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习作 4 笔尖流出的故事》优质课教学设计
2025-09-29 04:27:36 责编:小OO
文档
习作4 笔尖流出的故事

课题变笔尖流出的故事

 

课型习作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2.明确虚构故事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练习写虚构的故事。

教学

重点

根据给出的环境和人物,创编故事。
教学

难点

想象一个完整并且吸引人的故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   )分钟

一、重温故事内容,了解特点

1.回忆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指三名同学分别说说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总结:这三篇课文写的都是故事。

【出示课件2】

《桥》 一名老党员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穷人》 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贫穷的情况下,收养邻居家两个孩子。

《在柏林》 一位后备役老兵把自己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然后去参战。

这三个故事都是虚构的,都非常感人。

虚构的故事往往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因为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来写。

(板书: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二、根据提供材料,创编故事

1.学生读一读课本上为我们提供的三组材料:环境和人物,然后选择一组或自己创设一组,准备创编故事。

2.教师指导。【出示课件3】

写的时候注意: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任务的心理活动。

3.分组指导

第一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4】

1.地点:校园  

2.时间:丁香花盛开的季节

3.人物一:张明 淘气包性格,学生角色;

人物二:王寒冰 “小辣椒”性格,班长角色;

人物三:李军,充满活力,班主任角色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张明怎么淘气了,班长是怎样处理的?班主任李军老师又是怎么做的?

第二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5】

  1.时间:冬日黄昏

  2.地点:街头

  3.当时环境:车来人往

  4.人物一:少年陆天 特点:充满爱心

    人物二:流浪狗朵朵

 5.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流浪狗出现在哪儿,什么样子?陆天怎么发现了朵朵,他是怎么做的?

第三组  要注意:【出示课件6】

  1.时间:月光下(夜晚或深夜)

  2.地点:村庄

  3.人物一:铁蛋

    人物二:爷爷 特点:体弱多病

  4.综合以上素材展开联想:为什么只是爷爷和铁蛋?爷爷出现了什么情况?铁蛋怎么办的?

(板书: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4.习作开始,完成。

三、相互交流习作,提出建议

1.交流习作,互相评阅。

2.提出建议,帮助修改。

回忆三篇课文,讲出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要以虚构故事来引路,从而达到“读故事——写故事”的一个目的。

学生选择环境和人物后,先自己思考,然后教师分组指导,为学生的习作铺路搭桥,预防学生直接离题或不符合要求、无从下笔等情况出现。

 

板书

设计

虚构故事    情节曲折    吸引人

时间   地点   人物    故事完整

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自己创编故事。在实际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同回顾了刚刚学过的三篇课文,也就是说三个虚构的故事,让学生真切感受虚构故事的特点,为自己的创作做准备。然后学生自读三组环境和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组去展开联想写作文。在这个环节,我做了较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注意到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等,这样学生的联想才切合实际,编写出的故事才有可能吸引人。这些地方做的比较到位,学生完成情况较好。

    对教材提出的写作时让学生尝试写环境,以及写心理活动的建议没有落实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时地予以补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