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2025-09-29 04:07:59 责编:小OO
文档
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

发展SWOT分析

08旅游管理(2)班  何嘉敏  郑洁  湛树章

摘  要:运用SWOT分析方法,客观地对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有“童话世界”之誉;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旅游胜地。近年来,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 每年到九寨沟的旅游者也越来越多,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九寨沟如何更好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九寨沟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的内部优势

1.具有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

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的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而来自雪山、森林的活水泉又异常洁净,加之梯形状的湖泊层层过滤,其水色愈加透明,能见度高达20米。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水融,美不胜收。一位曾游历了世界若干名胜的英国游客说:“九寨沟和斯里兰卡的千尺悬瀑,几内亚的新娘面纱,日本的日光之泷、瑞士的日内瓦湖等名胜风景区相比,更能引人入胜。”美国公司的总经理林德布雷游览了九寨沟后,惊叹道:“地球上有九寨沟这样的景观,是一大奇迹,是我们人类的一大幸运。” 

九寨沟蓝天、白云、雪山、森林、尽融于瀑、河、滩、缀成一串串宛若从天而降的珍珠;篝火、烤羊、锅庄和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展现出藏羌人热情强悍的民族风情。九寨沟,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盆,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等无法尽览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顶桂冠的圣地。九寨沟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组合成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风光,显现“自然的美,美的自然”,被誉为“童话世界九寨沟"的高峰、彩林、翠海、叠瀑和藏情被称为“五绝”。因其独有的原始景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人间仙境”。

这里藏胞的语言、服饰和习俗,与四邻的藏胞有着明显的差异。据考证,他们的祖先原来生活在甘肃的玛曲,属阿尼卿山脚下的一个强悍的部落,随松赞干布东征松州时留在了白水江畔。《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了唐初叶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勇悍善战的河曲部为先锋,一举占领松州,后部分人马被留在了弓杠岭下。他们将原河曲的俄洛女神山的传说及部落出生传说均带到了九寨沟内。九寨沟的色嫫山名及蛾洛色莫的传说 

都源于河曲。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一条支沟,海拔2000-4300米。九寨沟一年四季均可旅游,犹以秋季为最佳,过去人们都已为九寨沟的冬季不能旅游,但是随着成都-九寨沟旅游公路的开通,才发现九寨沟冬季之美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自98年首推九寨沟冬之旅以来,一年比一年火爆,特别是春节期间,若不提前订房,根本就不能保证旅游团队的住房。 

九寨沟已开树正、日则、则查洼、扎如4条旅游风景线,长60余公里,景观分布在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区,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为代表,包括五滩十二瀑,十流数十泉等水景为主要景点,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四季景色迷人。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原始森林遍布,栖息着大熊猫等十多种稀有和珍贵野生动物。远望高耸云天,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传统习俗及神话传说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饮食文化方面:九寨沟--黄龙由于物资多从外面运入,所以吃的价格很贵,建议游客最好不要考虑吃的问题, 在当地的酒店内可以品尝到洋芋糌粑、九寨柿饼、荞面饼、九寨酸菜面等风味。考虑到运输极其不便,菜的价格也就相对较高了。 

民族风味食品有烤全羊、手扒牛排、杂面、洋芋糍粑、青稞酒等。各住宿站点都有当地民族风味食品,但价格不菲。这里大多是风味的食物,绝对不合内地人的口味,若不想后悔的话,不如不尝。 

购物方面:在九寨沟--黄龙一带,如果幸运可以买到当地独有的羌族刺绣、茂汶苹果、中草药及藏族手工艺品“藏戒、藏刀、佛珠”等。 羌族刺绣:盛行于汶川,茂汶一带羌族聚居地,多采用几何花纹处理手法,线条粗犷,构图生动,形象饱满,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底纹苹果:醇甜细腻,芳香,以金冠红心,红冠品种为佳。中草药:川西北盛产贝母,虫草,麝香等珍贵药材。花椒、蕨菜、木耳等也值得一买。虽然藏刀很有特色,但机场不允许托运。藏饰精制美丽,但不应很贵,可以还价。 

