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安全生产标准化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2025-09-29 04:27:20 责编:小OO
文档
档案盒封面

宁波XXX有限公司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台帐之十二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 2011 年度)

文件目录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台帐之十二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2011年度)

编制:

审核:

批准:

文件目录

一、事故的管理制度。

二、事故事件的调查制度。

三、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    

四、事故、事件回顾制度。

五、对事故进行登记建档管理。企业自己做。

六、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企业自己做。

一、事故的管理制度。

1事故、事件的定义。

凡是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引起人身伤害,导致生产中断或财产损失的所有事件,统称事故。

在公司范围内发生影响到正常或生活的大事情,统称事件。

2事故事件报告

1)发生轻伤事故后,应由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将情况立即报告当班的班长,班长立即报告所在部门领导,由该部门领导在当日(或当班)下班前分别报告公司领导、公司安全部。由公司审计考核部在24小时以内报告当地社会劳动保障局。

2)发生重伤事故,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将情况报告班长,由班长立即用法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和有关部门应在1小时以内报告当地安全监督局、劳动局、工会,由公司审计考核部在24小时以内报告当地社会劳动保障局。

3)发生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后,负伤者和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和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以内报告报告当地安监局、劳动局、工会,由公司审计考核部在24小时以内报告当地社会劳动保障局。

4)事故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单位、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初步分析的事故原因等。

3报告作业文件

《事故事件报告表》

《设备事故报告单》

事 故 事 件 报 告 表 

事故部门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类别事故发生时间
伤亡人数
伤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种文化程度
事故发生及救援的简要经过:
报告人姓名报告时间
 设 备 事 故 报 告 单 

车    间

事故类别发生时间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资产编号
操 作 者

出 厂 号

制 造 厂

损失价值零件购置时间     小时,修理工时    小时。修理费       元,停产损失      元,共计     元。

事故经过
主要原因
防止措施
处理意见

车间主管:年  月  日

安环部意见
领导意见
二、事故事件的调查制度。

1调查组组成

1)、事件调查,根据情节可由公司组成的调查组或调查;

2)、轻伤,重伤事故调查,由公司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安全等有关人员参加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

3)、死亡事故调查,有其安监部们,会同其经济局,门,工会和检查院组成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还可以邀请专家参加调查。

4)、对于公司发生的重伤及死亡事故,严重的设备事故,严重火灾,严重未遂事故,必须要有相当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调查。

2调查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措施;

5)、提交事故报告

3调查员任命

1)、公司负责人和安全部根据所发生事故的具体情况,以文件的形式任命事故、事件调查员;

2)、所任命的调查员应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3)、所任命的调查员应具备与所参与的事故调查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洞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事故调查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掌握访谈技巧,证据收集和保留的方式,事故、事件原因分析技术,编写。报送和保存记录事故、事件调查报告书等知识和技巧。

4调查组装备

事故调查组应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设备,如照相机。摄像机、记录用的笔、纸,测量用的卷尺、软盘。

5事故事件调查

1)现场调查

(1)、进行现场处置,保护好事故现场;

(2)、现场摄影,绘制事故图;

(3)、搜集事故事实的材料,以及与事故鉴别,记录有关的材料;

(4)、证人材料搜集,要尽快找被调查者搜集材料,调查与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5)、对当事人的问询和谈话笔录,了解当时工作状态、事故发生的经过。

(6)、如有人员死亡应对尸体进行检查,了解遇难者的死因;

(7)、收集分析救护报告;

(8)、对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

2)提交结案报告

(1)、轻伤、重伤事故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的60日内提交事故报告;

(2)、事故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①事故发生单位概述;

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

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④事故的原因和事故的性质;

⑤事故责任认定及对事故责任的处理建议;

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6证据资料收集整理

归类存档资料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

1)、职工工伤事故登记表;

2)、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3)、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

4)、技术鉴定报告;

5)、事故人证材料;

6)、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7)、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8)、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

9)、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资料;

10)、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员的检查材料;

11)、有关事故的通报、简报及文件;

12)、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7信息沟通

发生事故后,公司必须适时救援和调查处理的具体情况向安全生产主管部门汇报和社会媒体公布。

三、事故、事件统计分析制度。

1统计指标

1)、事故发生率、事故起数;

