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中班数学活动《挂彩灯》课后反思
2025-09-29 04:06:35 责编:小OO
文档
中班数学活动《挂彩灯》课后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挂彩灯》课后反思

《挂彩灯》是一节数学的排列游戏,在中班上学期的时候我就已经让幼儿进行了多种排列的游戏,比如在《彩旗飘起来》的活动中幼儿已经对排列的方式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物体,按某种特征上的差异或一定的规律排列,它是一种连续的比较,建立在对两个物体比较的基础上,通过排序可以促进幼儿分析、比较能力的发展。

这次活动主要有两个目标:

1.学习按ABA模式排列,并能将自己排列的模式表达清楚。

2.在已排列的物体中找出排列规律并接着排。

活动一开始,以情景导入来引出主题:“新年到了,兔妈妈订购了一些灯笼,你们看看有几种颜色?”引导幼儿将出示的灯笼按颜色来进行归类,并说说灯笼的数量及比多少。教师利用这些灯笼进行有序的排列,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复习已学的排序:ABAB和AABB。

接下来,以兔老大兔老二自己挂彩灯装饰兔子房子的情境,引导幼儿发现两种挂彩灯的秘密(一组是按红黄红的规律排列的,另一组是按黄红黄规律排列的),这一环节的操作,使幼儿在尝试ABA排序的过程中,理解对ABA排序特征的认识。在学习ABA排序的过程中,我反复强调AB和ABA的不同,并用我觉得较容易理解的方法来介绍ABA,比如:红黄红这三个灯笼是连在一起的一串灯笼,不能把他们三个分开的,也不能把他们的顺序弄乱,所以放一串灯笼红黄红,再放一串还是红黄红,两串灯笼放在一起,后面开始的颜色是重复的。当介绍玩一遍,集体操作时,孩子们还是觉得ABA之后应该是B,当我强调ABA是连在一起的一串时,个别孩子才勉强反应过来。集体讲解操作时,我让孩子们一边念排序规律一边操作:红黄红红黄红红黄红。集体讲解、个别操作若干次后,发现有些孩子依旧将AB和ABA混淆。

在幼儿个人操作中,我依旧不断强调边念规律边贴灯笼,反复强调红黄红或黄红黄是一串,两串灯笼中间颜色是重复的。可是从幼儿个人操作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正确率低下。

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兴趣还是蛮高的,大部分的幼儿对于ABA的排列规律没有很好地掌握。课后分析了一下,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原因:1.应该重点观察一下AB与ABA的不同,这样幼儿在操作时就会比较了。2.幼儿数学活动材料上的ABA的灯笼示范只有一组,幼儿很难发现,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应该要出示两组或两组以上,这样幼儿就容易观察并且发现了。

根据幼儿的出错情况,我们将ABA的排序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利用区域时间以小组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ABA的排列规律。

从这次的数学活动中让我发现知识的灵活性,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的观察、发现、改变,这样才会真正的去给予孩子们所需要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