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酒依赖者复饮的风险因素及与其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提交稿)
2025-09-29 04:21:48 责编:小OO
文档
河北医科大学

在职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酒依赖复饮的风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研   究   生      高晓奇

导        师      王学义教授  主任医师

专        业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 

二 级  学 院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起止日期      2014年1月—2015年3月

提 交  日 期      2015年3月

酒依赖复饮的风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摘 要

目的:通过对酒依赖者复饮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认知功能的评估,探讨复饮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寻找酒依赖患者复饮的病理心理机制,为临床医生对戒断期伴有认知损害的酒依赖者进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以河北省荣军医院的慢性酒依赖者为病例组,其中,戒酒一年内未再饮酒者入非复饮组,戒酒一年内再次饮酒者入复饮组,选择与患者同一地区的社区人群中正常且未患有精神神经相关疾病的非酒依赖者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和性别上相匹配。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 FES-CV)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伦敦塔测试、数字序列测试和数字广度测试、视觉记忆测试分别评估被试的执行功能、记忆力和注意力。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酒依赖组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总应答数(129.21±15.10VS107.33±16.30,t=7.53,P<0.01)、持续应答数(36.20±13.VS24.00±12.56,t=4.98,P<0.01)上得分较低,在持续性错误数(t=6.09,P<0.01)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t=10.6,P<0.01)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伦敦塔测试和Stroop色词测试中,酒依赖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视觉记忆、数字序列测试中,酒依赖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酒依赖组在持续操作能力和数字广度测试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复饮组患者在情感表达(t=-3.67,P<0.01)、亲密度(t=-3.13,P<0.01)、性(t=-3.34,P<0.01)、组织性(t=-2.81,P<0.01)、控制性(t=-3,P<0.01)上得分均显著低于非复饮组,而在矛盾性评分上(t=2.87,P<0.01)复饮组要显著高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复饮组与非复饮组的认知功能比较时,复饮组的WCST总应答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上得分要高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完成

分类数上得分要显著低于非复饮组,其他各项得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troop色词测试(t=2.81,P<0.01)得分低于复饮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伦敦塔测试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记忆功能的测试中,复饮组在各项测试上的得分均低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饮组在持续操作能力和数字广度测试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相关分析表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总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婚姻状况不和睦、每日饮酒次数多、患者性差与复饮相关,(r0.47~0.84);对与复饮相关的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总应答数、持续应答数越低,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越高等这些因素与复饮呈相关性,可能是造成复饮的危险因素;认知功能损害,控制力低,婚姻不和睦婚姻状况越不和睦,每日饮酒次数越多,患者性越差,这些因素与复饮呈相关性,可能是造成复饮的危险因素。

结论:1. 认知功能损害、控制力、婚姻状况是酒依赖患者复饮的重要危险因素。

2.大多数酒依赖复饮组患者的家庭环境因素要比非复饮组的差,故复饮组患者更要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功能水平,这对降低酒依赖者复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对饮酒次数多且伴有家庭婚姻不和谐的酒依赖者,尤其是认知功能损害严重者,复饮率更高,更应加强对其入院治疗后的家庭饮酒控制,尽量减少饮酒因素的暴露水平,把复饮率降到最低。

关键词:酒依赖 复饮 认知功能 家庭环境因素 风险因素 

The risk factors and correlation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for relapse of alcoholism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relapse of alcoholism and explore thee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function and relapse, and to find its pathologic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relapse and prevent alcoholics from relapse during withdrawal period by clinical doctors, who can be guided by objective evidences for making early diagnosis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Method: In thee present study, we selected epatients with chronic alcohol dependence as alcohol dependence group(n=60). In the alcohol dependence group, patients with an abstinent period for 1 year and without a relapse as non-relapse group, and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lcohol dependence within 1 year’s withdrawal as relapse group (n=60).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e from the same area or community as the alcohol dependence group. Meanwhile, patients with other sever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were excluded. The two groups were matched by age and gender. Then the alcohol depencenc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assessed by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 (FES-CV) for their socio-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e used the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Tower of London Test, Digital sequence test and digital span test, visual memory test to assess the subjects’ executive function, memory and attention. 

Results: In the comparation between the relapse group and non-relapse group, the relapse group demonstrated lower score in expression (t=-3.67, P<0.01), the degree of intimacy(t=-3.13, P<0.01), 

independence (t=-3.34, P<0.01), organization (t=-2.81, P<0.01), control (t=-3, P<0.01) , and higher score in the contradiction (t=2.87, P<0.01) conpared with non-relaps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In the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 alcohol dependence should result in the total (129.21±15.10VS107.33±16.30,t=7.53,

 P<0.01), to complete the first category should be the answer (t=10.6, 

P<0.01), continuous should answer (36.20±13.VS24.00±12.56,t=4.98, P<0.01) and continuity errors (t=6.09, P<0.01) three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lapse related risk factors were analyzed by multi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howed that marital status, harmony, daily drinking frequently, poor independence we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for relapse, (OR=3.11, 95%CI:1.98~7.86),6. 

(CI:3.10 ~ 16.77) and 2.32 (CI:1.25 ~ 6.54). Control is a protective factor of relapse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withdrawal

 period, OR is 0.26 (CI:0.07~0.63), and cognitive dysfunction is relapse

 risk factors of alcohol dependence in heavy medium of heavy, cognitive impairment is heavier, the higher the rate of relapse.

Conclusion:1. Cognitive impairment, control force, marital status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 in alcohol dependent 2. Most alcoholics with relapse had poorer family environment than alcoholics without relapse, so the relapse group need to improv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family function, it is great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drinking for alcoholics.  3. Alcoholics who drunk frequently and whose family marital was disharmony should strengthen control over drinking for family and reduce alcohol exposure as far as possible.

Key words: Alcohol dependence; Cognitive function; Relapse; Family environment; Risk factor.

