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2025-09-29 04:28:01 责编:小OO
文档
                                                   学号 *********                    

苏州市职业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           ***                 

专业班级:  12新闻采编与制作       

学院 (部):   教育与人文学院           

校内指导教师:  曹非  (  讲师 )

校外指导教师: 王育玲(总经理工作部经理)         

完成日期:         年      月    

苏州市职业大学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部)教育与人文学院专业班级12新闻采编与制作

姓 名

钱煜祺学    号

124308120
题 目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存在模式的现代传媒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而且比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广更快也缺少专业制约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扩展了个人获取信息量及与他人进行交流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让个体都拥有了媒体从业者的宣传力度。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受关系和时空关系。因此开放性的现代媒体带来了空前自由的传播行为和传播内容,信息内容更为复杂,辐射的传播模式增加了控制信息源的难度。造成良莠不齐、真假难分的信息,甚至弊于社会的信息在现代传媒中广泛传播。新闻宣传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活动和传播方式,对于社会大众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有着深入的导向作用,对大众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观念的导向。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姚贝娜之死,之殇》

[2]毕福剑,微博《道歉信》 

[3]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微博

[4] 浅析网络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中国产经新闻报,任万霞

 

1、对于娱乐名人红人的关注度过高,忽视对社会有贡献却缺少社会响应度的报道。《姚贝娜之死,之殇》

2、对于报道取得手段的不道德行为。对于隐私权等各方面当事利的侵犯。

3、平台过度自由化的负影响。

三、工作方法及措施

调查研究,翻阅近期案例报道,看自己所考虑的新闻报道在社会上的第一反响。资料查阅,查找更多理论指导,以及专业刊物的报道。

四、工作步骤和进度安排

1、3月5日前学生选题并作任务书。

2、3月12号前学生填写开题报告。

3、3月28号前学生提交论文(设计)草稿

4、4月25号前提交论文(设计)正稿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学 院(部)

毕 业

设 计

领 导

小 组

审 核

意 见

                                    学院(部)(公章)___________

                                     

            年    月    日

苏 州 市 职 业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  题   现代媒体对社会 

                                 价值观导向     

2015年 3 月 2 日至  2015年 5 月 9 日共 9 周

学院(部)  教育与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    12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新闻方向)

姓    名         钱煜祺                      

指导教师   曹非       

职称学历   讲师       

系  主  任   于莉             

学院(部)分管领导   潘可扬  冯清      

              

2015年  5  月  3  日

一、课题内容及要求

课题内容:

1.结合个人实训体会对网络传播及网络新闻信息发布领域的前沿问题关注与探讨;

2.就实习、实训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主题进行的工作经验分析及实践报告;

3.网站的建构与网页设计、设计说明书:建站的目的、建站的过程、栏目划分与设想、效果等等。

课题要求:

1.无论什么形式的毕业设计,建议图文并茂,有效说明问题;

2.对网络新闻编辑的行业现状有综合的了解和理解;

3.对职业岗位的相关规定及技能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3.围绕网络传播领域的某个问题收集资料、归纳整理、形成个人观点与判断;

4.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的网站建构与网页设计,并收集相关材料完善、充实网站;

5. 能够用清楚的逻辑与流畅的语言表述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二、计划及进度安排

第二十周(第五学期):毕业实践动员,确定指导教师和指导学生名单。学生与各自指导教师见面,了解毕业设计的相关要求。

第一周(第六学期):填写顶岗实习信息登记表,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选题、大纲进行指导,确定选题,录入系统;

第四周:上交毕业设计初稿。

第五周:上交中期检查表。

第六周:上交毕业设计二稿。

第七周:根据指导老师意见,修定毕业设计,并交定稿。

第八周:毕业设计答辩准备,打印、装订、资格审核。

第九周:答辩。(5月9号)

三、其他

苏州市职业大学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表

                     2015 届    

学院(部)教育与人文学院指导教师曹非学生姓名钱煜祺
学    号124308120
课题

名称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有无关于指导的文字记录
有 ○无 ○
1.指导情况(指导次数、方式;学生执行情况):

电话交流两次

论文格式结构进行讲解和调整,确定引用事例的可行性

对目录、摘要、关键词进行规范

执行情况:

对全篇论文进行重新排版和构想,增多实际案例分析

2.对设计思想与设计方案的执行情况:

设计构想太过空泛,分层次,主要是消极影响,缺少积极影响与论文题不符

设计方案基本完善,细节,结构必须推倒重

3.存在的问题,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措施:

问题:

大篇幅案例引用

空洞的理论,缺少个人想法

结构散漫,议论文文体不成立

解决方法

对文章结构进行重新排版

细节化处理小标题的分类

对引用部分进行概括引用

指导教师签字:              2015   年 4  月5  日

学院(部)督学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部)分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苏州市职业大学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2015  届   

学院(部)教育与人文学院指导教师曹非学生姓名钱煜祺
学    号124308120
课题

名称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有无关于指导的文字记录
有 ○无 ○
论文提纲从获取消息手法,对新闻宣传的错误导向,新媒体的优势劣汰等方面阐述导向的趋于负面化;

从正能量宣传引起的连锁反应引出对正能量宣传的重要

初稿计划完成时间修改稿计划完成时间定稿计划完成时间
2015.04.022015.04.162015.04.27
1.指导情况(指导次数、方式;学生执行情况):

电话交流1次短信一次

论文格式结构进行讲解和调整

对目录、摘要、关键词进行规范,尤其是小标题的删减

小标题过于散文化

案例引入生硬

执行情况:

对全篇论文进行重新排版和构想,增多实际案例分析

执行情况:

对全篇论文进行了排版的细节化修改

小标题修改

对文章链接性语句重新编写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部)督学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学院(部)分管领导签名:           年   月   日        

苏州市职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报告)答辩资格审核表

学院(部)教育与人文学院 专业班级12新闻采编与制作 姓名 钱煜祺学号*********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检查论文完成情况完成未完成字数
任务书
开题报告
中期检查报告
有无实际产品或模型
地点学校企业其他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系(教研室)意见

签名

答辩小组意见       

  签名

苏州市职业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报告)答辩记录

学院(部)

教育与人文学院专业班级12新闻采编与制作

学生姓名钱煜祺学号124308120
设计(论文报告)题目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答辩

成绩

(提问内容及回答问题情况)

年    月    日  

备  注

记录人         答辩组长         答辩组成员                               

苏 州 市 职 业 大 学

毕 业 设 计 (论 文)成 绩 考 核 表 

课    题: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学院(部):教育与人文学院 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班级:12新闻采编与制作 

学生姓名: 钱煜祺            指导教师:   曹非                                  

审阅意见:

指导教师:                  

                              

                              

评审意见:

评阅人:               

答辩意见:

答辩小组: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总  分           

                                            评  级           

学院(部)分管领导            

     年   月   日

1.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正本存学校。

2.此件存入学生档案和系档案。

3.此件须用钢笔书写。

现代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导向

钱煜祺

教育与人文学院 网络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

摘 要: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存在模式的现代传媒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而且比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更广更快也缺少专业制约的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扩展了个人获取信息量及与他人进行交流范围的广度和深度,让个体都拥有了媒体从业者的宣传力度。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受关系和时空关系。因此开放性的现代媒体带来了空前自由的传播行为和传播内容,信息内容更为复杂,辐射的传播模式增加了控制信息源的难度。造成良莠不齐、真假难分的信息,甚至弊于社会的信息在现代传媒中广泛传播。新闻宣传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传播活动和传播方式,对于社会大众的思想认识、行为方式有着深入的导向作用,对大众形成潜移默化的思想、观念的导向。

论文关键词:新媒体;价值观;道德失范

一、媒体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01

二、受争议的新闻获取方式

…………………………………………………………02

三、现代媒体的宣传弊端

…………………………………………………………03

四、    网络平台的“崇拜”扭曲

………………………………………………………  05

五、    宣传正能量成为当代主旋律

…………………………………………………………05

六、    现代媒体的正确导向营造和谐社会

………………………………………………………… 06

参考文献……………………………………………… 07

的力量是强大的,他可以在一瞬间改变人的一生,也可以在一段漫长的时光里给你埋下根深蒂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在你的世界里产生着影响。媒体作为的塑造者,对社会向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一个行业,是一个巨大集体,牵扯着道德,伦理,利益等多种因素的领域,其本身是个多元化的存在。哪怕经历长时间的磨合,改变,更新,仍然不能否认的仍存在弊端。

一、媒体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其一信息失真。信息失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信息本源失真。还记得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看的一则深入报道,也是一则典型的“假新闻”,“纸包子”的新闻其本身的如果真实存在,揭露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关乎民生。然而据了解此篇新闻完全属于自导自演的虚假新闻,而新闻本身对当时包子小贩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二是以讹传讹。前不久转基因食品的影响逐渐侵袭在人们的事业,因而处在“朋友圈”内转载各式揭露转基因食品的报道,圣女果等多种水果皆受其累。一时间吃什么,还能吃什么,成了人们日思夜想的问题。前不久我在央视的科技频道看到了专家对此类水果非转基因的澄清,然而身边很多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对事物的认知有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对社会的诚信有着巨大的打击。