2.具备较高的景区管理水平。 

九寨沟变身全国首个“智慧景区”。“今年国庆期间,九寨沟最多一天接待2万余名游客,客流量的增大使景区的接待能力也随之超载。”据九寨沟景区管理局副徐荣林介绍,游客数量的增加让人可喜,但随之而来的游客不满也增多了。在九寨沟景区内的诺日朗餐饮服务中心,每逢旅游旺季,游客就餐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除了就餐外,各景点乘车站点拥挤,一些知名景点游客承载量超载等问题,导致景区的管理成本快速上升。  从2002年的10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增加至地震前的260万人次,九寨沟景区是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一个典型,其速度在国内外景区都属罕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景区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何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景区可量测实景影像服务平台,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景区内,通过院士专家们的评审验收,这意味着九寨沟正式变身成为全国首个“智慧景区”。   

“智慧九寨”,是九寨沟景区管理的智能化,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有效改善九寨风景区商业运作和公共服务关系,实现九寨沟旅游资源的优化使用、生态环境的有序开发和保护、游客满意度提升、产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智慧九寨”的建设重点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旅游旺季景区景点游客拥挤、乘车站点的拥挤、车辆调度不畅等问题,实现优化的综合实时管理调度。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在城市的交通、能源、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应用,同时该项技术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智能信息技术在旅业中的应用,必将推动中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快速迈进。

3.具有较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

九寨沟沟内交通:(1)绿色环保观光车。九寨沟内交通更为便利。为了保护沟内环境,让不太宽畅的盘山道路畅通无阻,同时增加沟内接待人数,目前,沟内交通全由九寨沟旅游(集团)公司经营的绿色观光巴士承担。这种观光巴士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无污染。旅客购票乘车进沟后,可在任何地点下车或上车,汽车招手即停,十分便利。(2)九寨栈道。蜿蜒在九寨沟森林中的栈道,仿佛是一条丝线,把沿线的道道美景串成了一根光彩夺目的项链。整个栈道,或石块铺地,或栈桥凌空。无论路、桥、亭、阁,都充盈着山林野趣。在建筑风格上,它们朴素洁雅又灵活多姿。在栈道上,有的亭阁依树而立,有的以树为中柱,迥心式景亭。人们向树小憩,临阁观景,别有一番风味。 

九寨沟的住宿:九寨沟—黄龙的景点非常丰富并且分布广泛,所以制定出行计划时,合理的住宿安排会让你在这里的旅游更加尽兴。一般来说,游玩九寨沟就住在九寨沟沟口附近,游玩黄龙建议住在川主寺或松潘。

沟外:九寨沟口附近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酒店,只要不是黄金周,住宿完全不是问题,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沟口附近的星级宾馆有九寨沟喜来登国际大酒店,星宇国际大酒店、九宫宾馆、格桑宾馆、荷叶迎宾馆、九通宾馆等,价格从二百元到上千元;青年旅舍有九寨沟自游国际青年旅舍、熊猫青年旅舍等,价格在30元—80元左右。 

九寨天堂国际度假中心(五星级)坐落此处。九寨天堂号称亚洲最大自然型酒店,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由九寨沟县至若尔盖县,纵横数百里,覆盖面积3000余平方公里,居大九寨国际旅游区核心区域,是集会议、度假、寻根祭祖、森林探险、峡谷漂流、科学考察、民俗文化观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旅游度假区。

4.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1982年批准九寨沟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4年成立管理局,九寨沟正式做为风景区对外开放。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至通过将九寨沟与黄龙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0年评为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时至今天九寨沟和黄龙已成为拥有三项桂冠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 

二、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的内部劣势

1.景区容量有限

九寨沟景区容量有限。九寨沟风景旅游区位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是九寨沟景区的核心部分,景区面积90·275 km2,约占整个自然保护区面积的1/12;景区内湖泊和水道总面积2·85 km2,约占景区面积的1/30。按照目前科学计算:景区最佳的客容量为每日12000人,最大28000人。九寨沟景区容量有限,不利于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2.景区生态脆弱性

九寨沟地质构造复杂,各种地貌交错复合,以泥石流、滑坡、崩塌、岩崩等为主的山地灾害相当突出并不断发展,对九寨沟旅游区的开发利用和原本脆弱的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肋、与破坏。