酒依赖复饮的风险因素及其与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

前  言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居民对酒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长期饮酒的人会对酒产生依赖,继而导致公共卫生与安全威胁、家庭暴力和自身健康危害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已成为精神科学领域研究的新焦点。相关研究显示,截止至2005年底,我国酒依赖患者的人数占全国15岁以上人口总数的3%。虽各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但总体呈上升趋势[1]。

随着酒依赖患者的数量增加,入院接受治疗的酒依赖者比例也在增加,但很多接受治疗的酒依赖者在戒酒后不久又会去饮酒,再次出现酒依赖状况,其复饮率超过80%[2]。酒依赖者戒断期出现复饮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研究表明,文化水平低、体力劳动、生活事件多、住院时间短、人格改变、酒依赖家族史、社会心理应激、发病年龄迟、成瘾时期久、酒中毒性妄想症等患者,更容易在戒断期发生复饮。饮酒量、有无合并症、临床治疗效果与其复饮却无明显的关联[3]。另有研究显示,负性心理压力、心理性依赖和工作需要等也易导致其出现复饮[4]。另有报道,患者有冲动性自杀企图与其复饮发生率的升降呈现相关性,若患者曾有冲动性自杀企图,则其复饮风险可比一般患者复饮风险高3倍,且复饮时间也较早。酒依赖者的应对技能和休闲活动也与其复饮呈明显相关[5]。研究发现,通过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建立友善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引导家属对其进行监督等预防措施可有效的应对其复饮的可能性[6]。

酒精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和神经细胞毒性,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认知功能损害,临床上称为酒精性认知损害。认知功能是高级神经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能力、语言功能、推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判断力能力、行为及执行功能等方面。临床上,酒依赖者常会出现反应迟缓、记忆能力差、注意不集中等认知功能的损害[7]。研究者利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男性酒依赖者和正常组作为对照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发现酒依赖者的总应答数、正确应答百分数、错误应答数、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持续应答数、完成第一类所需应答数、概念化应答百分数等方面成绩均显著偏低[8]。

本课题通过对酒依赖者复饮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作为风险因素之一的认知功能损害与复饮之间的关系,寻找其复饮的病理心理机制,为临床医生对酒依赖者在戒断期认知功能损害更易发生复饮进行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对象选择

    本研究以河北省荣军医院住院的慢性酒依赖者为病例组,选择与患者同一地区的社区人群中正常且未患有精神神经相关疾病的非酒依赖者为对照组,通过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根据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计算公式,纳入本研究的病例组为60人,对照组60人。

1.2 入选标准

病例组:选取2013年08月至2014年12月入院治疗的酒依赖者为病例组,共60例。

其中非复饮组:(1)根据国际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符合酒依赖的诊断标准。(2)戒断后半年内未出现酒依赖;(3)均为男性;(4)年龄18岁以上;(5)所有入组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除饮酒以外的其它物质滥用史;(2)除饮酒以外的其它物质滥用史,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者;有颅脑损伤史或智力低下者。共入组 35人,年龄18~60岁,平均41.2±5.2岁,受教育年限0~ 12 年,平均6.7±2.3年。

复饮组:(1)根据国际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符合酒依赖的诊断标准。(2)戒断后半年内再次出现酒依赖;(3)均为男性;(4)年龄18岁以上;(5)所有入组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除饮酒以外的其它物质滥用史;(2)除饮酒以外的其它物质滥用史,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者;有颅脑损伤史或智力低下者。共入组 24人,年龄18~60岁,平均39.5±8.6岁,受教育年限0~12年,平均6.3±1.9年。

 对照组:

我们根据病例组的病例数进行频数匹配,选取与病例组在同一社区或临近社区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共选取符合标准的对照组人数为60例。入组标准:(1)根据国际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排除酒依赖,即非酒精依赖者,不饮酒或少量社交性饮酒;(2)身体健康,无精神神经疾患,无其他物质依赖史;(3)均为男性;(4)年龄18岁以上;(5)所有入组对象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除饮酒以外的其它物质滥用史,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者;有颅脑损伤史或智力低下者。共入组 58 人,年龄18~60岁,平均41±9.8岁,受教育年限0~12年,平均7.0±2.7年。

所有研究对象在参加研究之前自主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符合伦理学要求,已经过河北省荣军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2 研究方法

患者住院期间,由经统一培训的医生对入组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的调查,并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估。

1.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

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饮酒量、饮酒次数等一般人口学基线资料。

2.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

此量表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在美国心理学家MossR.H.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的基础上修订改写而成[3]。该量表含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1)亲密度;(2)情感表达;(3)矛盾性;(4)性;(5)成功性;(6)知识性;(7)娱乐性;(8)道德宗教观;(9)组织性;(10)控制性。该量表含有90个是非题,答题时间约30分钟,要求受试者具有初中以上教育程度。

此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和重测信度。但在内部一致性信度上有一定的问题。亲密度、 矛盾性、知识性和组织性 4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3个分量表的一致性稍差,性、道德宗教观和情感表达3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很差。可能是因为这些分量表的内容不太适合中国文化。在应用量表做解释时应该慎重。

问卷使用要求受试者具有初中以上教育程度,主试应监控受试者完成量表的全过程,在受试者不能理解多个项目时应中止测试并确认答卷无效。

3.认知功能测查

3.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用于测量患者的执行功能,该测试由伯格于1948年[9]提出,经希顿修订后广泛使用于神经精神疾患的认知功能评定。其主要包括概念形成、抽象能力、认知过程的转移能力和选择性记忆等方面,反映了额叶中决策执行区的功能,是目前检测认知功能应用较多的工具。测试在计算机上进行,共有128张卡片,将其按形状(十字形、三角形、五角星形、圆形)、颜色(红、绿、黄、蓝)和图形数量(1、2、3、4)的不同而绘制。首先在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1个红三角形、2个绿五角星形、3个黄十字形和4个蓝圆形卡片,要求被试者按这4张卡片对128张卡片进行分类,分类顺序按形状、颜色及数量等依次排列,每种分类若连续选择10张都为正确选择则自动换为下一种分类。反之,则继续进行直到能连续正确选择10张为止。完成6次正确分类即完成此次测试。测试时分类顺序和原则将不会告诉其受试者,仅告诉其回答是否正确。记录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持续性应答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持续错误数。

3.2视觉记忆测试(BVMT-R)用来评估被试者记忆功能[5]。测试时,计算机会呈现一张图片在被测试者面前,包括六种几何图形。观察10秒以后,要求被试者凭自身的记忆在答题卡上把它们画出来。以被试者所画图的准确性和位置为评分标准。整个测试过程也需重复3次。总分为3次结果之和,分析时采用总分。

3.3数字序列测试(DS) 用于评估被试者记忆功能,主要是操作记忆功能。测验时会给被试者听一组数字,然后要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复该组数字中每一个数。以正确回答的数组个数评分标准,在整个测验过程中,这些数字组的长度会不断加长。

3.4数字广度测试(DS):指顺背及倒背数字的测试,主要短时记忆能力[6]。计算机会播报一组数字给受试者听,要求受试者根据所听到的同样顺序复述这些数字则为顺背测试。反之,以相反顺序复述这些数字则为倒背测试。

3.5持续操作能力测试(CPT)用于评估受试者持续注意力水平,反映注意力的“维持因子"与觉醒水平有关联[7]。测试中,计算机显示屏上会按随机顺序多次显示不同的数字,要求受试者连续识别出现的同组数字,并在规定时间内做出反应。然后,按闪现数字位数的不同划分为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本测试包含4个考察指标,即认错个数、遗漏个数、反应时间变化、反应时间。该四个指标以数值大小作为衡量标准,得分越高则注意力水平越强,反之则低。