其二夸大负面新闻。“限房令”,“限牌令”的消息层出不穷,跟风买房卖房学驾照买车,造成市场浮动,在一二线城市尤为明显,对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的影响。有些新媒体夸大负面新闻以提高关注度,把个别现象扩大化、典型化、普遍化,以至于造成公众的恐慌。

其三传播不道德信息。“多网站泄密事件”至今余波未平,“315晚会”又爆出移动等公司泄露客户信息,当个人信息不再是秘密,那么一个有一个弥天大网洒向人名群众,不断有不法分子将网络欺诈、暴力、色情等诸多不道德信息都能通过新媒体传播,不良信息的传播不仅让人们的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心智未成熟或意志不坚定的人更是如同传销般的信息轰炸的溃不成提。

其四发布垃圾信息。360手机卫士等软件都陆续推出防骚扰功能,可是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已是人们不得已的选择。有家长表示只要一开“校讯通”,你就会接到各种培训班的电话,似乎隐私泄露都让人习以为常。 网络垃圾和手机短信垃圾,这些未经接受者许可,强迫受众接收的信息已经在生活中泛滥。

二、受争议的新闻获取方式

 有人说中国人之间已经没有信任没有隐私可言了,想想是多么可怕。一场聚会,前程禁断。“我个人的言论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我感到非常自责和痛心。我诚恳向社会公众致以深深的歉意。我作为公众人物,一定吸取教训,严格要求,严于律己。”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的不雅视屏曝光后发表的一则道歉微博。私人宴会的即兴表演,让他在央视的康庄大道上几乎晚节不保,而视频并非媒体或从业人员的曝光,而是私人偷拍,网络传播,可见的网络媒体的影响力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并且对当事人的影响力之大。我觉得排开毕福剑本人在视频中的言辞不谈,此视频作为偷拍成果本就是违法的存在。目前记者对某些特要场合进行偷拍报道的方式都仍存在争议,个人在密闭较为私人的宴请场合进行偷拍,其本身就是一个违法行为。网络上流传此等偷拍视频不计其数,为很多当事人造成了或大或小的生活困扰。而视频图片流传缺少法律约束,更是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我在各类法律平台都看到了类似被人偷排或合成照片被威胁做某事的要求法律援助的信息。网络流传速度快且广,上传时少有审核,引起轰动的时专业媒体也会进行报道跟踪,待报案等信息封锁,往往已经对被害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而此类犯罪的被捕率也比较低,让不法分子有了更多的自我安慰和侥幸心理,受害人的惧怕退缩,一次恶性循环。

美国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姚贝娜,让这个名字又重回人们视野。而伴随这个名字的不乏有一个传媒界的丑闻,便是传的沸沸扬扬的“太平间”偷拍事件。被抨击的对象《深圳晚报》不仅用不道德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严重违背了信从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然而更是在未经当事人(姚贝娜已故,其亲属)的同意下公然登出报社已和其他基金会联合设立“姚贝娜光明基金” ,其中联合的相关公益组织里还包括为姚贝娜摘除眼角膜的姚医生的“晓明眼库基金”。此动机已然是对传媒工作身份的亵渎。想要第一时间获得第一手消息,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之间的边界在于何处是没有共识的,但想办法办法去接近的同时,最基本的人伦底线是不能超越的,这不仅是作为新闻从业者更是作为人的道德底线。

当我们的从业人员都不能保证良好的人文素质,更不谈职业操守,那么我们呈现给社会的是怎样的一种信息,丧失民众的信任?我相信更有甚者是给予了那些徘徊在灰色边沿的的走的更加偏远的理由。比如震惊全国“彭宇案”,正因为获得了极大反响,类似事件皆受到了大肆报道,而其中引起关注的群体正是老人,老人这样的一个群体和孩子一样已经在思维,心智有不成熟趋势的群体,这类新闻的大面积报道反而刺激他们侥幸不了而获得心理,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错误导向!