3.缺乏知识型管理人才

九寨沟环境保护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老化现象严重,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当地社区居民以及管理人员的环保意识和管理水平低。全民的生态、环境教育,宣传旅游力度不足,这不利于九寨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客源季节性差异显著。

九寨沟旅游资源的价值随时空分异和变化的特点决定了旅游地存在旅游高峰期和低谷期。在高峰期,旅游服务设施可能超载,而在低峰期则可能闲置,旅游环境容量的确定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导致客源季节性差异显著。目前九寨沟旅游市场受季节影响较大,冬季市场所吸引的游客不足全年的10%。

5.旅游亮点单一

九寨沟是嘉陵江上游白水河的一条支流,因沟内有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五彩缤纷的海子、奔泻隆鸣的瀑布、幽静深邃的峡谷、苍翠郁葱的森林、独具特色的藏族风情以及众多珍稀动植物,共同组成了旷世绝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闻名国内外。然而,与九寨沟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相配套的设施少,比如高尔夫球场、滑雪场、高级度假区等等,导致九寨沟的旅游亮点单一,也不利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的外部机会

1.鼓励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

四川、省对旅游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并加强工作力度和扩大发动范围, 、省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将旅游业作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列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规划。近年来, 四川省围绕旅游业的发展, 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和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设立了旅游交通专项资金, 在交通路网规划、项目建设、资金安排上对旅游项目重点倾斜。2005年, 、省确立了“生态立省”战略, 在省审议通过的《四川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将生态旅游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省的《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中, 也将四川省生态旅游的发展列入生态省建设的重点。

2.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旅游电子商务就为广大旅游业同行提供了一个互联网的平台。为旅游景区开拓出新的网上市场流通渠道同时创造出新的产品销售平台与方法降低了旅游企业的各种经营成本,扩大了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

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旅游电子商务与传统旅游模式相比,将把旅游业推进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体现在:一是提供新的发展模式,以电子流代替了实物流,可以大量减少人力、财力和物力,降低了成本;二是由于电子商务具有开放性和全球性的特点,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使旅游交易活动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为旅游企业创造了更大的机会;三是旅游电子商务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交易成为可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旅游经济运行的方式;四是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可增加新的旅游需求。随着旅游产品网上销售的发展,形成服务活动的全球化,网络技术将会带来新的管理模式,使旅游业的效益和服务质量得以提高,旅游需求从而得到最大的满足。

使旅游产品慢慢变得有形化

旅游电子商务的出现,通过“旅游网站”,可以十分方便地得到所要去的目的地的山川名胜、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甚至通过网络清楚了解所到之处的消费价格,行程中可能的经济支付行为预算。这种全新的旅游体验,使得足不出户畅游天下的梦想成真,并且培养和壮大了潜在的顾客群。

极大地提高旅游企业的效率

旅游电子商务能促进各行业间交叉联合,使牵涉到的行业优势互补,有效利用资源,促使旅游业发张走向系统经济的新水平。旅游电子商务就像一个张开的大网,景区、旅行社等相关行业可招徕更多的顾客,同时将原来市场分散的利润点集中起来。由于各方面的经营收入与利益获取有着侧重点的不同,在优势互补基础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公映局面。

扩大旅游消费者的选择范围

旅游面向对象很大一部分是收入较高、素质较高,喜欢新事物的消费者,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网民,旅游网络化必然使他们在网上频繁接触到各类旅游信息,将使他们出游观光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造就一个新型的旅游客源市场。同时,多媒体声像以及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使旅游促销手段发生改变,通过网络先对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一饱眼福,可以激发更多的潜在旅游者。

3.城市居民渴望回归大自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也渐渐变得与过去不同。部分高收入者对传统大众旅游活动产生厌倦。对近年来旅游消费的倾向调研表明,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期望了解自然, 探索奥秘, 特别是部分高收入者, 已经厌烦传统大众观光式的旅游方式, 他们期待一种更富个性化、自然化的旅游方式, 而生态旅游无疑正是这些旅游消费者喜好的选择之一。

