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
2025-09-29 04:06:18 责编:小OO
文档
    小说教学应该教什么?

    答案一:主题、人物、结构、描写等内容与人物形象分析+创作手法总结+主题思想(思想情感)概括的模式。这一众所周知的内容与沿袭已久的模式所体现出来的果真是我们所需要的、适切的小说教学内容吗?正如王荣生说的:“在中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除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套路简介,再不见有像模像样的知识。”小说真的只要教这些和这么教吗?不。王教授所言正是警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重构、创生小说教学内容。

    答案二:从小说的文体教学的内容来看,其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知识层次、理解层次、欣赏层次和探究层次:从一篇课文来看,在常规的教学中,小说教学的内容可分为理解层次、赏析层次和扩展层次。这一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小说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的归纳,有助于我们明晰小说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层级。但如何将小说知识转化和表征为有教学意义的形式(呈现特定学习内容的策略),切实帮助学生提高解读小说的能力,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这需要基于学生阅读小说的实际困惑和需求,根据小说文体(文本)的特点选择合宜的知识,来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规划和落实。

    小说究竟应该教什么?在重构、创生、规划小说教学内容之前必须明确语文教学内容是什么、小说教学内容是什么以及应该由谁来确定这三个问题。

    过去,《语文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教学内容和要求:语文教学内容由专门机构和专家说了算,语文教师普遍持的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心态,因此,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缺少应有的关注。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语文课程标准》取代原先的《语文教学大纲》,并非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赋予了语文课程与教学崭新的内涵,显示了语文教育整体研究从“怎么教”到“教什么”的重心转移。《语文课程标准》把注意力上移,主要规定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即“是什么”。对于通过“教什么”来实现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则不作详细规定,这给语文课程与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为了实现课程的目标,无论是教材编写者还是课堂施教者,必须首先考虑教学内容和要求,因而,语文教学内容自然就成了理论和实践聚焦的核心问题。

    目前,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的主要评述有:

    钟启泉认为:教材(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一个成分,但不是全部。它是同教学过程的客观结构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曾天山认为:教学内容又是教材内容的教学化。教学内容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对象及活动方式的组合;是具体而动态的,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是对静态教材内容多次教学法处理的过程与结果。王尚文认为:语文教学内容可以看作是教给学生一切价值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整体,是向学生灌输思想、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总和。

    王荣生分层面来讨论教学内容,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认识。他认为,教学内容实际分为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是课程层面的概念,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教材层面的概念,回答的是语文课程“用什么去教”;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回答的是语文课程“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他还认为,要依据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情选择教学内容。

    另外,胡根林提出从目标与内容的统一性、语文学科的取向、教材的结构化三个维度来确定阅读教学内容:叶黎明认为课程目标、选文功能和学情是确定阅读教学内容的三个依据:张珍娟认为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创生应遵循系统性、适用性、开放性、动态性原则。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内容涉及一般层面、课程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层面的探索与辨析。在这些层面下去思考和明晰语文教学内容,不仅能促使我们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而且能够使我们合理地规划应该由谁(是课程专家、教材专家还是教学专家或是一线语文教师)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及用什么方式和途径来解决。如果说,课程内容教材化是课程专家、教材专家需要研究的;那么,教材内容教学化(包括人们一再重申的心理化,也包括贴近教学实际的要求、形成具体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过程一致化(与语文课程目标一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致)则是教学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需要研究的。

    所以,在这种理念下去审视我们过去的小说教学内容,“主题、人物、结构、描写”是那么单薄与浅显;与小说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是那么空泛与失当。小说教学内容,它应该不仅要凸显小说作为文学作品之一和具体作品的个性,要落实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要根据不同功能的选文呈现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编撰策略和技术,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关联性、选择性和生成性:更应该要从能否达成文学作品教学的目的——生成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去判断、选择、重构与创生。

    再来看小说的教学内容应该由谁来确定的问题。

    小说的教学内容应该由谁来确定?是课程专家、教材专家还是教学专家还是处于一线的语文教师?是课程目标、教材教参、还是小说自身、教师自我乃至学生自己?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能理论一二,具体的要求、材料从各自出发都能引领二三。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在接受和认同的同时不仅不能简单接受、一味拿来;不能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要将教学理念现实化、实践化、有效化。因为,教师不应该只是容器——只将理论一股脑地纳入其中,而是桥梁——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不应该只是传声筒,而是摆渡者。这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职责所在,这是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所然。所以,笔者认为,小说的教学内容最现实可行有效的确定者应该是教师(课堂施教者)。

    但是,正如摆渡者不仅要会划船识水势选航道,更要知道客人想去往何处,根据实情只能到哪一样,课堂施教者在确定小说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小说文本体式、学生等因素。而这些因素中的核心应该是学生。由此,我以为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应该是: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统领下,结合小说文本体式,系统的整体的对现成教材中小说文本的沿用和重构。具体到课堂教学层面上,就是执教者用应该(可以)教的小说文本去教学生应该(可以)学的。

    那么,初中小说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体验。

    何谓体验?在心理学中,体验作为重要概念,通常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阅读体验,是在阅读的瞬间在心灵上引起的各种快感,它往往发生在读者阅读作品的第一时间。体验理论认为,“阅读就是体验”,阅读一部艺术作品,就是体验作家体验过的世界和生活。

    让我们回到语文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提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目标,总目标》中的前几条也主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多的表现为学生的文学素养。什么是文学素养?就是学习者在长期的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文学方面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以“文学情趣”和“文学感觉“为核心,同时也包括一定的作家作品、文学史、文学理论等方面的知识积淀,最终表现为对人之为人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感受与感悟。“文学情趣”指的是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文学艺术价值高低的一种判断力。文学情趣与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情趣具有同构关系;进而言之,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情趣,是文学情趣生成和发展的一个潜在条件,同时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文学情趣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和感悟不断提升的过程。“文学感觉,就是“对文学艺术的敏感”(何其芳)。这种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文学艺术的“判断”、“敏感”的前提和核心应当是“体验”。而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主要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实现,因此,作为文学作品之一的小说教学的内容的核心应当是“体验”。正如倪文锦教授所说:“读文学,读小说,不是要去读什么主题,读背后的深刻思想,所要的只是,‘读,文学、‘读,小说,是读,的‘过程’,是阅读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是充分的体味、感受和‘移情’。”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课程目标中找到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目标·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阅读》第中提到:“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如果让我们再来关注一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和“小说”的具体要求,其凸显的是“鉴赏”和“评价”。我们不能说“体验”低于“鉴赏”和“评价”,但是“体验”是“鉴赏”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由此可见,“体验”是初中小说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基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