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音乐鉴赏 十面埋伏
2025-09-29 04:07:45 责编:小OO
文档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 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 关键字:中国民族乐器 琵琶 十面埋伏 正文: 弹拨乐器是民族乐器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在我国的民族乐器文化中大放光彩。弹拨乐器有古筝、琴、琵琶、柳琴、阮、三弦、扬琴等。包括用手指或者拨子拨弦和用琴扦击弦发声的弦乐器。中国弹拨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按不同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可分为平置、抱握、击弦弹拨乐器三大类。其特色主要在于音色清脆明亮,擅长演奏活泼跳荡的弦律和鲜明的节奏,表现力丰富。 琵琶属于弹拨乐器中抱握弹拨乐器,在东汉被称为“批”、“把”。这是两种琵琶的弹奏方法,相当于现在的“弹”、“挑”,是象声字,后改写为“琵琶”。 琵琶的演奏手法有:右手——弹、挑、遮、分、扫、轮、拂、扣、滚、勾、抹、双弹、双挑、夹弹和半轮等。左手——揉、推、挽、绰、住、吟、打、带起、虚按、泛音和按弦等。 琵琶的表现力非常丰富,不但可以弹奏旋律,还可以弹和弦,是民族管线乐队里重要的声部。 在众多著名的琵琶曲目中,《十面埋伏》是较为广大人民熟悉的曲目。据史载,古曲《十面埋伏》早在16世纪就在民间流传,原为琵琶曲《楚汉》。到了18世纪的清朝,琵琶名家华秋苹在编辑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三卷《琵琶谱》中收有《十面埋伏》。由于一些演奏家的不同艺术处理,所以《十面埋伏》的乐段编排略有差异,但表现的内容基本一致。据我国现代国乐大师、著名琵琶演奏家卫仲乐传下来的演奏乐谱来看,《十面埋伏》共10段,三大部分。 此曲的以楚汉相争为背景,公元前202年,神州原野上爆发一场声势浩大、残酷悲壮的决战,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经过五年逐鹿中原,双方一决雌雄的战斗最后在垓下展开。拥军10万的项羽渴望绝处求生,统率10万大军的刘邦欲置人于死地,在短兵相接的激战中,两军直杀得天昏地暗、血肉横飞,尸横遍野。尽管项羽勇猛异常,但终究寡不敌众,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后项羽慷慨悲歌,身负重伤,在乌江面对重重包围的敌军,毅然把剑自刎。 第一部分是战前准备。包括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五个小段。“列营”是全曲的引子。节奏自由、变化万千。一开始琵琶就先声夺人,在高音区奏出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揭开楚汉两军即将激战的序幕。这段散板的引子,似高亢的号角,似轰鸣的战鼓,金鼓齐鸣,声震山谷,刀光剑影,铁马金戈,紧张森严,一片临战气氛。“吹打”是金曲中仅有的旋律性较强的抒情段落。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音,模拟了古代中吹奏筚篥的音调。这段音乐似浩荡的汉军,又远至近,阔步行进。“点将”是“吹打”后半段的变化重复,连续16分音符走出,急促的旋律,描绘出调兵遣将的忙碌景象。“排阵”和“走对”,曲调简单,节奏整齐紧凑,表现出汉军战前的士气高昂。情绪逐步发展和加强,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铺垫。一般在演奏时,对“点将”、“排阵”、“走队”这三段音乐是有变化和取舍的。 第二部分是战斗过程,包括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小段。它形象地描绘了楚汉两军殊死决战的紧张炽热的战斗情景,是全曲的中心部分。“埋伏”利用一张一弛的对比性节奏音型和加以摸进发展的旋律,造成蓄势待发的紧张、恐怖的战斗气氛,是一段颇具特色的音乐。而在“鸡鸣山小战”中则表现出了楚、汉两军短兵相接的对垒,琵琶运用了“刹弦”的技巧,使发出嚓嚓之声,形成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剑戟互相撞击。“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开始的繁密节奏渲染了大战声势,接着在紧张的音乐气氛中,琵琶以快速的“夹扫”,表现了汉军百万将士势不可挡的勇猛气势。炮声、马蹄声、厮杀声交织在一起,在这生死关头,突然出现了阵阵凄凉的“箫声”。四面楚歌,顿时使涣散,丧失斗志。紧接着,琵琶用“并双弦”和“推、拉”等技法,奏出士兵的呐喊声。让人感受到热血沸腾、振奋不已的场面,形成了全区最紧张的音乐高潮。 第三部分是战斗结束,包括“溃围南山”和“乌江自刎”。音乐凄切悲壮,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比。原谱中还有三小段“全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描述汉军凯旋而归的种种情景。但是现在大多数的演奏者认为这段带有结尾性质的第三部分略显冗长拖沓,所以大多删减了后三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