4.汶川地震给景区带来新的机遇。

生态旅游一直是九寨沟景区的一张品牌, 5.12地震后, 借助于四川省震后旅游业的重建契机, 景区的管理层开始对发展生态旅游重新进行探索。《九寨沟县旅游产业灾后重建与发展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充分体现了这一机遇的所在。《九寨沟县旅游产业灾后重建与发展总体规划》涵盖的区域为九寨沟县城及所辖17 个乡,规划时间为2008—2012 年,包括《九寨沟县旅游产业灾后重建与发展规划市场调研分析报告》、《九寨沟县灾后“一城五线”旅游景观景点设计创意规划》、《九寨沟县灾后旅游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城市品牌宣传规划》三个分规,涉及到旅游市场调研、资源现状分析、景观景点设计、主题策划、项目开发、宣传营销等多个方面。按照规划,几年后,各具藏汉特色的亮点工程和主题旅游区将陆续呈现,为九寨沟这个以自然风光闻名天下的中国旅游强县再添上厚重的文化积淀。

《规划》以九寨沟县当地的旅游资源为基础,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经过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反复论证,符合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极强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九寨沟县委常委、副葛林冲说,规划编制之初,是按照原有构想和市场规律执行的;地震发生以后,课题组及时调整规划内容,与灾后重建紧密结合起来,符合全县灾后重建的总规划,对未来几年内九寨沟县旅游业的重建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按照规划实施,几年后,九寨沟县的旅游产业不但能恢复到震前水平,还一定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葛林冲对《规划》充满了信心。

九寨沟县城及周边的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文化独具特色,但是欠缺开发与包装,造成与九寨沟风景区差距较大。制定规划的目的就在于为九寨沟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指导,培育和推动旅游产业的长足发展,把这里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名城。”主持编撰《规划》的北京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沈青如是说。一城五线十大亮点按照《规划》,未来的九寨沟县城将以县城为中心,逐步开发“沟外九寨游”、“九寨仙境游”、“高山峡谷探险游”、“休闲运动体验游”、“千年白马藏寨游”等五条精品线路;而县城则将分为宗教文化旅游区、商业商贸旅游体验区、休闲娱乐度假区、民俗文化体验区、民俗住宅度假区、民族产品工业旅游区、农家乐休闲体验区等七大板块。

此外,九寨沟县城还将重点打造十大亮点工程,包括“九寨人间”幸福平安门、白河特色廊桥、藏汉婚俗体验、关公财神庙、白河泛舟、特色民族产品展览、民俗博物馆、原生态农家乐、创意文化产业基地和县城特色节庆活动。“我们还结合九寨沟的藏族文化、高山地貌、风土人情等,计划打造有差异的各式旅游体验生活区,力争把九寨沟打造成为不可多得的度假天堂。”沈青说,“另一方面,还可以把九寨沟县建设成为中国民俗音乐和国际民俗婚俗体验城,开辟暑期教师、学生旅游专线和艺术家、画家、音乐家旅游专线,并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突出九寨沟丰富的民俗特色。”

九寨沟县旅游局坤玉成说,由于县城的旅游资源缺乏开发与包装,因此尚未形成规模。如果《规划》得以顺利实施,将吸纳更多的旅游从业人员,这不但有利于人民树立灾后重建的信心,对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也是意义重大。

二、九寨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的外部威胁

1.竞争力不强。

旅游目的地缺乏形象。、重庆、湖南等省市区对生态旅游也日趋重视, 且这些地方都拥有一些具有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其中, 湖南也是发展生态旅游较早的省份之一, 张家界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2.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足。一些旅游组织者尚未弄清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 将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混淆, 有些企业有意歪曲“生态旅游”这一名词, 披着“绿色伪装”经营, 将其作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促销手段。不幸的是, 由于当前缺乏公众所熟知的有效评估认证方案, 而且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评价标准也很陌生, 对生态旅游的歪曲, 给生态旅游产品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3.游客过多造成环境恶化。

参考文献:

1. 任 啸.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参与管理模式探索_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

2. 王 勇,于苏俊.九寨沟景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3.克克.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探索

4. 章小平,任佩瑜,邓贵平.九寨沟可持续发展战略管理初探

5. 肖 晓.九寨沟旅游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

6. 邹再进.主导培育市场挖掘内涵_从_九寨沟_看欠发达地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

7. 兰 英,冯明义,蒋 娟.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环境管理初探

8. 许振晓,张捷,Geoffrey Wal ,曹靖,张宏磊.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_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

9. 邹再进.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_以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为例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