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项目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2025-09-29 04:16:04 责编:小OO
文档
来宾市兴宾区五山乡止马村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

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国泰天平行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南宁分公司

日期: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项目概况

1.1建设规模

项目区总面积为 1211.01hm²,实施面积1031.11hm²,不动工面积179.90hm²,实施后,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42.51hm²,新增耕地率为 4.12%。

1.2项目性质

本项目为国家投资及区财政投资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

1.3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所在地五山乡位于来宾市兴宾区南部,距市区 60km,东南界连贵港市樟木乡,西连小平阳镇,北邻三五乡,东接石牙乡。项目区的地理坐标:东经 109°11'26''~109°14'15'',北纬 23°24'34''~23° 28'00''。西安 80坐标:Y:36621695~366247,X:2590410~2596768。

项目区的建设范围包括止马村、联兴村两个行政村。其中止马村包括止马村、三合村、西三土、路岭屯、逢贡屯、木问屯、程和屯、棉衣屯 8个自然村,联兴村包括凤来村、横山屯、古村、寺村、周邓屯 5个自然村。

1.4项目区的地貌类型

项目区地形地貌为构造侵蚀丘陵地形,海拔 90m~120m,整个地势南、西、北部较高,中部及东部地势较低且平坦。

按照自治区工程类型划分:项目区属于省(区)一级的中南平原丘陵工程类型区;属于省(区)二级的干旱盆地工程类型区。

1.5项目区土地权属状况

项目区涉及土地全部为各村集体所有,权属清晰无争议。

1.6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

项目区新增耕地面积42.51hm²,新增耕地率为 4.12%。

1.7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

项目区建设内容主要是: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其他工程。

工程总投资 2860.98万元,亩均投资 1849.77元。工程施工费为 2519.96万元,占总投资的 88.08%。其中土地平整工程施工费为4.77万元;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费为839.59万元;田间道路工程施工费为996.35万元;其他工程施工费为219.54万元。

设计任务委托过程

本项目于2010年10月正式立项,并于2010年11月完成了对项目区1:2000地形图的实地测量。项目业主单位于2010年10月委托我公司对本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及施工图阶段设计。

项目规划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1设计标谁

3.1.1土地平整标准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相关技术指标要求,结合项目区地形地势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产业对耕作田块的需求,本项目耕作田块由格田组成,格田根据现有沟渠路及自然边界划定。保留自然村、村民小组原有行政界线的完整性。耕作田块长度为 450m~800m,宽度为 220m~600m。格田长度为 70m~150m,宽度为 30m。土田埂宽 30cm,高 40cm,格田内高差在±3cm内。各平整单元的田面高程,则依据地形的特点,遵循土地挖填方平衡的原则,尽量满足自流灌排的要求。

按照农业部和发展改革委制定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土地平整后将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进行改良。

3.1.2灌溉排水标准

按照自治区工程类型划分,项目区属于省(区)一级的中南平原丘陵工程类型区,属于省(区)二级的干旱盆地工程类型区,以水田为主,种植作物主要为甘蔗和水稻,灌水方法为地面灌溉,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中相关要求,在征求当地农业、水利专家意见与建议后,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80%,水稻灌溉定额取 7750m3/hm2,甘蔗灌溉定额取 3550m3/hm²,灌溉水利用系数取 0.60(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选取)。

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1遇,最大1日暴雨量3日排出。

根据项目区现有的沟渠布置和水源状况,绝大部分农田可以在规划的排灌系统内得到考虑,规划的排灌系统未考虑到的盲点,也可由当地村民利用现有排灌设施进行解决。

3.1.3道路建设标准

按照本次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道路建设应满足项目区对内和对外交通需要,既要满足农业机械化作业的需要,又能保持与外界便捷的联系、方便农业生产、便于农产品的运出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运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相关规定,项目区拟建田间道和生产路二级道路,田间道为连接居民点与田块之间,生产路为连接田间道与田块之间、田块与田块之间的道路。

按照项目区交通流量,结合当地材料状况,田间主道设计路面宽度为3.5m,路面高出地面0.5m,路面层为20cm厚水泥混凝土;田间次道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宽4.0m,路面高出地面0.4m;生产路设计路面宽度为2.0m,路面高出地面0.3m。

