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简介
2025-09-29 04:06:48 责编:小OO
文档
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简介

∙发布时间:2013-09-17 09:44:20

  | 

∙来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 

∙作者:

   

    春华秋实,硕果累累。用这句话来形容实施六年来的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那是再恰当不过了。截至2012年四月底,“爱心护理工程”由刚启动时的7家,发展到现在的“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护理院)332家,“示范基地”48家,许多省市还建立了本省的爱心护理院,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100多个大中城市,提供养老床位11万多张。而且,爱心护理院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占地近千亩,床位突破1500张。这些主要由民营企业家创办的爱心护理院,犹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姹紫嫣红,繁花似锦,开遍在祖国的大地上,让人欣喜和感动。欣喜之余,也有不少人在问,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应对了社会大背景。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寿命的增长,迎来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这是中国上世纪末出现的重要国情之一。1999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占到总人口的10%,在国家未富先老、人们还没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之后,老年人口以高出3%的速度递增,很快,一亿多老年人的养老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且问题越来越急迫,越突出。

    2011年底,全国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为1.85亿,占总人口的13.7%,预计今年将增加900万,明年将突破2亿,2033年将突破4亿。其中,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口增长最快,两者加到一起,目前已突破3500万,相当于5个瑞士的总人口,比加拿大的总人口还要多。

    失能老年人牵动千家万户,一人卧床全家忙。一旦家里有个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失能的老父(母),不仅子女的工作、学习会受到深刻影响,而且整个大家庭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都会彻底改变,主要照料者可能会心力交瘁,甚至积劳成疾。迫切需要长期照料的失能老年人的影响面涉及约5000万户家庭、近1亿亲属。目前的老年多有多个子女,等到独生子女一代进入晚年,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问题将更为严峻。时下,社会公办养老机构能给失能老人提供的床位仅有30万张,还不到社会需求量的十分之一。

社会实践证明,大量的养护工作,光依靠是不现实的,这就要靠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的积极配合,特别是民办老龄服务机构的支持。

二、46名政协委员的逢时提案。

    2005年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民政部原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李宝库等46位委员联名向大会提交了一项提案。提案建议在的扶持下,动员社会力量,在全国大中城市实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医、养结合的“爱心护理院”,解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和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医疗和临终关怀服务等实际问题。会后又以建议信的形式报给了有关领导。总理、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对此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都作了重要批示。同志的批示:“政协委员们的建议应予重视,请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同志的批示:“做好老龄人口工作是一项善举。委员们的建议很好,应予积极支持。”回良玉同志的批示:“请学举(时任民政部)、本公(时任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同志阅研。”

  有关部门对此非常重视。于2006年2月批转了全国老龄办等10部委出台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服务业的文件,民政部也出台了专门文件颁布相关优惠。更为令人振奋的是2006年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实施爱心护理工程,加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家庭病床等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建设”,列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重点。

三、“爱心护理工程”切合实际,深得民心。

    “爱心护理工程”,就是要在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的大中城市,建立一批为城市高龄老人提供专业护理和临终关怀服务的“爱心护理院”以及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设施,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和生活环境条件(如适宜集中居住的老年公寓和提供居家服务的老年福利社区等)。其目的:一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增加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总量,为城市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切实统一服务理念、提高整体养老服务水平;三是创建相对集中的、适合国情的老年福利社区,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服务体系,用老年福利社区化概念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照顾、护理关怀等一站式服务功能。

    “爱心护理工程”的宗旨:“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分忧。”要求“五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理念,统一功能设施,统一服务规范。”其管理,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主管。其运作机制是“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负责该项目的宏观管理,如:总体布局、项目审核、监督检查、评比表彰等。日常工作由爱心护理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具体负责。

  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是贯彻党的亲民爱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发展中国老龄产业具有积极深远的意义。

