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意识形态建设与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构建
2025-09-29 04:25:33 责编:小OO
文档
第6卷第3期

2010年7月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

Vol 16No 13Jul .2010

收稿日期:2010-05-10

作者简介:杨建军(19-),男,辽宁大连人,副研究员,硕士。

意识形态建设与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构建

杨建军,李姝丽

(辽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沈阳110161)

摘 要:意识形态在高等学校安全防范体系构建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为高校师生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合理的手段。明晰高校安全防范工作中的意识形态归因,制定高校安全防范工作的意识形态战略,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和保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意识形态;高校;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G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10)03-0335-04

  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观念上层建筑的部分,它是代表统治阶级、社会集团根本利益和要求的系统化了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理论学说的总称;它是自觉地、系统地、直接地反映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上层建筑。[1]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关系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高等学校是培养人心智、丰富人知识结构的场所,是人的思维最活跃、观念更新最快、变化交融性最强的地方,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也是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锋、相互渗透、相互争夺的最重要的场所和最容易突破的防线。因此,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角度构建高等学校的安全防范体系,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对于保证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的履行和保障高等学校的正常运行及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的意义。

 一、把握意识形态理念,领会高校安

全防范工作精神

  (1)意识形态为构建高校安全防范体系确立共同的价值导向。价值导向是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而高校又是各种意识形态的汇聚地。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的意识形态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创新、经济发展、观念超前等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文化视角度,文化选择多层次,使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因受到不同群体文化的影响而趋向多元化。

高校师生中存在着很多心理认同的缺失,出现了

一些影响和干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因素,使得高等学校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规范行为功能、更新功能等受到影响。有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有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评价自我,过分强调个人价值,唯我独尊,片面追求自我需求、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成才之路,渴望个人实现的自我满足,而忽视了自己对社会、他人应承担的责任。这样的价值观念严重影响了高等学校对高素质人才的教化、培养任务,严重破坏了高等学校为保障师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安全而构建的安全防范体系。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构建高等学校安全防范体系的一种主导价值观,它能为学校全体成员进行施教和受教活动确立导向上的共同点,使师生员工具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并认同这种共同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规范和价值标准,从而削弱或避免师生中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意识。这种认同对于巩固价值导向、维护校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意识形态为构建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高校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是一个需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学校自身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要构建好高校安全防范体系,不仅需要巨大的物质力量、社会力量和制度约束,也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安全观念。安全观念包含以信条、理想、生命为基础的信念观和以道德、审美、精神为核心的价值观。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

构建安全观念引导下的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是精神层面的建设工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集中反映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利益诉求和共同意愿,能把师生内心企盼但又模糊不清的理想、要求、意愿等明确地提出来,如以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为核心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以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安全、道德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疾病预防等为核心的校内外活动安全教育等。将这些理想、要求和意愿作为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能对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一种凝聚和激励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使全体师生以空前的热情营造团结向上的学术氛围,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中去。

  (3)意识形态为构建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提供合理的手段。大学是莘莘学子们实现梦想的地方,是一块相对安静的圣地。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大学校园里也充满了无限矛盾与冲突。大学本身其实就是一个能够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保持各要素动态平衡,使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场所。建立高校安全防范体系,就是要打造一个动态平衡与学校各要素间和谐共生的良性运行、充满健康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校园。使这项工作得以实现的基础,是不断防止和消解师生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与对抗;使这项工作得以实现的有效手段,除了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力量和途径以外,更重要的是依靠意识形态的力量对其进行合理调节和有效控制。

意识形态的校园功能,是指意识形态对师生心理、校园文化等领域的矛盾与冲突的调节、控制作用,以将校园的运行秩序保持在社会意识形态的整体框架之下,将校园内的矛盾和冲突在相对稳定的秩序之内为出发点,以保证师生的心理健康和整个学校的稳定、和谐为目的。意识形态对于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主要体现在确立和优化思想行为控制目标,隔离和排除错误思潮的干扰,协调和处理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纷争与价值观念冲突,引导全体师生成员树立共同的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遵循共同的体现真善美的道德准则,提升共同的运筹帷幄、处变不惊的心理素养。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校园功能,对于维护校园稳定、建设和谐校园是十分必要的。