3.1.4其他工程标准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在土质松动、易滑坡的地方或遭水冲毁造成水土流失的地方增设挡土墙工程。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本项目采用刚性挡土墙浆砌石结构,设计高度为1.5至2.0m。

3.2总体布局

3.2.1土地利用布局

项目实施后,由于田间道路和水利设施的改善,部分利用率较低的地块,原种植旱作物改为种植水稻,原零星荒地改为灌溉水田,部分经过平整的田块,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原有农用地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均有明显改善。出了田间道路面积占地有所增加其他非农用地均保持不变或略有减少。

3.2.2工程平面布局

(1)土地平整

a)土地平整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为: 

1)对其他草地整治为新增耕地的地块进行翻耕,达到耕作要求;

2)对现有灌溉水田的格田进行重新布置; 

3)平整区内配套建设相关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工程。

经过拆除平整区内数量众多的原有田埂,按照格田的标准新建田埂,结合配套道路工程和水利工程,对平整区内田块进行标准格田化规整,搭好整个田块的格田框架。田块内部不进行挖填平衡的土方作业,避免破坏水稻田耕作层下的犁底层。止马村需翻耕的其他草地位于抢险路北侧,逢贡村西侧,以及抢险路南侧,新逢贡以东。联兴村需翻耕的其他草地位于西南山脚的坡地,以及东南向三利水库岸边。

平整区域共分为 6个平整区,23个耕作区,分别位于止马村北面、西三土村西面、木问村北面、棉衣屯西面及横山屯北面、新逢贡以东。格田布置方向与原有田块方向一致,止马格田方向为东西方向,其余 5个平整区为南北方向。平整区主要为水浇地,种植水稻,地势平整,格田内部不进行挖填,重新布置格田,以新修田埂来重新规划田块,从而使耕作条件及农业发展基础得到改善。

平整区内配套沟路渠等基础设施,以原有主要路渠沟为骨干,新修次级道路和沟渠,使每块格田都能灌排配套,道路相通。新修道路主要有新修田间次道、新修生产路;新修沟渠主要有新修斗沟、农渠。

(2)灌溉与排水

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灌溉工程、排水工程和水工建筑物三部分。

项目区内灌溉系统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和使用,灌溉网络基本健全,本项目规划以现有灌溉渠系为骨干,保留现有已经硬化的渠道,对平整区外的现有主要灌排渠系进行改建,为尽量避免和减少取直沟渠带来权属调整、取直后废弃沟渠填平等不便于实施和工程量加大的问题,只对部分改建沟渠取直,以原有沟渠布置为主。项目区内新建灌排渠系全部取直,平整区域内灌排渠系全部取直。

止马村以北地区,东北角有三利水库东干渠经过,有出水口经支渠引水,灌溉止马、三合以及止马河以北区域,部分地块从止马河引水灌溉。此区域排水均汇流至止马河。此区域按照支、斗、农三级渠道进行布置,主要整修两条从东干渠引水支渠,以及相连接的下级渠道。排水沟以利用现有自然冲沟为主,整修部分排水沟。

止马河以南,抢险路以北地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西干渠及流经此区域的上游排水主沟,排水主要经过此排水主沟和止马河。此区域主要修建支、斗、农三级渠道,连接西干渠,以及从排水主沟引水的渠系。

抢险路以南至村界,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西干渠,排水均汇流至主排水沟。此区域整修连接西干渠支渠及下级斗、农级渠道,修建主排水沟两侧的排水系统,尽量减少汛期对两侧田块的影响。

联兴村位于项目区南部,地势较高,以旱地为主,灌溉渠系较少,主要水源来自项目区南侧山间排水,以及古村泵站。排水主要以自然冲沟为主。此区域主要整修主要支渠,以及泵站输水渠。对部分低洼地块的排水沟进行整修。

古村东侧,从三利水库提水的泵站,泵房、变压器、电力线均已更新,完全可以使用,水泵使用时间达 20年,只需对水泵进行更新。 

(3)田间道路

道路布局原则:道路与沟渠相结合,以整修现有田间道路为主。项目区以现有的进村道路为骨干道路,田间主道以各居民点间连线分布,田间道路基本垂直于骨干道路及田间主道分布。平整范围内的田间次道和生产路均取直,平整范围外田间次道以原有道路路线布置为主,部分取直,生产路尽量取直,详细规划布置见规划图。田间主道路网密度为 0.97km/km2;田间次道路网密度为 3.22 km/km2;生产路路网密度为 2.35km/km2。

