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艺术教育的意义
2025-09-29 04:07:44 责编:小OO
文档
艺术教育的意义

随着文化发展的要求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中国的高等艺术教育空前发展,每年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人数众多,如何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成为社会关注和关心的一门话题。

艺术教育是培养能产生艺术作品的人才。艺术作品是个人同社会,同现实生活、历史、文化传统、技艺传承之间同时发生多种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综合体或是成果。艺术教育的设计正是从这些角度去考虑的。

那么,抛开艺术类各个专业自身的特点和对未来实际就业需求的具体契合,艺术教育对人的培养具有哪些意义?艺术教育从不同专业都具有的共性来讲,它在做着什么?它培养的人会有哪些特点?或它会给青年人带来哪些积极的品质和能力?

一、学会认识历史

艺术教育的特点,首先在于技艺的掌握,这是人所共知,不论从事专业与否都能首先想到。但艺术技艺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的方法,由于它是在长时间的历史过程中沉淀、积累起来的,它的稳定性和传承性特别强,要实现对于技艺的掌握就必须借鉴。除了老师的直接传授外,为了彻底掌握这门技艺,就要不断地去回顾、观摩这一门技艺曾经具有的高度和面貌。在这种追寻和追问中,渐渐养成了一种艺术学习者对历史的尊重态度和使他们对历史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觉地承担起接续历史、继往开来、以古鉴今的重托。

同时,艺术史是伴随着技艺学习一定要有的重要课程。一个艺术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作品跟个人、社会、时代是什么关系?具备哪些条件就有可能发生什么?或是变化其中哪个条件就会出现什么变异?一个艺术现象除了直观的意图外,它还蕴藏有哪些内涵?这些问题的探究都促使学习者进一步学会认识历史。

二、学会思考

艺术技艺、知识由于它自身的特性,相对于一般的文理科教育,在教学传递时有相当的笼统和概然性。当老师指出一种东西“美”时,不可能清晰地用语言历数它的所有方面,学习者在接触之初只能竭力去产生共鸣,并在这种努力中去逐步体会它的含意,在赞成“类似”和取得“类似”的过程中去养成自己的感觉,再在感觉的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

在艺术的学习中,由于文化和艺术现象的多意性,老师讲的和学习者的理解常常会产生很强烈的碰撞、抵触和困惑。在这种困惑中去试着解释和回答,迫使每一个接受者都不能简单地共享其它学习者的看法,都要最大限度地发动自己的思维和判断的思想机器,不断地以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匹配、试错和调整,并最后以个体实践的满意作为对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完成获得肯定的标志。这个过程就需要个体在其中不断自我历练、反复寻找答案。

艺术学习的最终指向是艺术表达能力的发展和作品的产生。当每一个学习者小心翼翼地接受老师的第一堂课时,他也雄心勃勃地站在了创造的出发点上。艺术的现象、流派、风格在什么时候都是各种各样的,如何面对?自己在艺术感觉和表现上有哪些潜在的可能,如何确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地去观察、比较、分析、认识,选择和放弃,不断地回答自己应当怎样做和下一步应当怎样做。在听取老师的介绍和接受的影响时,自己内心本能地或不断地斟酌、试想、否定和尝试,这些都极大地刺激和依赖于思考,锻炼和发展着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习惯。

三、重新发现,“化腐朽为神奇”。

艺术学习中由于创造的要求,使学习者不断在已有传统、社会要求和个人感受之间的配合关系和组合形式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

任何新的创造现象都可以寻找到它的发展线索和历史渊源。艺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提出和创造新的事物时,把一些旧事物暂时搁置在一边的同时也把它们储藏了起来,让它们身上丰富的基因随着未来历史发展的新的条件变化,等待着不断地被选择和激活。

一方面,新的就是新的,旧的就是旧的,推陈出新。一方面没有绝对的新,没有绝对的旧,彼此激励,相互揉合,古往今来,纵横捭阖,化干戈为玉帛,变腐朽为神奇。这是对每一个艺术学习者的要求。

四、“独处静观”

在熙熙攘攘的社会生活中,艺术学习者要学会保持一种观察者的地位。

社会生活的丰富现象、大自然的千变万化、人的形象与性情的多种多样、历史步伐的平静和急剧,都使艺术学习者既置身其内,随之起伏颠簸,感觉酸甜苦辣,又必须随时保持一种观察的自觉,把普通人的生活直接感受化为一种情感、情绪的艺术领悟,储存艺术的素材,编织作品的结构,寻找主题的切入点,运用手、视觉、肢体、听觉去尝试表达和进一步认识人的心理、社会生活与自然,才能最终把它抒发出来,揭示出普通事物中蕴含的意义和美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文化力量。

五、孕育和培养激情

激情——是指面对非实际物质功能目标而产生的一种欲望。

艺术教育用无数美好的艺术作品和历史上创造艺术活动的优秀事例来激动学习者,认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无限感受力和创造力,储存艺术的想象能量,唤起创造的冲动和欲望,以及实现这种欲望的满足,使学习者从对艺术品的爱好发展为艺术创造的自觉,并在艺术创造的不断攀升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近代艺术教育是一个民族研究和吸收世界文化,比较和进一步认识自身文化的机会。通过艺术教育,使全社会认识和尊重人自身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价值,促进个人的觉醒,这尤其是近代中国早期艺术教育的时代意义。在今天,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丰富人的精神内涵和人格魅力,促进全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中华民族复兴的动力。

                                 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    高天雄

                                           二O一O年三月十一日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