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准确确定教学目标
2025-09-29 04:06:12 责编:小OO
文档
校本培训材料

时间:2012-9-20    内容:准确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目标能否定准能真正体现一位教师专业水准。教学目标的确定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朦胧阶段。这个时候根本不重视目标,备课上虽然把教学目标写得很全面,那也是参考人家的目标,考虑的中心是知识,大脑中根本没有学生的存在,无从谈起目标的针对性,上课情况可想而知;进步阶段。已经重视教学目标,从备课到上课可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是这时候真正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备课时也能综合考虑知识和学生的学情;成熟阶段。在确立课堂教学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确立,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学习目标更接近学情和学生的个性差异,更注重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我校大力提倡“堂堂有目标,堂堂有效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六年级升学考试均分达到全县第13名以上,七八年级调研考试均分达到全县第12名以上,九年级调升学试均分达到全县第8名以上的奋斗目标,更应该做好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研究。确定好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一、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生,因此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然而在实践中,在目标编写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目标对象的错误定位,常常将学习目标描述为教师应做什么或是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设计的描述,如在语文教学中:“给出特定的词句,让学生说一段话,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看图说话能力”,上述两个目标都是描述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拟采取什么方法或活动,而不是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样的目标既无法达到对教师教学的指导作用,也起不到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因此,在编写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正确定位目标对象,这也是之所以有人提出用“学习目标”来代替“教学目标”的原因。

二、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在学习目标的编写上,一般要求目标的表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有一个具体的、明确的描述。学习目标的描述要可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或学习的策略。但经常有很多教师常常用一些很笼统的、模糊的术语来描述学生具体学习目标。特别是在情感学习目标的表述上,这种问题更为突出。在知识目标的描述上,一些教师常常用“学习……”,“掌握……”等行为术语描述具体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新单词moon,star,sun,earth……, 扩大学生词汇量,为自主学习和阅读奠定基础”;在技能的描述方面,常常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能灵活运用……” 等术语。描述具体的技能目标,如:“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在情感目标的描述上,最常用的描述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由于任何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都存在一定的层次性,因此,在不同的课时里,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的目标要求应有所不同。上述目标描述使我们无法确定在一堂课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是理解、模仿还是简单运用或是综合运用?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对当前的学习主题表现出了兴趣和积极性?无论是认知类、技能类或情感态度类学习都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学习里,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层次应有所不同,相应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的重点也不一样。笼统的、模糊的目标描述容易造成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偏离学习目标,课堂教学重点不明,也会使课堂教学评价无据可依或是脱离目标进行评价。

三、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允许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在智能。每个学生在学习上所表现出的兴趣、能力和天赋是不同的,对学习的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课堂学习目标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习内容,区分出哪些是最低限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哪些是加深或扩展的学习内容,提出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而不是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达到同一学习目标。遗憾的是,虽然我们在思想上、在理念上都能认识到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但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却常常忽视了这一点,表现在单元和课时学习目标的设定上只有单一目标,不同能力的学生按照同样的进度学习相同的学习内容,采用同样的评价方式。

此外,同一单元、不同课时之间的目标也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每一节课学生应知、应会的内容和目标基本相同,目标设计上缺乏层次性,在这样目标设计导引下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评价设计同样难以呈现丰富性、多样性,难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不能真正落实“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设计“学生能够……”“多数学生能够……”“个别学生能够……”这样的要求。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门艺术,在大力倡导“有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确定好教学目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实践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