三、现代媒体的宣传弊端

自从在市中心的高层写字楼上班,就特别深刻的体会到雾霾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因为眺远的世界只有一片雾蒙蒙的灰色。《穹顶之下》已经上映便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原本以为这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引发的将是一场关于环保、关于雾霾、关于治理的大讨论,却演变为一场关于柴静的个人道德鉴定。有人说柴静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人,因为她不够客观更注重自我表现,而不是一个真实的记录者;也有人说她是个成功的制片人,她在这个缄默的社会最需要声音的时候她出现了,用震撼心底的镜头呼吁对家园的保护;可是有一种声音,是刺耳的,他们如同狗仔一般扒拉着她的私生活,控诉她的人格。我一直不明白这种刺耳声音的存在是因为什么,直至我母亲说每个人都有获得关注的欲望,而互联网的平台给了他肆无忌惮的理由,有人说中国人对别人的道德状态,有着近乎病态的关注度。这种动辄进行道德评估的心灵雾霾,其实是阶级斗争的遗毒,生活环境让他对社会,对特定本无交集的人群怀有敌意,而所有所有的可能性都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可他一定不是主流的声音,是我们应该去改变的声音。可是在这些刺耳声音的背后,我看到的是一篇篇用词丑陋的文章将这些声音通过文字的方式流传在“朋友圈”“空间”等人们生活的“圈子”里,于是更多的人被激化被同化,这是媒体宣传的悲哀。凤凰卫视的记者闾丘露薇说同行不互评是不成文的规则,但她仍在微博中称柴静是个“表演”的新闻人,一时间让她名声大噪,她的言论将行业内部争论摆上台面,极其不可取,当然如果是为炒作自己她确实用最少的时间和代价获得了成功,却丢失新闻人的基本准则。因此我们可否认行业内部很多没有办法规范的准则,很多矛盾的声音,让这个本就充满个性张扬的行业变得浑浊找不到边缘,在受传统规范的传统媒体上不能实现的都在为完善新媒体上推行,难以受控的开始有了主观化炒作的宣传,对事实的扭曲一带而过或是避而不谈。《穹顶之下》我觉得作为一部环保宣传片,它是成功的,因为它真的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环保的重视。作为时代的风向标,我们应该在揭示阴暗面时去宣传正能量,而不是让负能量充斥。

说起之前提到的姚贝娜,我不得不承认她是一个成功的偶像,在她爱的音乐里用歌喉征服观众,在舞台上用演技为大家带来欢乐,在病床上用坚韧告诉我们坚强,在生命的最后用光明感染世界。所以尽管红颜早逝,也难掩她人生赢家的风采。但这样的光辉真的可以掩盖红色英雄主义吗?我真的很想质疑,却无力,因为在被姚贝娜去世,姚贝娜遗体被偷拍,姚贝娜捐献眼角膜等各类要姚贝娜新闻席卷而来时,的名字真的淡了。

我在网上找到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名为:姚贝娜之死,之殇 歌者病逝引发的大战全记,大概就是说青年歌手姚贝娜之死,死得轰轰烈烈。因为她的歌,因为她的年轻,也还因为她捐献出了她的眼角膜,姚贝娜的离开迅速覆盖了网络和微博、微信。如果借用一句时髦的话,可以说,“1月16日,我们都是姚贝娜。”然而陆军上将的离开,却在姚贝娜的光环下黯然神伤。很多人认为抹去了这位上将在战争中的5次大功,也抹去了崇军尚武的上将光环。军人的荣誉在《时间都去哪儿啦》的歌声中变得一文不值。

我不完全认可这篇文章的观点,因为我看见的是在传统媒体,电视及报纸尤其是重要的新闻频道以及党报和一些权威报纸的努力,对首长都大幅度报道致哀,可是虽是主流媒体其力度难敌铺天盖地的网媒信息,更难敌娱乐媒体对于八卦精神的追求。当然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当红偶像,一个垂暮英雄,明星偶像的生活可以成为茶前饭后谈资,探求信息难度较小,英雄又是国家领导,社会对其消息常年闭塞不得,再大的丰功伟绩都抵不过时间的消磨,同样的逝世,偶像可以赢得更多的点击率,更大的争议,而英雄只能是我们的一声叹息。华媒说,我们不应该把两人的逝去对立起来,一个英年早逝一个寿终正寝,属性不同。有愤青借此质疑社会畸形,其实这很正常,觉得不正常的人脑子才畸形,因为不可否认知道女明星的就比知道副的人多,尤其是年轻人,新媒体更利于传播普通人参与的信息而且我们领导与欧美不同与资本主义不同,离我们的生活过于遥远,媒体对他们的报道一向采用严肃简洁明了的方式,对他们个人经历,生活,家庭仿佛都只是书上网上的只字片语,历史的教科书上太少有英雄的伟绩,一带而过,让孩子从小就淡化了对他们的了解,试问谁会去突然对一个遥远在天边的全然陌生的人有了解,去感受他的逝去是个如此重要的事情呢。所以宣传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想习总上台以来的亲民形象,虽为从根本上改变领导高高在上的形象,却也是有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网络平台的“崇拜”扭曲

