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2025-09-29 04:22:06 责编:小OO
文档
xx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充分调动一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特制定教师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开展学生、家长评教活动、学校各类教学检查,对教师教学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严格教风,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的基本要求:

  1.评价依据具有客观性

  教师绩效评价必须从客观事实出发,使评价的过程符合客观事实。评价者、被评者都要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运用科学的认识工具,对教师工作的不同绩效作出客观的科学判断。

  2.评价目标具有导向性

  评价教师行为的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导向性,坚持国家对教师的要求,反映教师劳动的本质属性,构建成一套以教育工作绩效为中心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实施方案,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确方向和提高教育质量。

  3.评价过程具有激励性

  科学地评价教师必须重视激励,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挑战感和成就感,提高教师的成熟度,推动学校群体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师工作集体,运用评价手段客观地、公正地区分出教师中不同的工作绩效和水平,通过评价推动教师有效完成工作目标的行为过程,本身就是激励的意义。

  4.评价手段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包含三层意思,即评价指标体系的可判性和可行性;评价的全过程能为教师理解和接受;评价工作要与学校管理制度和要求一致。评定的条目应简明清晰,能为人理解和接受。同时评价的程序、方法和计量都要科学明确,简单易行,便于实施。

  三、评价形式:

  1.教师自评

  教职工依据个人所需制定自主发展规划,各处室对此审核认定后,个人定期对照,自评实施状况,及时调整,以增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2.教研组内互评

  各教研组应加强对教师相互间听课的组织,提高同行评价的准确性。各教研组应在每学期结束前两周,将教研组教师同行评教结果交教导处。

  3.学生、家长评价。

  学校通过网络、座谈会、家访、问卷调查、校长信箱等途径,听取学生和家长对教职工教学工作表现的意见。

  4.学校评价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教学评价考核小组每个学期,学校教学评价考核小组对每位教职工的工作行为表现进行认真分析讨论,认真参看学生和家长评价、质量监控反馈结果、教师自评和互评的结果以及搜集的信息资料,一项一项给出档次。同时,要注意对一个组内的各位教师掌握标准的尺度一致,也要注意各个组之间掌握标准的尺度一致。

  四、评价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xx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实施方案(试行)》、《xx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和《xx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经校务扩大会议修改后试行。

  五、评价时间:

  每学期结束前评价考核一次。

  六、评价结果:

  学校评价考核小组对评价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然后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并征求被评价者对整个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便改进评价工作。

  评价结果作为新学年教职工岗位、职务、职称聘任的主要依据,也作为区、校级骨干教师年度奖励的重要依据。

  xx小学

  (下附评价表)

  xx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

  项目  要求  权重

  计划与总结  教学计划

  1.紧扣课程标准; (1分)

  2.明确教学任务; (1分)

  3.有提高教学质量的相应措施;(1分)

  4.统一教学进度; (1分)

  活动计划

  1.指定时间、地点、开课人或发言人;(2分)

  2.每月每人开课不得少于1次;(2分)

  以上按比例折算得分4

  分析总结

  教学活动既有学期各项成绩的总结,又分析不足,指出今后的改良措施,期末及时上交教导处。(2分)2

  教研教学常规管理

  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改革

  1.有活动成员到位记录;(4分)

  2.有开课教师教案、课件或发言稿;(4分)

  3.活动记录具体,有评议,研讨问题及对策;(4分)

  4.?搞好新老教师传帮带工作(有总结材料)(4分)

  5.?组内成员有参与各级各类的课题(县级以上得满分,校级得2分)(4分)

  6.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得力,成效显着。(10分)

  实际活动未正常开展,缺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活动记录视其记录质量,组织教师评分,按教研组得分高低分三等,30、20、15  30

  教学常规

  1.备课:搞好集体备课,务求实效。

  2.上课: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率高。能按时候课,无迟到、旷课等现象;

  3.听课: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有听必评。

  4.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规范,有记录;

  5.考试:完成命题及时,审核认真,质量高; 按教研组平均得分高低分三等记分:20分,15分10分。20

  教学教研成果  各类获奖(含指导)  国家级10分,省级8分,市级6分,区级4分,校级2分;取教研组内教师的平均分10

  网上教研

  1.上传一定比例的教案、课件及试题、反思、信息

  2.比例按人数计算;

  3.具有一定原创性;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期末根据各教研组实际情况分三等记分, 10分, 7分, 5分。(上传原创资料,每人少于2篇的,该组原则上得0分)10

  习惯培养 学生习惯培养“六个一”学生的日记本、练字纸、书法作品、演讲稿、摘录本、评价学生的表格、成绩记录等齐全、规范根据各教研组实际情况分三等记分(5分、3分、2分)5

  教师过程性

  材料  习惯培养的计划与措施,实验过程中的研讨活动记录,阶段检查记录,学期末的习惯培养工作的总结、反思和评价奖惩等方面的材料。(5分、3分、2分)5

  教师成长五个一 10 过程性

  材  料每学期一篇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每月至少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至少拟一套高质量的检测题;每学年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着。(5分、3分、2分)5

  考核原则:

  1、教研组考核评估每学期进行一次,以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

  2、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坚持领导考核与教师评教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3、备课组的活动主要素材均归入校教学资源库,依此进行考核并接受广大教师监督。

  xx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

  授课教师  班级  课题

  评价

  指标 评价标准 评定等级

  ABCD

  教学目标

  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体落实,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目标明确、具体、得当,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科学、丰满、有一定的趣味性。

  能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实。

  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鼓励学生创新,体现多项互动交流。

  运用信息技术适当、适时。

  注意激励评价,鼓励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创造。

  教师行为

  教态亲切、自然、有感染力。

  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有感染力。

  板书规范美观、设计恰当。

  灵活准确地驾驭教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台,组织教学能力强,能随机较好地处理课堂中发生的问题。

  学生行为

  对教学中的问题集中注意,有兴趣,参与活动积极主动,有探索或创新意识。

  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多,形式多样,参与活动实践充分。

  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能倾听、协作、分享。

  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主动获取了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提高。

  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一定学习的愿望。

  教学特色

  努力落实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具有自己的教学特点。

  评课时间:       评课人: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