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
2025-09-29 04:07:27 责编:小OO
文档
化验室危险因素辨识

1、危险因素:煤粉碎机    

产生危害后果:划伤、绞伤、机械伤害事故

防范措施:

(1)检修时断电挂牌专人监护再操作;

(2)设备运转时不得擦洗转动部位;

(3)带防护手套,小心清理。

2、危险因素:液碱

产生危害后果:腐蚀、灼伤

防范措施:

(1)操作时正确佩戴有效劳保防护用品如防酸服、防酸手套、面罩等;

(2)如若溅到身体某部位,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3、危险因素:(玉米现场抽样)粉尘

产生危害后果:职业病 尘肺

防范措施:

(1)进入作业现场前戴好口罩;

(2)在上风口取样作业;

4、危险因素: 饮水机

产生危害后果: 烫伤、触电、火灾

防范措施:

⑴ 安装漏电保护器。

⑵ 接放热水应注意安全,以免被开水烫伤。

⑶ 严禁无水开启电源,以免无水空烧造成火灾。

5、危险因素: 微型计算机

产生危害后果: 视力下降

防范措施:

⑴ 使用防辐射装置。

⑵ 正确坐姿。

⑶ 长时间电脑作业应不间断的对远方眺望,避免长时间作业伤害眼睛。

6、 危险因素: 铁踏步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碰伤

防范措施: 

⑴ 检查好踏步的脱焊情况,避免踩空摔伤、扭脚。 

⑵ 上下踏步严禁跳跃奔跑。

⑶ 按规定着装,严禁穿高跟鞋。

7、危险因素: 玻璃器皿

产生危害后果: 划伤

防范措施: 

⑴ 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用力过大而使玻璃器皿破损造成划伤。

⑵ 玻璃器皿加热时,应缓慢加热。冷却时,应自然冷却,严禁用冷水泼撒,以免玻璃器皿爆裂造成人员伤害。

⑶ 玻璃管装塞、乳胶管连结,佩戴防护手套、用布包裹、小心操作。

8、 危险因素: 安全帽损坏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砸伤

防范措施:

⑴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是否完好、有瑕疵,严禁使用质量不合格产品。

⑵ 按照说明书正确佩戴,严随意拆卸各零部件。

⑶ 登高作业应有专人监护。

9、危险因素: 楼梯、爬梯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扭伤、坠落

防范措施:

⑴ 登梯前注意检查;

⑵ 上下楼梯,抓紧扶手,不得奔跑。

⑶ 安全护栏,严禁依靠。

⑷ 爬梯登高时,正确佩戴有效安全帽、安全带等劳动防护用品。

⑸ 作业人员应无恐高症等不适应登高作业的身体状况。

⑹ 取样工具、材料等应放在工具袋(箱)内,防止散落砸伤。

⑺ 登高取样作业要有专人监护,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10、 危险因素: 钢平台

产生危害后果: 摔伤、扭伤

防范措施:

⑴ 登台前注意检查,破损平台严禁登踩,以免摔倒、扭伤造成人身伤害。

⑵ 平台行走严禁奔跑。

11、 危险因素: 防护栏杆

产生危害后果: 坠落、摔伤

防范措施:

⑴ 检查防护栏干,要有一定高度、密度,无锈蚀、破损。

⑵ 严禁依靠防护栏干。

12、危险因素: 硫酸

产生危害后果: 腐蚀、灼伤

防范措施: 

⑴ 操作时正确佩戴有效劳保防护用品(防酸服、防酸鞋、面罩、防酸手套等)。

⑵ 移取、转移、稀释时小心操作。

⑶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冷水中,并不断搅拌,若溶液温度过高,可冷却后再继续稀释。

⑷ 若溅到身体某部位,应立即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严重者立即就医。

13、危险因素:(取样、检尺)高处作业

产生危害后果:摔伤、砸伤

防范措施:

⑴ 作业前班长必须询问检查作业人的身体条件是否合格;

⑵ 登高器具应安全可靠,劳保防护用品按规定正确使用;

⑶ 专人监护,监护人也要做好安全防护;

⑷ 工具、材料应放入工具包内,不得投掷。

14、危险因素:干粉灭火器损坏或操作不当

产生危害后果:贻误初起火灾扑救时机,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

(1)每班巡视检查灭火器的铅封、安全销、压力表是否正常,完好;

(2)严禁无故动用或损坏灭火器;

(3)遇有火情时,选择上风向,拔销、握管、压把、喷射(对准火焰根部),灭火。

15、危险因素:二氧化碳灭火器损坏或操作不当

产生危害后果:贻误初起火灾扑救时机,导致火灾事故扩大

防范措施:

(1)每班巡视检查灭火器的铅封、安全销是否正常,完好;

(2)严禁无故动用或损坏灭火器;

(3)遇有火情时,选择上风向,拔销、握管、压把、喷射(对准火焰斜上部),灭火。

16、危险因素:携带火种、手机及其它易燃物进入防静电区域  

产生危害后果: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禁止携带火种及其它易燃物进入防静电区域;

(2)进入防静电区域前必须关闭手机。

17、危险因素:进入防静电区域着装不规范  

产生危害后果: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进入混配站区域必须规范着防静电服及防静电鞋。

