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20最新)
2025-09-29 04:18:57 责编:小OO
文档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7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9人。他们是一群活泼可爱、可塑性非常高的孩子。通过上学期的期末测试及学习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由于学生数很多,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学生也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太多不好管理,纪律不好抓,而且学生都是刚刚才6岁,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弱,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的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能力及认真听题的习惯。因此学习存在两级分化的现象,所以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安排8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与原教材相比在内容编排上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把原一年级上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放到本册作为第一单元,把原二年级上册教学的两位数的加、减笔算提到本册,把原一年级下册教学的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推到二年级上册。这次调整是在对实验区实验状况进行认真调查、广泛听取实验教师意见并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宜同步进行。两种算法的思路不同,加、减交叉安排不利于学生掌握加法思路和减法思路,在加法不熟练的情况下,也难以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想加算减的思考。所以把原来一年级上册安排的20以内加减法的一个单元分为两个单元。又考虑到许多学前教学薄弱的地区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任务太重,需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常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推迟教学。二是两位数的加减笔算与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有着密切的联系,口算时对算理产生的感悟可以顺利地迁移到笔算中去,所以把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编排在一个单元里,把进位和退位的有关口算和笔算编排在另一个单元里,这是一种合适的整合。三是虽然用口诀计算乘法比两位数的加减笔算容易,但一年级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确有困难,所以推迟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遵照儿童观察物体由整体到部分,由粗略到细微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是恰当的。“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一个单元,即第七单元统计,教学用作记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继续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仍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之后,本册如此安排也是合乎逻辑的。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假日小队”。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5.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6.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7.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9.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10.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方法与过程: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7.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8.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教学资源:

班班通、实物教具、人民币、钟表、计数器

七、教学进度表:

 日期 

单元 课时备注
12.15~2.16

   报名
22.17~2.21

第一单元 准备课(1)   减法(3)

4课时

 
32.24~2.28 

减 减法(4)      

4课时

 
43.3~3.8 

法 减法(4)     

4课时

庆祝妇女节
53.18~3.14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3)    机动(1)

4课时

植树节
63.17~3.21 

第三单元  认数(4)      

4课时

 
73.24~3.28

认 认数(4)

4课时

 
83.31~4.4 

数 认数(2)  实践活动(1)   

3课时

清明节放假一天
94.7~4.11 

第四单元 加法和减法(一 )  (4)

4课时

 
104.14~4.18 

加法 加法和减法(一 )  (4)  

4课时

 
114.21~4.25 

和 加法和减法(一 )  (3)

3课时

期中考试
124.28~5.2 

减法(一 ) 

加法和减法(一 )  (3)   

3课时

劳动节放假一天
135.5~5.9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3) 实践活动(1)

4课时

 
145.12~5.16 

第六单元  加法和减法(二 )  (4)

4课时

 
155.19~5.23

加法和 加法和减法(二 ) (4)

4课时

 
165.26~5.30 

减法(二 ) 

加法和减法(二 )  (3) 

3课时

庆祝儿童节
176.2~6.6 

第七单元

统计 

加法和减法(二 )(1)实践活动(1)统计(1) 

3课时

端午节放假一天
186.9~6.13

第八单元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4) 

 新课结束 
196.16~6.20

 复习  复习 
206.23~6.27 

   期终考试
216.31~7.6

   放暑假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