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
6.《论语》中的“ ”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 。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
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 语》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 ”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 ”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 ”,“ ”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6.在《论语·子罕》中形容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是: 。
17.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
18.《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
20.《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
21.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
22.岁寒, 。《论语·子罕》
23.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 并称四大圣人。孔子思想核心是“ ”,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 ”。孔子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是“ ”,孔子张扬中庸之德,反对“ ”与“ ”。其代表作是语录体著作 《 》 ,此书与 《 》 、 《 》 、 《 》并称为“四书”。
24.在《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语句是 。
25.孔子告诫弟子做学问要实事求是的语句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26.孔子教导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语句是 。
27.弟子颜渊高度评价孔子学识高深莫测,令人无限敬仰的语句是 。
28.孔子以流水一去不复返为喻,告诉我们珍惜时光的语句是 。
29.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语句是
30.《论语》中说我们做事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于求成的语句是: 。
31.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语句是 。
32.孔子在《论语》中,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确地表述为 。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33.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的语句是 。
34.孔子在谈及义与富贵关系时说,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坚持道义,安贫乐道的语句是 。
35.孔子说君子无论何时、何地、何种艰难境地都不会舍弃仁,回去践行仁德的语句是 。
36.孔子说老师应该教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的语句是 。
37.孔子在《论语》中讲学思并重关系的语句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8.《论语》中说,象牙、骨头、玉石在经过切割、打磨之后会更完美的语句是 。
39.《论语》中,与陶渊明“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语意相同的句子是 。
40.孔子说,对于天下之事,君子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一定不要怎么做,义是衡量的标准的语句是 。
41.在孔子看来,真正的智慧就在于“ , , 。”真的错误在于“ , !”
42.孔子认为“道”与“人”的关系是“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43.“ , !” 也就是说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与人之间才会少些怨恨。
44.孔子告诫子夏“为政”不可贪快,贪小利,因为“ , 。”
45.“ , , ?”孔子用车作喻,说明不讲信用的弊端。同时,又用松柏作喻,说明君子耐住磨难,不改初心的句子是:“ , 。”后用浮云作喻,说明君子面对不义之财的心态:“ , 。”因此,纵使粗茶淡饭,也会乐在其中的一句“ , , 。”
46.苏轼曾经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孔子曾经也有过相似的感慨,“ , !”
47.说明君子即使在慌乱或苦难中,片刻不会脱离“仁”的句子“ , , 。”同时,君子立身处世无可无不可,“义”才是标准,故曰:“ , , , 。”48.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但是不到关键时刻不要启发,因此要注意“ , ”。同时要注意学思结合,因为“ , ”。如果学生“ ”,即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举例了。
49.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本思想后人铭记,而孟子对君王曾提出过类似的建议,他认为君主“ , ”才能达到“王天下”的目的。因为“ , 。 , 。”百姓和国君的“乐”与“忧”是联系在一起的。
50.“得道”与“失道”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 ; , 。”
51.君子把“仁”和“礼”长存心中就会懂得“爱人”“敬人”,而“爱”与“敬”是相互的,因为“ , 。 , 。”
52.居上位者只有懂得了“ , ”推己及人,成就王业才能像拨弄手中的东西一样容易。
53.关于“得志”与“失志”,孟子曾有独到的看法,他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他的另一句“ , ”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54.在孟子看来只有“ , , ”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55.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所向的句子是: , 。
56.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意思是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的句子是: , 。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
《论语》名句默写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来者犹可追
2.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 。
3.丈人曰:“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不仕无义。 ,不可废也; ,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
5.仰之弥高, ; ,忽焉在后。
6.子曰:“当仁, 。”
7.贤哉回也,一箪食, ,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乐。
8.莫春者,春服既成, ,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9.他人之贤者, ,犹可逾也;仲尼, ,无得而逾焉。
10.君子一言以为知, , 。夫子之不可及也, 。
11.君子学道则爱人, 。
12.知之为知之, ,是知也。
13.君子之过也,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能弘道, 。
14.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 。
15.人而无信,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6.子曰:“岁寒, 。”
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18.出门如见大宾, 。己所不欲,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19.举直错诸枉, 。
20.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22.志士仁人, ,有杀身以成仁。
23. ,小人喻于利。
2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颠沛必于是。
25.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人不厌其笑; ,人不厌其取。
26.君子义以为上,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27. ,思而不学则殆。
28.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29.贤贤易色, ,事君能致其身, 。
30.子曰:“ 古之学者为己, 。”
31.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 。”
32. ,患不知人也。
3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四十不惑, ,六十而耳顺, ,不逾矩。
34.父母在,不远游, 。
35.朽木不可雕也, 。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37.知者乐水, 。知者动, 。 知者乐, 。
38.敏而好学, 。
39. ,学而不厌, ,何有于我哉?
40.鸟之将死, ;人之将死, 。
41.君子坦荡荡, 。
42. , 匹夫不可夺志也。
43. , 仁者不忧, 。
44.非礼勿视, , 非礼勿言, 。
45. , 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46.君子以文会友, 。
47.名不正, ; 言不顺, 则事不成。
48.其身正, ; 其身不正。
49.言必信, 。
50.人无远虑, 。
51.君子泰而不骄, 。
52.工欲善其事, 。
53.君子和而不同, 。
54、既来之, 。
55.小不忍, 。
56.道不同, 。
57. , 月无忘其所能, 可谓好学也已矣。
《孟子》名句默写
1.填然鼓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不违农时,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鳖不可胜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木不可胜用也。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失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5.今夫天下之人牧,_。如有不嗜杀人者,_。诚如是也,民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鸡鸣而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鸡鸣而起,________________,蹠之徒也。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贼仁者谓之贼,_,_。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9.得其心有道:_,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 _________,獭也;_,鹯也;_,桀与纣也。
11.天不言,_。
12.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政民畏之,_______________ 。善政得民财,_。
13.独乐乐,_,孰乐?_,与众乐乐,孰乐?
14._,民亦乐其乐。_,民亦忧其忧。_,_,_,未之有也。
15.天时不如地利,______ __ 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多助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孟子曰,_________________,以礼存心。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爱人者,_____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 _____,反其仁;_________ _____,反其智;_________ _____,反其敬。行有不得者,_________ _____,其身正,_________ _____。
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可运于掌。
20.故推恩足以保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
2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岁终身饱,_____________;然后驱而之善,________________。
22.其为气也,至大至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集义所生者,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馁也。
2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 ______,_,国恒亡,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仁也;______________,义也;______________,礼也;______________,智也。仁义礼智,_,弗思耳矣
27.______________。反身而诚,______________。强恕而行,_。
28.仁,__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哉!
29.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
30.权,_______ _______;度,_____ _________。
31.孟子曰:“______________,有求全之毁。”
32.不以规距,______________。
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苟无恒心,______________,无不为已。
34.______________,非仁也,______________,非义也。
35._,登泰山而小天下。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