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演示报告
2025-09-29 04:05:05 责编:小OO
文档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时间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能借助显微镜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管、纱布、载玻片、盖玻片、碘酒、吸水纸、玻片标本若干。

一.取镜和安放

1.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显微镜一般要安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安上目镜和物镜;(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3.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如使用学生显微镜则无此要点。)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双手调节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至看到明亮的视野。

三.安装玻片标本(自制水滴标本)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必须将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然后用压片夹夹好,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观察水滴则需要用纱布将载玻片与盖玻片擦干净,然后用滴管吸样本水滴1-2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沿边滴上少许碘酒,最后用吸水纸将多余的碘酒吸去。)

四.观察

1.用左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使物镜尽量接近玻片,但不要触及玻片;

2.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楚物象;

3.如还有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实验结论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认识霉的形态实验时间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1、 使学生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对馒头发霉原因的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在探究中走进真菌的世界。

2、 在设计对比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定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通过认识物品发生霉变的条件,认识霉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正确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实验器材新鲜馒头、培养皿、保鲜膜。

1、使第一块馒头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馒头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2、在第三块馒头和第四块馒头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馒头放进冰箱,第四块馒头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约7天可以观察到现象

3、观察填表。

实验结论食品或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模拟帆船进出港论证地球形状实验时间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进出港的帆船”,从而论证地球的形状。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实验器材橡皮泥,火柴梗,小纸片,地球仪等。

1、 用 橡 皮 泥 或 纸 做 一 只 小 船 , 插 一 根 火 柴 作 为 桅 籽 

2、 让 船 在 地 球 仪 上 模 拟 航 行 。 

3、 观 察 船 进 港 ,你 有 什 么 发 现 ? 

4、 再 把 船 放 在 桌 面 上 模 拟 航 行 豳 两 次 验 ,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有 什 么 不 同 ?

实验结论1

西班牙出发,一只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由此可见,地球是(  圆   )形的。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间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养成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实验器材铁盒、土豆泥或黏土、番茄酱、铁架台、酒精灯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然后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结论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红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向上运动。随着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表时,岩浆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模拟地震的发生实验时间
班    级

和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用实验模拟地震,以正确理解震级和烈度的关系,强化学生防灾减灾自我救护的意识。
实验器材纸箱、小木块或积木、记号笔

1、在纸盒上画出街道的图形,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然后在纸盒底部敲击,使楼房倒塌。

2、根据楼房倒塌的情况,判断地震的中心和强弱。

实验结论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大,烈度越小,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此外烈度和地质构造也有关系。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冷热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时间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1. 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岩石破碎的假设。 

2. 能通过分析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

  3.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风化作用。

实验器材酒精灯、岩石、烧杯、燃烧钳、水。

1、正确使用酒精灯给小的岩石加热.

2、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放入烧杯时要注意不能砸坏烧杯底部).

3、观察并描述岩石的变化,说出结论.

实验结论 岩石在温度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破碎现象。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发现流水的搬运作用实验时间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了解水流搬运过程中岩石的变化。
实验器材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1、将木板一端垫高,把泥、细沙碎石块等捏成一团“岩体”放在斜坡上端,观察有什么变化。

2、用两块木板架成槽状,并在上面铺一块塑料薄膜。将搭成小斜坡。

3、把泥、细沙、碎石块等物体堆放在坡顶上。

4、用盆装水从上往下冲,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流水具有搬运携带碎石的作用。
六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蜡烛的变化实验时间
班    级

     年级     班

实验教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实验器材蜡烛、烧杯、石灰水、抹布、白瓷碗。

1、加热蜡块,观察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2、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3、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 4、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它的底部。

实验结论像加热和点燃蜡烛发生的变化一样,物 质 的 变 化 可 以 分 成 两 大 类 : 一 类 仅 仅 是 形 态 的 变 化 , 没 有 产 生 新 物 质 , 如 蜡 烛 受 热 熔 化 ; 另 一 类 是 产 生 新 物 质 的 变 化 , 这 类 变 化 常 常 可 以 从 颜 色 的 改 变 、 产 生 沉 淀 或 气 泡 、 发 光 发 热 等 现 象 表 现 出 来 , 如 蜡 烛 燃 烧等现象加以判断。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