说到“粉丝”,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因为心中总有一个人符合你的某种期许,成为你崇拜的对象。当崇拜成为你向上的动力,陪伴你低谷的失落,又或是给予你某种力量,那我们说这种崇拜是有益的。然而如今原本是可以带给人们正能量的崇拜心理开始扭曲了,我觉得有点趋向于信仰,那种盲目的类似封建社会对神的那种信仰,他们将偶像看的比家人比生命比所有的一切都重要,于是衍生出一个词叫“脑残粉”。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词,因为被评上这种词的人对偶像的追求往往已经让他们没有了自我。

还记得之前某个偶像团体的“脑残粉”,因为有人对其偶像发表不赞同的言论,而集体在网络平台上发声威胁,若不道歉便集体自杀的的图文,而后又直播其割腕画面。平台公开性自由化,让此事件广为传播,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有官媒进行截图报道。可是备受各界劝解,责备的“脑残粉们”并没有就此停歇,一次又一次的类似网文威胁,长时间以来便也不再受到那么大的关注度,仿佛开始习以为常,可是这种习惯不是太可怕了吗?我认为网络平台信息发表需要有一定的和阻拦,而今的追星一族小到6.7稚童大到花甲老人,不理智,伤人伤己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开放的平台更是给了他们认为可以肆无忌惮的理由。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自由有度是维护安宁的根本。

五、宣传正能量成为当代主旋律

说起传递正能量,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感动中国这个节目了,近几年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报纸,综艺节目,新闻各类型宣传中都可以看到对其大篇幅的报道,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好人好事的表彰。作为新时代的预备军,大学生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较之大学生失足思想道德的失范,很多人在冲定下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但冲动并非都是不好的。这些年不断有报道称大学生见义勇为勇助落水孩童,大学生背起行囊上山下乡支教行等各类型大学生的好人好事被大幅度大宣传,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响应号召,在课余时间,在寒暑假期,在实习期间都选择了低报酬甚至无报酬的支教援教活动,在遇见需帮助的人时义不容辞。尽管选择长期留下来支教的人不多,见义勇为常有意外发生,但支持贫困地区,帮助弱势群体的思想开始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落实,不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也来越多人开始想道德模范看齐,旧衣服不在扔掉,洗干净捐献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新习惯。太多太多原来觉得让人敬佩的好事,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这难道不是进步吗?

人生财产安全在生活中其实常常是很没保障,常常听到这个人被骗,那个人倾家荡产,还有人在用法律维权。有人孩子丢了,有人看到孩子被迷倒,有人被当街抢劫等。太多不和谐的声音引起来社会的呐喊。于是开始有了更多警告的信息,我常看到各大媒体转载发布机关对新的解说及解决方案,让我们可以极大程度的去避免上同样的当;也有人开始普及被拐偷孩子的状态,可我们可以发现身边的异常协助,让他们和家人团聚,就这样常有好心人照下不太正常的照片在网上寻求帮助,甚至报警。越来越多的平台在普及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在自我保护的同时去保护他人。

有太多的正能量通过媒体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的用帮助用分享获取快乐。

六、现代媒体的正确导向营造和谐社会

现代媒体自身应该对其从业人员有着更为规范的要求,对其自身素养尤其是人格道德素养的培养。对于宣传的方式有所偏重和改善,形成有益的竞争循环。在新媒体的开放平台上,适当约束,相关部门应当介入立法,让虚拟世界和真实空间能都真正连接在一起。让正能量改变我我们的生活,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当我们用一个平和的心态,站在一个理解的立场看待世界时,你还会如同愤青一般抨击这一切吗?当然不会,少一点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欺骗,多一些信任,少一点苛求,多一份理解,让和谐成为主旋律。上英语课时,外教说中国人其实很厉害,奥运会上单人项目往往极为突出,可是这样优秀的人为什么团体比赛却常常失利呢?我思索一下,忽然发现老祖宗说的虽然都是对的,却不一定好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我们把自身利益看得太重时其他的一切都轻了,可是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把社会和谐,把大爱看得更重要些,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如果我们身常常受到好人好人,道德模范的感染,如果我们看到的都是理解都是包容,如果我们是为了一个共同的梦而努力,还会出现那种机场撞人,火车站看人,宿舍杀人,太湖排污一系列负能量的新闻吗?思想的形成是个漫长的过程,让我们多宣传一些正能量,多一些教育,少一些黑暗面的大幅度报道,让爱充满世界。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姚贝娜之死,之殇》

[2]毕福剑,微博《道歉信》 

[3] 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微博

[4] 浅析网络媒体的道德失范现象,中国产经新闻报,任万霞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