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
2025-09-29 04:08:17 责编:小OO
文档
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策略的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和实践意义

传统的课堂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使很多学生无法体验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有效的课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情感愉悦并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学习,同时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新课程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主体互动化,既要关注过程评价,又要关注结果评价,并以此来实现评价的最大效益。因而,我们开展对课堂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践与研究,形成并提高师生评价能力的有效策略,从而使评价改革由观念转变为行为,以切实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是指对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评价,包括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评价。开展课堂有效性评价,就是要在新的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促进每个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本,建构和实践新型的课堂学习评价模式,使评价与学生发展同步,充分体现评价指标多向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过程动态性的特点,突出评价的导向、改进、形成和激励功能,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体系。

二、研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师生的评价能力。提高教师的内在知识素养、课堂评价意识与策略、课堂评价能力与方法;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体性的评价意识与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融洽师生关系。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在激励性的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使有效性评价真正成为学校校本研究的固着点,达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特色成果。积累实践经验,形成具有评价特色的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录、案例反思、经验总结、科研论文等有效成果。

(二)课题内容:

1、评价主体互动化。

(1)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在学生学习和过程中,教师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有效性评价,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是非观。

   (2)学生的自主性评价。随着学生主体意识和性的增强,在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同伴的学习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不断增强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与能力。

2、评价内容多元化。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基础,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和技能形成的情况,以及课堂练习情况,给学生及时的反馈评价。

(2)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通过评价促进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数学学习品质的形成和提升。

(3)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有效的课堂评价应该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3、评价方式多样化

(1)课堂即时性评价。要发挥课堂中教师的口头评价的随机性、灵活性和及时性,充分关注课堂现实,针对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困难时受到激励,迷茫时得到引导,成功后享受快乐,让学生得到内在的“驱动”而不是外在的“刺激”,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2)课内反思性评价。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知道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应该改进;课末制定课堂学习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正确了解和认识自我,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

(3)课外延伸性评价。要利用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丰富的数学形式来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体会,提炼学习方法,深化对数学学习的理解,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利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策略,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和评价能力,积极推进我校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研究的难点:以课堂为主阵地和切入口,研究新理念下的评价新策略,把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把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及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修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的方法、方式。

1、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更新教育观念,借助理论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⑵行动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实施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可以修改方案,调整目标。

⑶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2、研究方式:

本课题是常熟市教研室负责的 “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策略的研究” 课题下的一个子课题,我们在前一个课题“建立成长记录,实施动态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对课堂评价有效策略的研究,以课题研究的三块基本内容为主线组成相关的课题研究小组,定期研讨,定期交流。

(1)全员参与、互动研讨。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全员参与课题研究,把课堂实践、教学实录、课堂反思、磨课提升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式,做到课题研究常规化,制度化。每次课题研讨,提前确定研究主题,理论先行,实践尝试,交流提高,增强参与研究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争取教育专家理论指导与现场点评,请有关领导担任本课题研究的顾问,研究过程中及时向教研室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

(2)形式新颖,增强实效。既要引领课题研究向深度发展,又要为课题组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提供范例,并通过全市性的展示,发挥课题的辐射作用与研究价值。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