改建田间主道均采用水泥路面,以现有道路路线铺设,利用现有道路路基,尽量避免权属调整和取直后废弃道路的整平和翻耕等工程量的增加,而加大施工难度和工期。

田间次道作为运输甘蔗的主要道路,本次对项目区内田间次道进行了统一规划,做到每块甘蔗种植区均能保证有一条田间次道相通,保证甘蔗的运输。田间次道以现有次路为主,多为整修,根据田块的大小以及涉及农户的意见,新修部分田间次道。

生产路是农户运输甘蔗至田间次道边装车的重要道路,目前农户主要使用牛车进行运输,道路的质量直接影响牛车的安全。对现有生产路进行整修,对生产路较少、密度不够的地块新修生产路。使生产路和田间次道形成田间路网

(4)村庄整治工程

本次村庄整治主要有两个内容:村庄道路工程和村庄排水沟工程。村庄内道路是提升项目区内村庄生活条件的关键问题,本次项目主要对村庄内宽度在 2m以上的道路进行硬化,以及配套排水沟。

其中止马村、腊烛村、寺村、古村已经进行了村内道路硬化,横山村内道路硬化正在实施中,以上各村不在本项目村庄整治工程规划中。其他村庄均规划在本次村庄整治工程中。

止马小学内基础设施较差,操场均为土质操场,厕所为露天厕所,篮球架水泥支架已经出现多处裂缝,存在安全隐患。校园内一坑塘,中间为深不见底的溶洞,四周用细绳作为护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以上情况,止马村委及止马小学领导强烈要求纳入规划方案中(村委及止马小学提供的申请和说明文件见附件)。考虑到本项目投资范围的规定,不对止马小学校园进行相关工程的规划。由相关部门进行投资和规划。

3.3效益分析

本项目建设规模1031.11公顷,工程总投资2860.98万元,按建设规模计算每公顷投资2.7747万元。项目区整治后净增利润为261.47 万元,计算得到项目投资利润率为9.14%。

设计要点

4.1土地平整工程

4.1.1其他草地翻耕

本项目可以整治为耕地其他草地面积为 49.92hm2,其中一部分为农民已经自发耕种,但是,没有按照耕作土层厚度要达到种植农作物的要求,对土层进行深度翻耕,农作物的产能受到影响,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新增耕地的效益,对所有可整治为新增耕地的其他草地进行翻耕,翻耕时清除地表40cm以下的障碍层,使翻耕后的耕作土层厚度达到 60cm。 

4.1.2土地平整分区

平整区域共分为 6个平整区:止马平整区、西三土路岭平整区、木问平整区、棉衣平整区、横山平整区、新逢贡平整区,分别位于止马村北面、西三土村西面、木问村北面、棉衣屯西面及横山屯北面、新逢贡以东。格田布置方向与原有田块方向一致,止马格田方向为东西方向,其余 4个平整区为南北方向。格田规格采用长 150m左右,宽 30m。6个平整区共分为 23个耕作区。

4.1.3土方计算

平整区总面积 143.74hm2,拆除田埂 267688.90m,拆除田埂土方 32122.67m3;新修田埂 47115.38m,新修田埂土方 5653.85m3。经重新划分格田,各耕作区田埂系数有了一定的减少,其中:止马平整区田埂系数由原来的 6.21%减少到 2.19%;

4.2农田水利工程

止马村以北地区,东北角有三利水库东干渠经过,有出水口经支渠引水,灌溉止马、三合以及止马河以北区域,部分地块从止马河引水灌溉。此区域排水均汇流至止马河。此区域按照支、斗、农三级渠道进行布置,主要整修两条从东干渠引水支渠,以及相连接的下级渠道。排水沟以利用现有自然冲沟为主,整修部分排水沟。

止马河以南,抢险路以北地区,灌溉水源主要来自西干渠及流经此区域的上游排水主沟,排水主要经过此排水主沟和止马河。此区域主要修建支、斗、农三级渠道,连接西干渠,以及从排水主沟引水的渠系。

