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钢板桩支护设计
2025-09-29 04:04:40 责编:小OO
文档
钢板桩支护设计计算

1 主要计算内容

钢板桩支护设计中主要进行以下计算:

 (l)钢板桩内力计算。

 (2)支撑系统内力计算。

 (3)稳定性验算。

 (4)变形估算。

各项计算内容又包含多个子项,下面逐个阐述其计算方法及步骤。

2 计算方法及步骤

2.1 钢板桩内力计算

对钢板桩进行内力分析的方法很多,设计时应根据支护的构造形式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本文仅对等值梁法进行介绍,计算步骤如下。

 (l)计算反弯点位置。

   假定钢板桩上土压力为零的点为反弯点,设其位于开挖面以下y处,则有: 

   整理得:

             (1)

式中, ,——坑内外土层的容重加权平均值;

   H——基坑开挖深度;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Kpi——放大后的被动土压力系数。

   (2)按简支梁计算等值梁的最大弯矩和支点反力。

   等值梁法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

   (3)计算钢板桩的最小人土深度。

   由等值梁BG求算板桩的人土深度,取,则

       由上式求得

               (2)

   桩的最小人土深度:

       t0=y+x                     (3)          

 

 

 

   如桩端为一般的土质条件,应乘以系数 

1.1~1.2 ,即

   t= (1.1~1.2)t0

   对于多层支点的支护体系,常采用等弯矩布置的形式以充分利用钢板桩的抗弯强度,减少支护体系的投人量。其计算步骤为:

   a.根据所选钢板桩型号由以下公式确定最大悬臂长度h 。

                      (4)

式中,f——钢板桩抗弯强度设计值;

   W——截面抗弯模量;

   、Ka——同前

   b.根据表1确定各支撑跨度。 

2.2 支撑系统内力计算

   多层支撑点布置见图2 

   支撑内计算主要是分析围檩和撑杆(或拉锚)的内力,围檩为受均布荷载作用的连续梁,均布荷载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5)

式中,qk——第k层围凛承受的荷载;

   H—―围檩至墙顶的距离;

   ——相临两跨度值。

   撑杆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其内力即可,作用力为:

                 (6) 

式中,——相临两支撑间距。

2.3 稳定性验算

   支护体系的稳定性验算是基坑工程设计计算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整体稳定性分析、抗倾覆或踢脚稳定性分析、基底抗隆起稳定分析和抗管涌验算等。

   (1)整体稳定性分析。

   整体稳定性验算一般采用土层的圆弧滑动面计算,不同于边坡验算的是,由于受支撑或锚杆的影响,圆心位于坑壁面上方,靠坑内侧附近。考虑支撑作用时,可不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当无支撑或者不考虑支撑作用时,可通过下式计算:

(7)

式中,ci——第i条土的粘聚力;

   li——第i条土的圆弧长度;

   qi——第i条土的地面荷载;

   ——第i条土的重力密度,水面以下取浮容重;

   bi——第i条土的宽度;

   hi——第i条土的高度;

   ——第i条土弧线中心点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li——第i条土的内摩擦角;

   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依规范及地区经验取值,一般1.1~1.5。

   (2)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抗倾覆稳定性又称踢脚稳定性,是验算最下道支撑以下的主动、被动土压力绕支撑点的转动力矩是否平衡,按下式计算:

                       (8)

式中,——抗倾覆安全系数,根据基坑重要性取值;

   ——抗倾覆力矩,取开挖面以下

           钢板桩内侧人土深度范围内

           的土压力,对最下一道支撑

   点的力矩;

   ——倾覆力矩,取最下一道支撑 

         点以下钢板桩外侧人土压力支

         撑点的力矩。

   (3)基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基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的方法较多,本文仅介绍“同时考虑c、Φ的抗隆起验算法”。

   结构底平面作为求极限承载力的基准面,可由以下公式求抗隆起安全系数:

                (9)

式中,——坑内、外土层的容重加权平均值;

   c——桩底处地基土粘聚力;

   q——坑外地面荷载;

   H——基坑开挖深度;

   t——钢板桩入土深度;

   、——地基承载力系数;

   Φ——桩底处地基土内摩擦角

——抗隆起安全系数,根据基坑重要性取值

         (10)

   (4)抗管涌验算。

   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后会形成水头差,产生渗流,当渗流力较大时,有可能造成底部管涌稳定性破坏,因此,验算管涌稳定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可通过下式对其进行验算:

                         (11)

式中ic——临界水力坡度,ic=(ρ-1)/(e+1)

   ρ——坑底土体相对密度;

   e——坑底土体天然孔隙比;

   i——渗流水力坡度,i=hw/L;

   hw——坑内外水头差;

   L——最短渗流流线长度;

Kg——抗渗流安全系数,一般取1.5~2.0,砂土、粉土时取大值。

   2.4变形估算

   当基坑附近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线时,必须对支护进行变形估算,以确保建筑物及管线的安全,变形包括支护周围土体变形和地基回弹变形两部分,对于中小基坑地基回弹变形可不进行估算。

   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应根据土质、支护情况及当地经验采用合适的估算方法,本文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12)

式中,k1——修正系数,对于钢板桩k1=1.0;

   h——基坑开挖深度;