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计数资料分析使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分析使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进行重要风险因素筛选。检验水准为0.05,P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酒依赖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 

本研究酒依赖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病例组中有1例因中途不愿意继续参加研究项目而失访,对照组中有2例因中途退出研究而失访。样本人数合计117人,样本有效率为97.5%。三组均为男性。酒依赖组平均年龄为40.5±9.2岁,对照组为41.1±9.8岁,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文化程度均在小学以上,且两者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复饮组与非复饮组之间在年龄、受教育年限、日饮酒量及次数、经济状况以及饮酒家族史上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见表1)

2.酒依赖组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比较  

2.1 执行功能 由表2结果可知,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中,酒依赖者在总应答数(t=7.53,P<0.01)、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t=10.6,P<0.01)、持续应答数(t=4.98,P<0.01)和持续性错误数(t=6.09,P<0.01)三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伦敦塔测试和Stroop色词测试中,酒依赖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记忆力 在视觉记忆、数字序列测试中,酒依赖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2.3 注意力 如表2所示,酒依赖组在持续操作能力和数字广度测试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复饮组与非复饮组家庭环境量表评分与认知功能得分比较

3.1 由表3 可知,复饮组患者在情感表达(t=-3.67,P<0.01)、亲密度(t=-3.13,P<0.01)、性(t=-3.34,P<0.01)、组织性(t=-2.81,P<0.01)、控制性(t=-3,P<0.01)上得分均显著低于非复饮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矛盾性评分上复饮组要显著高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知识性、成功性、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上得分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3.2 执行功能 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中,复饮组在总应答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上得分要高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完成分类数上得分要显著低于非复饮组,其他各项得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伦敦塔测试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如见表4)

3.3 记忆力 表4结果显示,在记忆功能的测试中,复饮组在各项测试上的得分均低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注意力 由表4结果表明,复饮组在持续操作能力和数字广度测试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

4. 复饮组与非复饮组风险因素相关分析

家庭环境量表中矛盾性,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每日饮酒量、每日饮酒次数与复饮正相关;家庭环境量表中情感表达、亲密度、性、组织性、控制性,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总应答数、持续应答数,记忆力,注意力与复饮负相关。

5.酒依赖组复饮相关危险因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酒依赖的风险因素有: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总应答数、持续应答数越低,持续性错误数、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越高等这些因素与复饮呈相关性,可能是造成复饮的危险因素;认知功能损害,控制力低,婚姻不和睦婚姻状况越不和睦,每日饮酒次数越多,患者性越差,这些因素与复饮呈相关性,可能是造成复饮的危险因素。(见表5)。

附  表

表1 酒依赖复饮组、非复饮组和对照组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比较

项目复饮组(n=24)

非复饮组(n=35)

对照组(n=58)

F值/χ2值

P值

年龄(年)39.5±8.6

41.2±5.2

41.1±9.8-0.42

P>0.05
受教育年限(年)6.3±1.9

6.7±2.3

7.0±2.71.21P>0.05
离异或其他/在婚(例)

11/24

12/35

4/545.36P>0.05
日饮酒量(ml,40%)

379±101

392±115

98±3219.84P>0.05 P>0.05
日饮酒次数(次)2.8±0.3

2.±0.3

0.9±0.215.29P>0.05
经济状况(好/差)

9/24

11/35

25/330.68P>0.05
饮酒家族史13/24

25/35

23/3510.2P>0.05
表2 酒依赖复饮组、非复饮组与对照组的认知功能的比较

项目复饮组(n=24)

非复饮组(n=35)

对照组(n=58)

F值

P值

执行能力
 WCST
总应答数134.41±17.10125.63±15.107.33±16.308.06P<0.01
正确应答数48.79±11.3152.47±12.3871.23±10.34-10.52

P<0.01
完成分类数1.60±1.042.90±1.085.23±1.-12.66

P<0.01
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

56.67±13.3548.78±12.1025.67±11.3011.26P<0.01
持续应答数37.10±13.35.20±13.1624.00±12.564.96P<0.01
持续性错误数36.37±11.4732.88±12.6519.88±14.226.25P<0.01
伦敦塔测验14.15±5.1112.76±4.8414.46±3.-2.63

P<0.01
记忆功能
数字序列20.28±3.3124.90±3.80

29.87±4.10-11.26

P<0.01
视觉记忆20.68±3.1824.87±2.9729.77±3.21-13.

P<0.01
注意力
数字广度测试16.55±3.1219.37±3.7621.97±3.24-7.56

P<0.01
持续操作测试2.01±0.732.87±0.683.12±0.79-2.69

P<0.05
表3 酒依赖复饮组与非复饮组家庭环境量表评分比较 

分量表复饮组(n=24)

非复饮组(n=35)

t值

P值

情感表达4.38±1.355.67±1.31-3.67P<0.01
矛盾性5.11±1.274.13±1.302.87P<0.01
亲密度5.23±1.366.30±1.24-3.13P<0.01
3.65±1.354.87±1.40-3.34P<0.01
知识性4.61±1.294.82±1.32-0.610.51
成功性5.15±1.365.62±1.22-1.390.22
组织性4.23±1.285.19±1.30-2.81

P<0.01
娱乐性3.88±1.344.35±1.42-1.280.2
控制性4.36±1.235.32±1.19-3P<0.01
道德宗教观4.67±1.264.88±1.21-0.0.51
表4 复饮组与非复饮组的认知功能比较

项目复饮组(n=24)

非复饮组(n=35)

t值

P值

执行能力
 WCST
总应答数134.41±17.10125.63±15.2.02P<0.05
正确应答数48.79±11.3152.47±12.38

-1.160.34
完成分类数1.60±1.042.90±1.08-4.61P<0.01
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56.67±13.3548.78±12.102.360.02
持续应答数37.10±13.35.20±13.160.530.67
持续性错误数36.37±11.4732.88±12.651.080.38
伦敦塔测验14.15±5.1112.76±4.841.060.38
记忆功能
数字序列20.28±3.3124.90±3.80-4.83P<0.01
视觉记忆20.68±3.1824.87±2.97-5.17P<0.01
注意力
数字广度测试16.55±3.1219.37±3.76-3.03P<0.01
持续操作测试2.01±0.732.87±0.68-4.63P<0.01
表5 酒依赖组复饮相关危险因子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变量β值

