省联社下达全年计划为xxxx万元,完成计划的54.29%。其中:逾期贷款余额为151万元,较年初下降46万元,同比少下降39万元;双呆贷款余额为 26953万元,较上月下降286万元,较年初下降1029万元,同比少下降02万元,剔除专项票据置换因素,实际多下降165万元(年6月份置换出不良贷款xxxx万元全部为双呆贷款)。随着不良贷款的清收同比加大,使得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主要是年初以来我们采取了形式不同的清收措施。主要有:一是实行清收盘活“一把手”负责制;二是实行清收盘活每日一报,五日一排名,每月一考核,增加清收工作的紧迫感;三是借足东风,彻底清收“三类人员”贷款;四是继续施行联社领导包片,科室包社,加强对清收盘活工作的领导。

2、不良贷款下降百分点。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占比为51.21%,较年初下降5.58 个百分点,同比少下降5.71 个百分点。与2002年未不良贷款占比81.34%相比,下降了30.13个百分点,距票据兑付条件(不良贷款占比较2002年末下降50%)还相差10.54百分点。

(四)备付金变化情况分析

截止6月末,全县信用社库存现金为2816万元;存放银行款为4878万元;存放同业款为3498元;上存省中心清算资金1965万元。以上四项资金合计为13157万元,占各项存款比例为21.10%。除去法定准备金6%以外,备付率为15.10%,可用资金头寸为9416万元。从数字上分析,我县信用社不存在支付风险。

(五)股本金情况分析

截止2006年6月底,我社股本金总额14179万元,较2002年底增长10947万元。其中:资格股12928万元,占比为91.17%;投资股1251万元,占比8.83%。其中:自然人资格股12671万元,自然人投资股1249万元,自然人股持股总额占股本金总额的98.17%;企业法人资格股122万元,投资股2万元,法人持股总额占股本金总额的0.88%;信用社对联社入股135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0.95%。按银监部门的要求,投资股占股本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0%,还相差21.17个百分点,投资股余额还需增加3003万元(股金余额为14179万元×30%-6月末投资股余额1251万元)。今年以来,我县信用社不断优化股权结构,投资股较年初增加1249万元,投资股的增加原因:一是将投资股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优秀资格股转为投资股,能进一步享受到信用社的优惠。

(六)资本充足率

6月末资本金充足率为10.73%,较2002年未的-11.04%增加21.77个百分点,较2004年9月未的-17.59%增加28.32个百分点,超出票据兑付条件资本金充足率达到4%高出6.73个百分点。影响资本充足变动的因素主要是加权风险资产和资本净额,随着贷款和其它资产的增加,加权风险资产会随之增加,在资本净额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会有所下降,根据我县各项业务的发展,预计到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指标变动幅度不大,仍会保持在8%以上。

(七)资本净额

6月未,资本净额为6001万元,较2002年未的-5675万元增长11676万元,较2004年9月未的-8737增长14738万元。

二、财务收支情况

截止6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实现各项收入1255万元,同比增加626万元;各项支出1625万元,同比增加283万元;全县19家信用社5家盈余,金额159万元;14家亏损,金额529万元;盈亏轧差后亏损370万元,同比减亏343万元,减亏幅度48.1%。

(一)各项收入分析

上半年,全辖农村信用社共实现收入1255万元,同比多收626万元,增幅99.61%。其中营业收入1202万元,同比多收621万元,增幅106.7%。

(1)利息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实现利息收入(账面)78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1万元,增幅158.%。其中农户贷款利息收入68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16万元,增幅153.51%;农业经济组织贷款利息收入1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农村工商业贷款利息收入1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万元,增幅1000%;其他贷款利息收入8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5万元,增幅1.66。从利息收入各分项结构看,农户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87.74%,农村工商业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的0.13%,农业经济组织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1.4%,其他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10.73%,充分说明农村信用社立足“三农”,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得以贯彻落实,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实现金融机构往来收入 41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6万元,增幅48.75%。主要原因是存款增长,转存款增加。其中存放同业款项和其他利息收入15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元;准备金存款利息收入4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7万元;调剂资金利息收入14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51万元;专项央行票据利息收入80万元。