2)、死亡事故率、死亡人数;

3)、造成工作日损失的伤害事故率,造成工作日损失的伤害人数;

4)、无工作日损失的伤害事故率,无工作日损失的受伤人数;

5)、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

2统计的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情况、包括事故单位、规模、从业人员等;

2)、事故概括、包括事故发生地点、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分),事故类别、事故主要经过、事故原因、损失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起因物、致害物、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事故教训和防范措施、结案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3)、伤亡人员情况,包括人员伤亡总数(死亡、重伤、轻伤)  本企业人员伤亡(死亡、重伤、轻伤)伤亡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工种、工龄、文化程度、职业、伤害部位、伤害程度、受伤性质、就业类型、死亡日期等、

3统计计算

1)统计分析的依据

(1)、在事故调查、登记、建档基础上进行事故统计,当然发生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必然,汇总的趋势,达到对事故进行预测和预防。

(2)、事故统计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事故资料的统计调查  加工整理  综合分析;

(3)、采用各种手段收集事故资料,将大量零星的事故原始资料系统全面地集中起来进行分析。

(4)、事故调查项目,应按事故调查目的设置,(如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龄、工种、伤害部位、伤害性质、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起因物、致害物、事故类型、事故经济损失、休工天数等。)项目的填写方式,可采用数字式,判断式或文字式。

2)计算

(1)、工伤事故频率计算

月工伤事故频率=当月工伤事故人次/当月职工总人数×100%

年工伤事故频率=当年工伤事故人次总和/当年12个月职工总人数平均值×100%

(2)、百万工时死亡率计算

百万工时伤害率=伤亡人数/实际总工时数(百万工时)×100%

(3)、未遂率计算

未遂率=未遂事件/(实际事故  事件总数)×100%

4分析整理

1)统计资料分析

一般以本月或过去12个月为标准,对下列内容进行分类:

(1)、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事故的种类;

(2)、每个部门发生的事故的起数;

(3)、伤害事故发生的时间特性;

(4)、一般伤害事故发生的地点;

(5)、导致事故发生的致害物;

(6)、事故导致的伤害部位;

(7)、受伤人员的年龄结构;

(8)、违章、受伤或死亡职工为公司那一阶段的雇员;

(9)、导致事故发生不安全的行为和环境;

(10)、职业卫生重要因素;

(11)、工伤事故率;

(12)、事故、时间费用;

(13)、标准化系统元素。

2)统计资料的整理

(1)、根据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进行恰当分类和进行事故资料的审核、汇总。

(2)、根据要求计算有关数值,统计分类,按事故类型,伤害严重程度、经济损失大小、性别、年龄、工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分类。

(3)、审核汇总过程,要检查资料的准确性,看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指标之间是否相互矛盾,通过计算,检查有无差错。

(4)、事故资料的 综合分析是将汇总、整理的事故资料及有关数据填入统计表或统计图,得出恰当的统计分析结论。

5统计结果处理

(1)、将统计的各种信息定期以文件、公告栏、网络信息、谈等形式让员工熟知事故发生的各种信息,同时将统计的结果  领导进行汇报。

(2)、从事故统计和数据分析中,全面地掌握本系统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掌握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规律,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的放矢地采取避免事故发生的对策。为各级领导决策,指导安全生产,制定安全计划提供依据,为制定有关安全制度、操作规程提供科学依据。

6统计与分析作业文件

《事故事件分析记录》

事 故 事 件 分 析 记 录 

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单位
事故类别事故责任人
事故简要情况描述(包括事故经过、人员伤亡情况等):

记 录 人:

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

记 录 人:

安全员:                                       公司领导:

四、事故、事件回顾制度。

1公司应在每年或每次事故后,安排对事故进行回顾;

2事故回顾主要以部门为主,由部门经理牵头,必要时可安全管理人员协助。

3安全部应当为员工进行事故回顾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时间;

4员工要给予积极的配合,积极参加事故回顾,回顾的事故要深刻,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5回顾的事故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的处理过程,人员伤亡情况和采取的防范措施;

6回顾的方式可以是讲座、公告栏和文件的形式;

7对事故回顾进行记录和存档。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