SEWald χ2P值

OR值

95%CI
常量-5.711.837.970.008
日饮酒次数 

1.980.5616.22<0.016.3.10~16.77

1.150.55.020.0312.321.25~6.54

控制性-1.880.617.65<0.010.260.07~0.63

威斯康星持续错误数1.860.5313.560.0285.962.~13.56

记忆力1.560.5112.320.0244.923.12~8.42

注意力1.350.499.870.0383.672.97~11.23

讨 论

酒依赖者戒断期出现复饮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有研究表明,文化水平低、体力劳动、生活事件多、住院时间短、人格改变、酒依赖家族史、社会心理应激、发病年龄迟、成瘾时期久、酒中毒性妄想症等患者,更容易在戒断期发生复饮。饮酒量、有无合并症、临床治疗效果与其复饮却无明显的关联[10]。酒依赖患者存在多种认知功能损害,特别是智力、记忆力和执行功能的损害明显,治疗后部分认知功能损害仍持续存在[15],复饮的患者认知功能损伤更加明显,但是认知功能损伤越严重,是否对患者的复饮有更大影响,需要进一步证明。

本研究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估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伦敦塔测试、数字序列测试,视觉记忆测试分别评估被试的执行功能、记忆力和注意力。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复饮组和非复饮组认知功能水平的比较,对酒依赖组复饮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来筛选酒依赖者复饮的风险因素,其中认知功能是重中之重,进而研究其与复饮的关系。

1酒依赖者家庭环境因素研究 

家庭环境因素是导致酒依赖者复饮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0]。李蓉娣[21]等人应用家庭环境量表与家庭功能量表对7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家庭环境量表中情感表达、亲密度因子得分要低于对照组,而控制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家庭功能量表中所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陈景清[22]等人应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对145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家庭功能评定,发现APGAR总分、合作度、适应度、情感度、成长度和亲密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而家庭功能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对酒依赖者中的复饮组与未复饮组进行家庭环境评定,发现复饮组患者在情感表达、亲密度、性、组织性、控制性上得分均显著低于非复饮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矛盾性评分上复饮组要显著高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知识性、成功性、娱乐性和道德宗教观上得分两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复饮组患者家庭具有更为明显的冷漠、情感压抑、依赖、僵硬、缺乏灵活性及矛盾多等特征。酒依赖者的家庭生活环境差,既可能会导致酒依赖产生,同时也可能会使家庭成员在生活、协作、身心成长、关怀等方面出现问题而导致复饮,继而使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病态的饮酒行为之间间形成一种恶性的互动关系,影响酒依赖者戒酒与治疗的效果。因此,在酒依赖者治疗期间,除了进行生物学治疗,消除社会心理应激和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外,还应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功能水平,这对降低酒依赖者复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3]。

2认知功能

执行力是指认知加工过程中的协同操作能力,即在完成某一特定目标时,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神经机制。正常时,执行力可使一个人在面临需立即做决定的问题时,能从许多的信息中选择其必要的信息,实施计划,进行推理并逐步解决问题[9]。WCST广泛使用于检测人的抽象能力与概念的转变,选择性记忆与认知过程的转移能力,反映了额叶的决策执行功能,对额叶病变较灵敏[10,11];Stroop色词测试主要考察受试者执行抑制功能。伦敦塔测试主要考察受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发现,在WCST测试中,酒依赖者在总应答数(t=7.53,P<0.01)、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t=10.6,P<0.01)、持续应答数(t=4.98,P<0.01)和持续性错误数(t=6.09,P<0.01)三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伦敦塔测试和Stroop色词测试中,酒依赖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说明,酒依赖患者的执行功能在很多方面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如酒依赖组的抽象概括和概念形成能力要比正常人群差,酒依赖者的执行抑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比对照组差。酒依赖复饮组与非复饮组之间在执行功能上的各项得分中,复饮组在总应答数、完成第一分类所需应答数上得分要高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完成分类数上得分要显著低于非复饮组,其他各项得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troop色词测试(t=2.81,P<0.01)得分低于复饮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伦敦塔测试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上可以表明,非复饮组较复饮组在执行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但还仍需要加强对酒依赖人群的治疗,尤其是复饮组患者。

记忆功能是获得信息或经验后在大脑中储存与提取的过程。我们研究采用空间广度、视觉记忆、语言记忆、数字序列对患者的记忆能力进行检查,考察受试者的语言记忆能力、视觉学习与记忆能力、操作记忆能力和工作记忆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在语言记忆、视觉记忆、数字序列测试中,酒依赖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空间维度测试上,酒依赖组和对照组的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酒依赖者的言语记忆与学习能力,视觉学习与记忆能力和操作记忆能力显著受到损害,而酒依赖者的工作记忆能力虽有损伤但差异不是很明显。很多研究显示酒依赖者的记忆力会受到严重损害。黄燕萍等研究发现慢性酒依赖者即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受损较为显著,而长时记忆损害较轻微[12]。酒依赖患者应用韦氏智力全量表进行测试,发现酒依赖者的平均得分较对照组低,韦氏记忆量表得分和视觉记忆得分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Luis M等人对鼠的研究实验中发现,慢性酒精中毒会产生许多方面的认知损伤,记忆力损害尤为突出[14]。记忆与颞叶部密切相关,双侧颞叶前部海马钩部损伤会导致严重的记忆障碍和情绪及行为改变。动物切除两侧颞叶后,可出现经口寻物倾向,精神性失明,情绪变化或易怒,性变态,性行为变化,饮食习惯改变。两侧海马或邻近颞叶结构损害的病人,记忆障碍足其显著的症状,尤其是近事记忆[15]。人类除了以征象外,还会出现持续性精神障碍,如遗忘或人格改变。也有研究显示,酒依赖患者的言语工作记忆能力与内侧隔/斜脚带(MS/DB)体积大小呈正相关[16]。酒依赖者的韦氏记忆量表得分和侧脑室容量改变也呈现显著相关[13]。由以上研究可知,记忆与大脑内很多结构有密切关系,脑组织的损伤可导致记忆损伤,并有相应形态学的改变。酒依赖者因长期过量饮酒会使与记忆有关的脑组织结构受到损害,从而引起记忆功能的损失。从以上研究也发现,酒依赖者记忆损伤是不均衡的,多数认为短时记忆或即时记忆损害较为严重,本研究发现酒依赖者记忆损害较为严重,但酒依赖者的工作记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较并没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为工作记忆一般为长久记忆,不易遗忘。在酒依赖患者复饮与非复饮组中,除了空间维度测试外,复饮组在其他各项测试上的得分均低于非复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注意力是指内心活动对特定事物的指向性与集中程度,是确保正常心理活动的基本功能,一般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注意力广度、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紧张性及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数字广度测试(DS)指顺背及倒背数字的测试,主要衡量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而持续操作能力测试(CPI-IP)主要考察受试者持续注意力水平,反映注意力的“维持因子”与觉醒水平有关联。本研究发现酒依赖组在持续操作能力和数字广度测试上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酒依赖组患者短时记忆和注意力及其保持集中注意力都存在明显损伤。有研究显示,前额叶和注意力关系最密切。若前额叶受损,患者则会普遍处在低觉醒状态,缺乏能动性,对外界的观察能力降低,对与自己有关系的事件的关注度也会减少;同时,患者不能抵抗外界正常应该被抑制或忽略的干扰,做事情容易分心。Sandra Zinn等应用精神行为状态检查(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 NCSE)对戒酒患者进行测试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大于50岁的患者除注意力外,其他方面均表现有显著损害[17]。Donna Tedstone等对清醒的酒依赖者的选择性和分离性注意力进行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酒依赖者的分离性注意力显著受损,而在衡量选择性注意力的Driksen任务中酒依赖患者则表现正常[18]。以上两个研究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研究发现酒依赖者的注意保持能力和转移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以认为酒依赖者的注意力受损较为严重,需要加大对酒依赖者在该方面的治疗与康复。在复饮组与非复饮组之间进行注意力的比较时发现,复饮组在持续操作能力和数字广度测试上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复饮组的持续注意能力和转移能力比非复饮组的酒依赖患者要损伤的更为严重,这与张[19]等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其原因可能是由人口的异质性或环境因素所致。