(3)手续费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手续费收入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万元,手续费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是农信社的代收代付、代发工资、代理保险等中间业务开展太少的原因。

(4)营业外收入。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营业外收入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万元,主要为县联社管理费收入。

(二)财务支出分析

上半年总支出1625万元,比上年同期多支出283万元,增幅21.09%。其中营业支出1596万元,同比增支268万元,增幅20.18%。

⑴利息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利息支出为58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0万元,主要是存款总量增加致使利息支出相应增加。其中:活期存款利息支出17万元,同比减少5万元,减幅23.45%,主要原因是活期存款下降(较年初下降2692万元);活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9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60万元,增幅166.67%,增加主要原因为今年活期储蓄存款存折户改变结息办法,由原来的按年结息改为按季结息和储蓄存款余额的增加(较年初上升1760万元);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支出为46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75万元,增幅19.08%,主要原因是定期存款余额的增加(较年初增加42万元)。

⑵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往来利息支出为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2万元,增幅35.54%,主要是支农再贷款利息支出增加42万元,调剂资金利息支出增加45万元。

⑶手续费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手续费支出为91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幅13.75%。主要是代办储蓄手续费支出增加95万元,原因是混岗代办员基本工资的提高。

⑷营业费用。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营业费用为47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万元,增幅2.36%。其中增幅较大的费用为广告费,同比增支3万元,增幅1000%,原因是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加大电视宣传,使广告费增加;上交管理费同比增加12万元,增幅70.59%,原因是收入的增加。

⑸其他营业支出。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其他营业支出为5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万元,增幅33.33%。主要为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

(三)利润分析

止6月底,全辖19个核算信用社(含营业部)中,有5个信用社实现盈余,比上年同期增加3个,盈余面为26.31%,同比上升16.32个百分点,盈余金额15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盈148万元,增幅1345%。有14个信用社经营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4个,亏损面73.68%,同比下降16.32个百分点,亏损金额529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195万元,减幅26.93%。盈亏轧差后亏损370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343万元,减幅48.11%。

(四)完成省联社分配计划情况及较去年同期相比情况

1、考核利润。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帐面利润为-370万元,账面利润较去年同期(-713万元)减亏343万元,减幅48.11%。按省联社考核办法计算,实际利润为-270万元,较去年同期(-583万元)减亏213万元,减幅36.54%,完成在省联社分配考核利润计划(-410万元)134.15%。

2、费用率。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费用率为47.45%,较去年同期(94.38%)下降46.93个百分点,完成省联社分配费用率计划(78.58%)的60.38%。

3、百元贷款收息率。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百元贷款收息率为1.52%,较去年同期(0.6%)增加0.92个百分点,增幅153.33%。完成省联社分配百元贷款收息率计划(3.53%)的43.06%。

4、资产利润率。止2006年6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资产利润率为-0.32%,较去年同期(-0.68%)下降0.36个百分点,减幅52.94%。完成省联社分配资产利润率计划(-0.4%)的120%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清收盘活及处置不良贷款难度大。如:以前年度的乡镇企业盲目上项目,目前已倒闭;农户贷款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形成不良贷款收回难度大。

(二)股权结构设置有待完善。虽然资本充足率从账面上测算已达到票据兑付的标准,但投资股比例明显偏低。目前全县农村信用社股金余额14179万元,其中投资股1251万元,仅占股本金总额8.83%。

(三) 不生息资产多,历史包袱沉重。我县农村信用社历年亏损10186万元,各种财务损失1920万元(其中:高息挂帐损失1156万元)。

(四)归并的城市信用社资产质量差。止6月末,归并城市信用社各项贷款10767万元,不良贷款7913万元,收息率仅为0.11%,亏损额高达213万元。

四、下一步措施

(一)信贷管理方面

一是加大信贷管理制度的推行力度,规范操作,严防风险。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xx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加强信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xx省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试行)》、《xx省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委员会工作规范(试行)》,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实际,出台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了《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办法修改补充的通知》、《xx县农村信用社贷款第一责任人追究实施办法》、《xx县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处罚细则》(试行),成立了贷管委,明确了职责及贷款逐级审批的额度和各种形式贷款所需资料等,要求各信用社贷款业务操作必须依规操作、照章办事,规范了贷款行为。同时加大到期贷款收回率的考核力度,有效防止不良贷款的前清后增的现象。

