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作业项目 | 安全隐患内容 | 安全对策措施 | 
1  | 易燃易爆物品使用  | 1、车间使用的气瓶进入车间未按要求进行检查,不符合气瓶安全技术要求; 2、人员在厂房周边流动吸烟,未申报动火许可证动火; 3、可燃气体泄漏报警装置未定期测试; 4、燃道、阀门漏油; 5、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或与明火未采取安全保护距离; 6、使用完毕后瓶内剩余气体压力不符合标准的。  | 1、定期检查管道安全附件。 2、必须严格监控灌装液位,绝对禁止超量灌装,并设置液位超限报警装置。发现液位高于最高允许液位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3、检查火源、电源,火源、电源管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1)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使用、贮存设备设施严禁动用明火,皆殊情况下需要在库区,冷轧机动用明火时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动火现场必须认真清理,配备必要灭火器时,并设专人监护,严禁遗留火种。 (2)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储存场所电器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火防爆要求;库房内不准使用电炉、电烙铁等设备。 4、设备、管道和阀门等连接点泄漏检查。 5、定期专人检查、测试 CO2 自动灭火系统的可靠性,每班检查灭火状态并记录。 6、在地下室、冷轧机发生火情时,应使用氧气呼吸器。 7、使用氧气瓶和乙炔瓶时,保持之间的安全距离 5 米以上。  | 
2  | 电气操作  | 1、电气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不符合要求; 2、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使绝缘损坏而漏电,又无有效的安全措施; 3、缺乏规章制度,非电工随便处理电气事务; 4、检修工作中,安全组织及安全技术措施不完备; 5、接线错误,特别是插销座接线错误; 6、检修电气设备和线路未挂牌。  | 1、电气设备要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有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防雷电等设施。 2、生产人员不得随意拆卸电器和接线,如发现有裸露的电线及接头要及时用电工胶布包好。 3、不允许在输电线或电器上搭挂衣物。 4、湿手或出汗不得触及电器,更不可手试带电体是否有电. 5、在有关规定内,机床、设备照明灯、和坑内照明灯应选择安全电压以下的电源供电。 6、不能用额定电流大的保险保护小电流电路。 7、按规定穿戴保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 8、严禁违章冒险作业。一般不允许带电操作,如紧急情况必须带电作业时,要预先作好防护工作。  | 
| 9、严格执行挂牌制度,挂禁止操作牌后禁止操作。 | |||
| 1、工作中不遵守劳动纪律,打瞌睡,擅自离 | 1、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设备和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 | ||
| 开工作岗位,班前、班中饮酒的; | 患;保证安全防护、信号保险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 ||
| 2、进入岗位前,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的; | 2、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将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不准打 | ||
| 操作旋转机床戴手套、留长发,工作服的三 | 闹,睡觉和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凡运转设备,不准跨越、传递物件和触动危 | ||
| 口(领口、袖口、下口)未收紧的,护目镜 | 险部位;不得用手拉、嘴吹铁屑、铝屑;不准站在砂轮正前方进行磨削。调整检 | ||
| 未戴好,用手直接拉残屑(不用工具)的; | 查设备需要拆卸防护罩时,要先停电关车。不准无罩开车。各种机具不准超限使 | ||
| 3、工作中无故串岗,或未经批准,进入要害 | 用。中途停电,应关闭电源。 | ||
3  | 机械操作  | 场所或部门的; 4、随意拆除、改动各类安全装置、环保设施、  | 3、下班前必须切断电源、气源、汽源、熄灭火种,清理场地。 4、二人以上共同工作时,必须有主有从,统一指挥。  | 
| 检测仪表或警示标志的; | 5、操作必须熟悉其设备性能、工艺要求设备操作规程。设备应定人操作,开动 | ||
| 工种以外的设备时,须经有关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操作。 | |||
| 6、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挂停电警示牌,设人监护。停电牌必须谁 | |||
| 挂谁取,非工作人员严禁合闸。开关在合闸前要细心检查,确认无人检修是时方 | |||
| 准合闸。 | |||
| 7、高空工作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不准穿硬底鞋。严禁投掷工具、材 | |||
| 料等物件。 | |||
| 1、作业人员在起重吊物下逗留和作业; | 1、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 ||
| 2、吊运钢套筒作业时,在行车起升前,未检 | 2、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 | ||
| 查物品挂或捆扎情况; | 3、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对在用特种 | ||
| 3、指挥信号不明确,违章指挥吊运的; | 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 | 
| 4、吊具使用后,不按规定位置存放; |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 | ||
4  | 特种设备操作  | 5、行车操作吊物时未按规定打铃示警。 | 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5、吊物在安全通道上行驶时,吊物离地面高度 0.5m 左右,吊运路线上有人时要  | 
| 打铃示警信号或招呼通道人员离开。 | |||
| 6、起吊前未进行试吊,多人绑挂时,要由一个指挥。 | |||
| 7、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 | |||
| 规章制度。 | 
| 5 | 职业健康  | 1、高温中暑。 | 1、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应进行体检,其健康状况应符合工作性质要求。有职业禁忌者,不允许从事生产作业。 2、对作业人员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配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不允许以货币形式发放给个人。配置事故柜、急救药箱及急救药品等,不同岗位作业人员配用劳动防护用品及劳动防护用品质量性能应符合要求。 3、生产作业场所应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应更换工作服。 4、班前会时,询问员工身体状况。  | 
6  | 安全管理问题  | 1、 检查记录、隐患台帐不完整; 2、 违反劳动纪律; 3、 制定规程、制度不符合实际,不具体, 操作性不强,起不到安全管理作用的; 4、 其它管理性违章行为; 5、 对新进厂员工未进行健康检查、三级安全教育或健康检查、三级安全教育不合格就上岗作业的; 6、 设备变更或系统改变后,相应的规程、制度、资料没有及时进行修改的。  | 1、制定岗位安全操作前,应组织员工进行评审,下发后安全操作规程员工应严格遵守。并且各项工艺参数不得任意改变。 2、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压力表、消防及救护设施是否完好;安全阀是否泄漏;消防通道等是否畅通。 3、经常性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禁止违章作业。 4、对新入厂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后,再上岗,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和考核。 5、消防设施、器材有专人维护保养、管理;定期检查,资料、台帐记录齐全。 6、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要定期进行学习和经常性的检查、落实。各种学习检查活动记录、制度执行、隐患整改追踪奖惩情况等,台帐、档案完整、齐全。 7、设备变更或系统改变后,相应的规程、制度、资料应及时进行修改,并组织 员工进行培训、指导正确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