3 酒依赖者复饮的相关因素研究

研究发现,酒依赖者的复饮再入院率为40.68%(24/59)。对酒依赖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家庭环境因子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不和睦、每日饮酒次数多、患者性差是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发生复饮的重要危险因素,OR分别为3.11(CI:1.98~7.86)、6.(CI:3.10~16.77)和2.32(CI:1.25~6.54)。控制性是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发生复饮的保护性因素,OR为0.26(CI:0.07~0.63)。因此,对饮酒次数多且伴有家庭婚姻不和谐的酒依赖者更应加强对其入院治疗后的家庭饮酒控制,尽量减少饮酒因素的暴露水平,把复饮率降到最低。

结 论

 1.认知功能损害、控制力、婚姻状况是酒依赖患者复饮的重要危险因素。

 2.大多数酒依赖复饮组患者的家庭环境因素要比非复饮组的差,故复饮组患者更要改善不良的家庭环境,提高家庭功能水平,这对降低酒依赖者复饮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对饮酒次数多且伴有家庭婚姻不和谐的酒依赖者,尤其是认知功能损害严重者,复饮率更高,更应加强对其入院治疗后的家庭饮酒控制,尽量减少饮酒因素的暴露水平,把复饮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帆,孙洪强,杨甫德,等.酒依赖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1):6-9.

[2]王长勇, 安成革, 刘大威. 67例慢性酒中毒患者首次住院治疗后的三年随访[J].山东精神医学, 2005, 18(4): 229.

[3]董健, 张曦明.慢性酒中毒者复饮的相关因素分析[J]. J Clin Psyhchol Med, 2004, 14(1): 34.

[4]朱洪英, 刘敏, 田劲兰. 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原因分析及对策[J]. 山东医药, 2004, 44(26): 75.

[5]Walton MA, Blow FC, Booth BM. A comparison of substance abuse patients' and counselors' perceptions of relapse risk Relationship to actual relapse[J]. J Subst Abuse Treat, 2000,19(2): 161-169.

[6]吴玉秋, 田素英, 张焕君.家庭护理干预对戒酒患者复饮的影响.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J], 2005, 11(6): 346-347.

[7]Vengeliene V, Heidbreder CA, Spanagel R. The effects of lamotrigine on alcohol seeking and relapse[J].Neuropharmacology, 2007, 53(8): 951-957.

[8]刘桂芳,梁昆仑.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38-40.

[9]杨炯炯,周晓林,陈煊之.大脑执行功能障碍与相关疾病[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2,35(2):122-124.

[10]胡建,夏炎,李勇,等.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变化[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4,24(1):35

[11]Bradshaw JL.Sheppard DM.The Neurodevelopmental Frontostriatal Disorders:Evolutionary Adaptiveness and Anomalous Lateralization.Brain Lang.2000,73:297-320. 

[12]黄燕萍.慢性酒依赖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14(4):332-333.

[13]Rosenbloom MJ,Rohlfing T,OReilly AW,et a1.Improvement in memory and static balance with abstinence in alcoholic men and women:Selective relations with change in brain structure. Psychiatry Research:Neuroimaging.2007,155:91-102.

[14]Carcia-Moreno LM, Conejo NM, Capilla A,et a1.Chronic ethanol intake and object recognition in young and adult rats. 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02,26 ;831-837.

[15] 渔邮. 精神病学(第四版). 200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51.

[16]Sullivan EV, Deshmukh A, Rosa ED, et a1. Striatal and forebrain nuclei volumes:Contribution to motor function and working memory deficits in alcoholism. BIOL PSYCHIATRY. 2005,57:768-776.

[17]Zinn S, Bosworth HB, Edwards CL,et a1.Performance of recently detoxified patients with alcoholism on a neuropsychological screening test. Addictive Behaviors. 2003,28:837-849.

[18]Tedstone D,Coyle K.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sober alcoholics performance on selective and divided attention tasks. Drug and Alcohol Dependence. 2004, 75:277-286.

[19]李艳祥,王学义,姚绍敏等. 酒依赖者戒饮期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0,19(2):100-104.

[20]闫社因.酒精所致精神神经疾病.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231-234.

[21]李蓉娣,章浩明.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及相关因素.上海精神医学. 2010,22:37-41.

[22]陈景清,张潇,张卫红. 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家庭功能和直接照料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38-41.

[23]闫社因, 牛艳, 陈家民等. 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21(8):734-736. 

综 述

酒依赖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酒产量的迅速增长,居民对酒的消费量也不断提高,在长期饮酒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形成了酒依赖,由此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公共安全问题、家庭冲突问题和个人健康问题等越来越严重,成为精神科研究领域的新焦点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截止2005年,我国酒依赖患者的数量占全国15岁以上人口数的3%,虽然各地区的患病率存在差异,但是均呈现上升的趋势[1]。随着酒依赖患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入院治疗的酒依赖患者比例也不断增加,但是很多住院治疗的戒酒患者在出院后不久又会重新饮酒,再次发生酒依赖,复饮率可超过80%[2]。目前针对酒依赖患者戒断期复饮的相关因素研究有很多,也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问题。有些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低、从事体力劳动、生活事件多、住院时间较短、出现人格改变、有酒依赖家族史、存在社会心理应激因素、起病年龄晚、成瘾时间长、有酒中毒性妄想症的患者更易在戒断期出现复饮。而饮酒量、有无合并症、临床疗效与患者出现复饮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3]。还有的研究结果显示,负性心理压力、心理依赖及工作需要等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复饮[4]。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数据,患者的冲动性自杀企图与复饮率的上升具有相关性,如果患者曾有冲动自杀企图,则其复饮的风险可上升3倍,而且复饮时间也较早。酒依赖者的应对技巧及闲暇活动也与其复饮明显相关[5]。还有的研究发现,通过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指导家属对患者起到监督作用等干预措施可对复饮发挥预防作用[6]。