 二、寻找意识形态归因,明晰高校安全防范工作症结

  近年来,高校越来越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阵地,成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争夺青年大学生的重要区域。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风尚低下、价值取向扭曲、思想观念偏颇、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些问题是高校安全防范工作的核心问题。

  (1)社会转型期凸显的矛盾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扭曲。进入社会转型期后,高等学校学生群体的社会结构、利益诉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都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不和谐的现象时有发生,存在于各个方面的矛盾不断凸显。这种凸显的矛盾淡化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给高校安全防范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转型时期社会变革的潮流和由此导致的强烈的社会振荡,必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向大学生辐射,致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分散化、多标准、多坐标系的趋势。与差距越来越大的矛盾、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与现象滋生蔓延的矛盾、扩大招生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矛盾、合作意识与独生子女优越感日益增强的矛盾、强调个性发展与人际交往纷繁复杂的矛盾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强大的冲撞和影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形成鲜明的主导价值观,他们在各种文化和观念面前困惑不安、无所适从,他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观念摇摆不定。他们的价值迷失感骤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受到极大的挑战。

此外,在当今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心态日益复杂、内部利益矛盾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往往容易爆发价值扭曲下的大规模件,既影响社会的稳定,又对高校师生造成较大的思想影响。凡此种种,都给高校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

  (2)指导思想的模糊和道德评定标准的缺失使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淡薄。对大学生指导思想的模糊和道德评定标准的缺失令大学生们困惑重重,辨不清是非、善恶、美丑,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陷入信仰危机。

1)个人主义倾向严重。个性过于张扬,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价值观念向个人本位倾斜,忽视对他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2)世俗化、功利化倾向增强。爱慕虚荣,只追求表面形式,而不注重现实意义的真才实学,忽视了对思想、政治、信仰、道德等的培养和历练。政治价值观从“理想本位”向“权力本位”倾斜,忽视了对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的责任。3)集体责任感淡薄。

第3期杨建军,等:意识形态建设与高校安全防范体系构建・337

 ・

团队、合作意识不强,公德、诚信、协作、奉献意识低下。只求名利,不讲义务,只求所得,不讲付出。总之,从流行的各种手段的大学生考试作弊,到习以为常的对师长淡化了的尊敬和爱戴,以及缺乏责任感的朦胧的爱情和婚恋观念,再到年少轻狂的择业就业意识、屡屡发生的校园刑事案件……均暴露了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严重缺失的现状。

  (3)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偏颇。在经济日益发展、文化强烈冲撞的现代社会,大学生们正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和异质文化渗透与争夺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目前正处于信息时代,网络文化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各大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大学生交流思想、获取信息最直接最重要的平台,也能加剧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为非主流意识和反动信息的传播开启方便之门。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则体现为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不断制造和传播反动有害的政治信息,灌输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网络成为国际斗争和意识形态交锋的主阵地,西方政治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借助互联网侵袭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给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争夺,加上大学生自身的慵懒与惰性,使部分学生沉迷于上网聊天、玩恐怖游戏,严重影响学业;色情、暴力网站并存,学生在不良网络环境下易形成暴力、淫秽思想倾向,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淡化等等。这些都是对高校安全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和危害的主要因素。

 三、制定意识形态战略,构建高校安全防范工作体系

  (1)树立阵地意识,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地位。高等学校要针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民族主义、反主流思想大肆向青年学生渗透的严重情况,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一要做好思想领导。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武装广大师生的头脑,加强全体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坚定他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其抵制非社会主义、主义思想的能力。二要做好组织和政治领导。意识形态战略必须依靠一支意识形态队伍来实现,要选拔忠于社会主义,有事业心和责任心,遵守政治纪律的人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要增强政治坚定性、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主人翁意识。三要做好行为领导。切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具体落实到对学校师生的教育和培训中去,增强师生的社会主义信念,让学校成为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阵地,让每位师生成为意识形态的主人,从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地位。

