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2025-09-29 04:25:42 责编:小OO
文档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曾桥桥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名篇。大家一起说课题。板书:15落花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呢?师:对了,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些事。

三: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部分,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议花生。弄清作者对落花生为什么有着特殊的感情,还要学习作者表达思想的方法。

四:、深入探究课文的第三部分

 1师:接下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15自然段),想一想这部分课文讲了几层意思?(师适时指导)好请同学了说说。

  生: 讲了两层意思,第一层(3-11自然段)师:讲了什么?生:讨论落花生的好处。第二层(12-15自然段)师:讲了什么?

生:讲做人的道理。

师:对了说的真好!那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层意思来讲的第三部分。

2师:下面同学们就去自由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读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画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想想你是怎么理解的,读完后小组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一下。开始吧!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l)体会第一层意思(重点理解父亲的话)师:找出父亲议论花生好处的话。好大家看到这里,这是谁说的话?①小黑板出示父亲的话。    生:父亲。

 师:同学看到父亲说的这段话中提到了几种事物?

 生: 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四种事物;(板书)

师:看到这段话中父亲认为是谁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生: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父亲把花生和谁相比谁进行了比较?谁更可贵?生: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相比,还是花生更可贵。

  ③分析父亲的话,学生议答。

师:谁来读读父亲说的话?(引导学生读苹果,桃子,石榴,果实长在枝上的话读到爱慕之心时问学生)

  a.师:停,刚刚“羡慕”这个词你读的很好,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师:也就是说人们因为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而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对不对? b.师:那么父亲有没有产生羡慕之心?(没有)父亲对什么产生了慕羡之心?(落花生)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从父亲说的话中,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c.师:什么是“最可贵”?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花生的品格最可贵)谁来读读原文?(生读)也就是说父亲把与花生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事物拿来作比较就是为了突出花生具有藏而不露,默默无闻的品格;相比之下桃子,石榴,苹果则是高挂枝头,炫耀自己。板书藏而不露,默默无闻   高挂枝头,炫耀自己 d.师: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注意体会出花生的可贵。

师:读完了父亲的话老师有几道题考考大家请你辨析对错并说说理由。,

 (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

  c)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

   ④教师:从上面3题辨析题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用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明白了吗?

 (2)体会第二层意思

  过渡: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那么父亲仅仅就是在说花生吗?

  ①出示父亲的话。(师:大家看到接下来父亲说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②齐读。

师:好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这是父亲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讲做人的道理,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师:对这句话是外表与心灵的对比。那人要讲外表吗?(要)也就是说爸爸希望孩子们做既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讲究外表的人,又要像花生那样做实用的人。对不对?

③教师:父亲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从“我”说的话中可以看出)

师:很好,那请你读一下“我”说的话。④理解“我”说的话:

师:好看到我说的话,其中“体面”什么意思?(“体面”是外表好看的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生:讲究外表。生:做表面文章)什么是“有用的人”?(就是对别人有用,有帮助的人,默默奉献的人)

  c.师:同学们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谁来说一说。(生:清洁工人,他们虽然一身脏,但换来万人洁;师:嗯,清洁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地奉献着 送报人,每天重复的做着同一件事,为人们带来方便;师:送报人每天都把一些重要的新闻消息送到人们面前,不管刮风下雨都默默的工作着 在座的老师,每天都在很辛苦地上课,教学生,批改作业。师:谢谢你,老师很感动 。老师在这替在座的老师谢谢你,其实只要你们学有所成的话,老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师:其实刚刚你们说的这些人都是默默奉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个社会有很多人的工作都看似平凡但是都对社会很有用,他们都在想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d.师:那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指学生回答说文中“我”的话)

  师:对这也是父亲对孩子们得期望。(引读)“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虽然没有了,父亲的话却常常地记在我的心上。”(稍停)读错了吗?

  生:应该是“印”在我的心上。

  师:记在我们心上不好吗?哪儿不好?

  生:记,有时候也会忘记,印,就是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生2: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

  师:永久的。

  生3:记是短暂的,不永久的,印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师:瞧,说的多好,请同学们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注意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五: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师: 读了课文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对落花生说吧,下面就请你以“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

 六:分清课文的主次.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课文按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议花生)

 

七:总结全文1总结: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2齐读课文(请同学拿起书,一起来读课文,再次去感受落花生的这种特殊感情,以及做人的道理)  贴做人的道理板书: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八:延伸拓展

 这篇课文就是从落花生的特点上,体会到做人的道理。这就是本文的另一个写作特点:借物喻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 

春蚕  献身精神 ; 蜡烛 燃烧自己点亮别人 ; 蜜蜂   奉献精神; 火柴  牺牲精神;  

九:课外延伸

  1.课文学完了,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每位同学回家后,准备一些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并和你的妹妹、弟弟、爸爸妈妈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好吗? 2 .背诵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藏而不露              高挂枝头

默默奉献              炫耀自己

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