酒精具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和神经细胞毒性,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神经心理认知功能的损害,临床上称之为酒精性认知损害。认知功能是人类高级神经功能的重要部分,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学习力、语言功能、理解力、推理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行为以及执行功能等多个方面,在临床上,酒依赖患者经常会出现反应缓慢、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功能损害的表现,有研究利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男性酒依赖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进行了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显示酒依赖患者的总应答数、分类数、正确应答百分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概念化应答百分数、完成第一类所需应答数等方面的成绩均明显偏低[7],而该类患者通常会出现认知功能、脑形态学、脑电生理学的多重病理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功能改变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是对一定事物形成固定的指向与集中,从而保证心理活动的正常稳定运行,心理学中将注意细化为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注意具有广度、紧张性、稳定性以及分配和转移等特征。本次研究中酒依赖患者持续性操作能力测试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应酒依赖患者在注意保持能力上出现较为明显的损害,同时在注意力上尚未完全受损,保存有一定功能。酒依赖患者的酒精性认知损害与其每日饮酒量和饮酒时间具有相关性,每日饮酒量在250ml以上、喝酒时间超过10年的饮酒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国内有学者应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酒依赖患者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每日饮酒量大于250ml和饮酒时间在10年以上的酒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日饮酒量少于250ml和饮酒时间少于10年的饮酒者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8]。有的学者认为,酒精对认知功能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并不是等同的,对于流体的认知的损害相对较为严重,主要涉及包括抽象思维、记忆和概念的形成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而相对损伤较轻的为患者的智力水平、自动执行功能损伤以及熟悉的知识等相关内容,当前我国临床中对于酒精性认知损害主要表现为学习上较为困难、对于抽象思维的解决能力、信息加工水平上较为缓慢以及在视空间能力上的下降[9]。而我国中有些相关学者则运用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WMS)、中国成人智力量表(CISA)以及酒精依赖诊断量表(SCID-AD)等相关调查表都研究方法对酒精中毒患者和正常人群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二者在CISA各量表分、智商、各种智力因素商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WMS各量表分和记忆商等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显著。酒中毒患者的认知功能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且患者的记忆降低的程度则相对于智力降低的程度更加严重,而患者的严重程度则会受到病程长度以及患者开始饮酒时间等相关因素影响[10]。通常我们运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国际上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量表对于酒精等相关刺激物所引发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相关的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酒精刺激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两量表评分上都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水平[11]。对大鼠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慢性酒精摄入产生多方面的认知损害,而且损害最严重的是记忆方面[12]。有学者对清醒的酒依赖患者的选择性和分离性注意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酒依赖者在分离性注意能力显著受损,然而,在评价患者选择性注意能力的Driksen任务中,酒依赖患者的表现却在正常水平,在典型的酒依赖患者,接受治疗之初可表现为广泛的注意力损害,而接受治疗后则表现为特征性的注意力损害[13]。应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测试(Neurobehavioral Cognitive Status Examination,NCSE)对最近戒酒病人进行的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酒依赖患者的注意分量表以外的所有方面均有表现为显著的损害,酒滥用合并其他躯体疾病的患者,可表现为言语损害和严重的记忆功能损害[14]。利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酒依赖者认知功能缺损的研究显示,酒依赖患者的持续性错误数较高,总应答数、正确应答百分数较低,错误应答数明显超出正常值,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总应答数与总饮酒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饮酒时间与正确应答百分数、概念化水平应答百分数均呈负相关关系,饮酒时间与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15]。应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的研究发现,慢性酒依赖者的智商(FIQ),记忆(MQ)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通常情况下慢性酒精依赖症患者在智力思想结构上将会遭受全面的损伤,因此研究发现慢性酒精依赖症患者的记忆力商数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患者,研究还发现酒精依赖症患者的短时记忆能力以及即刻记忆力都出现了明显的损伤,而相对而言长时记忆则相对损伤较轻,酒依赖患者的侧脑室容量上改变与韦氏记忆量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脑内的结构与记忆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脑结构的损害可能会导致记忆力的损伤,并引起形态学上的转变,在工作记忆的空间广度测验中依赖组患者与对照组差异不大。通过对于患者的病情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慢性酒精依赖症患者的智商水平以及记忆商数都与患者的饮酒时间上都呈现出了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与习惯性饮酒开始的年龄以及患者的教育程度显示出较为薄弱的正相关关系[16]。同时研究发现,患者在韦氏智力量表以及痴呆评定相关量表上的得分情况都明显低于正常工作人群,患者在韦氏记忆量表得分情况以及视觉记忆量表的得分情况也相对较低,但是经过相关统计学研究发现差异尚不存在显著性差异[17]。但是有些学者运用修订的龚氏HR量表进行成人神经心理成系统的监测,从而对于酒精中毒患者的脑部功能进行综合评定,结果同样显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大脑损伤指数(DQ)与酒依赖年数、饮酒总年数、酒依赖期饮酒量和饮酒总量均呈正相关关系[18]。通过对以上的研究梳理,我们可以认为,酒依赖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损害,但各方面的损害不均衡,其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与饮酒时间和饮酒量相关。