  (2)弘扬先进文化,奠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基础。弘扬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高校安全防范体系,必须以先进文化为先导,把培养青年主流意识形态纳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宏观上,高校要积极引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弘扬反映历史、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新文化,荡涤腐朽没落的文化,在全校形成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正确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营造有益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生成的和谐氛围。微观上,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文明、科学、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可以通过文化的倡导和渗透提高师生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师生行为;可以通过校园特色景观的理念设计;公共学术场所的文化设计和宿舍、休闲场所的人文设计等创意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感染;可以利用校风、校训征文评比、师生思想品行、道德风尚人物评选、校园文化活动征集等诸多重要的德育手段,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弘扬先进校园文化理念,以此增强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辐射力,从而奠定高校安全防范体系的意识形态战略基础。

  (3)严把思想关,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导向。无数事实表明,高等院校非但不是一片净土,而且往往是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漩涡。[2]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管理者应当通过思想的教化引导教师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良好的品德感染人,以丰富的学识培养人。坚决杜绝在课堂上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观念腐蚀学生的头脑的现象发生,不允许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在教学活动中蔓延开来。通过对师生思想的严格把关,提高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中的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为构建高校安全防范体系做好思想上的导向工作。

  (4)加强网络监管,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原则。互联网上无所不含。面对西方网络强势信息的挑战,高校要坚定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原则,大力加强网络阵地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监督和管理。要牢牢把握网络导向的主动权,建立弘扬主旋律和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网上新阵地。让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交流・338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卷

的平台,努力提供大学生感兴趣的健康向上的有益信息,如通过在学校互联网上建立礼仪教化、心理疏导、兴趣培养、法律普及、情景模拟、思想论坛等模块,促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积极向上,远离不良亚文化圈。要充分重视网络的双刃性,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和监控机制,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切实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管,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要注重对师生进行网络信息辨别、网络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其鉴别力和免疫力。总之,利用一切有力可行的手段抢占制高点,在网络建设上保证高校安全防范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张艳新.论意识形态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J].理论与现代化,2009(2).

[2]殷 越.重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J].党建研究,

2000(2).

[3]何春歧,陈国梁.高等院校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干扰因

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9(3).

I deology bui l di n g and constructi on of secur ity precauti on system

in instituti ons of hi gher educati on

Y AN J ian2j un,L I S hu2li

(L i ao n i ng Adm i n is tra ti o n Co ll e ge o f Po li ce a nd J u s ti ce,S he nyang110161,C h i na)

Abstract:The ideolog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in constructing the security p recaution system in institutions of h igher education.S treng then the ideology construction can estab lish the comm on value gu idance for the teachers and under2 graduates,and p rov ide the strong sp irit pow er as w ell as the reasonable regu lative m eans for constructing the har m oni2 ous cam pus.M ake clear the ideology attribution of secu rity p recaution w ork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as w ell as set dow n ideology strategy of security p recaution w o rk have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the har m onious cam pus and ensure the sustainable,healthy,stable developm en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y;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security p recaution

(责任编辑 祁 刚)

(上接第320页)

The new wor ks to acti vate history with ess ay

———Co mprehensi ve study on Wang Chonglv′s

Personality D i a gram of Zhang Xueli a ng

Abstract:Personality D iagram of Zhang X ueliang pub lished by East Publishing C enter recently is the new long histor2 ical scholar essay w ritten by W ang C honglv,reflects his deep understanding for literature essence.The book show s the Zhang X ueliang′s personality char m of em otional sam p le and life m odel w ith realistic and h istorical rational p rincip le, and fulfills the m odern anno tation for th is personality w ith independent construction,p rinci pal part construction and cultu ral construction.A esthetics A cadem y of L iaon ing Province invites critics to criticize th is book from the angles of “heart legend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conversation bet w een history and m odern”;“literature p rop erty reflecting from D iagram”and“contex t p roperty of D iagram”.

Key words:W ang C honglv;Zhang X ueliang;Personality D iag ram

(责任编辑 伊人凤)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