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模板安装与拆除监理实施细则
2025-09-29 04:04:32 责编:小OO
文档
模板安装与拆除监理细则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1、施工准备

1.1作业条件

1.1.1、模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距,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和非定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

1.1.2、模板拼装:

1.1.2.1拼装场地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可设拼装操作平台。

1.1.2.2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脱模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

1.1.2.3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的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柱子加固用的地锚已预埋好且可以使用。

1.1.3柱子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

1.2材质要求

1.2.1方木:50×100mm,100×100mm方木,要求规格统一,尺寸规矩。

1.2.2、对拉螺栓:采用中14mm以上的I级钢筋(最好用HRB235),双边套丝扣,并且两边带好两个螺母,沾油备用。

1.2.3、脱模剂:严禁使用油性脱模剂,必须使用水性脱模剂。

1.2.4、模板截面支撑用料:采用钢筋支撑,两端点好防锈漆。

1.3工器具

1.3.1、木工圆锯,木工平刨,压刨,手提电锯、手提压刨,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水平,翘棍等。

1.3.2、支撑体系:柱箍,钢管支柱,钢管脚手架或碗扣脚手架等。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2.1.1柱子模板安装

搭设安装——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片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

2.1.2梁模板安装

弹出梁轴——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搭设梁模板支架——安装梁底楞——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上下锁品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

2.1.3顶板模板安装

搭设支架——搭设支架——安装横纵大小龙骨——调整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板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操作工艺

2.2柱子模板安装

2.2.1、模板组片完毕后,按照模板设计图纸的要求留设清扫口,检查模板的对角线,平整度和外形尺寸。

2.2.2、吊装第一片模板,并临时支撑或用铅丝与柱子主筋临时绑扎固定。

2.2.3、随即吊装第二、三、四片模板,作好临时支撑或固定。

2.2.4、先安装上下两个柱箍,并用脚手管和架子临时固定。

2.2.5、逐步安装其余的柱箍,校正柱模板的轴线位移、垂直偏差、截面、对角线。并做支撑。

2.2.6、按照上述方法安装一定流水段柱子模板后,全面检查安装质量,注意在纵横两个方向上都挂通线检查,并作好群体的水平拉(支)杆及剪力支杆的固定。

2.3梁模板安装

2.3.1、在柱子混凝土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

2.3.2、安装粱模板支架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是首层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专用支柱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2.3.3、搭设梁底小横木,间距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2.3.4、拉线安装梁底模板,控制好梁底的起拱高度符合模板设计要求。梁底模板经过验收无误后,用钢管扣件将其固定好。

2.3.5、在底模上绑扎钢筋,经验收合格后,清除杂物,安装梁侧模板,将两侧模板与底模用脚手管和扣件固定好。梁侧模板上口要拉线找直,用梁内支撑固定。

2.3.6、复核梁模板的截面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

2.4顶板模板安装

2.4.1、支架搭设前楼地面及支柱托脚的处理同梁模板工艺要点中的有关内容。

2.4.2、脚手架按照模板设计要求搭设完毕后,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调整上支托的标高及起拱的高度。

2.4.3、按照模板设计的要求支搭板下的大小龙骨,其间距必须符合模板设计的要求。

2.4.4、铺设竹胶板模板,用打眼电钻打眼,螺丝与龙骨拧紧。必须保证模板拼缝的严密。

2.4.5、在相邻两块竹胶板的端部挤好密封条,突出的部分用小刀刮净。

2.4.6、模板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平整度与楼板标高,并进行校正。

2.5模板拆除

2.5.1、模板拆除的一般要点:

2.5.1.1侧模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后,方可拆除。

2.5.1.2底模及冬季施工模板的拆除,必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及(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的有关条款。作业班组必须进行拆摸申请经技术部门批准后方可拆除。

2.5.1.3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方允许承受全部使用荷载;当施工荷载所产生的效应比使用荷载的效应更不利时,必须经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2.5.1.4拆除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若无设计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2.5.1.5模板工程作业组织,应遵循支模与拆模统由一个作业班组执行作业。其好处是,支模就考虑拆模的方便与安全,拆模时,人员熟知,依照拆摸关键点位,对拆模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2.5.2、柱子模板拆除:

2.5.2.1工艺流程:

拆除拉杆或斜撑——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拆除部分竖肋——模板及配件运输维护

2.5.2.2柱模板拆除时,要从上口向外侧轻击和轻撬,使模板松动,要适当加设临时支撑。以防柱子模板倾倒伤人。

2.5.3、梁板模板拆除

2.5.3.1工艺流程

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拆除侧模板——下调楼板支柱——使模板下降——分段分片拆除楼板模板——木龙骨及支柱——拆除梁底模板及支撑系统

2.5.3.2拆除工艺施工要点:

2.5.3.2.1拆除支架部分水平拉杆和剪刀撑,以便作业。而后拆除梁侧模板上的水平钢管及斜支撑,轻撬梁侧模板,使之与混凝土表面脱离。

2.5.3.2.2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后,轻撬模板下的龙骨,使龙骨与模板分离,或用木锤轻击,拆下第一块,然后逐块逐段拆除。切不可用钢棍或铁锤猛击乱撬。每块竹胶板拆下时,或用人工托扶放于地上,或将支柱顶翼托螺杆在下调相当高度,以托住拆下的模板。严禁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2.5.3.2.3拆除梁底模板的方法大致与楼板模板相同。但拆除跨度较大的梁底模板时,应从跨中开始下调支柱顶翼托螺杆,然后向两端逐根下调,拆除梁底模支柱时,亦从跨中向两端作业。

3、质量标准

3.1一般规定

3.1.1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3.1.2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3.1.3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3.2模板安装

主控项目

3.2.1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对照模板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方案观察。

3.2.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搓处。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

3.2.3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上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及装饰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2.4用作模板的地坪、胎模等应平整光洁,不得产生影响构件质量的下沉、裂缝、起砂或起鼓。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2.5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3.2.6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4.2.6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3.2.7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3.2.7的规定。

检查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对梁、柱和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的10%,且不少于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于3间;对大空间结构,墙可按相邻轴线间高度5m左右划分检查面,板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

表3.2.6预迟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项目允许偏差(mm)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
插筋中心线位置5
外露长度+10,0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
外露长度+10,0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
尺寸+10,0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表3.2.7现饶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5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基础±10

钢尺检查
 柱、墙、梁+4,-5钢尺检查
层高垂直度 不大于5m6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大于5m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52m靠尺和塞尺检查

注。检查轴线位移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3.2.8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偏差应符合表3.2.8的规定。

检查数量:首次使用及大修后的模板应全数检查;使用中模板应定期检查,并根据使用情况不定期抽查。

表3.2.8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长度板、梁±5

钢尺量两角边,取其中较大值
薄腹梁、桁架±10

0,-10
墙板0,-5
宽度板、墙板0,-5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梁、薄腹梁、桁架、柱+2,-5
高(厚)度+2,-3钢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较大值
墙板0,-5
梁、薄腹梁、桁架、柱+2,-5
测向弯曲梁、板、柱L/1000且≦15拉线,钢尺量最大弯曲处
墙板、薄腹梁、桁架L/1500且≦15
板的表面平整度32m靠尺和塞尺检查

相邻两板高度差1钢尺检查
对角线差7钢尺量两个对角线
墙板5
翘曲板、墙板L/1500调平尺在两端量测
设计起拱薄腹梁、桁架、梁±3

拉线、钢尺量跨中
注:L为构件长度(mm)。

3.3模板拆除

主控项目

3.3.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表3.3.1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构件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2≧50
>2,≦8≧75
>8≧100
梁、拱、壳≦8≧75
>8≧100
悬臂构件≧100
3.3.2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侧模宜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支架的拆除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当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在结构构件建立预应力前拆除。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3.3后浇带模板的拆除和支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一般项目

3.3.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3.3.5主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4、成品保护

4.1、预组拼的模板要有存放场地,场地要平整夯实。模板平放时,要有木方垫架。立放时,要搭设分类模板架,模板触地处要垫木方,以此保证模板不扭曲不变形。不可乱堆乱放或在组拼的模板上堆放分散模板和配件。

4.2、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墙、柱模板,不准在吊运其它模板时碰撞,不准在预拼装模板就位前作为临时椅靠,以防止模板变形或产生垂直偏差。工作面已安装完毕的平面模板,不可做临时堆料和作业平台,以保证支架的稳定,防止平面模板标高和平整产生偏差。

4.3、拆除模板时,不得用大锤、撬棍硬砸猛撬,以免混凝土的外形和内部受到损伤。

5、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梁、板模板:梁、板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不平直;粱上下口模:防治的方法是,粱、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截面尺寸及间距应通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木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起拱。梁模板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5.2、柱模板

5.2.1涨模、断面尺寸不准:防治的方法是,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截面尺寸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竖向钢楞,以保证柱模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作业。

5.2.2柱身扭向:防治的方法是,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邻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即使柱模不扭向。

5.2.3轴线位移,一排柱不在同一直线上:防治的方法是,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轴边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个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模顶拉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柱距较大时,每柱分别四面支撑,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6、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6.1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6.2  模板工程预检记录。

6.3  模板工程质量评定。

7、安全环保措施

7.1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顶。模板联结稳固, 不得空架浮搁。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 

7.2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板。 

7.3拆楼层外边模板时,应有防高空坠落及防止模板向外倒跌的措施。 

7.4拆模后模板或木方上的钉子,应及时拔除或敲平,防止钉子扎脚。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