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 思维的本质特征:间接性,概括性,内隐性。
3 思维的功能性特征: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
4 苏格拉底千诫他的学生: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
5 阿奎那的认知理论。他被同时代人称为“天使博士”。他把人的认知分为三个等级,感觉的认知,理性的认知和信仰的认知。信仰的认知是人最高等级的认知,理性要服从信仰,科学当然要服从神学。
6 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他被称为“不可战胜的博士。”
7 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8 根据思维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将思维分为形象性思维和抽象性思维。
9 形象性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10 抽象思维是指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或推理以解决问题的思维。
11 根据思维封闭或开放的标准可以把思维分为收敛性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12 根据思维是否具有创新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13 根据思维过程是否具有逻辑性可以将思维分为直觉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
14 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15 创新的特征:智能性,社会性 团队性
16 创新的社会性包含着以三种含义:1 创新是社会需求的结果,社会需求推动着创新。2 创新产生开人类交往活动 3 创新具有竞争性。
17 按照创新的领域划分,可将创新分为科技创,社会创新和人文创新。
18 按照创新的主体划分,可将创新分为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
19 创新思维:是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跃,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含义。这个含义包含着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寻求思维的跳跃 2 创新思维是一种能动思维模式的选择。
20 创新思维看成是一种超越性的智慧,创新思维的本质就是在思维中不断地加入异质成分。
21 自身超越:1 超越思维的惯性 2 超越思维的惰性
22 境界超越 1 前提超越 2 逻辑超越 3 关系超越
23 创新思维与公共关系活动的关系:1 公共关系活动以创新思维理论为基础,是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2 创新思维贯穿公共关系活动的全过程和各种类型。3 创新思维涉及公共关系策划的各要素。
24 创新人才具有以下品德特征:1 强烈的好奇心 2 标新立异的胆魄 3 坚强的意志力 4 勤奋而专注的工作 5和自信。
25 知识的分类按照知识的常规分类方式可以划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26 自然语言可以简略地概括为有以下三种功能:情景表达功能,信息交际功能和行动指示功能
27 问题可以分类为界定明确的问题, 未界定明确的问题两大类。
28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把命题分成为两大类: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
29 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30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准备阶段,调查阶段 观念阶段 和评价阶段
31 创新思维方法:用超越性的智慧来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1 创新思维方法是思维主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产生的思路。2 创新思维方法总是表现为一般性思维方法的应用。3 创新思维方法是给思维方法增加异质成分
32 创新思维方法的基本特征:能动性 互补性 层次性 实践性
33 最为人们认可的思维方法分类,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分类,他认为: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34 创新思维的原理:1 超越性原理 2 整体性原理 3 简单性原理 4 微量效应原理 5对应原理
35 依据不同原理而生成的创新思维方法 1 要素整合法 2 删繁就简思维法 3 关联思维法 4 协同思维法 5 逆向思维法 6 极限思维法。
36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1 不矛盾律:同事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对立的东西。2 排中律:一个命题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总是二者必居其一。3 同一律
37 思维必须与其自身一致,而我们所有的确信都必须保持一致。出自柏拉图《斐多篇》。
38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1 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出现“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2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论题自身的同一,否则就会犯,“转移论题或者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39 任何一个复合命题都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个部分是逻辑联结词,另一个部分是由联结词所联结的简单命题。
40 依据逻辑联结词所表达的逻辑关系的不同,逻辑联结词分为联结词,选言联结词,假言联结词和否定联结词。
41 依据一个复合命题带有什么样的联结词,复合命题又分为四类:联言命题 选言命题 假言命题 负命题
42 联言联结词和联言命题:一类是单个的:并且,和,与,又,且,一类是单个以上的:有仅……,而且……虽然……但是…… 既……又…… 既不……又不 不仅……而且……还……
43 1 选言联结词和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 或者……,或者…… 也许……,也许…… 可能……,也不可能……
或许……或许……2 不相容选言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要就是……要就是……
44 假言联结词和假言命题 1 充分条件: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那我们就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如果……,那么……, 只要……就…… , 假使……那么…… ,要是……,则 ……
假如一个图形是正方形,那它就一定是四边形。
2 必要条件:如果在一个假言命题中,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但是有后件,不一定有前件,那我们就说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换言之,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则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 只有……才能……;仅当……才……;除非……,不……;不……就不……;没有……就没有……
