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14年幼儿教师资格教知识与能力(二)
2025-09-29 04:17:48 责编:小OO
文档
    

      201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二)

一、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题1分,共10分)

1.模仿是3~4岁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2.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

3.《爱弥儿》是皮亚杰的重要教育著作。()

4.幼儿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

5.儿童动作发展具有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律。()

6.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是相互的两大重要工作任务。()

7.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

8.儿童心理发展受生理发展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阶段有一定的可变性。()

9.教师给幼儿提供的玩具除了安全外,还应该是清洗好的。()

10.生态系统观是由布朗芬布伦纳提出来的。()

二、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20分)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保证幼儿每天有()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A.2小时B.1小时

C.3小时D.4小时

2.幼儿计算“5个苹果吃掉3个,还剩几个”时,呈现的思维形态属于()

A.直觉行动思维B.抽象思维

C.形象思维D.发散思维

3.2~3岁幼儿掌握的词汇中,数量显著增加的是()

A.名词B.动词

C.形容词D.以上三者都是

4.教育专著《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

C.培根D.杜威

5.幼儿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

A.诱发性微笑的出现B.不出声的笑

C.出声的笑D.有差别的微笑出现

6.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幼儿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的要求B.个别差异性的要求

C.顺序性的要求D.互补性的要求

7.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B.观察力

C.想象力D.思维力

8.孩子()个月开始出现认生。

A.0~3B.4~5

C.5~6D.6~7

9.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

A.表演游戏B.体育游戏

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

10.在教育史上,()是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典范,他强调指出:“教育的主要原则是爱。”

A.福禄贝尔B.卢梭

C.裴斯泰洛齐D.夸美纽斯

11.在幼儿游戏时,教师的指导必须以()为前提。

A.发挥幼儿的自主性B.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

C.保证游戏的目的性D.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12.中班幼儿喜欢告状,这体现的是幼儿的()

A.理智感B.道德感

C.美感D.实践感

13.三岁左右的幼儿,让他跨过前面一条线,他往往会踏在线上,这是因为()

A.形态知觉发展不完善B.观察的持续性不完善

C.距离知觉发展不完善D.视神经的发育不完善

14.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两种成分()

A.认知与情感B.认知与行为

C.情感与意志D.意志与行为

15.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

C.抽象与具体D.归纳与概括

16.根据6~7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此时期应着重培养()

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

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

C.有意识记、形象记忆和词语识记

D.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词语识记

17.“把孩子当成炫耀攀比的工具”。这是家长的什么心理()

A.炫耀心理B.自卑心理

C.骄傲心理D.夸奖心理

18.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

A.前后B.上下

C.里外D.左右

19.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

A.蒙台梭利B.杜威

C.卢梭D.福禄贝尔

20.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课程功能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孩子()

A.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B.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C.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

D.学会读书、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在我国一般把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请你简要说明这两类游戏中分别还包含了哪几种游戏?

2.简述幼儿“口吃”的原因和矫治的方法。

3.杜威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4.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估应注意哪些问题?

5.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四、分析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某幼儿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课上,拿出一个土豆,问幼儿:“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明明大声回答:“土坷垃。”老师面露不悦,瞥了明明一眼,说:“明明说得不对,我们看看谁最聪明,能说出老师拿的是什么?”荣荣不大自信地说:“是一只小兔子”(荣荣从某个角度发现土豆的形状像兔子的脑袋)。老师又说:“不对,谁还知道?”辉辉小声说:“是土豆。”这时老师眼睛一亮,向辉辉投来赞扬的目光,说:“辉辉真聪明!”

请针对上述材料,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教育。

2.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的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的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3.学期过了一半,晨晨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妈妈问他上小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觉得还是上幼儿园好……

结合案例,谈谈应如何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2014年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模拟试卷(二)

                          参

一、判断题

1.√【解析】3~4岁幼儿的心理活动特点是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行为受情绪支配;喜爱模仿。

2.×【解析】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

3.×【解析】《爱弥儿》是卢梭重要的教育著作。

4.×【解析】幼儿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1~1.5岁,幼儿理解言语的能力发展很快,在此基础上,开始主动说出一些词,2岁以后,言语表达能力迅速发展,逐渐能用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

5.×【解析】儿童动作发展具有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6.×【解析】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应相结合,不是相互的。

7.×【解析】提出“教学做合一”教学方法的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

8.×【解析】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特点是: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故其阶段是不可变的。

9.√【解析】幼儿教师给幼儿提供的玩具除了安全、卫生、美观、耐用之外,应有变换性和多功能性。教师要经常对幼儿的玩教具进行清洗和消毒。

10.√【解析】略。

二、选择题

1.B【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要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户外活动和游戏时间。整日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每日不得少于3小时,其中包括每天1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

2.C【解析】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3.A【解析】幼儿词汇的发展,还表现在他们所掌握的词类范围日益扩大。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幼儿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比较抽象、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虚词。如介词、连词等。

4.B【解析】略。

5.D【解析】研究发现,从第五周开始,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的笑,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6.B【解析】幼儿的发展不仅有年龄差异,还存在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性格、兴趣等各方面。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幼儿,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多进行纵向比较、评价,只要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幼儿产生自信心并不断进步。

7.D【解析】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8.D【解析】一般认为,婴儿与主要照料者(母亲)的依恋大约在第六七个月里形成。与此同时,会对陌生人开始出现害怕的表现,即俗话所说的“认生”。

9.A【解析】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其中创造性游戏的类型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10.C【解析】略。

11.A【解析】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幼儿是的人,因而有着他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显然,幼儿在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活动时,他们对活动有很高的自主性。

12.B【解析】中班孩子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如中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幼儿对别人行为方面的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

13.C【解析】幼儿可以分清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能正确认识。

14.A【解析】游戏的心理结构包括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主要是语言和动作。

15.A【解析】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16.C【解析】略。

17.A【解析】略。

18.D【解析】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趋势是: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幼儿虽然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对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仍然感到困难。

19.B【解析】杜威提倡以儿童为中心。

20.A【解析】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创造性游戏的类型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

规则性游戏又称教学游戏。其中规则性游戏的类型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

2.口吃常见的原因如下:

(1)模仿;

(2)家庭管教过于严厉;

(3)强行矫正左利手;

(4)严重的疾病或情绪上的挫折。

矫正方法:

(1)帮助幼儿树立自信;

(2)鼓励幼儿自由交谈发言;

(3)脱离口吃的环境;

(4)唱歌、朗读。

3.(1)提倡以儿童为中心;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3)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

4.(1)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3)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4)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5)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5.(1)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如抱孩子,还要适当和孩子一起玩耍。同时,父、母亲在和孩子接触时,要保持愉快的情绪,高高兴兴地和孩子玩。

(2)父、母亲对孩子所发出的信号要敏感地作出反应,要注意孩子的行为(如找人、哭闹等),并给予一定的关照。

四、分析应用题【答案要点】

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述材料中,该教师忽视了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只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幼儿的“不着边际”的回答和想法,常常令教师头疼,他们极力扭转幼儿的“歪心思”,殊不知他们对幼儿的“扭转”正是在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行知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幼儿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的教育不应该是这样“中规中矩”的,必须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像上述案例中,教师应当对不同的、新颖的、“不着边际”的答案给予中肯的评价,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加以科学处理,这样才会有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充满活力。

2.(1)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①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②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个别或小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

①引发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

②倾听的技能。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

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3.(1)明确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主要矛盾: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教育对策。

(2)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减缓两者之间的教育坡度:调整观念;方面保持沟通与衔接关系;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育工作保持衔接关系,相互靠拢。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