2、脑功能和脑影像学改变

酒依赖患者认知损害的病理学基础是脑功能和结构的异常改变,有研究显示,使用MRI对酒依赖患者的海马体积和脑室颞角宽度进行测量时,可发现其海马体积明显小于正常人群,脑室颞角宽度明显增大,且患者结构异常与年龄、饮酒时间、产生酒依赖的时间及习惯性饮酒开始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19]。对患者脑血液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酒依赖患者丘脑血流流量同相关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的得分上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认知功能水平与大脑白质萎缩的相关关系研究,通过研究显示,患者存在中重度的认知功能损伤的酒依赖患者的脑中枢感觉传导的时间(CSCT)与脑室的比率(CVR)都呈现出了显著的增长,同时通过运用Pearson’s相关分析进行研究,发现患者在CVR和CSCT比值上与简易智力的状态检查情况得分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性相关关系[21]。同时也有相关学者发现,酒依赖患者的胼胝体出现较为明显的变薄和减小的状况,特别是位于胼胝体膝部。患者的胼胝体出现萎缩的现象将直接导致酒依赖患者的视觉以及逻辑记忆功能出现较为严重的损伤,患者的胼胝体膝部变薄和变小将直接导致患者的额叶运动功能出现一定的损伤,胼胝体指数减少通常情况下雨患者的体内总的酒精消耗程度以及患者的年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在研究的酒依赖患者当中,普遍存在着胼胝体萎缩的现象,其萎缩的程度将直接反映着酒精依赖的严重程度[22]。而有些学者则运用功能性的MRI进行相关研究,研究酒依赖患者在言语功能工作记忆过程当中脑细胞功能进行相应的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右上小脑区以及左额叶(BA44/45)的激活水平则出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23]。酒依赖患者相比于少量饮酒患者而言,酗酒者脑部的灰质则往往会造成体积上的缩小,而脑白质的体积则变化很小或者说基本无变化。重度酗酒者脑中灰质的体积减少和当前饮酒量大以及年龄较大存在相关,脑脊液容量水平的降低与酒依赖阳性家族史患者之间存在相关性,而饮酒的剂量水平也与未经治疗酗酒者灰质的减少存在相关性。在性别上,女性酗酒者相比男性酗酒者而言灰质的体积将会出现更加明显的缩小,患者脑脊液的容量水平也出现了较为显著的降低。研究发现,重度饮酒患者的灰质体积减少同患者存在的饮酒量较大以及年龄较大上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同时酒依赖的家族遗传阳性病史也同样与脑脊液的容量下降情况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同时发现未经治疗的酗酒者灰质减少情况与患者的饮酒剂量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24]。酒精为亲神经性物质,在人脑中会严重伤害神经原细胞膜,与多种神经元受体进行结合,毒性作用使得脑细胞死亡,使其数量减少,形成脑萎缩,酒依赖患者因此在头颅CT上存在异常。本次研究中发现复饮组大脑CT出现异常情况,相比于首发组出现明显增高,酒依赖的记忆损害相比于首发组损伤也相对较大。酗酒者与饮酒量较少者进行比较,脑白质体积改变较少,但灰质体积发生显著减少。酒依赖患者的侧脑室的容量的改变情况与韦氏记忆量表上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关系,患者的脑体积相比于正常人群而言则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减少[25],这些研究都提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酒依赖患者的脑形态和功能都出现了异常的改变。

3、脑电生理的改变

酒依赖患者不仅有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改变,而且也会出现脑电生理的异常。一项针对307例酒依赖患者和相同数量的同年龄段正常人的脑电图比较研究显示,酒依赖患者的全脑各个位点的β1(12.5–16Hz)和β2(16.5–20Hz)的绝对功率数值上均发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增加,尤其是在患者的区域。患者在前额区β3(20.5–28Hz)时绝对功率值则会出现显著的增加,其中,酒依赖的男性患者中研究的全部三个β频段都会出现绝对的功率值会出现相对增加的现象,而相对而言女性患者的酒依赖症状功率值相对不明显[26]。对于慢性酒依赖中毒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和脑电波的变化情况相关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就中毒患者的记忆总分、各分测验情况、操作智商以及IQ都普遍存在降低,并且同时发现脑电图异常患者在图形自由回忆能力、记忆总分数、记忆商以及联想学习上都明显低于脑电图正常的患者[27]。应用P300电位结合智能筛检测验C-2.0(CASIC-2.0)量表方法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酒依赖患者的N2和P3波潜伏期均出现了显著延长,P3波幅出现了显著降低[28]。还有的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群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比较,酒依赖患者的P3波形变异性较大,稳定性较差,酒依赖患者较非依赖患者的P2、N2、P3潜伏期显著延长,P3波幅显著降低。酒依赖患者的饮酒量与P3潜伏期呈正相关关系,与P2、P3波幅呈负相关关系,发病年龄与P3波幅呈负相关关系,N2潜伏期与饮酒时间和成瘾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对发病年龄低于28岁的早发酒依赖患者和发病年龄大于28岁的晚发酒依赖患者的P3电位比较研究显示,晚发酒依赖患者较早发酒依赖患者的P2潜伏期显著延长,P3波幅显著降低[29]。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酒依赖患者的相应靶刺激P2、P3潜伏期出现了明显的延缓,而非靶刺激相关研究分析显示,酒依赖患者的N1潜伏期出现明显的延长现象,但是由于酒依赖患者虽然存在靶器官潜伏期N1和非靶器官潜伏期P2出现延迟现象,同时存在非靶器官波幅P2的降低,但是差异尚不显著[30]。通过运用定量脑电图手段对本次研究的酒依赖患者开展相应的研究,发现在全部191名病例患者中,仅存在7例病患拥有正常的定量脑电图形式,而77%的患者出现了慢波频带的功率增强现象,而有59.7%的患者存在着β频带功率增加现象,同时存在20.4%的患者存在着α频带功率增加现象,慢波功率存在着降低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的皮质萎缩现象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这便表明酒依赖患者的慢波频带功率的降幅可能与患者脑损伤以及脑萎缩有明显相关性,因此β频带功率的增长主要与运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临床发作、感知觉的转变以及遗传家族史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如果是通过皮质过度兴奋所引起的[31]。大脑皮层是由众多神经细胞构成,脑电图记录着神经细胞活动的总和,当大脑放电实现同步化则波幅增加,反之则波幅降低,此外神经细胞的大小以及神经元的数量对脑电图波幅均会产生影响,酒依赖患者脑电波出现小幅度降低与脑体积缩小或脑细胞减少有关。还有学者应用脑电图的晚发性负电位-伴随负电位对重度饮酒者的额叶脑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重度饮酒者的晚发性负电位的波幅明显低于不饮酒者,且其晚发性负电位幅度减低与近期饮酒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晚发性电位波幅减少与额叶灰质体积的缩小相关,也与连线测验B的成绩差有关[32]。

综上所述,酒依赖复饮者存在许多种认知功能的损害,尤其是执行功能、记忆力和智力的损害明显,部分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仍持续存在损害。本次研究者中执行功能会严重影响酒依赖患者对于戒酒进行治疗的学习以及接受能力,甚至影响患者的行为决策以及能力,从而增加酒依赖患者复饮的发生可能性。通过对患者脑功能影像学(fMRI)进行研究发现,酒依赖患者下丘脑、胼胝体、大脑以及灰质体等相关的生理解剖结构与代谢存在着一定的异常;通过对脑电生理学的相关研究并进行证实,酒依赖患者的脑电图与P300脑电位与对照组相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还有的研究显示,即使是在戒饮期,酒依赖的患者的认知功能、脑电图、脑CT也会发生异常改变,而且复饮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较首发患者更为严重,且头颅CT及脑电图的异常率也较高,其脑电图异常和脑CT的异常与复饮呈正相关[33],为酒依赖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了科学的客观实验学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帆,孙洪强,杨甫德,等.酒依赖攻击行为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1):6-9.

[2]王长勇,安成革,刘大威.67例慢性酒中毒患者首次住院治疗后的三年随访[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4):229.

[3]董健,张曦明.慢性酒中毒者复饮的相关因素分析[J].JClinPsyhcholMed,2004,14(1):34.

