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设计色彩》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2025-09-29 04:20:50 责编:小OO
文档
《设计色彩》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设计色彩是连接色彩写生与专业设计之间的桥梁,解决未来“有目的”专业设计中的配色问题。学生通过理解设计色彩的概念、科学原理和心理效应,学会搜集、归纳、重构色彩素材,学会理性分析、归纳、评价色彩关系,掌握专业配色的通行方法。

本门课程采用OBE和AHT·CDIO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方式,课题训练借助PBL项目式教学方法,突出科学与艺术、美育与应用的交互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功能—色彩设计—空间”三位一体的专业思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国特色设计学价值体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 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贯穿“爱国主义”的理念和目标,以美好生活,优美大自然为视角,发现、体会、探求身边的美景、美好事物,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记录生活和善于积累素材的设计师基本素质,将职业道德、素质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培养具有 “有情怀”的设计师。

  2.通过穿插“大美中国”的教学设计,将祖国的四季美景,优秀的人文环境案例以作品赏析形式融入思政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感人场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温暖他人的意识,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学生爱我中华、强我国家的情怀,培养具有新时代具有责任感的设计师。

3.通过实施“微课+授课+体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亲自探寻美的源头,将课堂理论知识讲解与课后思考相结合(思政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仔细观察,随时记录的良好设计习惯(教学目标);协调个体审美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关系;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培养具有协作精神、严谨求实科学态度的合格设计人才。

4.通过课上课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科学育人与学科育人相结合,将设计师使命感与设计价值观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效果的知行合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平时的美,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采用“案例+主题讨论”方式,首先将清幽园林与开满鲜花的山坡的摄影作品导入“自然色彩”概念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美景,感人瞬间,真正让学理解设计来源于生活,美的色彩关系来源于自然,也只有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勤奋的双手、善于思辨的头脑,才具备了作设计的基础。千万不能被动的、功利性的看待设计专业的学习的过程,只有融入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才能做好真正的设计。

2.鼓励学生探求美的来源,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理解马哲辩证在自然色彩到设计色彩转变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采用“案例+设计分析+启发”的方式,师生一起对于美好场景的讲述、分析、总结,逐渐建立设计色彩与自然色彩关系,将复杂、理想的色彩理论现实化、情感化,特别注重体验与表达,将美好生活与美好环境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这也是学习与理解色彩艺术这一较为感性的设计要素的重要一环,通过对二者的关系分析,找到设计与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增强设计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采用“创新+生活案例“方式。

空间设计师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行业,在提倡个性张扬的当代,设计师必须认真思考新时代下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习设计的过程确会经历一个模仿自然、模仿经典案例的过程,但最终必将回归到自我创新、回归到为国人服务最终设计道路。华夏五千年文明,形成了诸多优秀的品质与垂范后世的经典案例、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及文化传统都已经深深植根与我们的精血,因此作为教师除了要讲授好专业知识之外,更应该增强设计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三观正、专业素质强的合格设计师。

三、课程思政案例内容

(一) 案例的引出

课堂活动

提出问题:何谓自然色彩?何谓设计色彩?

以问答形式导入课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学习,这些问题将一直伴随后面的课程,待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就能够自己去归纳、总结,解决疑惑了。

(二) 案例内容

情境一

1.授课内容:揭示二者概念;

何谓自然色彩?

在正常太阳光源照射下产生的自然物体色。

何谓设计色彩?

有目的的、人为的色彩设计,依靠人制造的相关材料、工具、技术等得以实现。

2.教学活动:通过情景展示,一边提问一边分析,一边总结。

通过主题讨论、小组讨论、问题驱动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

3.元素融入:教导学生关注身边平时的美,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增加爱国主义情怀,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情景二

1.授课内容:探求二者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为:自然色彩是设计色彩源泉,设计色彩是自然色彩的升华

2.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分析,一边提问,一边总结。

通过小组主题讨论、问题驱动等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处理问题,调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度。

3.元素融入:建立设计色彩与自然色彩关系,将复杂的思维过程情感化、现实化,注重体验与表达,将美好生活与美好环境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通过二者关系的分析,找到设计与生活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

四、分析讲解

(一)重点分析:案例与本讲内容的关联度

本节课的内容为“自然色彩与设计色彩”,以欣赏、观察、分析、总结为线索,分别从自然色彩、空间设计作品中提取典型案例,完成本次课学习的知识目标。

在知识讲授过程中注重体验与感受,将对祖国、家乡、新生活的爱融入课堂,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达到知识目标与思政目标同向同行、 同频共振。

通过问答、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生内在情感的生成做到了引领和升华,在深化学习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内容背后的情感与内涵,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最终实现培育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辨精神,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二) 如何达成课程思政预期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1.情景展示与空间想象相结合

在课堂上对于自然美景图片或视频进行鉴赏,让学生感受美的来源,分析美的原因,总结设计色彩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等良好的设习惯。

2.启发拓展与基础巩固相结合

对于基础知识进行拓展和启发,通过回忆家乡美景、童年美景让

学生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3.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相结合

依托后续色彩的采集与重构等单元,将自然形态通过形态构成与色彩构成生成新的设计形体,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自然物与设计形、自然色彩与设计色彩的各种关系,通过在校园里找、在宿舍里找、在网络上找,不断的加强知识点在线,将设计理论转化为设计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应用奠定基础。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