18、危险因素:燃料乙醇取样、检尺人员着装不规范   

产生危害后果: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规范着防静电服及防静电鞋。

(2)燃料乙醇取样、检尺操作时袖口纽扣必须扣好。

19、危险因素:燃料乙醇取样、检尺操作前未充分释放身体静电   

产生危害后果: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操作前要触摸防静电球充分释放身体静电。

20、危险因素:防爆作业使用非铜制工具   

产生危害后果: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必须使用铜制工具。

21、危险因素:登车取样、检尺过程遭受雷击   

产生危害后果: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雷雨天气禁止蹬车取样作业。

22、危险因素:室外作业人员遭受雷击   

产生危害后果: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关闭手机,使用内线电话;

(2)减少外出,远离窗户;

(3)禁止触摸户外金属设备。

23、危险因素:人员中暑  

产生危害后果:人员伤害

防范措施:

(1)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2)减少高温时段户外作业活动;

(3)预备防暑降温应急药品。

24、危险因素:设备上冻  

产生危害后果:设备损坏

防范措施:

(1)低温天气仪器、设备使用后将水排尽。

(2)低温天气水龙头保持小流量开启,防止冻凝。

25、危险因素:地面及楼梯上冻结冰  

产生危害后果:人员摔伤

防范措施:

(1)及时清理地面积水、积冰;

(2)上下楼梯,抓好扶手。

26、危险因素:异常天气

产生危害后果:砸伤行人、滑跌

防范措施:

(1)遇到大风、暴雪天气,钢结构顶棚容易揭开或压塌,员工在遇到此类天气时,应多观察、多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尤其是在冬季,地面不应有积水,以防滑跌;

(3)雷雨天气应避免在树下躲雨,防止雷击;

(4)在7级以上大风的情况下,应避免在高杆灯附近巡视,以防吹断砸伤人。

27、危险因素:乙醇

产生危害后果:高度易燃、火灾、对人体有害

防范措施:

(1)容器必须盖紧,并存于阴凉处

(2)远离明火、热源、氧化剂

(3)眼睛接触,用清水彻底冲洗

(4)误服者,温水催吐,就医

(5)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

28、危险因素:环氧乙烷

产生危害后果:中毒,火灾,爆炸

防范措施:

(1)远离火种、热源,储于阴凉通风处,露天贮罐要有降温措施

(2)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醇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储分运

(3)泄露应急处理可采用24倍以上喷雾状水溶解、稀释

(4)用水彻底冲洗身体任何接触部位,误食者,迅速就医

(5)取样、移取、分析时做好自我防护,通风橱内操作。

(6)灭火:化学干粉、酒精型泡沫、二氧化碳、洒水、水雾

29、危险因素:乙酸酐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防范措施:

(1)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

(2)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

(3)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4)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移取、分析时做好自我防护,通风橱内操作。

(6)灭火: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30、危险因素:液氮(N2)

产生危害后果:

冻伤;窒息。

防范措施:

(1)接触液氮应戴面罩、戴棉手套,小心操作。

(2)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迅速撤离现场,抢救及事故处理要戴空气呼吸器。

(3)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31、危险因素:液氧(O2)

产生危害后果:

冻伤,助燃

防范措施:

(1)接触液氧应戴面罩、戴棉手套,小心操作。

(2)避免接触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

(3)灭火: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32、危险因素:吡啶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强刺激性,麻醉中枢神经系统。

防范措施:

(1)操作时佩戴防护用品,通风橱内小心操作。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3)身体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4)泄露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发生火灾时,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6)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33、危险因素:甲醇

产生危害后果:    火灾,刺激性,中毒

防范措施:

(1)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2)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3)紧急事态抢险,戴橡胶手套、穿防静电工作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救援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4)身体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5)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6)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34、危险因素:救援不当

产生危害后果:事态升级,伤亡扩大

防范措施:

(1)禁止盲目施救,并且要及时制止他人盲目施救;

(2)坚决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施救要有组织地进行。

(3)施救前按“五步安全工作法”确认以下事项:

a、确认具备相应的救援知识和技能;

b、确认具有救援许可或得到相关领导的批准并且有人监护;

c、确认识别了风险并已采取了防范措施;

d、确认救援活动不会影响或危及他人安全;

e、确认正确佩戴了个人防护用品;

35、危险因素:安全检测仪器异常(损毁、未经校准或已过校准期)

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1)使用前仔细检查安全检测仪器,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2)按规定周期对安全检测仪器进行检定或校准;

(3)必要时检测标样进行比对、确认。

(4)确认仪器异常立即停用,换用新的仪器进行测定,确保安全。

36、危险因素:供安全检测的样品代表性差或样品被“污染”

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

(1)优选采用先进的采样设备和采样方法;

(2)对大型设备选取多个不同部位的取样点分别采样;

(3)采样管线较长时,必须充分置换;

(4)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确保样品在传递过程中不受“污染”;

(5)对检测结果有任何疑问时,均需重新采样、重新分析;

(6)采用便携式仪器现场测定时,必须保证足够的仪器响应时间。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