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44 充分必要条件:如果在一个假言命题中,没有前件,就一定没有后件,没有后件,也一定没有前件,那我们应当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换言之,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则前件是后件的充分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 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
45 一个直言命题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主项 谓项 联项 量项
46 概念外延间的五种关系 全同关系 真包含开关系 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
47 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1 在演绎推理中草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充分条件的关系,前提蕴涵着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必要条件的关系。2 有效演绎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都为最高的支持度,而不同的归纳推理的前提对结论的支持度却是有弱有强的。
48 穆勒五法:契合法 差异法 共变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 剩余法
49 类比的作用
1 助发现的作用 2 类比的解释作用 3 作为模拟法的逻辑根据
50 假说及其作用
1 科学解释和非科学解释,对事实的解释可以区分为科学解释和非科学解释 2 假说是有待验证的科学解释。3 假说的作用。它是形成科学理论,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阶段。它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51 假说评价标准;
1 该假说和已经建立的科学假说是相容的 2 假说的预见能力和解释能力 3 假说的简洁性
52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53 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比较
1 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类似于心理学中的发散必思维 2 演绎方法则有些近似于收敛性思维。3 使用归纳方法和类比方法,同样的已知条件推出的是一个假说,不是多个假说。4使用演绎方法,从前提到结论的思维过程虽然是封闭性的,但这种封闭性是指在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已知条件获得的结论,没有超越已知条件所断定的范围。
54 思维得以发散的基础。
1 人的大脑机制具有发散功能。2 我们面对着一个无限可能性的世界 3 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重点55 发散性思维有四个基本特点:1 思维的流畅性 2 思维的灵活性 3 思维的精细敏感性 4 思维的独创性
56 发散性思维方法分类型
1 过程发散和结果发散 2 理论发散和操作发散 3 个体发散和群体发散 4 理性发散和灵感发散 5 线性发散和立体发散 6 其他分类
57 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1 准备阶段 2 调查阶段 3 主意阶段 4 评价阶段
58 发散性思维方法学见方法 1 提问法 2 语词运算法 3 相关联想法
59 发散性思维可以看成由5个环节构成 1 自由发挥环节 2 思维形象化环节。 3 吸收异议环节 4 持续努力环节 5 适时停止环节
60 发散性思维的实施技术1 自由发挥 2 追求数量 3 思维形象化 4 暂缓评价 5 吸收异议 6 搭便车 7 持续努力8暂时搁置 9 适时停止
61 什么是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62 直觉的基本特征;超逻辑性 不确定性 经验性 快速性 累积性
63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 1 预见功能 2 选择功能 3 发现功能
灵感 ;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常被称为灵感。
65 灵感的特征:突发性 突逝性 终端性 积累性
66 直觉和灵感的联系和区别
1 灵感和直觉在创新思维中的作用是类似的 2 灵感和直觉都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3 直觉和灵感都是超越逻辑的思维方法 区别 1 直觉是思维的直接活动,灵感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 2 直觉的出现表现为快速,灵感的出现则主要表现为突然和意外3 直觉往往出现在最初的猜想之中,灵感则往往是问题解决终端将要出现的征兆
67 灵感激发方式 1 外部激发 2 内部激发 3 情境激发
68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通俗地描述想象,想象是超越现实的猜测性虚构。
69 想象的特征:1形象性2 超现实性 3自由灵活性 4想象的多元性 5现实转换的可能性
70 想象在创新中的作用 1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 2 想象是获得新概念,新理论,新发现的源泉3想象是直觉和灵感产生的心理条件
7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
1 延迟评判2 自由联想 3 数量产生质量 4 搭便车
72 头脑风暴法的适用范围
1 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2 头脑风暴法适于开放性问题 3 适于开放性问题 4 适用范围列表
73 戈登法:以抽象主题寻求卓越设想
74 635笔写法:以笔写代替发言提高主意品质
75 川喜田法: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
76 1905年,心理学家比奈和其助手西蒙医生,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智力量表,这个量表称为比奈—西蒙量表。
77 1916年,美国教授特曼,以比奈量表再次加以修订,形成了“斯坦福——比奈量表”。这个量表首次使用了智商概念(IQ)
78 智商(IQ)=心理年龄(MA)/实足年龄(CA)*100
79 关于智商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这样一个推断,告诉我们至少两个结论
1创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智商基础之上,一般而言,能够产生创新的人至少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商,处于这个水准之下的人很难有创造力
2 到了中上以上的智商水准,其创新能力和智商之间就没有正相关,一个智力上等的人,他也许不具有创造力,而一个智力中等的人,他完全有可能比那些智商水准高的人更富于创造力。
80 而就智商和创造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论而言,最有影响的还是智商和创造力的临界说影响最大。
81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品质,是人类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
82 有据可查的人类思维大约可以从苏美尔族开始
83 柏拉图最早把理性思维看作是认识的最高级别
84 墨子的“辩学”思想
85观念更新和思想是国家繁荣昌盛,个人成功成才的根本条件
86 心理学家最先把人的心理意识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
87 创新的表现方式
1 新产品和新服务 2 老产品的新用途 3 新的研究方法 4 新观念和新理论 5 纯粹的思想结晶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