联兴村位于项目区南部,地势较高,以旱地为主,灌溉渠系较少,主要水源来自项目区南侧山间排水,以及古村泵站。排水主要以自然冲沟为主。此区域主要整修主要支渠,以及泵站输水渠。对部分低洼地块的排水沟进行整修。

4.3道路工程

田间主道连接村庄与村庄、村庄与主要公路,用于农用机械、农用运输车通行。本项目规划田间主道均为改建,以现有田间主道为基础,对路面进行改建,所有路面材料均采用水泥。其中止马村共改建田间主道 7条,总长 8560.93 m;联兴村改建田间主道 3条,总长 3172.02 m;整个项目区共改建田间主道 10条,总长度为 11732.95 m。所有田间主道路面宽度以现有路面宽度为主,同时考虑已经硬化路面的宽度与建设标准,结合本项目田间主道的现有路基情况,路面宽度均采用 3.5 m,路肩宽 0.5m。道路路面面积为 41065.33 m² 。

田间主道路基以原有道路路基为主,对原有路基进行整平后铺设路面,路面采用 20 cm厚水泥路面,路面以下顺序铺设 15 cm碎石垫层、15 cm夯实土,夯实土路肩,路面中心线两侧坡度 2.0 %。

田间次道主要是连接田间主道和生产路之间,连接村庄与田块之间的道路,项目区现有田间次道数量较多,本项目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田块布置规格,对现有田间次道有选择性的进行改建,部分田块新修少量田间次道。其中止马村改建田间次道共 35条,总长 17612.06m;联兴村改建田间次道 20条,总长 14814.34m。止马村新修田间次道 12条,总长 6605.09m。

改建田间次道在原有路基上铺设路面,路面从上往下一次铺设 8 cm泥结碎石路面,10 cm碎石垫层,15 cm夯实土垫层,路面宽 4 m;新修田间次道路面结构与改建田间次道相同,平整范围内新修田间次道碎石垫层为 15cm,路面宽 4 m,路基两侧修建浆砌石挡土墙,路面结构及单位工程量统计表见单体图 WS-20。

项目区生产路主要是田埂,本项目主要以格田重新划分后新修生产路为主,其他区域有少量新修生产路。止马村新修生产路 44条,总长 15808.73m,宽 2 m,路面面积为 31617.46 m² ;联兴村新修生产路 13条,总长 4580.90m,宽 2m,路面面积 9161.80 m² 。止马村改建生产路 11条,总长 2733.90m,宽 2 m,路面面积为5467.80m² ;联兴村改建生产路22条,总长5349.59 m,宽2m,路面面积10699.18 m² 。生产路路面均为泥结碎石,厚 8cm,垫层为 15cm夯实土路基。

4.4村庄整治

其他工程主要为村庄整治工程,工程内容为村庄道路工程及村庄排水工程。村庄道路均采用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为 3m、2m,路面垫层为 15cm碎石垫层、 15cm夯实土。村庄内排水沟,沿着硬化道路两侧进行修建,采用混凝土砌制.

设计变更情况

工程于2011年10月动工,施工过程中,因现场的实际情况有所改变或群众意愿发生一些变化,经施工单位提出,并经项目业主单位组织各参建单位代表和受益村委代表、群众代表现场踏勘论证,确认经部分建设内容调整后,由本公司编制了设计变更。设计变更内容主要为增加部分沟、渠、路的建设以及取消部分沟、渠、路的建设和土地平整工程。具体详见设计变更资料。

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1)受测量精度的影响,部分工程量计算误差较大,造成工程量增多和减少;

2)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部分路、渠基础土方开挖量不准确,如:部分道路路基为软路基,需清淤并换填土;以及土方开挖时遇到岩石产生额外费用。

3)部分路段的布置,与涉及农户没有协调沟通好,需要进行重新布置,如:新修生产路占地的问题;

4)由于图纸标注、文字标示不够完整,施工中进行重新核实和确认;

5)项目区群众强烈要求变更;

6)受其他部门项目建设影响,部分工程量取消。

规划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6.1规划设计管理

为保证规划设计的质量,我公司专门针对该项目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由项目总工程师,设计人员及预算组组长组成的质量管理机构,在公司设计部的指导下,负责规划设计的质量。在对项目进行实地踏勘和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后,由项目负责人及设计人员共同完成初稿,项目总工程师对初稿进行校对,后交由项目负责人及设计人员进行修改;项目负责人及设计人员将修改后的规划设计第二稿报项目总工程师进行再审核,后交由项目负责人及设计人员进行二次修改。修改后的规划设计第三稿作为该项目对外的初次施工图成果。这是我公司内部为保证规划设计质量而制定的校对、审核制度。