[4]朱洪英,刘敏,田劲兰.酒依赖患者出院后复饮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东医药,2004,44(26):75.

[5]Pierce RC,Kumaresan V.The 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the final common pathway for the reinforcing effect of drugs of abuse?[J].Neurosci Biobehav Rev, 2006,30(2):215-238.

[6]吴玉秋,田素英,张焕君.家庭护理干预对戒酒患者复饮的影响.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J],2005,11(6):346-347.

[7]刘桂芳,梁昆仑.酒依赖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5):538-40.

[8]马静萍.慢性酒精中毒所致认知功能损害[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2):153-4.

[9]苏中华,郝伟.酒精性认知损害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5,32(1):49-51.

[10]虞一萍,赵介城,徐鹤定,等.酒中毒患者的认知特点[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6):339-41.

[11]王会秋,丁桂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5,15(2):95.

[12]Sigel E,Baur R,Bonlineau N,et al. Impact of subunit positioning on GABAA receptor function [J]. Biochem Soc Trans,2006,34:868-871.

[13]Mary-Anne Enoch,Zhifeng Zhou, Mitsuru Kimura, et al. GABAergic Gene Expression in Postmortem Hippocampus from Alcoholics and Cocaine Addicts;Corresponding Findings in Alcohol-Nai ve P and NP Rats[J].PLos 0ne,2012,7(l):e29369. 

[14]Volkow ND,Wang GJ,Begleiter H,et al.High levels of dopamine D2 receptors in unaffected members of alcoholic families: possible protective factors [J].Arch Gen Psychiatry, 2006,63 (9):999-1008.

[15]杜万君,郭崧,姜佐宁.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用于酒依赖者认知障碍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296-8.

[16]黄燕萍.慢性酒依赖者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332-3.

[17]RosenbloomMJ,RohlfingT,O’ReillyAW,etal.Improvement in memory

and static balance with abstinence in alcoholic men and women:Selective

relations with change inbrain structure[J].Psychiatry Res2007155(2):

91-102.

[18]胡建,邬素萍,杨德森,等.慢性酒中毒对大脑功能损害程度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1):21-3.

[19]刘华,李传平.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磁共振成像脑结构的关系[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6):431-4.

[20]Pinard    A,Seddik R,Bettler B.GABAB receptor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of diversity[J].Adv Pharmacol,2010,58:231-

55.

[21]Ming Z,Criswell HE, Yu Q et al.Competing presynaptic and postsynaptic Effects of ethanol on cerebellar purkinje neurons[J].Alcohol Clin Exp Res,2006,30:1400 -1407.

[22]Maccioni P,Colombo G Role of the GABA (B) receptor in alcohol-seeking and drinking behavior[J].Alcohol,2009,43: 555-558.

[23]Vlachou S,Markou A.GABAB receptors in reward processes[J],Adv Pharmacol,2010,58:315-371.

[24]Johnson BA,Rosenthal N,Capece JA,et al.Topiramate for treating alcohol dependence: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7,298:

11- 1651.

[25]Zarrindast MR,Ahxnadi S5 Haeri-Rohani A.GABA(A) receptors in the basolateral amygdala are involved in mediating morphine reward [J].Brain Res, 2004,23,1006(1):49-58.

[26]Zarrindast MR, Massoudi R,Sepehri H. Involvement of GABA (B)recq)torsof the dorsal hippocampus on the acquisition and expression of morphine-induced place preference in rats [J]. Physiol Behav, 2006,30,87(1):31-8.

[27]孙九伶,秦颖洁,楚更五,等.慢性酒中毒病人认知功能障碍与脑电图变化[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0,9(2):127-9.

[28]王永彬,穆俊林,赵敏.35例酒依赖患者认知状况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3,6(7):607-8.

[29]郭崧,杜万君,王援朝,等.酒依赖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1,10(4):271-3.

[30]徐鹤定,陈俊,闻晖,等.酒依赖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实验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3,15(3):140-2.

[31]Johnson B A,Rosenthal N,Capece J A,et al.Topiramate for treating alcohol dependence[J].JAMA: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007, 298(14): 11-1651.

[32]Barik J,Wonnacott S.Indirect modulation by al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of noradrenaline release in rat hippocampal slices: interaction with glutamate and GABA systems and effect of nicotine withdrawal[J]. Molecular pharmacology,2006,69(2):618-628.

[33]李艳祥,王学义,姚绍敏,等.酒依赖者戒饮期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2):100-4.

致  谢

此篇论文不仅倾注了我大量热情和心血,更饱含了周围人无私的关爱和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致以深深地谢意!

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从课题的选题、实验设计及实验过程中,都得到了导师王学义的悉心指导,不断给予我支持和鼓励终得以论文完成。恩师学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在精神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威望,是我从医生涯中永远的榜样!恩师开阔的科研思路、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将使我受益终生。而恩师积极向上、严谨诚信的人生态度更将深远的影响我今后的人生。感谢恩师!

感谢河北省荣军医院武浩然副院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同时还给予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感谢酒依赖病房的蒋龙主任、黄秀芳医生、崔春青医生、刘逍然护士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辛苦测查工作。感谢武院长和我的同事们!

感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谢孟杰医生所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感谢研究生班李会、孙红、勾小华等同学对我的真诚鼓励和帮助!

感谢医大一院精神科张春长,王金成等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在我学习期间给与我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我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各位老师,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几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一笔无价的财富。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够取得更多成果回报他们、回报社会。再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

在此表达我最深切而诚挚的谢意!

个人简历

一、一般情况

 姓名: 高晓奇    性别: 男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77年6月27日   籍贯:河北省易县

二、个人经历

  1994.9-1998.7  在河北易县中学学习

      1998.9-2003.7  在承德医学院学习 获学士学位

      2003.9-至今    在河北省荣军医院工作

  2004.9-2005.3  参加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1.2-2011.4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

      2014.11-2015.5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研修

三、发表论文

 1、《坦度螺酮合并心理干预对酒依赖的疗效》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21卷第11期

2、《坦度螺酮与西酞普兰治疗广泛焦虑症的疗效》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21卷第8期

3、《坦度螺酮与氯硝西泮治疗对酒依赖的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  2014年4月(下)

4、《奥氮平合并牛黄宁宫片治疗精神症的临床观察》

     河北医药 2013年12月 第35卷

5、《地西泮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治疗酒依赖患者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6月(上)

四、获奖情况

 2013年在“河北省第五届医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中获精神卫生专业二等奖。

五、承担或主研课题情况

 参与完成科研《多奈哌齐治疗住院男性慢性精神症认知功能障碍疗效观察》(第伍完成人)

2009年7月至2012年4月,参与完成科研《坦度螺酮合并心理干预对酒依赖的疗效》(第一完成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