α——地表沉降量与基坑开挖深度之比(%),可参照图3查得 

3 构件设计

3.1钢板桩设计

   计算出最大弯矩Mmax后,可根据下式对钢板桩进行选型:

               (13) 

式中,——桩身最大应力(KN/m2);

   Mmax——桩身最大弯矩值(KN.m)

   W——钢板桩截面抵抗矩;

β——抵抗矩折减系数,对于小企口钢板桩,当设有整体围擦和冠梁时,β取1. 0;不设冠梁或围檩分段设置时,β取0.7。

3.2 围檩设计

   围檩示实际情况按连续梁或简支梁计算其最大弯矩Mmax,一般采用工字钢或方钢材料,可根据下式进行选型:

               (14)

   式中各参数意义同前。

3.3 支撑设计

   支撑按偏心受压构件计算。偏心弯矩除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外,还应考虑轴向力对构件初始偏心距的附加弯矩。初始偏心距可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计算。同时,考虑到支撑预压力和温度的影响,验算时轴力宜乘以1.1~1.2的增大系数。构件型号可根据下式确定: 

          (15)

式中,N——轴心压力(KN);

    A——构件毛截面面积(m2)  

——稳定系数,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取值

4 构造要求

   (l)为防止接缝处漏水,在沉桩前应在锁口处嵌填黄油、沥青或其他密封止水材料,必要时可在沉桩后坑外注浆防渗或另施工挡水帷幕。

   (2)在基坑转角出的支护钢板桩,应根据转角的平面形状做成相应的异形转角板桩,且转角桩和定位桩宜加长lm。

5 工程实例

   某市政道路排水管基坑开挖,以桩号k0 +390处为例,具体工程情况和详细计算过程如下。基坑开挖示意图如图4所示。 

5.1设计资料

   (1)桩顶高程H1:4.100m,施工水位H2:3.000m。

   (2)地面标高H0:4.350m;开挖地面标高H3:-0.900m;开挖深度H:5.250m。

   (3)坑内、外土的天然容重加全平均值,均为:20KN/m3;内摩擦角加全平均值Φ:20°;粘聚力加全平均值c:22;孔隙比e:0.。

   (4)地面超载q:20.0KN/m2。

   (5)基坑开挖宽b=6.0m。

   (6)拟设置单层支撑,撑杆每隔5m一道。

5.2 内力计算

   (1)作用于板桩上的土压力强度及压

力分布见图5。 

 

   板桩外侧均布荷载换算填土高度h0,

   h0=q/r=20.0/20=1.0m。

   (2)根据式(1):

       (3)按简支梁计算上部钢板桩,其受力简图如图6所示。 

由得: 

解得:Ra=114.7KN/m

Qb=(12.25+61.25)×5/2+61.25×1.106/2-114.7=102.9kN/m

设最大弯矩处距桩顶距离为x,则有:

Ra=12.25x+(61.25-12.25)x2/5/2

解得x=3.747m

所以,Mmax=Ra(x-1)-12.25 x2/2-0.5(61.25-12.25) x3/5/3=143.2kN·m

(4)计算钢板桩的最小入土深度。

根据式(2)得:

由式(3)得:最小入土深度t=1.2×(1.106+3.338)=5.333m

5.3 支撑系统计算

   (1)围檩。

   因本工程为单层支撑,围檩所受荷载qk=Ra=114.7kN/m。

   (2)撑杆。

   由式(6)得:R=0.5×114.7×(5+5)=573.5kN。

5.4 稳定性验算

   (1)整体稳定性分析。

   因本工程设置了支撑,故未进行整体性验算。

   (2)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内侧土压力对支撑点的力矩:

   外侧土压力对支撑点的力矩:

由式(8)得:

>1.2,满足规范要求。

   (3)基底抗隆起稳定性分析。

   由式(10)得:

由式(9)得: 

   (4)抗管涌验算。

临界水力梯度

渗流水力梯度

   根据式(11)得: 

5.5 变形估算

   本工程按一般地层,根据式(12)和系数表得最大变形: 

5.6 构件设计

   (1)钢板桩设计。

   采用拉森Ⅲ钢板桩,W=1350×103mm,折减系数取,由式(13)得:

    (2)围檩设计。

   选用空心方钢(400×400×14),W=2521×103㎜3。

   按简支梁计算,最大弯矩Mmax=ql2/8=114.7×52/8=358.4kN·m。

   根据式(14)得: 

   (3)支撑设计。

   选用空心方钢(250×250×8),W=578×103mm,A=7520㎜2,根据长细比,查《钢结构设计规范》附表得稳定系数。

自重弯矩Mmax=ql2/8=l2/8=2.05Kn·m

  根据式(15)得:

6 结语

  (1)当开挖面以下土质较好,钢板桩入土深度不大时,单层支撑可简化成简支梁模型,多层支撑可简化成连续梁模型,以方便计算。

  (2)当地下水位较高,需考虑水压力影响,土的容重应以浮容重计,同时计入水压力,文中有关公式应做相应变更。

  (3)开挖基坑时,地面通常存在超载,计算时应注意计入超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志绪,应惠清.简明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陈国兴.基础工程学[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S].

[4]JGJ 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