6.2设计文件内部质量管理

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严格按我公司的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文件的管理,明确职责,严格设计成果校审制和签发程序,严把设计输入、输出关,对重大设计问题和设计变更需经公司评审,保证给客户提供合格的设计成果,让用户满意。所有的设计文件均建立质量记录,并有专人保管。

6.3设计文件的对外管理

业主、施工单位提出的有关设计优化、设计变更的意见和建议,均从工程实际出发,以保证质量、节省投资、简化施工程序,缩短施工工期为原则,按相应的设计变更的程序执行。

设计为项目实施服务

7.1设计技术交底

施工单位进场前,与在业主的组织下,进行图纸上的交底和沟通,对部分问题进行现场交底,并进行实地核实。

主要工作内容是:

1)确定控制点位置;

2)确定平整区范围,现场确定;

3)确定主田间道的施工范围和施工内容的解释;

4)确定主排水沟与排水系统的布置思路,相关工程布置的具体位置;

5)村庄内相关工程的布置特点和注意事项。

7.2施工进场

工程施工进场前,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了相关工作的对接和说明,按照相关规定,约定在实施过程中处置相关问题的预案。

双方根据施工中可能出现变更情况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设计方案合理,由于其他原因造成实际工程量与设计工程量有较大出入

此类情况,根据实际产生的原因进行处理,再可变更工程量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只对工程量进行变更,而设计方案不进行变更。

2)设计方案不合理,造成工程量有出入,或者无法施工

此种情况,经施工单位提出,一经业主和监理单位核实,我设计单位于2个工作日之类达到现场,并在3个工作日之类提出解决方案;

3)由于其他原因,部分工程量取消或者额外增加

此类情况,以业主和监理单位核实情况为准,在相关规定允许的情况下,采取调整方案,平衡各项投资,但是,不得以其他目的,要求设计单位对原设计进行变更。

7.3问题解决

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与业主、监理、施工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经约定,从监理发出变更通知之日起,我设计单位,在2个工作日之类进入现场。

如工期紧张,集中完成大部分工程量时,需设计单位派驻设计人员,我单位即派至少一名设计人员驻进现场。

经验与建议

1) 土地整治项目的本身特点,与其他土建等施工图纸的要求有所差异,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结合项目实际特点和相关因素,设计单位与各方要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以便施工单位顺利保质保量的完成项目进度。

2) 设计单位与监理及业主,保持即时沟通,遇到问题即时解决,相关各方要保持目标一致,通力协作,保证所遇问题不积累、不影响施工进度。

3) 建议对本工程尽快进行相关验收,使工程早日发挥出应的的效益;

4) 项目实施完成后,道路、沟渠等工程设施将移交当地群众使用,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及管理,增强群众对项目设施的保护意识,以充分发挥各工程设施的作用,更长久的为项目区农业生产服务。

九、附件

9.1、设计机构设置和主要设计人员情况表

姓名职务职称专业主要经历
毛泓总工程师工程师农业经济管理

主要负责过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北京市房山区南窑乡、桂林市兴安县土地整理项目等多个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

于丽建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水工主要负责过北京市山蒲洼、防城港市上思县那琴乡龙楼村、河池市天峨县六排镇纳合村等多个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

彭冲项目负责人工程师农田水利主要负责过湖北省通山县林桥镇、桂林市恭城县、来宾市五山乡等多个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

郑德生设计人员工程师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要负责过象州县罗秀镇麦棉村等2个村等多个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

9.2、项目设计大事记

1)2010年10月我公司接受本项目的规划设计任务;

2)2010年10月中旬我公司设计人员去项目现场踏勘调查,并于2010年11月底就初步规划方案征求当地群众意见;

3)2011年03月初提交规划设计成果;

4)2011年05月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本项目进行审查并同意项目规划方案;

5)2012年03月提交项目施工图设计成果;

6)2011年10月11日项目开工现场设计交底;

7) 施工期间多次到现场进行服务。

北京国泰天平行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

                   二O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