二是加强对新增贷款的管理。2004年以来,我们加强了对新发放贷款的管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建立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监控台账,逐笔进行监控。对漏报、不报者,按放款金额的5%进行处罚,实行一月一销账制度。二是落实新增不良贷款第一责任人追究制度,对新增贷款不能按期收回的第一责任人,除追究责任外,扣发其当月工资的60%,贷款逾期三个月停发责任人的全部工资,并离岗清收。2005年扣发第一责任人工资累计91人次,金额5.36万元,保全贷款835笔,金额3163万元;2006年1-5月份扣发第一责任人工资累计28人次,金额2.35万元,保全贷款1319笔,金额2573万元,确保了新增贷款按期收回。

三是把好信贷管理责任关,从经营者与管理者自身入手预防道德风险。坚持新增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发放每笔贷款签订《信贷员放款责任书》,在贷款合同上由第一责任人签字,认真执行贷款审批小组全员签字和“一票否决”制度,本着“谁发放,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贷款责任跟踪考核,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新增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的执行,克服信贷管理中的责任不清,权、责分离问题,确保了贷款的合规合法和按期收回。

(二)清收盘活方面:

一是加大内部清收力度。①实行清收盘活“一把手”负责制。联社已把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纳入信用社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清收盘活不良贷款任务要实行绩效挂钩。对清收工作不力,进展缓慢,任务完成差的后三名信用社,对领导班子集体问责,戒免谈话。对连续三个月完不成清收盘活计划,且排名在后三名的信用社,要求领导班子集体辞职。②不断创新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的方法和手段。在继续实行责任清收、依法清收、招标清收、党政协助清收不良贷款等诸多行之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不良贷款拍卖、“打包”销售、优良资产置换等新的处置方法和手段。③加强对央行票据已置换不良贷款的管理。已置换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表内不良贷款具有同等重要性,清收已置换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要求,各社必须高度重视已置换不良贷款的清收。④加强对质押、抵押贷款的清收工作,根据信用社情况采取重点突破,找出重点社对不良贷款进行清收,特别是因抵、质物不足或人为造成抵、质物损失的,使贷款形成不良的要逐笔落实责任人进行清收,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责任,该移交司法机关的决不手软。⑤加强对清收不良贷款工作的领导,实行包社、包村、包户的三级承包责任制,即联社领导及相关科室包社、社主任包村、信贷员包户,组织好信贷人员对所有贷户逐户清收,每月最少上门催收两次以上,及时发送催款通知单,保全贷款时效。对当年超过诉讼时效的贷款,要严格追究信贷员和信用社主任的责任。⑥奖励清收:以现金形式盘活不良贷款,每盘活1万元奖励100元。换据形式盘活不良贷款,凡完成任务者,每1万元奖励50元,每超完任务1万元奖励100元(不含隐性不良贷款)。

二是借足东风,彻底清收“三类人员”贷款。7月5日召开全县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会议,下发了《xx县委办公室 xx县办公室关于印发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各单位抽调人员成立7个小组专职清收。(1)综合组。(2)清收国家公职人员、行政事业单位贷款工作组。(3)清收金融系统员工贷款和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贷款工作组。(4)乡镇清收组(以各乡镇为单位组建)。以各乡镇乡镇长为组长,由各乡镇司法所、派出所、财政所、工商所、税务所、信用社等单位人员组成。负责辖区内村组两级不良贷款和个体工商户、农户不良贷款的清收。 (5)涉法组。负责已起诉未执行案件、逃废债企业(个人)和涉嫌诈骗贷款的清收。(6)变现组。负责农信社抵债资产及时处理变现。(7)宣传组。负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宣传工作,在全县营造大力清收的浓厚氛围。

(三)增收节支方面:

1、加大对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力度,合理控制成本、费用。

2、把注意力放在风险相对较小、效益高的中小额贷款业务上,改善我县农村信用社的产品结构,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3、进一步增强核算观念,加大吸收低成本存款的力度,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资金成本,减少非生息资产的占用,争取利润最大化。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