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的问题
2025-09-29 04:28:57 责编:小OO
文档
请教各位: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存在着什么关系,初见水位究竟怎么测量,以前的帖子也看过,各有各的说法,有的说初见水位高于稳定水位,有的说初见水位低于稳定水位,由于测量初见水位不是很精确,真不知道初见水位怎么确定,各位也许经验比较丰富,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钻进过程中遇到地下水位时立即停钻测得的地下水位是初见水位;钻进结束,水位基本稳定后测得地下水位的是稳定水位。     实际操作中,在地下水位上是采用不加水钻探,当首次见到饱和土时,饱和土的上界可认为就是初见水位,但由于受毛细水的影响和判定方法上精度较低。稳定水位在钻进结束一定时间后测量,有一个稳定可靠的水面,测量精度较高,要求误差不大于2cm。一般在钻探结束后统一测量稳定水位,这样可以根据水位等值线图,判别地下水的流向。

一般情况下,初见水位是低于稳定水位的,稳定水位应该根据规范要求的时间来量测,不一定要统一量测,因为也许有些钻孔时间长了会塌孔.

测量地下水位应干钻,初见饱和沙或土,既认定为初见水位,由于毛细水一般初见水位要高于稳定水位。

稳定水位则在钻探结束24小时水位稳定后测量。

初见水位是一个模糊概念,它涉及一个时效性,不像稳定水位的概念那么明确,只要土中含有自由水就可以确定为初见水位。

根据规范的意思,初见水位应该是在真正见到水位时测量的,因此,实测的数据一般低于稳定水位。及时了解湿度,只要取出的土中含有自由水,那么初见水位也就基本是这个位置了(上下不会差的太多)。初见水位受回次进尺影响,它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数据。测量初见水位可以粗略了解土的渗透性,粗粒土中一般一钻到水位孔中就有水位,很好测量。在坚硬的粘土地层中,有时根本就没有初见水位(在钻进过程中一直没有水),等好几天水位才能稳定。

初见水位反映了地层的渗透性,一般初见水位总是低于稳定水位,渗透性越强,初见水位越接近于稳定水位。反之,越低于稳定水位。

看了几个贴,想问一下,你们的初见水位或者稳定水位是用什么表示的,是高程(如1.35m)还是相对于孔口的深度(如3.5m)。

在浙江,剖面图中多以水位埋深表示的

初见水位对认识土层结构有一定意义

当土层结构较稳定时,初见水位比稳定水位低,反映了土的渗透性,由于水的渗透汇集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渗透性的大小,初见水位与稳定水位相差较大,渗透系数越小,相差越大。

当存在上层滞水下部砂层不含水时,初见水位会较高,但稳定水位却会很深

通常情况下稳定水位高于初见水位,初见水位量测后24小时,即可以量测稳定水位。

1、从字面理解,初见-及在钻孔钻探当时看到的水位。我们判断方法一般是:当粘性土含水量饱和,及在钻头上有湿润显示时,记为初见水位;在砂土中,砂颗粒湿手,记为初见!

2、稳定水位,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的时间测定。因<2001勘察规范 >和<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中规定的稳定水位量测时间不尽相同。一般砂土和碎石不小于0.5H,粉土不小于8H,粘性土不小于24H。

3、若易塌孔时,有时不等间隔时间到就得量测,量测后结合场地周边长期观测水位,考虑丰水期或枯水期影响,进行结合评价。

初见水位高于稳定水位还是低于稳定水位,这有很多因素存在的。

1、塌孔         2、勘察时处于丰水、平水、枯水的哪个时期  3、地下水类型、是否承压、4、测量方法

我也是听说由于毛细水的作用初见水位高于稳定水位,怎么大家都认为稳定水位高于地下水位了啊,看来还得多学校,查查资料再说吧。

应该按地层具体确定的吧~~

地下水为潜水的话,初见水位一般高于稳定水位;

为承压水的话一般则反之。

仅仅是个人的看法,讨论讨论。

1、量测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可以查明地下水的分布规律、流向、水压、水力梯度等有关数据。初见水位未必高于稳定水位,也未必低于稳定水位。是谁高于谁要看水的性质是否具有承压及排泄速度等。

2、要确定相对准确的初见水位必须具有下列条件:A、冲击钻进  B、每一次提钻都要仔细观察钻头刃口处,是否有水痕  C、

3、稳定水位应有足够的静止时间。规范上有规定,还有,易坍塌的要有套管护壁,防止土体塌落造成水位上浮现象。

我接触过并且也经常测量,初见水位在水库安全鉴定(除险加固)勘察中是设计单位了解大坝浸润线而要求的一个水位。方法如上所述。

基本同意2楼意见,但不同岩性稳定时间不一样:对砂土要求停钻时间不少于30分钟;粉土要求停钻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粘性土层不少于24h.(2)在钻孔深度内有两层以上水时。应分层止水,测得不同水位,否则,则为混合水位。

初见水位不一定高于稳定水位:承压水区打穿上部隔水层后。

初见水位不一定低于稳定水位:在岩溶水分布区的上层土中。

在钻进过程中,首先看见出水或者钻头潮湿(干钻)可判定初见水位。依据地层情况,看含水层的埋深,遇见地下水,通常在2小时左右就可再次测量水位,在水系不发达的地区,地层情况不复杂的时候,我认为可判定稳定地下水位

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不存在必然关系。

如,在潜水区,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基本一致。在承压水区,初见水位可能高于承压水稳定水位,也可能低于承压水稳定水位。

再如,在粘土料勘察中,钻探时为干孔,并未见地下水;但第二天再测,却出现了水位;这可能是由于钻探破坏了粘土层的原始结构,在粘土中仅含有的一点重力水透过结构破坏面渗出积蓄所致。

实际现实操作在测定浅部潜水位时没有问题,大不了边上钻个4米的孔,等明天再测。可是在测20米左右的微承压水就有问题了,那我明天测量岂不是混合水位了,碰到此类情况怎么办?各位难道只能采用隔水措施才行吗?有没有别的办法?

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都是用高程表示的,要不就不叫水位,应该叫地下水埋深(以坑口为基准)。这两个水位都应该认真量测,均对工程有一定的意义,不仅能粗判地层的岩性、透水性,而且对评价地下水毛细水上升高度,液化深度,腐蚀性等等很有作用。.

多数情况下稳定水位低于初见水位,但如果是承压水的话也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另外,量测地下水位是还应注意是否有上层滞水或者是多个含水层的情况。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