四、帮衬红花的绿叶。

    首先,爱心护理工程得到了党和的重视和支持。总关于“尊重老年人、关爱老年人、照顾老年人”的指示,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大家实施“爱心护理工程”的信心。民政部在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先后五次拿出1900万元,资助部分“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国家、财政部、、卫生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老龄办等部门,都相续下发文件,制定优惠,对“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福建、陕西、河南、苏州市等地的党政领导同志,作指示,批文件,到护理院看望住院老人,解决具体困难,有力推动了本地“爱心护理工程”顺利发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其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的宣传起到了感化作用。孝道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这些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一直将弘扬孝道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行之有效的宣传,激励世人,感召天下,对“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三是各级老龄办、基金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六年来,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将“爱心护理工程”作为基金会“六大品牌”工作中的重点去抓。基金会制订并下发了《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规程》。为给“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护理人员,基金会与理工大学共同举办了“为老服务管理人员社工培训班”;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能力建设中心共同举办了“全国养老护理员师资暨首届爱心护理工程高级管理员培训班”;先后在江苏、江西、山东、大连、四川等地建立了“爱心护理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爱心护理培训学校”和“爱心护理工程研究发展中心”。受民政部委托,自2006年起,基金会每年都召开一次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使试点工作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快速推进。2008年以来,基金会对在此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20名“爱心护理院”院长、60名护士长和200名护理员分别授予“敬老功臣杯”、“敬老奉献杯”和“敬老服务杯”,以此树立榜样,带动整个队伍建设。

    同时,各地老龄组织对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的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省老龄办始终把“爱心护理工程”发展建设作为工作重点来抓,认真组织,精心指导,积极推进,全面发展。截止2011年底,该省“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已发展到32家,有5家成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示范基地”。他们拥有床位近7000张,入住老人上万人,已成为全省养老机构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河南、福建、江苏、四川、河北、广东、广西等地的老龄组织,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五、一批朝气蓬勃、奉献爱心的护理院长。

    各地的爱心护理院院长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事迹感人。他们都很珍惜自己的经费投入和历史给予的奉献爱心的机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令人敬佩。

合肥市夕阳红老年护理院院长谢琼,带领全体员工经过短短几年时间,把一个只有60张床位的小型老年公寓,发展成为现在已拥有7所老年护理院和一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所医院、一个职业培训学校及配套设施,总床位达到2080张,集养老、医疗、休闲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综合性连锁民办养老机构。

    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院长黄再军,把全部的才智心血投注在为老龄事业服务上,2005年斥资500万在龙泉聚宝山修建一座适宜老人锻炼、观景聊天、休闲娱乐,集疗养与休闲为一体的老年公园。一座以黄帝、扁鹊、华佗、李时珍等古代十大名医命名的亭、台、楼、阁、洞、桥,具有浓厚中医色彩的景点矗立而起。后又筹集经费申请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再军爱心护理院”和修建护理院“爱心楼”。在这月月花果香的聚宝山下“爱心小楼”里已有几百名老人在颐养天年。

郑州爱馨护理院院长豆雨霞,一位生长于黄河岸边的女子,淳朴而又善良。十余年来,为天下老人营造温馨家园的质朴信念被她坚持成为一份伟大的事业,她十几年如一日地追求着,也使得爱馨养老这个品牌的内涵不断地丰富和延伸。自1999年3月起,由她营造的郑州爱馨养老集团已经由原来仅有28张床位的独栋楼房发展成一个拥有10家法人单位、7家实体养老机构的大型养老集团。

    还有我们基层护理院的院长邓德金、黄长富、付兰琴、李伟、李久茹、刘晓燕、谭美青、苏桂珠、刘金榜、黄秀娟、陈松蒲、汤光宗、曹红玲、刘海燕等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转业军人、基层干部和医务工作者,他们事迹传遍全国,成为我们“爱心护理工程”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艰苦创业的岗位上锻炼成才,有的被当地授予“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巾帼英雄”等光荣称号,有的成为政协委员、。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出全国护理院领导班子的整体风貌。他们精神和品德,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称赞和尊敬!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87%,占GDP的贡献率也从最初的1%发展到现在的60%。这些民营企业家,大多数都是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具有回报社会爱心的有志之士,如何动员这支可贵的社会力量,发挥他们的潜能协助国家、社会一起解决养老问题,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如今,“爱心护理工程”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新的征程,新的目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要达到600家。任务光荣而艰巨,形势喜人又催人。在此,我们真诚地盼望这些越来越鲜艳的“花朵”,沐浴着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阳光雨露,绽放出百花争艳、香飘万里的绚丽景象!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